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本文中加粗蓝色字体即可一键直达新药情报库免费查阅文章里提到的药物、机构、靶点、适应症的最新研发进展。
12月12日,在业内的紧张和期待中,第十批国家药品集中采购顺利完成开标。结果显示,超过50种药品出现了90%以上的降幅,最高降幅甚至达到96%。原研药企仍然处于观望状态,仅报出高价;而国内经过一致性评价的主要药企如倍特药业、齐鲁制药、科伦药业和正大制药等成为竞标的主力。
价格跌幅引发关注!药品报价进入“1元时代”
自2018年以来,国家已执行了八批九轮的化学药品集中采购,除了第七批,其余批次的平均降幅均超过50%。据上海阳光医药采购网和米内网统计,此次第十批集采的首年采购金额估计为85亿元,基于超过84.9亿粒/片/袋/支的需求量。许多药品的最小制剂单价已降至约1元,表明药品价格出现了大幅度的“跳水”。
从最高有效申报价和最低报价的对比来看,部分药品如特布他林注射剂和醋酸钠林格注射液等在竞标前已经历明显降价,降幅超过80%。注射用尼可地尔、尼莫地平注射剂等的降幅更是超过70%。据统计,超过50种药品的报价(最小制剂单位)比最高有效申报价下降了90%以上,其中硫酸特布他林注射液的降幅最大,超过96%。
以齐鲁制药、倍特药业和科伦药业为代表的国内企业在这次竞标中展开了激烈竞争。截至12月11日,已有1348个品种完成一致性评价。齐鲁制药以189个品种的数量位居首位,成为主要的集中采购中选企业之一。
在第十批集中采购中,齐鲁制药、倍特药业和科伦药业等都是关键参与者。倍特药业申报了21个品种,其中部分品种报价低于其他企业,如左西孟旦注射液等,降幅超过80%。科伦药业有19个品种参与竞标,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其中不少品种的报价低于同组其他竞标者。
原研药企积极性低,多数维持高价“陪跑”
与积极参与竞标的国内药企相比,外资原研药企在集采中更多地以“陪跑”角色出现。至今的八批九轮化学药品集中采购中,超过300个品种涉及外资企业,但仅有50多个品种中标。第十批国采中的62个品种中,超过半数为已获批进口的原研药。然而,原研药企在集采中的参与度与报价并未显著变化。
集采政策推进,涵盖所有药品种类
12月10日,国家医保局与国家卫健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完善医药集中采购工作的通知,强调集采药品的全流程管理与优先使用中选产品的策略。今年以来,多项政策和会议推动了集中采购的“提质扩面”。各省及省际联盟纷纷开展了不同批次的药品集采,推动中成药、中药饮片等品类纳入集采范围。
通过这些努力,集采已在药品市场上全面铺开,没有任何药品类别能够避开集采的浪潮。集中采购已经从最初的化学药和高值医用耗材扩展到了中成药、中药饮片、未过评仿制药等多个领域,成为医药行业改革的重要手段。
免责声明:新药情报内容编辑团队专注于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的最新进展,本文旨在提供信息交流,不代表任何立场或治疗方案推荐。如需专业医疗建议,请咨询正规医疗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