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本文中加粗蓝色字体即可一键直达新药情报库免费查阅文章里提到的药物、机构、靶点、适应症的最新研发进展。
IL-2作为T细胞增殖与活化的核心细胞因子,其临床应用面临两个重要挑战:一是非特异性激活T调节细胞(Treg),导致免疫抑制;二是引发血管渗漏综合征等严重毒性。2025年9月17日,罗氏制药与巴塞尔大学联合发表了一项创新研究,重点介绍一种通过基因工程改造的IL-2变体(IL-2v),这种变体仅结合IL-2Rβ/γ而不结合CD25。研究结果表明,PD-1与IL-2v融合蛋白通过顺式递送(cis-delivery)机制实现了PD-1阻断与IL-2信号的精准协同效应,可同时激活CD8⁺T细胞与CD4⁺常规T细胞(Tconv),进一步诱导多维度的抗肿瘤免疫应答,为肺癌的精准免疫治疗提供了新策略。
首先,研究通过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与卵巢癌细胞系(OVCAR3)构建的共培养体系中发现,使用PD1-IL2v处理48小时后,CD8⁺和CD4⁺T细胞表面CD25表达增加,提示T细胞活化增强,而PD-1表达因内吞作用降低。经过6天培养,PD1-IL2v组IFN-γ分泌显著增加,肿瘤细胞存活率降低超过40%。在对12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分析中,PD1-IL2v的肿瘤杀伤效应优于PD-1单药和"PD-1+IL-2v"联合治疗,证实了顺式递送的协同优势。
进一步通过NY-ESO-1特异性TCR转导的CD8⁺T细胞构建的耗竭模型模拟临床肿瘤浸润T细胞状态,PD1-IL2v处理后观察到耗竭的前体CD8⁺T细胞数量减少,而终末效应CD8⁺T细胞数量显著增加,并且表现出 "早期获得细胞毒性与后期增殖"的动态特征。
通过利用患者来源肿瘤片段(PDTF)结合单细胞RNA测序技术,研究者发现PD1-IL2v处理后,NSCLC患者CD8⁺T细胞中与肿瘤反应有关的细胞毒性簇和增殖簇显著增加,并高表达肿瘤反应性标志物和效应分子。基因集富集分析显示,PD1-IL2v组显著富集了肿瘤反应性特性。
同时,差异基因分析揭示,PD1-IL2v处理后的CD8⁺T细胞中趋化因子受体CXCR6显著上调,实验进一步证实PD1-IL2v处理的CD8⁺T细胞向CXCR6配体的迁移能力显著提升,提示其通过CXCR6/CXCL16轴促进T细胞向抗原呈递细胞聚集。
在CD4⁺Tconv细胞中,PD1-IL2v诱导的TFH/TH1样表型在高表达TH1和TFH标志物的同时,促进了三级淋巴结构的形成,与免疫检查点抑制(ICB)治疗的良好响应相一致。尤其值得关注的是,PD1-IL2v对Treg细胞并无显著激活作用,规避了相应的副作用。
最后,PD1-IL2v在体内保留了强效的抗肿瘤活性,通过 PDTF 模型的研究证实,其处理后IFN-γ分泌显著增加,CD8⁺T细胞的颗粒酶B和HLA-DR表达比例也提升。
2025年7月24日,罗氏制药宣布从管线中剔除7款产品,其中包括PD-1抗体/IL-2融合蛋白RG6279(eciskafusp alpha),信达成为该领域的领导者。虽然去除CD25结合能力的IL-2v在设计上规避了Treg的扩张,但也可能影响了其激活关键肿瘤反应性T细胞的能力,反映在临床实现上的挑战与期待。
免责声明:新药情报内容编辑团队专注于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的最新进展,本文旨在提供信息交流,不代表任何立场或治疗方案推荐。如需专业医疗建议,请咨询正规医疗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