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最高研发阶段批准上市 |
|
首次获批日期2022-09-26 |
|
|
|
|
|
|
最高研发阶段批准上市 |
|
首次获批日期1994-10-05 |
|
|
|
|
|
|
最高研发阶段临床2期 |
首次获批国家/地区- |
首次获批日期- |
100 项与 Eddingpharm (Cayman), Inc. 相关的临床结果
0 项与 Eddingpharm (Cayman), Inc. 相关的专利(医药)
中国的PD-(L)1江湖已从“适应证为王”迈向“头对头厮杀”新阶段。然而,当百济PD-1成头对头围猎标靶,康方双抗海外合作方Summit股价暴跌36%,暴露出暗流涌动的行业危机——若升级后的新战场仍不以临床价值为根基,也终将沦为更低成本、更多玩家涌入的新一轮内卷修罗场。撰文| Erin近日,两则消息再度将PD-1这一曾经的内卷代名词推上行业热搜榜:一则是百济神州的替雷利珠单抗成为“头对头”的热门对象;另一则是,康方生物“头对头”战胜K药,其海外合作方Summit却遭华尔街用36%暴跌回应。三年前,中国PD-(L)1江湖形成新格局:百济神州和信达生物攻占市场份额高地,恒瑞退守第三把交椅,君实生物、复宏汉霖凭差异化路线加速追赶。三年来,国内PD-(L)1陷入激烈的存量竞争,出海成为寻找新增量的必由之路。迄今,中国PD-1在美获批数量达到三款,分别来自百济、君实、正大天晴/康方。在本土PD-(L)1纷纷出海的火爆态势之下,兼具“深受国际认可的国际多中心临床数据+在欧美市场获批大适应证”头衔的百济神州替雷利珠单抗,成了国产“头对头”标靶。而与康方双抗挑战K药OS数据遭疑一事结合来看,一记新的惊雷响起:在头对头的“高端局”里,中国PD-(L)1竞争是否会陷入新一场内卷泡沫之中?“围剿”替雷利珠背后,国产PD-(L)1江湖生变2025年的中国PD-(L)1江湖,硝烟愈浓。IQVIA最新数据显示,目前国内市场已集聚23款“刀剑”,包括15款PD-1(其中2个为双抗CTLA4/PD-1和1个VEGF-A/PD-1)与8款PD-L1短兵相接,覆盖十余个瘤种及泛瘤种战场。近期,作为国产PD-1“四小龙”之一的百济神州替雷利珠单抗(百泽安)正身处风暴中心:先是一个月前突入K药腹地,凭借深受全球认可的国际多中心临床数据,斩获食管鳞癌一线治疗美国获批;随后在康方发起的依沃西单抗III期临床对决中,又被作为“头对头”研究对象,结果显示,依沃西单抗的研究结果具有统计学显著获益和重大临床获益。“深受国际认可的国际多中心临床数据+在欧美市场获批大适应证”,头戴两大光环的百济神州替雷利珠单抗正在成为PD-(L)1——这块本土创新药最原始创新阵地的江湖之争中,“靶子”一样的存在。而据IQVIA发布的《2024下半年中国PD-(L)1市场回顾》,替雷利珠单抗以适应证数量和市场份额双高,夺下“铁王座”。而在“铁王座”之下,一片暗流涌动。回望国产PD-(L)1商业化最初争霸年代,恒瑞卡瑞利珠单抗与最早进入医保的信达信迪利单抗联手割据半壁江山。其中,卡瑞利珠单抗夺得市场份额与适应证“双赢”,就像曾经市场上流传的一句话:“PD-1的命门,就是适应证。但只要恒瑞选择做哪一靶点、哪一适应证,其他人都会慎重考虑一下。”不过,战局在2021年迎来分水岭。曾经的“适应证霸主”恒瑞,在医保价格战中遭遇滑铁卢——卡瑞利珠单抗以“断腕式”降价冲击“以价换量”,却因回报失衡导致当年销售额大幅下滑。这场价格战意外为后来者撕开突围缺口:百济替雷利珠单抗和君实特瑞普利单抗开始蓄力反超。前者自2021年起显露在肺癌领域的“霸主”潜力,后者则在当年的医保谈判中成为了国家医保目录中唯一用于黑色素瘤和鼻咽癌治疗的抗PD-1单抗药物。硝烟中,信达信迪利单抗始终稳守阵地。不仅与百济神州替雷利珠单抗一样,一直保持适应证医保准入“能进则进”的思路,还在肝癌和胃癌领域占据高地。最终,自2022年下半年以来,国产PD-(L)1江湖格局终现分野:百济与信达共执半壁江山,恒瑞退守第三把交椅,君实则借差异化路线加速追赶。江湖边缘的暗战同样惊心动魄。当主战场陷入红海厮杀,一批高举“差异化”大旗的后来者正开辟新战线:复宏汉霖斯鲁利单抗选择MSI-H实体瘤适应证首发上市,硬生生在“四小龙”的铁幕上撕开裂缝,直取国产市场份额第五席位;康宁杰瑞/思路迪/先声药业PD-L1抗体恩沃利珠单抗则是首个皮下注射PD-L1,首个商业化完整年取得5.67亿元销售额。而在激烈战局下,在国内拿下“大而全”的适应证、同时成功闯关欧美市场的替雷利珠单抗,成为了下一代国产PD-(L)1战局的核心标靶。不仅是康方依沃西,齐鲁首个抗PD-1和抗CTLA-4的双功能组合抗体艾帕洛利托沃瑞利单抗也拿替雷利珠单抗当非小细胞肺癌的“头对头”对象。