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是一种常见的血液系统疾病,指外周血中单位体积内血红蛋白浓度减低或红细胞数量减少,导致机体无法为组织细胞充分供氧。它并非单一疾病,而是多种病因引发的综合征,如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等。贫血不仅影响生活质量,还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感染等并发症风险。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针对不同类型的贫血,药物治疗不断取得突破,为患者带来希望。
(一)贫血的发生机制
贫血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其发生机制主要包括红细胞生成减少、红细胞破坏过多和失血三个方面。
表1. 贫血的发生机制
(二)贫血的用药原理
贫血是一种常见的血液系统疾病,其用药原理主要基于不同类型的贫血病因及病理生理机制。
2.1 缺铁性贫血
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关键原料。当体内铁储备不足时,血红蛋白合成减少,导致红细胞体积变小、携氧能力下降,引发缺铁性贫血。铁剂(如硫酸亚铁、琥珀酸亚铁等)通过补充铁元素,促进血红蛋白合成,从而改善贫血症状。同时,维生素C可促进铁的吸收,提高治疗效果。
2.2 巨幼细胞贫血
叶酸和维生素B12是细胞分裂和DNA合成的重要辅酶。缺乏叶酸或维生素B12会导致DNA合成障碍,使红细胞发育异常,形成巨幼细胞贫血。补充叶酸和维生素B12(如甲钴胺)可恢复正常的细胞分裂和DNA合成,促进红细胞的成熟和发育。
2.3 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由于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导致的全血细胞减少。促红细胞生成素等造血细胞生长因子可刺激骨髓造血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促进红细胞的生成。此外,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可抑制异常的免疫反应,保护骨髓造血功能。
2.4 溶血性贫血
溶血性贫血是由于红细胞破坏加速引起的。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和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可抑制免疫系统对红细胞的破坏,减少溶血的发生。同时,输血治疗可迅速改善贫血症状,但需注意输血的适应证和风险。
总之,贫血的用药需根据具体类型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过程中需定期复查血常规和相关指标,以评估疗效并调整治疗方案。同时,饮食调理(如增加富含铁、叶酸和维生素B12的食物摄入)也是治疗贫血的重要辅助措施。
(三)贫血相关药物的临床研究进展
贫血作为全球性健康问题,近年来药物研发取得显著进展。
3.1 肾性贫血治疗新突破
罗沙司他:全球首个低氧诱导因子脯氨酰羟化酶抑制剂(HIF-PHI),通过稳定HIF,促进内源性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生成。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陈香美院士、蔡广研教授团队领衔完成III期临床研究,本研究将254名受试者1:1随机分为标准剂量组(体重<60kg:70mg TIW;≥60kg:100mg TIW)与低剂量组(体重<60kg:50mg TIW;≥60kg:70mg TIW),均接受每周三次(TIW)的罗沙司他治疗。16周的随访期内,血液学参数的评估频率为:前8周每2周一次,后8周每4周一次。该研究的主要疗效终点是12-16周平均血红蛋白(Hb)相比于基线的变化(CFB),并对患者在治疗期间和完成治疗后4周内发生的不良事件进行评估。
研究结果显示,无论对于低剂量还是标准剂量起始组,罗沙司他均能有效提升并稳定维持NDD贫血患者达到目标Hb水平(100-120g/L)。此外,在非透析CKD患者中,罗沙司他低起始剂量虽未达到主要终点(平均CFB)的非劣效性,但与标准剂量同样能有效稳定患者Hb于目标水平。两组在达标率、耐受性及安全性方面无显著差异,但低剂量组Hb波动更小,且在CKD5期患者中升速较慢。总的来说,该研究证实了罗沙司他能有效提升血红蛋白水平,改善铁代谢,且安全性良好。明确,罗沙司他已在中国、日本获批上市,为肾性贫血治疗带来新选择。
各随访点的平均血红蛋白水平(标准差)(完整分析集)
达普司他(DAP):新型口服HIF-PHI,DAP可有效治疗维持性透析患者的肾性贫血,其疗效与安全性已在多项大型Ⅲ期临床试验中得到证实。一项全球多中心、随机、开放标签Ⅲ期研究(纳入近3000例患者)结果显示,口服DAP在维持和提升血红蛋白水平方面,疗效非劣于传统注射用促红细胞生成素。研究期间,DAP组的血红蛋白增幅显著优于ESA组。此外,DAP展现出良好的长期心血管安全性,在长达2.5年的随访中,其重大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与ESA组相当。另一项针对血液透析患者的研究也证实,高频次DAP给药能有效维持血红蛋白水平,且耐受性良好。目前,达普司他已在日本、美国获批,我国尚未上市。
意向治疗人群中,透析依赖性慢性肾病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随访次变化情况
3.2 缺铁性贫血治疗优化
