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本文中加粗蓝色字体即可一键直达新药情报库免费查阅文章里提到的药物、机构、靶点、适应症的最新研发进展。
支气管扩张症,简称“支扩”,常表现为慢性咳嗽、大量咳痰,有时伴随咯血、气促及呼吸衰竭等症状。疾病的治疗目标在于控制病因,延缓病情进展,减少急性加重的发生,改善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
患者在发生支扩时,常见到病情的急性加重,这往往与中性粒细胞引发的炎症相关,其中中性粒细胞丝氨酸蛋白酶(NSPs)发挥重要作用。而二肽基肽酶-1(DPP-1)正是激活NSPs的关键酶。最近的研究显示,HSK31858作为一种新型口服小分子DPP-1抑制剂,能有效阻断NSPs活化。《柳叶刀》呼吸内科杂志(The Lancet Respiratory Medicine)刚刚发表的SAVE-BE试验结果表明,HSK31858显著改善了成人支扩患者的临床结局和急性加重次数。这一结果突显了通过改善中性粒细胞炎症反应来减轻病情加重的可行性。广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钟南山院士与关伟杰教授参与研究并为论文通信作者。
同刊社论指出,这一研究可能为现今支扩的临床治疗策略提供新的方向,并成为相关研究及实践的重要参考。
此次SAVE-BE试验为一项双盲、随机、安慰剂对照的二期剂量探索性试验,在中国25家医疗中心招募了226位确诊支扩并出现急性加重的成人患者。试验中,患者被随机分为三组,分别接受20 mg和40 mg的HSK31858或安慰剂,每日口服一次,持续治疗24周。结果显示,20 mg HSK31858组、40 mg HSK31858组和安慰剂组的病情急性加重次数分别为32次、25次和60次。
在主要研究结局上,采用20 mg和40 mg HSK31858的组别与安慰剂组相比,病情加重的年度频率明显降低。次要终点分析中,HSK31858组在减少咳嗽、痰量及黏稠度等方面表现优于安慰剂组。研究还显示,20 mg和40 mg组首次病情加重的时间相较于安慰剂组显著延缓。
安全性方面,各组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无显著差异,未见严重感染事件。研究指向管理支扩的关键之一为找出可能的病因,HSK31858或能为病情频繁加重的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选择。若后续三期试验验证结果,其有望纳入治疗指南。
免责声明:新药情报内容编辑团队专注于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的最新进展,本文旨在提供信息交流,不代表任何立场或治疗方案推荐。如需专业医疗建议,请咨询正规医疗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