如果说几年前的PD-(L)1江湖还是“适应证为王”,如今当战场迈入激烈的存量时代,在PD-(L)1单抗基础上创新的双抗、联合疗法们,逐步将火力聚焦到了“头对头厮杀”上,而从当前各家药企们选择的对象来看,“头对头”的目的,是为了增强国际竞争力,为挣脱存量竞争、出海寻增量打预备战。 推荐阅读 * 康方双抗预估500亿美元?百济硬刚MNC,信达盈利破冰,“创新七君”商业化反哺倒计时* 恒瑞、康方“下南洋”,复宏汉霖、君实“逐鹿”中东,药企出海是时候换频道了!新战事下的舍与得当本土战事陷入胶着,远征海外成为寻找新增量的必由之路。国产PD-(L)1军团的抢滩战术不尽相同:君实特瑞普利单抗率先登陆美国市场仍以小适应证——鼻咽癌切入;百济替雷利珠单抗则携两大与K药重叠的适应证——食管鳞癌和胃癌重炮开路,继在血液肿瘤领域硬刚艾伯维后,又即将在实体瘤领域大战默沙东。时间来到2025年,康方生物与正大天晴合作的PD-1单抗派安普利单抗也成功登陆美国市场。复宏汉霖的斯鲁利单抗则以小细胞肺癌适应证为跳板,在欧洲大陆升起战旗。不过,在白热化的本土PD-(L)1战场,生死竞速从未停歇,有人断腕求生,有人剑走偏锋。曾经的嘉和生物,遭遇“首个被CDE拒批上市的PD-1”事件,并未一蹶不振,反而在今年携PD-1/VEGF/CTLA-4三抗、CK3/CD20双抗等新一代创新产品与亿腾医药合体重生。另一家老牌药企誉衡药业则上演壮士断腕,剥离PD-1资产后扣非归母净利润达1.83亿元,暴增243.42%。“四小龙”阵营中,信达生物的也完成了决绝转身——其PD-1虽在本土厮杀中稳居头部,却在出海时遭遇“滑铁卢”。如今押注在胰腺癌取得突破的CLDN18.2 ADC IBI343、挑战K药的PD-1/IL-2双抗IBI363等10项管线进入全球开发,2030年剑指5项三期临床的豪赌,也将战火引向创新价值更高的战场。不过,出海固然“诱人”,例如传奇生物与强生合作的CAR-T西达基奥仑赛在2024年大卖9.63亿美元;和黄医药与武田合作的呋喹替尼全年在中国以外市场实现销售额2.9亿美元,远超其在国内市场的2021-2023年销售总额。然而,在实体瘤方面,脱离TOP级跨国药企的商业化加持,对于中国创新药的海外商业化始终是一道难关。“四小龙”之一的君实特瑞普利单抗,作为最早在美国市场获批的国产PD-1,其销售额结果似乎还差点意思,2024年1月开启商业化,全年销售额却仅几千万美元。OS数据如何获认可同样艰难。尽管康方依沃西凭PFS优势在国内一路过关斩将,其海外伙伴Summit却因OS数据遭疑暴跌36%。有分析认为,康方生物释放的数据“目前只是基于中国患者的数据显示临床生存获益,可能低于华尔街分析师的预期。市场波动时好时坏,可能康方生物需要等待最终OS数据以及涉及到欧美患者临床数据来证明是否能够真正意义上打败K药。”总结来看,几乎没有第二个靶点如PD-(L)1一般具有代表性——从靶点内卷到全球征伐的生死局,最终在PD-1赛道完成周期轮回。本土PD-(L)1江湖争霸的每一幕都在给中国药企敲响警钟,不要再重复PD-(L)1的轮回,要敢于放弃短期红利,聚焦临床价值,才能在产业周期动荡之中站稳脚跟。一审| 黄佳二审| 李芳晨三审| 李静芝精彩推荐大事件 | IPO | 融资&交易 | 财报季 | 新产品 | 研发日 | 里程碑 | 行业观察 | 政策解读 | 深度案例 | 大咖履新 | 集采&国谈 | 出海 | 高端访谈 | 技术&赛道 | E企谈 | 新药生命周期 | 市值 | 新药上市 | 商业价值 | 医疗器械 | IND | 周年庆大药企 | 竞争力20强 | 恒瑞 | 石药 | 中生制药 | 齐鲁 | 复星 | 科伦 | 翰森 | 华润 | 国药 | 云南白药 | 天士力 | 华东 | 上药创新药企 | 创新100强 | 百济 | 信达 | 君实 | 复宏汉霖 | 康方 | 和黄 | 荣昌 | 亚盛|康宁杰瑞|贝达|微芯|再鼎|亚虹跨国药企|MNC卓越|辉瑞|AZ|诺华|罗氏|BMS|默克|赛诺菲|GSK|武田|礼来|诺和诺德|拜耳供应链|赛默飞|药明|凯莱英|泰格|思拓凡|康龙化成|博腾|晶泰|龙沙|三星启思会 | 声音·责任 | 创百汇 | E药经理人理事会 | 微解药直播 | 大国新药 | 营销硬观点 | 投资人去哪儿 | 分析师看赛道 | 药事每周谈 | 中国医药手册
终于有MNC正式开始计算关税造成的损失了。近日,强生在财报中首次透露,预计关税会使得公司在2026年面临4亿美元的利润损失。值得一提的是,自特朗普政府宣布“对等关税”政策以来,强生是第一家公布业绩的MNC。随着美国上市公司们的财报陆续发布,关税对行业的具体影响预计将进一步显现。但中国并未因此而慌乱,反而表现得越来越稳:自美国政府宣布对中国输美商品征收“对等关税”的税率进一步提高至125%后,中方除同步提高关税外,还表示,后续对美方继续加征关税的行为不予理会。为什么稳?因为足够自信。自年初以来,港股18A板块发生了一定反弹,和铂、德琪、加科思等等公司都出现了翻倍行情,行业本以为这只是“DeepSeek时刻”带来的短期现象,但反弹到了本周仍在持续:4月17日,在未有公开消息刺激的情况下,博安生物盘中涨幅一度近200%。