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最高研发阶段申请上市 |
首次获批国家/地区- |
首次获批日期- |
100 项与 江苏耀海生物制药有限公司 相关的临床结果
0 项与 江苏耀海生物制药有限公司 相关的专利(医药)
大会名称 | 2024第六届生物工艺产业年度峰会
大会主题 | 精益求精,工艺先行
主办单位 | 华东理工大学、佰傲谷BioValley
大会时间 | 2024.11.12-13(周二-周三)
大会地点 | 中国·上海宝华万豪酒店
大会规模 | 1000-1200人
BioONE2024年第六届生物工艺产业年度峰会由华东理工大学、佰傲谷BioValley联合主办,将于2024年11月12-13日在上海召开。本次会议围绕“精益求精,工艺先行”为主题,一如既往地邀请行业内的CMC与生产领域的专家、学者与高校教授,截止目前,已有30+位工艺大咖确认加盟,与各位行业同仁在生物工艺领域相互交流,继续引领生物工艺发展的最前沿。
扫描二维码即刻报名
嘉宾阵容
论坛一:
复杂蛋白和抗体药物的生物合成工艺
✦
11月12日下午:复杂糖蛋白和双抗的生物合成工艺
11月13日上午:GMP生产及商业化
11月13日下午:ADC及偶联药物生物合成工艺的未来
✦
苏贤德
顺欣制药 技术部经理
Topic:生物制品技术转移策略及监管考量
精彩看点:顺欣制药MSAT负责人,负责大分子生物制品和化药制剂技术转移及上市后改进研究。从事大分子生物制品开发近15年,历任工艺开发、生产管理及技术转移相关模块。从业期间带领团队完成十余个生物制品工艺开发及NDA申报,目前已有8个产品上市销售;完成多条生产线设计及建设,相关产线通过国内GMP认证及海外客户审计。
张双硕
洛启生物 药学 VP
Topic:吸入纳米抗体药物的工艺开发与质控策略
精彩看点:1.纳米抗体简介、优势和差异化创新;2.吸入纳米抗体药物CMC工艺开发;3.吸入纳米抗体药物质量研究、质量控制。
王春娟
亿一生物 上游工艺经理
Topic:上游抗体生产过程中的二硫键还原及其缓解策略
精彩看点:毕业于无锡江南大学,曾先后就职于睿智化学,健能隆医药、赛默飞世尔,目前在亿一生物担任CMC上游工艺开发经理,在细胞培养方面有超过8年的经验,熟悉CHO细胞培养、工艺开发、工艺放大、工艺表征等。
刘恒利
凯信远达医药 研发负责人
Topic:ADC 制剂的配方与工艺开发
精彩看点:1.ADC药物概论;2.ADC制剂的配方研究:一般性和特殊性;3.冻干原理与工艺浅析;4.ADC冻干制剂的开发步骤与案例剖析。
周昀
东曜药业 偶联及制剂生产负责人
Topic:ADC制剂设备设计与运行中的CCS控制
精彩看点:1.洗瓶机和隧道烘箱在设计和运行中的污染与交叉污染控制策略;2.灌装机在设计和运行中的污染与交叉污染控制策略;3.隔离器在设计和运行中的污染与交叉污染控制策略;4.冻干机在设计和运行中的污染与交叉污染控制策略;5.轧盖机和外洗机在设计和运行中的污染与交叉污染控制策略。
杨洋 NEW!
正大天晴南京顺欣制药 生产经理
Topic:抗体药制剂工艺放大要点及商业化生产策略
精彩看点:具备丰富的产线建设、工艺放大、商业化运营及国际化经验,带领团队顺利通过10+生物制品注册生产现场和GMP符合性检查,助力6款生物制剂成功申报上市;共同建立符合EMA、FDA的生产质量管理体系,组建培养生物制剂商业化生产团队,100%成功率完成30+项目、1000+批次生产。
Karen Twu NEW!
和黄医药 CMC副总裁
Topic:TBD
精彩看点:Karen Twu博士曾成功领导十多个CMC项目,并负责完善CMC工艺开发团队,建立完整的CMC体系。在回国之前,她担任过诺华Novartis首席科学家一职,深度参与制药研发相关部门的运作,包括DS SOURCING、制剂开发、分析、质量控制以及申报等。她是大分子新药BEOVU (BROLUCIZUMAB) 临床Ⅱ/Ⅲ期项目的主要贡献者之一。同时,她还参与了多个国家和区域的产品上市和法规管理工作。
张敏 NEW!
