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本文中加粗蓝色字体即可一键直达新药情报库免费查阅文章里提到的药物、机构、靶点、适应症的最新研发进展。
在过去的十年中,胃癌治疗领域的进展主要集中在几个关键靶点,如HER2、VEGFR2和PD-1。然而,值得关注的是,在2024年至2025年间,一个“老靶点”将重新引起关注,这就是TGF-β信号通路。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徐瑞华和鞠怀强团队在《自然通讯》杂志上发表的研究成果重新定义了我们对TGF-β在胃癌作用机制的理解。
研究表明,TGF-β除了促进肿瘤发展外,还起着抑制胃癌细胞生长的重要作用,如同一种“代谢刹车”。这意味着单纯的TGF-β抑制可能产生相反效果。该研究揭示了为何在过去的尝试中,TGF-β靶向治疗多次失败,并为治疗开辟了新方向。恒瑞医药开发的PD-L1/TGF-β双特异性抗体SHR-1701在晚期胃癌一线治疗的III期临床试验中显示了积极结果,为胃癌治疗提供了新的突破。
TGF-β的双重角色:
TGF-β信号在肿瘤的发展中扮演着复杂角色。在正常细胞及早期肿瘤阶段,它可以抑制细胞增殖,起着抑制肿瘤的作用。然而,在晚期肿瘤中,它却促进肿瘤的扩散和迁移,因此成了肿瘤的促进因素。这种双重功能给TGF-β作为治疗靶点带来了挑战。虽然理论上阻断TGF-β信号可能有效遏制肿瘤,但临床证据并未支持这一理论。
中山大学的研究发现了TGF-β的另一重要作用:其能够抑制胃癌细胞的代谢,充当能量调节器。当科学家们在原位移植模型中应用TβR1抑制剂,包括galunisertib和vactosertib时,虽然减少了转移,但未提升生存率。特别是,尽管转移减少,原位肿瘤的生长速度和代谢活性增加,这表明不加选择地抑制TGF-β功能,可能更容易促进肿瘤生长的加速。
代谢机制突破:
更细致的分析表明,TGF-β通过抑制代谢酶DLD的活性来调节肿瘤生长。DLD是能量代谢核心分子,TGF-β通过调节其乙酰化水平影响其功能。本研究揭示了信号通路和代谢调控的全新机制。研究团队提出,可通过同时靶向TGF-β和DLD来克服单一TGF-β靶向治疗的弊端。这种新策略可解决抗TGF-β治疗带来的代谢适应问题,为未来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
恒瑞的临床突破:
与此同时,中国的药企也在应用上取得了重要进展。恒瑞医药的SHR-1701在晚期胃癌的III期试验中表现出显著疗效。这种新型抗体同时抑制PD-1/PD-L1和TGF-β信号,提升对冷肿瘤的治疗效果。试验显示,在PD-L1 CPS≥5的患者中,SHR-1701的总生存期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在整体人群中也表现出较好的生存优势。同样重要的是,该药物在胃癌治疗中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并在PD-L1阴性患者中表现出显著疗效。
免责声明:新药情报内容编辑团队专注于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的最新进展,本文旨在提供信息交流,不代表任何立场或治疗方案推荐。如需专业医疗建议,请咨询正规医疗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