一些企业原定的再融资计划丝毫未受地缘冲突的影响,按计划完成。4月16日,迪哲医药公告了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发行情况报告书,称公司已顺利完成定增,募集资金总额约18亿元。更早一天,映恩生物完成了港交所上市,据公告,本次香港公开发售获115.14倍的超额认购,最终发售价为每股94.6港元,全球发售净筹约15.13亿港元,这也刷新了港股18A板块自2022年以来的纪录,映恩生物成为近三年来通过港股18A规则上市融资规模最大的生物科技公司。研发端也是捷报连连,恒瑞CD79b ADC进入III期阶段,包括石药集团、哈药集团在内的多家药企的仿制药通过了一致性评价。想来,在多年的医药寒冬挑战下,行业已然形成了共识:打铁还需自身硬,只需做好自己的事,便不必计较别人的干扰。本周还有哪些大事发生?年报季通化金马:4月18日披露2024年年度报告。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3.23亿元,同比下降10.23%;归母净利润5643.73万元,同比增长28.46%;扣非净利润4797.44万元,同比增长63.04%;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63亿元,同比增长44.31%;报告期内,通化金马基本每股收益为0.06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2.42%。广生堂:4月18日发布2024年全年业绩报告。从营收和利润方面看,公司本报告期实现营业总收入4.41亿元,同比增长4.43%,净亏损1.56亿元,亏损同比减少55.16%,基本每股收益为-0.98元。从资产方面看,公司报告期内,期末资产总计为14.39亿元,应收账款为6813.55万元;现金流量方面,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070.77万元,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4.88亿元。上海莱士:4月17日晚间披露2024年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1.76亿元,同比增长2.6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1.93亿元,同比增长23.25%;归母扣非净利润20.60亿元,同比增长13.47%。报告显示,2024年,上海莱士全年采浆量突破1600吨,达到历史新高。此外,公司在全国共布局44家单采血浆站,覆盖11个省区(不含收购中的南岳生物新增9站),稳居行业前列。贝达药业:4月17日发布2024年度业绩报告,营业收入为28.92亿元,同比增长17.7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03亿元,同比增长15.67%;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4.1亿元,同比增长55.92%。基本每股收益为0.96元,并计划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2元(含税)。公司在新药研发方面持续投入,全年研发投入达到7.17亿元,占营业收入的24.80%。多个重点研发项目取得进展,包括泰瑞西利上市申请审评推进以及多款创新药IND获批。寿仙谷:4月17日公布2024年年报,营业收入为6.92亿元,同比下降11.8%;归母净利润为1.75亿元,同比下降31.3%;扣非归母净利润为1.43亿元,同比下降37.0%;公司在2024年经营情况经历了显著变动。管理层表示,尽管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1.8%,但公司通过营销改革和品牌宣传,努力提升市场影响力,特别是在省外市场的经销模式上取得了一定进展。健帆生物:4月15日公布2024年年报,公司营业收入为26.8亿元,同比上升39.3%;归母净利润为8.2亿元,同比上升87.9%;扣非归母净利润为7.79亿元,同比上升90.5%;经营现金流净额为10.51亿元,同比增长14.6%;EPS(全面摊薄)为1.027元。年度报告中提到,公司在肾科领域血液灌流器产品方面,销售收入同比增长57.23%,主要得益于新产品的推广和市场需求的增加。此外,肝病领域的相关产品销售收入也实现了77.15%的增长,显示出公司在新技术和产品研发方面的成果得到了市场的认可。