安腾瑞霖 CMC技术总监
Topic:TBD
精彩看点:200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并获得博士学位。在生物制药研发和临床生产领域已有16年以上经验。曾就职于国内外多家生物制药研发服务公司和制药企业,参与或负责了多个细胞因子、抗体、融合蛋白、多肽药物的下游纯化工艺开发和中试放大,技术转移,毒理批次和临床批次原液生产。目前担任复宏汉霖下属子公司安腾瑞霖CMC技术总监。
论坛二:
基于细胞及基因治疗的生物合成工艺探索
✦
11月12日下午:免疫细胞疗法的生产工艺
11月13日上午:基因治疗及病毒载体递送工艺
11月13日下午:干细胞及其衍生制品的开发与智造
✦
邵小虎
上海贝斯昂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生产工艺总监
Topic:高效低价通用现货型碱基编辑NK细胞产品开发与生产工艺
精彩看点:1.NK细胞介绍(包括作用机理、优势分析);2.碱基编辑技术改造NK细胞;3.低价策略:大规模生产工艺开发 4.高效策略:冻存工艺探索及优化 5.贝斯生物介绍。
王江华
可瑞生物 CSO
Topic:实体肿瘤免疫细胞疗法的产品设计和工艺升级策略
精彩看点:1.实体肿瘤细胞疗法介绍;2.实体肿瘤细胞疗法面临的挑战;3.如何开展产品和工艺开发以提升疗效和可及性。
董成友
中盛溯源 质量总监
Topic:IPSC衍生细胞药物开发进展及工艺考量
精彩看点:1.iPSC细胞药物全球研发进展;2.iPSC来源iMSC药物研究进展;3.iPSC来源iNK药物研究进展;4.iPSC来源iDAP药物研究进展。
白志慧
东方医院干细胞基地GMP实验室副主任
Topic:干细胞质量控制和稳定性研究的设计要点
精彩看点:长期从事干细胞质量检测和管理工作,包括干细胞质量标准制定、干细胞质量评价、干细胞质量控制技术等方面。为6项国家备案的干细胞临床研究项目提供质量检验和放行检验服务;完善干细胞质量检测体系,送检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脂肪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多能干细胞获中检院质量复核报告;推进2项干细胞产品药品申报工作,进行新产品新管线的细胞质量研究、稳定性研究和方法学开发验证。
乐文俊
同济大学医学院 副研究员
Topic:脐带血干细胞的扩增与制备难点(拟)
精彩看点:同济大学医学院、附属东方医院 副研究员;上海干细胞临床转化研究院 特聘研究员、Wake Forest University 访问学者;全国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上海市东方英才计划青年项目、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上海市卫生健康行业青年五四奖章、上海春昇杯医学创新人才大赛二等奖;中国整形美容协会第二届干细胞研究与应用分会副秘书长、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一届干细胞与再生医学专委会委员兼秘书。
张会远
呈诺医学 执行合伙人/质量总监&CMC研究中心负责人
Topic:干细胞的生产放大工艺(拟)
精彩看点:北京大学生理学博士、Wellcome-MRC Cambridge Stem Cell Institute访问学者。北京呈诺医学科技有限公司执行合伙人,质量总监及CMC负责人,主导开发了国内第一款IND获批的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s)来源细胞药物产品。9年以上iPSCs技术领域相关科研与工作经历,拥有iPSCs来源新型细胞药物产品从早期开发,到落地转化工艺研究、注册申报新药临床(IND)的全程工作经验,着重开展iPSCs来源通用现货型细胞药物产品的生产工艺开发,并建立新型细胞药物产品适用的质量评价分析方法及质量标准。
李想
杭州中美华东制药有限公司 制剂高级经理
Topic:mRNA药物递送工艺开发的技术要点
精彩看点:1.mRNA药物概述;2.mRNA药物生产工艺开发
mRNA药物的质量控制;3.mRNA药物的质量标准;4.mRNA疫苗药学法规。
陈丽娟 NEW!
跃赛生物 代理首席执行官/首席运营官
Topic:治疗CNS疾病的IPS细胞工艺放大生产
精彩看点: Emily在制药行业25年,在临床开发、运营和商业管理方面拥有深厚的领导经验。她曾在多家跨国制药公司(阿斯利康,辉瑞)和临床CRO(Syneos,Parexel)工作。她特别善于全球项目管理和战略业务发展,在多家公司负责建立亚太临床团队。2020年,她移居中国,担任缔脉的首席商务官,后来进入细胞与基因治疗领域,担任原启生物的首席运营官。
论坛三:
复杂蛋白和抗体药物的生物合成工艺
✦
11月12日下午:高密度发酵工艺和工艺放大
11月13日上午:纯化和制剂工艺的前沿技术
11月13日下午:底盘细胞改造和基因编辑
✦
王江新
深圳大学生命与海洋科学学院 教授
Topic:微藻产业化与合成生物学的机遇与挑战
精彩看点:1.概括微藻国内外的产业化现状、前景和问题;2.微藻相关的合成生物学进展;3.微藻产业化与合成生物学的挑战及未来的主要方向。
