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本文中加粗蓝色字体即可一键直达新药情报库免费查阅文章里提到的药物、机构、靶点、适应症的最新研发进展。
在过去的一周中,GLP-1减肥药领域的两大龙头企业诺和诺德和礼来也分别遭受了资本市场的重创,使得市场竞争的严酷性更加显而易见。
就在7月29日,诺和诺德再次下调了其2025年的业绩预测,预期销售额增长从原来的13%-21%下降到8%-14%。此举导致公司股价单日暴跌21.8%,短短四天市值蒸发了900亿美元,相比去年峰值缩水近4000亿美元。诺和诺德在美国市场面临仿制药泛滥、竞争对手礼来的替尔泊肽带来的挤压以及自身销售渠道发展滞后的多重压力。
另一方面,虽然礼来在8月7日公布了第二季度营收增长38%的喜人成绩,达到155.6亿美元,但其口服药物Orforglipron在临床试验中的体重减轻效果仅为12.4%,低于预期的13%-15%,导致公司股价在盘前交易中暴跌12%。虽然公司的替尔泊肽双版本产品带来了85.8亿美元的收入,但Orforglipron的表现不佳也暴露了公司研发管线的风险所在。
中国力量:GLP-1竞赛中的颠覆者
随着GLP-1类药物专利悬崖的临近,中国制药企业正在积极颠覆市场格局。8月5日,石药集团全化学合成的司美格鲁肽获得了CDE受理,通过全化学合成方法规避了生物发酵带来的免疫原性问题。此外,众生药业也在积极推进RAY1225的III期临床试验,并显示出优异的减重效果。
国内创新药企还有更多动作:
战略拐点:从药物疗效到全面健康管理
随着诺和诺德的挑战,GLP-1市场正在从药物主导逐步转向更复杂的竞争。新兴公司开始着重优化药效、减少不良反应以及改良剂型和支付方式,力求提供全周期的健康管理。由于不良反应和停药反弹等问题的影响,企业开始着力于协调减重率与肌肉保护以优化患者体验。
未来愿景:超越减重药物的全周期健康管理
肥胖作为一种慢性病,其复杂性不断增加。因此,未来减重药物市场的领跑者必须能为消费者提供全周期的健康管理解决方案。从药物配送、营养师咨询到用户体验和商业策略,再到下沉市场的渗透,各大药企正在通过不同路径争夺市场。
结束语
创新是中国药企在全球GLP-1赛道上迎头赶上的关键。各大公司通过不同的策略与技术创新,争取在激烈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2027年的专利悬崖将是中国制药业从追随者向规则制定者跃迁的机会,让人期待。
免责声明:新药情报内容编辑团队专注于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的最新进展,本文旨在提供信息交流,不代表任何立场或治疗方案推荐。如需专业医疗建议,请咨询正规医疗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