点击本文中加粗蓝色字体即可一键直达新药情报库免费查阅文章里提到的药物、机构、靶点、适应症的最新研发进展。
8月15日,辉瑞公司宣布其用于治疗镰状细胞病的药物inclacumab(药物编号PF-07940370)的III期THRIVE-131研究未能达到预期的主要终点。在为期48周的试验中,每12周接受inclacumab治疗的患者,其血管闭塞性危象(VOCs)的发生率与安慰剂组相比,没有实现显著降低。
inclacumab是罗氏与Genmab合作开发的一种全人源单克隆抗体,靶向P-选择素(P-selectin)。通过选择性抑制P-选择素,该药物旨在减少血管闭塞性危象的发生频率,并缓解患者的疼痛。2018年8月,Global Blood Therapeutics(GBT)与罗氏达成了独家许可协议,获得inclacumab的全球开发、生产和商业化权利。2022年8月,辉瑞以54亿美元收购GBT,从而获得了包括三款治疗镰状细胞病药物在内的所有资产。
镰状细胞病是一种遗传性血液疾病,其病理机制与基因突变有关。患者因血红蛋白β链基因突变导致血红蛋白S(HbS)异常聚合,使红细胞变为镰刀状,从而引发血管闭塞危象、慢性溶血性贫血以及多器官损伤等一系列症状。
辉瑞通过收购GBT获得的药物管线,主要围绕两种作用机制展开:一是通过提高HbS与氧的亲和力,抑制其聚合以防止红细胞变形;二是通过阻断P-选择素,减少血管炎症及VOC的发生。然而,THRIVE-131研究的失败暴露了这些机制的局限性。尽管inclacumab在II期研究中展示了减少VOC的潜力,但在更大规模的III期试验中未能显现出显著效果。同样值得注意的是,GBT601在2023年美国血液学会年会披露了积极的II/III期数据,证明其能够显著提高血红蛋白水平。
辉瑞公司免疫学主管Michael Vincent对研究结果表示失望,同时重申辉瑞致力于改善镰状细胞病患者福祉的承诺。尽管THRIVE-131未能达成期望,但辉瑞将在未来持续探索并分享这些研究的结果,以推动医学界和患者对镰状细胞病的理解。
自并购GBT以来,辉瑞在镰状细胞病领域面临诸多挑战。2024年9月,由于无法展示明显的疗效优势,辉瑞决定召回全球所有批次的Oxbryta(voxelotor)。尽管该药物于2019年获批,但最终未能带来预期效果。此外,辉瑞从GBT获得的另一药物osivelotor(GBT601)的研究进展也不顺利,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部分暂停了其III期研究,而到今年5月,这一研究已经被全面暂停。
免责声明:新药情报内容编辑团队专注于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的最新进展,本文旨在提供信息交流,不代表任何立场或治疗方案推荐。如需专业医疗建议,请咨询正规医疗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