付绍平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 正高级工程师
Topic:生物制造成本控制关键——下游发酵分离装备与分离工艺开发
精彩看点:1.目前,中国生物制造产业中最核心的高性能发酵菌株自主构建能力不断增强,而发酵产物高效分离提取技术则成为制约我国生物制造产业快速发展的成本难题和技术瓶颈。分离、提取、纯化、精制的单元操作设备非常多,不同产品采用的分离提取技术与工艺设备组合有时候差别巨大, 产品下游分离纯化成本常常成为项目开发和投产的限制性因素;2.近年来,众多先进的化工技术与装备逐渐应用于发酵分离提取领域,极大的促进了我国发酵产业整体水平的提升。发酵产物分离、提取、纯化、精制等环节的设备应用水平对于解决生产过程中分离提取遇到的各种技术问题,降低产品落地成本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3.本报告将介绍发酵中试分离车间分离提取装备选型原则并分享典型发酵产品分离工艺案例。
左涛
耀海生物 首席技术官
Topic:纯化与制剂工艺的前沿技术
精彩看点:耀海生物事业合伙人、耀海生物技术 (北京) 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四川大学制药工程工学博士; •在重组表达及基因药物工艺开发和质量研究方面具有丰富经验;•作为主要贡献者参与了多个省、市级基金项目,指导或主导了十多个商业项目或自主开发项目。
韩超
健康元 CIO
Topic:TBD
精彩看点:健康元生物医药研究院首席创新官,合成生物学研究所所长。长期从事合成生物学工程技术创新及应用,包括:大肠杆菌、丝状真菌、链霉菌等工业菌株合成生物技术平台搭建;开发AI+合成生物学云计算平台;基因治疗用工程菌株开发等。
方曙光
微康益生菌 创始人&首席科学家
Topic:基于合成生物学技术的活菌药物创新
精彩看点:微康益生菌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国家高层次领军人才;科技部创新创业领军人才;江苏省产业教授、湖北省产业教授;国内20多所大学客座教授;200多项益生菌领域专利发明人;20多年专注益生菌与人类健康关系研究、开发、应用和推广;主持多项国家和地方重大科技项目。
论坛四:
生化原料合成工艺的探索与分析
✦
11月12日下午:功效护肤原料的生产与工艺
11月13日上午:新型生物基材料的工艺开发
11月13日下午:精细化工原料与合成生物学
✦
曹铭楷
微构工场 创新中心副总监
Topic:生产PHA材料的下一代工业生物技术的构建
精彩看点:PHA是一种通过合成生物学技术生产的天然高分子材料,具有完全生物基来源、可以自然降解、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极低等优势。我们团队通过38年的技术攻坚,在PHA生产成本和性能稳定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相关成果荣获国际代谢工程奖,实现了中国大陆的零突破。这一成果得到了行业合作伙伴的广泛认可,并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领域引起了重大关注。我们的PHA材料不仅在工业应用中展现出卓越的性能,也为推动环保和生态平衡做出了重要贡献,标志着中国在生物合成材料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
刘剑波
清大智兴 总经理
Topic:生物法1.3-丙二醇的产业化工艺技术和应用
精彩看点:清华大学工学学士,三十多年致力于清华大学科研成果的产业化。2004 — 2014 年,主导湖南信汇与清华大学刘德华教授课题组合作的甘油发酵法生产 PDO 的小试、中试、工业性试验和产业化示范;2016 年,主持完成的“酶促非食用油脂制备生物柴油技术开发与集成放大”项目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技术发明一等奖”,“1,3- 丙二醇微生物发酵技术荣获全球绿色低碳领域最具投资价值领先技术“蓝天奖”。2017 年至今,任广东清大智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
刘国都
内蒙古大学 教授
Topic:天然产物的生物合成工艺(拟)
精彩看点:内蒙古大学“骏马计划” 特聘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课题组长。内蒙古自治区“草原英才”青年领军人才。内蒙古都鹤创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法人。课题组及公司团队致力于:围绕环肽毒素—α-amanitin的高效全合成及其靶向抗癌新药研发和相关创新生物医药新产品开发。
熊昌武
安琪酵母 高级工程师
Topic:酵母与未来食品
精彩看点:酵母及其衍生物是生物制造的重要基础原料,对生物制造产业具有深远影响。本发言围绕“酵母产业发展历史与现状”、“酵母蛋白的绿色制造”、“酵母培养基与功能食品制造”三个方面介绍酵母对未来食品开发的影响,详述酵母蛋白——新食品原料的研发、生产、应用场景及其优势,重点分享酵母蛋白水解物为核心的低成本细胞培养基的开发进展,及其在推动细胞培养肉低成本制造及产业化的应用潜力。
更多嘉宾持续加入中...