海南海药:海南海药近日公布的2024年年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91亿元,同比下降33%;归母净利润亏损15.25亿元,同比大幅增亏。扣非净利润为-11.95亿元,同比下降191.25%,连续8年为负。医药板块收入7.94亿元,同比下降38.06%;医疗服务收入1.68亿元,同比下滑2.57%;医疗器械业务收入为零。亏损主要源于资产减值准备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销售、管理和财务费用合计6.78亿元,占营收比例达68%。自2019年以来,公司营业收入连年下滑,资产负债率攀升至90.34%。海南海药面临严重的财务困境,亟需采取措施扭亏为盈并恢复投资者信心。政策动态国家药监局召开药品网络销售平台企业合规指导工作会:近日,国家药监局在广州召开药品网络销售平台企业合规指导工作会。国家药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黄果出席并讲话。会上,国家药监局相关司局和直属单位通报了药品网络销售监管、监测、投诉举报等情况;平台企业代表围绕落实责任,介绍了加强入驻商家资质审核,防控违规风险,规范信息展示等情况。会议强调,平台企业要进一步落实责任,严控风险,守住药品安全的底线;要与监管部门形成合力,增强平台合规治理能力。监管部门要进一步履行监管责任,落实药品经营环节“清源”行动部署,切实抓好药品网络销售监管。国家药监局发布关于注销安喘片等5个品种药品注册证书的公告:4月17日,国家药监局发布公告,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八十三条等有关规定,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对安喘片等5个品种开展了上市后评价。经评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决定自即日起停止安喘片、盐酸克仑特罗膜、盐酸克仑特罗栓、复方盐酸克仑特罗栓、复方羟丙茶碱去氯羟嗪胶囊在我国生产、销售、使用,注销药品注册证书。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负责召回已被注销药品注册证书的药品。召回的药品,由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所在地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监督销毁或者依法采取其他无害化处理等措施。国家发改委价格成本和认证中心组织召开医药产业相关政策座谈会:4月16日,发改委价格成本和认证中心组织召开医药产业相关政策座谈会。会议由中心副主任初绽同志主持,来自生物医药企业的代表和行业研究机构的专家围绕促进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进行座谈交流,并提出了完善产业相关政策的意见和建议。上海宣布对医疗机构执业行为、药品器械流通、医保基金使用等实施穿透式监管:4月14日,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主持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会议指出,医疗卫生服务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要完善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制度,以严的基调深化全面监管,从事后处置转向全过程监管,依托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对医疗机构执业行为、药品器械流通、医保基金使用等实施穿透式监管,切实保障群众合法权益。要以审慎包容的态度助力创新发展,通过更高水平监管、更优制度供给,支持和规范医学人工智能、细胞治疗等新技术以及互联网医疗、国际医疗旅游等新业态创新发展,更好满足群众高品质健康需求。大型制药礼来口服小分子GLP-1R激动剂III期研究成功:4月17日,礼来宣布III期ACHIEVE-1研究取得积极结果,该研究评估了orforglipron与安慰剂相比在饮食和运动单独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成人中的安全性和疗效。Orforglipron是首个成功完成III期研究的口服小分子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服用时无需食物和水限制。礼来表示未来该药如果获批,将对其能够在全球范围内推出orforglipron且不受供应限制充满信心。