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本文中加粗蓝色字体即可一键直达新药情报库免费查阅文章里提到的药物、机构、靶点、适应症的最新研发进展。
7月29日,阿斯利康公司公布了2025年上半年的财务报告,期间总收入达到280.45亿美元,同比增长11%。其中,药品收入达到267.7亿美元,增长动力主要来源于罕见病、肿瘤和自身免疫疾病三大业务线。在研发方面,第二季度的投入达到了35.48亿美元,显示出公司持续在变革性技术上的投资力度,这些技术包括细胞治疗等领域。然而,在最新的临床试验附录中,阿斯利康宣布从其细胞治疗管线中移除NT-125、AZD5851和AZD6422三款产品。这些产品虽然创新性高,但在临床转化与产业化过程中面临着复杂的挑战,如较长的研发周期、繁琐的生产流程、成本难以控制以及低标准化等问题。
在国际范围内,阿斯利康并不是唯一面临此类问题的公司。许多制药企业,如BMS、安斯泰来、CARGO和Adaptimmune等,也在逐步对其细胞治疗管线进行调整,转向更加具有平台价值的通用型和可扩展型的路径。这种趋势显示出整个细胞治疗行业逐渐进入一个从大规模发展到精细运营的新阶段。
对于阿斯利康而言,此次被终止的项目中最引人关注的是Neogene Therapeutics开发的NT-125。这个个体化、多特异性的TCR-T疗法目标是降低肿瘤抗原逃逸的可能。尽管临床试验已经在42名不同实体瘤患者中展开,阿斯利康依然决定放弃这个项目。公司强调,这一决定是在权衡了临床潜力、制造成本和市场竞争后作出的。同时,其他如“装甲型 CAR-T”产品AZD5851和AZD6422,也因类似原因被叫停。
此外,世界范围内的其他公司同样在调整战略。BMS已关闭了其在加州的研究中心,安斯泰来也终止了其一项CAR-T疗法的临床试验。而CARGO和Adaptimmune等公司也在重新审视其细胞治疗项目,关闭一些未能达到预期效益的治疗方案。
在这一背景下,细胞治疗行业开始重新排序和反思平台构建的新范式。阿斯利康即便终止了一些项目,却依旧看好细胞治疗的未来潜力,并正在调整其管线和平台能力。与此同时,阿斯利康已经展示了其在构建更为稳健和经济有效的细胞治疗产业链上的决心。今年早些时候,阿斯利康宣布收购了一家比利时公司,探索通过简单注射实现体内细胞改造的新方法,以期降低成本并提高效率。
行业的方向正在逐渐从个体突破转向平台化建设。阿斯利康计划在美国投资扩建研发设施,并寻求在体内CAR-T技术上的突破,显示了其对未来发展路径的坚定信心。总体来看,面对日益复杂的市场环境和技术挑战,细胞治疗企业需要不断在技术创新和商业可行性之间找到平衡,以推动整个行业不断前进。
免责声明:新药情报内容编辑团队专注于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的最新进展,本文旨在提供信息交流,不代表任何立场或治疗方案推荐。如需专业医疗建议,请咨询正规医疗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