精彩亮点
囊括生物工艺的全场景,引领工艺开发的最新热潮
BioONE生物工艺产业年度峰会,志在为工艺人打造全场景的工艺盛宴,营造工艺交流的新趋势、新风尚与新热潮。全方位多角度帮助大家进行工艺的优化,实现工艺开发与生产端到端的紧密连接,打造工艺交流的综合平台;
新增生物合成工艺论坛,聚焦生物合成工艺在不同应用场景的生产与实操案例
新增合成生物学等新兴领域的工艺小试与放大的关注。生物合成技术,不仅在生物药领域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其在化工能源食品农业等其他领域,也越来越凸显出重要的作用,聚焦多角度全链条的生物合成工艺应用与实操案例;
专注于生物药及合成生物学领域工艺前沿,分享创新成果
以抗体、ADC以及CGT为标志的生物药,作为现代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肿瘤治疗、免疫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CMC开发也始终是大家关注的要点。同样,合成生物学领域更聚焦于放大生产与商业化,这也是目前大家关注的一大重点。BioONE始终专注于生物领域的工艺最前沿;
千余产业链从业者齐聚一堂,沪上共聚推动行业前行
工艺是任何生物制品在批量及放大生产过程中必须关注的重要环节之一,本届BioONE将邀请数十位工艺大咖,与上千位行业从业者从多角度全方位涵盖工艺上游到下游的各个部分,致力于成为大家工艺探讨交流的平台,推动行业前行。
同期活动
联系我们
学术演讲报名请联系: Beck Liu 15671865030(微信同号)
媒体合作/参会报名请联系: Abby Jiang18217659261(微信同号)
定制参展/商务咨询请联系组委会:Stephen Sun 15966587556(微信同号)
报名通道
小助手微信
添加小助手微信,备注 BioONE2024加入大会群聊
合作媒体
END
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更多内容
分子克隆是生命科学和生物分子领域必会的技能。而作为分子克隆的重要载体的质粒算得上是生物药研发的螺丝钉。质粒是一个能自我复制并表达蛋白的环状双链DNA,通常只携带少量基因,特别是一些与抗生素耐药性有关的基因;另外质粒可以在不同的细菌细胞之间传递,因为质粒分子本身具有复制功能的遗传结构,可携带一些遗传信息,并且其自我复制能力和携带遗传信息能力非常强大,经过基因表达后可使其宿主细胞表现相应的性状,所以质粒常被用作基因载体,在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等学科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质粒存在于细菌细胞质中的小型环状DNA分子,具有多种尺寸,其功能更是千差万别。为了培养出合适的质粒,在面对质粒稳定性的问题时,我们一方面可以优化质粒的构建;另一方面则是可以通过调整生长环境、选择替代宿主、优化工艺条件、选择合适缓冲液、制剂,及高品质的培养设备提高其稳定性。
常见的质粒工艺的主要流程包括载体构建、发酵培养、裂解中和、澄清和浓缩、层析纯化、制剂除菌,灌装检测。质粒生产工艺中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大规模的生产放大和纯化。
在质粒DNA等生物制品的小试工艺纯化放大至生产规模时,第一步的过滤澄清必不可少。澄清的目的是进一步去除颗粒物质、避免对下游纯化的不利影响,通常使用中空纤维或膜包完成,工艺转移或放大过程中的关键参数包括处理批量、膜面积和流速。
层析纯化,即采用不同的层析填料,将不同大小、电荷、极性和特异性的杂质去除,得到高纯度目的产物的过程。层析工艺转移中的关键参数包括:处理批量、柱体积、上样体积和流速。
经典的质粒纯化三步法层析为:第一步通过分子筛/凝胶过滤层析(SEC)去除RNA;第二步亲和层析(AC)捕获超螺旋质粒;最后一步阴离子交换层析(ICX)去除内毒素。
为了更好的优化产能,稳定产品质量,控制时间成本以及经济成本,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药融圈邀请到耀海生物技术 (北京) 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左涛老师,于9月26日为大家带来质粒的二三事,带我们走进质粒工艺开发和质量控制及其在DNA药物、mRNA药物、基因治疗中的应用。
肉毒素作为一种神经毒素,被广泛应用于除皱、塑形等医美领域,以及神经、康复、泌尿等临床治疗领域,且适应症仍在不断探索扩大中。根据ISAPS发布的Global Survey 2023数据,2023年全球共进行肉毒素注射约888万例,占非手术医美的46.3%,位居医美非外科手术处理类榜首。
