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本文中加粗蓝色字体即可一键直达新药情报库免费查阅文章里提到的药物、机构、靶点、适应症的最新研发进展。
近日,《Cureus》医学期刊报道了中国的一项突破性医学案例:全球首例通过粪便菌群移植(FMT)胶囊联合使用替雷利珠单抗和贝伐单抗,成功治疗IV期错配修复充分(pMMR)和微卫星稳定(MSS)的晚期或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的案例。以往,这类患有pMMR和MSS特性的结直肠癌病人对免疫疗法常未能产生有效反应,但此例患者通过粪便菌群移植成功缩小肿瘤尺寸,达到了可进行根治性手术的程度,最终在病理上实现了完全缓解(pCR)。
在此背景下,粪便菌群移植被视为结直肠癌治疗领域的一大突破,为许多患者开辟了新的治疗渠道。结直肠癌是继乳腺癌和肺癌之后全球第三大常见恶性肿瘤,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变化,中国的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大约25%的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晚期或发生转移,即便接受一线的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anti-EGFR)和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nti-VEGF)治疗,预后也不尽如人意。因此,对于治疗后病情依然进展的患者,迫切需要新的治疗选择。
近年来,随着对肠道菌群与各种疾病之间关系的深入研究,粪便菌群移植作为一种新兴的生物治疗手段备受关注。肠道作为人体重要的免疫系统所在地,通过调节肠道微环境、激活模式识别受体和免疫细胞等方式可以发挥抗肿瘤效应。这为错配修复充分(pMMR)和微卫星稳定(MSS)的结直肠癌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希望。
在报道的案例中,一位57岁的中国男性患者,被诊断为升结肠IVb期pMMR mCRC,并伴有肝转移,经过初期化疗后因副作用无法忍受而中断治疗。随后,他接受了粪便菌群移植及两种免疫药物的联合治疗。治疗结果显示,肿瘤明显缩小,从而实现了部分缓解。治疗期间,其肿瘤标志物水平如癌胚抗原(CEA)和CA19-9亦得到了显著降低。
肠道菌群在抗癌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通过科学的调节措施,不仅能够增强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还可以提高免疫治疗的效果,减轻手术和化疗带来的副作用。因此,肠道菌群调节已经被视为继免疫细胞疗法和癌症疫苗之后的又一重要“抗癌新星”。
专家建议,如果癌症患者无法满足正常的营养需求,需要及时进行专业的营养支持。
免责声明:新药情报内容编辑团队专注于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的最新进展,本文旨在提供信息交流,不代表任何立场或治疗方案推荐。如需专业医疗建议,请咨询正规医疗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