新型口服铁剂:麦芽酚铁作为一种新型的口服铁剂,通过与Fe3+络合形成独特的配合物,能有效提升缺铁性贫血患者的血红蛋白及铁蛋白水平。关键临床试验证实,在治疗炎症性肠病相关IDA及既往口服铁剂失败的患者时,麦芽酚铁12周可使血红蛋白显著升高2.25 g/dL(P<0.0001),其疗效优于安慰剂,且安全性良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安慰剂相当。在真实世界中,其耐受性显著优于传统口服铁剂如硫酸亚铁。在与静脉铁剂羧基麦芽糖铁的对比中,麦芽酚铁虽起效略慢,但在长期(52周)治疗中能同样有效维持血红蛋白稳定。尽管其与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反应)发生率高于羧基麦芽糖铁,但其口服给药的便捷性,使其成为需长期管理的慢性病患者(如IBD)的理想选择。
静脉铁剂升级:异麦芽糖酐铁作为我国首个上市的高剂量静脉铁剂,其临床价值已得到验证。该药是一种含碳水化合物基团的静脉铁剂,允许单次大剂量给药(最高可达2000 mg),以满足不同患者的个体化需求。在一项与蔗糖铁的对照试验中,异麦芽糖酐铁治疗缺铁性贫血的有效率(68.5%)显著高于蔗糖铁(51.6%),且能更快速地提升患者血红蛋白及相关铁代谢指标。在安全性方面,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异麦芽糖酐铁22.5% vs. 蔗糖铁17.3%)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低磷血症、恶心和皮疹。综上,异麦芽糖酐铁在高效纠正贫血的同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有力选择。
血红蛋白升高≥2 g/dL的患者比例分析结果
3.3 中成药辅助治疗作用
真实世界研究显示,益气维血胶囊/片作为常用中成药,在提升并维持透析患者血红蛋白水平方面疗效显著优于单独使用铁剂的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不仅证实益气维血胶囊/片能使患者血红蛋白水平随治疗时间延长呈持续上升趋势,且在用药后2周、1、2、3、6、9、12等多个时间点的上升幅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同时该药物安全性良好,尤其适用于轻度贫血患者。
不同时间点的 Hb水平
(四)总结
综上所述,贫血作为常见的血液系统疾病,其诊疗随着医学进步不断革新。从机制解析到精准用药,从传统疗法到创新突破,临床研究为患者带来新希望。其中,罗沙司他、达普司他等新型药物在肾性贫血治疗中展现优势,麦芽酚铁、异麦芽糖酐铁等优化了缺铁性贫血管理,中成药辅助治疗也为临床提供更多选择。展望未来,随着对贫血病理机制的深入研究和药物研发的持续推进,个体化、精准化治疗策略将进一步完善,有望为不同类型贫血患者带来更优疗效与生活质量提升!
参考文献:
[1] Li P, Sun X, Zhang L, Lin H, Wang N, Li Y, Zhao S, Fu P, Cheng H, Guo Z, Lu W, He Y, Shao F, He Q, Wu Y, Huang C, Pan S, Cai G, Chen X; FGCL-4592-858 Working Group. Randomized Trial of Lower-Dose Roxadustat Efficacy and Safety in Non-Dialysis-Dependent CKD-Associated Anemia. Kidney Int Rep. 2025 Jan 27;10(4):1050-1062. doi: 10.1016/j.ekir.2025.01.027.
[2] 鲁远,罗琰琨.达普司他治疗肾性贫血的研究进展[J].实用药物与临床,2025,28(06):459-463.
[3] Singh AK, Carroll K, Perkovic V, Solomon S, Jha V, Johansen KL, Lopes RD, Macdougall IC, Obrador GT, Waikar SS, Wanner C, Wheeler DC, Więcek A, Blackorby A, Cizman B, Cobitz AR, Davies R, Dole J, Kler L, Meadowcroft AM, Zhu X, McMurray JJV; ASCEND-D Study Group. Daprodustat for the Treatment of Anemia in Patients Undergoing Dialysis. N Engl J Med. 2021 Dec 16;385(25):2325-2335. doi: 10.1056/NEJMoa2113379.
[4] 蔡乐乐,张卓琳,李歆,等.国内外缺铁性贫血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进展[J].中国药物警戒,2022,19(11):1262-1265+1271.
[5] Derman R, Roman E, Modiano MR, Achebe MM, Thomsen LL, Auerbach M. A randomized trial of iron isomaltoside versus iron sucrose in patients with iron deficiency anemia. Am J Hematol. 2017 Mar;92(3):286-291. doi: 10.1002/ajh.24633.
[6] 宋颖,赵捷.真实世界益气维血治疗贫血相关性疾病的临床用药特征分析[J].药物评价研究,2025,48(05):1293-1300.
作者介绍:Ketty,主要从事药物研发和科普,制药行业政策和发展研究工作。
立即扫码加入药事纵横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