目前,全球上市的肉毒素产品主要为天然A型肉毒素,市场主要被BOTOX®、Dysport®、XEOMIN®、Letybo®、NABOTA®、衡力®等几大产品占据。随着重组蛋白技术的发展,经过肉毒素领域科学家和研发专家多年探索,重组A型肉毒素开发获得成功并已推进到临床。重组A型肉毒素凭借其高纯度、低生物风险、低免疫风险、高生产效率、低成本等优势,有望带领肉毒素行业进入新时代。
01
肉毒素市场较为集中,产品创新发展加速
目前全球肉毒素市场集中,呈现寡头状况
早在上个世纪,肉毒素已在斜视、眼睑痉挛、除皱等应用领域进行治疗探索。1989年,美国FDA批准了肉毒素用于治疗眼睑痉挛和斜视;2002年,美国FDA批准了全球首个A型肉毒素产品——BOTOX®,用于改善中至重度眉间纹。目前,全球范围内已有超10款天然肉毒素产品上市。
天然肉毒素由肉毒杆菌发酵产生,其品质高度依赖于肉毒杆菌菌株的特性,同时由于活的肉毒杆菌具有高生物风险,相关生产在大部分国家受到限制甚至禁止,且生产设施投资成本高昂,再加之天然肉毒素的生产工艺复杂、产量有限等局限性,行业发展较为缓慢。并且肉毒素产品不同于传统药物,可应用于临床治疗及医美领域,而在医美市场的销售表现则较依赖于消费者对产品及品牌的认知。因此,肉毒素赛道的生产准入和商业竞争的门槛高,导致市场较集中。目前,在全球范围内,肉毒素主要产地集中在美国、欧洲、中国、韩国等少数几个国家,市场份额被BOTOX®为主的5-6个品牌所占据。
天然肉毒素产品在医美市场销售可观。ISAPS调查数据显示,近5年来肉毒素治疗量稳居医美非外科手术处理类TOP 1,从2019年的627.1万例增长到2023年的887.8万例,五年内增长约40%,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根据公司年报信息,2023年,Allergen的BOTOX®产品在医美领域和临床治疗分别获得26.8亿美元、30.0亿美元的销售业绩;Ipsen的Dysport®销售额达到约7.1亿美元;Hugel的Letybo®销售额为1.2亿美元。BOTOX®凭借其先发上市的优势、产品品质的优良及品牌的高认知度,2023年以56.8亿美元的销售额远超其它肉毒素品牌,在全球独占鳌头。此外,韩国在肉毒素领域拥有的生产企业和品牌最多,主要都应用于医美领域,但多个韩国品牌的肉毒素菌株来源未得到相关机构认证,专利纠纷多次发生,甚至产品许可被吊销。总体韩国的肉毒素生产企业实力、能力、质量等良莠不齐,在全球肉毒素市场份额中比例仍然较低。
资料来源:公司年报,沙利文分析
进口产品占据中国肉毒素市场主要份额,本土研发创新引领产业格局变迁
在中国市场,根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信息,截至2024年9月13日,已有6款A型天然肉毒素产品上市,分别是Allergen公司研发的BOTOX®(保妥适®)、中国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的衡力®、Ipsen公司研发的Dysport®(吉适®)、Hugel公司研发的Letybo®(乐提葆®),以及2024年2月上市的来自德国Merz的XEOMIN®(西马)和9月新获批的复星医药引进的Revance的达希斐®(Daxxify®)。其中,BOTOX®凭借其在医美领域的先发上市、品牌影响力、营销能力等优势,常年占据中国A型肉毒素市场份额TOP 1。
资料来源:NMPA,沙利文分析
同时,多家企业的多款A型肉毒素产品处于临床III期及上市申请阶段,包括大熊制药、爱美客(引进韩国的Huons)、Inibio、誉颜制药;艾尔建和兰州生物的已上市肉毒素产品处于拓展适应症的临床III期阶段。其中,誉颜制药的YY001管线为全球首个创新性采用重组蛋白技术并进入临床的重组A型肉毒素。重组A型肉毒素具有生物风险低、高纯度、免疫风险低、生产效率高、产能可控等优势,可破解天然A型肉毒素存在的限制成为新一代肉毒产品,有望改变现有A型肉毒素赛道格局。
资料来源:NMPA,沙利文分析
肉毒素在创新技术迭代上仍有很大的拓展空间。传统的天然A型肉毒素由于分子结构确定,主要应用场景已基本开发。而重组A型肉毒素在重组蛋白技术上,可进一步与分子异构、融合蛋白等技术联合应用,对A型肉毒素的分子结构及作用靶点进行分析与调控,从而针对实际需求开发出起效更快、效期更长、注射更精准、使用更方便、弥散度可调控等的新型肉毒素。
02
肉毒素应用场景广,在医美和治疗领域均具有重要价值
A型肉毒素作用机制
A型肉毒素属于Zn2+依赖的蛋白水解酶家族,由一条100kD的重链与一条50kD的轻链组成。A型肉毒素的重链可特异性地与神经细胞包膜结合进入细胞,轻链可特异性地水解突触前膜上的SNAP-25蛋白,从而影响参与细胞内吞、胞吐功能的SNARE蛋白活性,阻碍乙酰胆碱等神经递质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不能释放神经递质,引起肌肉松弛、抑制腺体分泌等化学性去神经作用。
A型肉毒素根据使用场景的差异,包括在医美机构使用,目的为改善面颈部皮肤状态、局部塑形或治疗脱发等的医美领域,以及在医院神经、康复等科室使用,通过调节神经、肌肉、腺体等功能而发挥治疗疾病作用的临床治疗领域。
A型肉毒素在医美领域深受消费者青睐
在医美领域,A型肉毒素是一种深受消费者欢迎的微创医美手段,可应用于面颈部除皱、轮廓塑形、面部提升、改善腺体分泌、治疗脱发、预防性治疗等场景。
面颈部除皱:A型肉毒素通过阻断神经肌肉间的冲动传递,放松过度收缩的小肌肉,可以改善面部动力性皱纹。A型肉毒素常用于眉间纹、额纹、鱼尾纹、皱鼻纹、口周纹、木偶纹、颈横纹等面颈部皱纹的改善治疗。
轮廓塑形:A型肉毒素阻止神经肌肉接头处乙酰胆碱的释放,导致神经无法支配肌肉运动,使肌肉因失去功能而萎缩减小,达到雕塑轮廓线条的目的。A型肉毒素可用于咬肌注射瘦脸,腓肠肌注射瘦腿,斜方肌注射改善肩颈部线条等。
面部提升:对面部降肌表浅肌纤维注射A型肉毒素,可削弱其肌肉拉力,使升肌作用占据优势,从而达到提升等目的。A型肉毒素提升外眼角和眉尾的下垂,颈阔肌注射可降低其对中下面部皮肤的牵拉,提升下面部,使下颌缘轮廓更清晰。
改善腺体分泌:皮脂腺表达α7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α7nAchR),故A型肉毒素可通过阻断胆碱能信号传导和抑制神经调节作用来有效减少皮脂产生、缩小毛孔。肉毒素微滴注射主要部位为皮脂溢出区,相关研究多见于前额。
治疗脱发:雄激素性脱发与二氢睾酮(DHT)及微循环不足相关。肉毒素可松弛头皮肌肉,改善局部血液灌注及含氧量,进而清除局部积累的DHT并减少DHT产生,从而减轻雄激素对易感毛囊的作用,减少毛发脱落。
预防性治疗:SAMCEP学会共识指出,随着人们认识到肉毒素注射对面部皱纹的预防和治疗以及面部稳定(主要是眉尾和嘴角)均有显著作用,越来越多的人要求在更早的年龄注射肉毒素。Rivkin等人研究发现,长期、连续性使用肉毒素可使皮肤和表皮重塑,预防皱纹形成,并具有改善皮肤质量潜在收益。
医疗领域潜在适应症众多,肉毒素临床价值持续展现
肉毒素具有强效的神经阻滞作用,对于肌肉过度收缩相关的异常运动或姿势、疼痛、自主神经功能亢进等疾病,肉毒素可能是有效的对症疗法。
治疗运动障碍:肉毒素具有降低痉挛肌肉肌张力的作用,改善痉挛发作频率和强度,可用于治疗眼睑痉挛、偏侧面肌痉挛、颈部肌张力障碍、喉肌肌张力障碍、肢体肌张力障碍、震颤、抽动障碍、口下颌肌张力障碍等疾病。
改善痉挛状态:肉毒素可用于上运动神经元损害所致的上、下肢痉挛状态。如对脑卒中所致上肢痉挛状态,肉毒素可降低受累腕指屈肌的肌张力或痉挛状态程度,减轻残疾程度;对成人上运动神经元损伤继发的下肢痉挛,肉毒素可降低肌张力,减少多发性硬化所致的下肢痛性痉挛,改善被动功能。
调节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双侧腮腺或下颌下腺注射肉毒素,可改善患者流涎频率,减少唾液分泌量及严重性。在腋部、掌跖部注射肉毒素可抑制由胆碱能神经支配的汗腺分析,从而治疗多汗症。此外,肉毒素可改善神经源性膀胱过度活动症,改善膀胱容量、顺应性和逼尿肌稳定性。
镇痛:肉毒素可用于慢性偏头痛(有或无药物过量使用性头痛)的预防性治疗,可减少头疼发作天数;在三叉神经痛、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痛等神经病理性疼痛也有应用,注射后患者疼痛改善或完全缓解。
预防和治疗瘢痕:肉毒素已被用于预防和治疗病理性瘢痕,但具体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肉毒素降低成纤维细胞增殖、减少胶原纤维沉积、抑制炎症因子释放和减少血管新生等机制有关。预防性治疗建议在术后14天内进行肉毒素注射;肉毒素联合糖皮质激素皮损内注射治疗增生性瘢痕或瘢痕疙瘩可能由于单糖皮质激素治疗。
治疗慢性鼻炎:A型肉毒素可改善慢性鼻炎症状,尤其是对流涕症状安全有效、疗效持久。作用机制可能包括:抑制鼻部或蝶腭神经节突触前胆碱能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诱导鼻黏膜腺细胞凋亡,抑制鼻黏膜中炎症介质释放,减少鼻黏膜中的嗜酸粒细胞浸润和毛细血管扩张。
03
天然肉毒素监管严格,肉毒素行业准入壁垒高
监管审批门槛
天然肉毒素由肉毒杆菌发酵产生,若在生产过程中发生肉毒杆菌的泄露及传播,将造成严重的生化风险和公共卫生事件。因此,各国政府机构对天然肉毒素的研发和生产严格监管,开发和制造天然肉毒素除满足GMP要求外,还需在BSL-3或更高级别的环境中进行,并受到CDC监管。因监管严格,导致天然肉毒素产品生产门槛极高,从研发到上市的周期较长,因此产品集中在少数品牌。同时,过去由于肉毒素企业的销售和盈利可观,加之用肉毒杆菌研发过程存在安全风险,业内创新研发的动力和能力不足,监管也一直停留在传统的认知,偏于保守。
但是随着肉毒素产品技术研发热度提升,尤其是重组蛋白技术在肉毒素研发上的突破,研究领域、工业领域和监管机构对肉毒素的认知越来越深刻,对风险评估越来越客观,把控也越来越专业,加之监管机构自身的规范管理,提升效率等举措,目前肉毒素的审批时间已与其它药品类似,如分析乐提葆®(100单位/瓶)在中国药监局的上市审批时间表,从申请提报到注册获批总体历时约16个月。
生产工序复杂
肉毒杆菌是一种严格厌氧菌,对培养基要求严格,生产过程需使用BSL-3或以上的特殊建筑和设备,并对纳米加工水平要求高;鉴定纯化毒素,验证安全性及有效性较为困难;肉毒素产品贮存和运输过程普遍也需保持全程冷链。
批次间稳定性
肉毒杆菌生产肉毒素时会产生其它蛋白物质,天然肉毒素效果受到菌株、提纯工艺等因素影响,产品批次间可能出现差异。在定量检测阶段,由于制剂中蛋白含量在纳克级别,普通仪器难以精确检测,通常使用动物实验进行定量。但实验动物存在个体间偏差较大的问题,如何保证动物试验检测系统的稳定性和准确性,是肉毒素产品研发中一个关键环节,存在较高的技术壁垒。研发能力和经验强的团队,从菌株到工艺最终到动物实验的定量检测可形成系统性优势,使得批间产品质量更稳定一致,并体现为患者治疗的反应率更高,反之就可能出现产品质量起伏不定,患者治疗反应率低。
超敏反应
肉毒素本身为异体蛋白,注射后可能诱发机体发生超敏反应。目前上市的天然肉毒素产品,除XEOMIN®外,其它A型肉毒素产品均含有一组由若干血细胞凝集素(HA)和非毒性非血细胞凝集素(NTNH)组成的结合蛋白(NAPs),加之赋形剂的存在,注射后可能引起皮肤发生迟发型超敏反应。
免疫耐受
A型肉毒素通常注射后3~14天起效,有效期通常为3~6个月,需多次重复注射。随着肉毒素注射次数增多,机体产生的中和抗体的滴度逐步提高,可能导致注射后继发性无应答,出现多次使用后疗效降低的情况。
04
重组肉毒素具有更高的纯度、安全性和更显著的反应率
A型肉毒素主要技术路线分析
根据生产技术的差异,A型肉毒素可以分为天然A型肉毒素和重组A型肉毒素两类。
天然A型肉毒素:使用肉毒杆菌发酵进行生产,提纯后获得天然A型肉毒素。
重组A型肉毒素:通过将A型肉毒素的基因序列表达在大肠杆菌等工程菌中,工程菌发酵产生肉毒素前体蛋白,激活后获得重组A型肉毒素。
资料来源:公开信息,沙利文分析
重组肉毒素潜力看好,海内外多家企业相继布局
海外布局重组肉毒素的企业代表为Ipsen。官网数据显示,Ipsen目前仅IPN10200一条重组肉毒素管线。IPN10200为E型重组肉毒素,以患者未满足的长效治疗需求为动力,用于治疗神经系统相关的肌肉僵硬、痉挛和疼痛;通过工程化设计,提高肉毒素对受体亲和力,增强内化作用;降低肉毒素扩散到周围组织的风险,提高使用者的耐受性。IPN10200已于2021年进入临床研究,截至2024年3月,该管线有两个适应症处于临床II期试验,分别为中度至重度上面部皱纹、成人上肢痉挛。
国内布局重组肉毒素技术的企业较少。根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数据,截至2024年9月13日,仅有3款重组A型肉毒素管线进入临床阶段,分别为誉颜制药的YY001管线、君合盟生物的JHM03管线和迪新宸科的DN001管线。三家企业的研发进度不一,且产品管线的技术工艺上也有所区别:
誉颜制药:CDE数据显示,誉颜制药的YY001于2022年3月获批开展临床I/II期试验,适应症为中至重度眉间纹,是全球范围内首个进入临床的重组A型肉毒素产品。I/II期临床试验已于2023年5月完成。同时,CDE数据显示该管线已于2023年12月启动III期临床。根据公司披露信息,YY001已于2024年9月12日召开了临床总结会,宣布完成III期临床,并启动BLA的申报。该管线采用大肠杆菌作为工程菌,模拟天然肉毒素产生过程,生产出的重组A型肉毒素YY001与天然A型肉毒素从分子结构、理化表征、生物活性等高度一致;且纯度高达99%以上,远超目前市场上占据绝大部分销售的天然A型肉毒素;临床试验显示使用效果更佳、安全性更优。此外,YY001还于2024年7月获CDE批准开展成人上肢肌肉痉挛临床试验,并于2024年9月14日宣布完成了第一例受试者入组,这是全球首次将重组A型肉毒素应用于医疗领域的重要里程碑。
君合盟:继誉颜制药之后,君合盟的重组肉毒素管线JHM03于2023年12月获CDE批准开展I/II期临床,适应症是中、重度眉间纹。根据公司披露信息,目前JHM03的II期临床试验即将结束。君合盟与誉颜制药均采用大肠杆菌发酵生产肉毒素,但据专业人士分析,其工艺技术和誉颜制药有所区别。该工艺与天然肉毒素产生过程有所不同,而是采取轻重链分别表达然后二硫键结合的工艺,可能导致分子结构变化,结构发生变化的分子也许不能完全等同于天然肉毒素,其在有效性、安全性和免疫原性等方面还有待大量长期的临床运用来验证。
迪新宸科:迪新宸科的重组A型肉毒素管线DN001于2024年8月获CDE批准开展I/II期临床,适应症也为中、重度眉间纹。对于该管线,公开信息尚无更多的披露。
根据公开信息,国内布局重组肉毒素赛道的企业还有若弋生物、耀海诺信等,其管线均处于临床前阶段:
若弋生物:通过自主建立了昆虫细胞-杆状病毒新型生产工艺平台,致力于开发自抑制型、减毒A型肉毒素,目前已完成上游、下游、制剂等工艺环节的开发,并进入商业批规模生产,预计2024年Q4申报IND。
耀海诺信:官网显示公司于2024年1月自研立项重组肉毒素开发,包括A型和E型两类重组肉毒素,且重组A型肉毒素已完成菌株筛选和成药性研究工作,其纯度超97%,活性在2*107 U/mg以上。
05
誉颜制药重组肉毒素临床表现优异,研发进度全球领先
誉颜制药在研管线YY001技术特点
誉颜制药运用基因重组和蛋白表达技术开发,使用工程化大肠杆菌进行A型重组肉毒素开发。YY001的产生过程与天然肉毒素产生过程一致,先使用工程化大肠杆菌发酵产生单链蛋白,再经蛋白酶切割后变为一条重链蛋白和一条轻链蛋白,重链和轻链蛋白通过一个二硫键连接构成150kDa单一活性双链蛋白,即重组肉毒素。YY001的分子结构与天然A型肉毒素相同。鉴于天然A型肉毒素已有超过三十年的使用经验,保证了具有同样分子结构的YY001的生物功能和药理药效作用。
誉颜制药创新设计了三重过滤技术,YY001产品纯度高、比活性高、反应率显著,150kDa神经毒素比例可高达99%以上,显著高于大多数天然肉毒素(通常占制剂的13%-15%)。YY001的高纯度可降低局部给药剂量,I/II/III期临床试验显示没有特异性抗体产生,安全性更好,免疫耐受性更低。
此外,公司建设了符合GMP规范的生产设施,设计YY001冻干制剂年基础产能为200万瓶,已于2023年第一季度开始投入使用;未来YY001上市后,誉颜制药YY001产能可根据市场需求灵活调整,产能储备可满足YY001商业化后5年内的20%以上市场总需求。
YY001应用场景广泛,临床数据优异
YY001具有多个潜在适应症类型,包括眉间纹、上肢肌肉痉挛、眼睑痉挛、咬肌肥大、以及潜在的疤痕、疼痛等。在2024年9月12日针对已完成的中、重度眉间纹适应症的III期临床总结会上,誉颜制药公布的临床数据显示,YY001在大规模人群的III期临床试验中,表现出与已完成的I/II期临床结果高度的一致性,其有效性、安全性、免疫原性等都全部达到既定的临床终点,较对照药的数据表现优异。此外,誉颜制药凭借其重组蛋白的技术平台,依靠肉毒素领域内全球性的专家人才和多年积累的丰富研发经验,可展开对A型肉毒素进一步优化升级,同时开发肉毒素的更多亚型;并通过分子异构、蛋白融合等技术,有望开发出更具临床价值、适应症更广的迭代创新产品。
获批在望,YY001先发优势显著
据悉,誉颜制药在成功完成YY001的III临床试验后,即将向NMPA提交上市申报,在全球范围内重组A型肉毒素的开发进展最快,先发优势明显。参比近几年中国获批上市的肉毒素产品注册申报时间,如吉适®注册申报时间约22个月,乐提葆®注册申报时间约16个月,达希斐®注册申报时间约17个月。考虑誉颜制药作为国内本土生产企业,相比国外生产企业在资料准备和沟通上的便捷性,预计YY001的上市申报有望更高效率实现,成为全球首款上市的重组A型肉毒素产品,从而在商业化销售上延续先发优势,将更有利于YY001上市后的市场表现。
携手华东医药,加快推进YY001市场渠道布局
2023年11月,华东医药与誉颜制药签署了产品独家经销协议,获得YY001在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地区医美适应症领域的独家经销协议。
华东医药业务覆盖医药全产业链,其中医美业务板块聚焦全球医美高端市场,包括Sinclair、欣可丽美学等多家子公司,在全球多国设有研发中心及生产基地,建立了近300人的专业化市场推广团队,已搭建起全球化医美营销网络,产品销售已覆盖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欣可丽美学为华东医药在国内的市场运营平台,在其推广下,再生型填充剂Ellansé®伊妍仕®自上市不到3年时间,已实现合作医院数量超600家,培训认证医生数超1,100人。YY001借助华东医药的医美市场营销平台,有望在上市后快速渗透全国医美机构,改写国内肉毒素竞争格局,并凭借其出色疗效成为全球化肉毒素品牌。
在重组肉毒素赛道,中国企业研发进度已走在世界前沿。未来,预计随着YY001作为全球首款重组肉毒素获批上市,中国将成为重组肉毒素制造和生产大国,引领全球肉毒素行业步入新时代。
关于沙利文生命科学事业部
沙利文生命科学事业部在生命科学领域拥有专业的分析能力和丰富的项目经验。依托沙利文全球智库资源和大中华区跨行业业务发展平台,沙利文生命科学事业部在生命科学产业投融资服务有着独特核心优势。沙利文生命科学事业部在中国拥有广泛的企业客户,并在过去20年里建立了庞大的客户网络,积累大量生命科学各细分领域的项目经验。
项目类型包括知识中心服务(深度内容宣传、品牌活动宣传)、国际化战略服务(出海策略、行业评估、全球品牌宣传、出海管线价值评估)、Pre-IPO服务(DCF估值、商业计划书服务)、IPO上市服务(行业顾问、临床稽查、募投撰写)、市场调研及战略咨询等,并与国内外知名的资讯平台及投融资机构合作,为企业提供生命科学专业细分领域行业一站式解决方案,受到投资者的广泛关注。
联系方式:
李谦(咨询总监):18917935734(同微信)
徐潮(项目经理):+86.21.3209.6800 ext. 8863
联系邮箱:hcknowledgecenter@frostchina.com
更多精彩!
100 项与 江苏耀海生物制药有限公司 相关的药物交易
100 项与 江苏耀海生物制药有限公司 相关的转化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