恒瑞CD79b ADC进入III期阶段:4月16日,药物临床试验登记与信息公示平台显示,恒瑞医药启动了SHR-A1912的首个III期研究。该药物是首款进入III期临床阶段的国产CD79b ADC药物。该研究是一项随机、开放标签III期临床试验(n=280),旨在评估SHR-A1912联合R-GemOx(利妥昔单抗+吉西他滨+奥沙利铂)对比R-GemOx治疗复发/难治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成人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的主要终点是治疗1年内的完全缓解率(CRR)和总生存期(OS)。勃林格殷格翰3.57亿美元加码自免赛道:当地时间4月15日,勃林格殷格翰与Cue Biopharma宣布了一项战略研究合作和许可协议,以开发和商业化Cue Biopharma的 Cue -501候选产品,该疗法基于Cue的Immuno-STAT™平台,有望提供更高疗效和安全性。据协议条款,Cue Biopharma的技术将被用于进一步研究和推进该候选分子的开发。双方未来还有可能扩大研究,并潜在开发针对多种自身免疫疾病的其他 B 细胞靶向双特异性药物。作为回报,Cue Biopharma将获得 1200 万美元的预付款,此外,Cue Biopharma 还有资格获得总计约 3.45 亿美元的研发和商业里程碑付款(包括两个临床前开发里程碑)以及净销售额的特许权使用费。强生预计关税导致4亿美元利润损失:当地时间4月15日,强生公司在财报中首次透露,预计关税会使得公司在2026年面临4亿美元的利润损失,其中涵盖多项关税影响,包括加拿大和墨西哥超出北美贸易协定范围的进口关税。关税还可能改变强生产品的成本结构,部分成本将体现在库存的资产负债表上,并在未来通过损益表进行调整。值得一提的是,自特朗普政府宣布“对等关税”政策以来,强生是第一家公布业绩的大型医疗公司。随着美国上市医疗企业财报陆续发布,关税对行业的具体影响预计将进一步显现。默沙东九价HPV疫苗男性适应症在华获批上市:4月14日,默沙东宣布,其九价人乳头瘤病毒疫苗(酿酒酵母)佳达修9多项新适应症已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上市批准,适用于16岁至26岁男性接种。这一获批使佳达修9成为中国境内首个且目前唯一获批、可适用于适龄男性女性接种的九价HPV疫苗。石药集团磷酸奥司他韦干混悬剂获药品注册批件:4月15日,石药集团公告,集团开发的磷酸奥司他韦干混悬剂(0.36g)已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药品注册批件,并视同通过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磷酸奥司他韦是一种选择性的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抑制剂,能够通过抑制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的神经氨酸酶活性来抑制病毒从被感染的细胞中释放,从而减少甲型或乙型流感病毒的播散。该产品适用于成人和2周龄及以上儿童的甲型和乙型流感治疗,以及适用于1岁及1岁以上人群的甲型和乙型流感的预防。哈药股份注射用头孢他啶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哈药股份4月15日公告称,公司所属企业哈药总厂收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关于注射用头孢他啶的《药品补充申请批准通知书》,该药品通过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适用于治疗敏感微生物引起的单一或多重感染,包括全身性重度感染、下呼吸道感染、耳鼻喉感染、尿路感染等。截至公告日,米内数据库显示,国内共有注射用头孢他啶312个生产批文,37个厂家的注射用头孢他啶通过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审批。辉瑞减肥药研发再遇挫:当地时间4月14日,辉瑞宣布终止口服GLP-1受体激动剂Danuglipron的研发,该药物此前被开发用于慢性体重管理。据悉,Danuglipron(每日2次)的胃肠道反应发生率(恶心73%,呕吐47%,腹泻25%)较高,停药率也较高(50%)。鉴于以上原因,辉瑞在2024年7月放弃了Danuglipron的每日2次口服版本,转而开发其每日1次口服缓释制剂。然而依旧未能克服安全性问题。据辉瑞透露,根据迄今为止入组的1400多例受试者数据,其中一项剂量优化研究中的1例无症状受试者发生了潜在的药物诱导性肝损伤,在停用Danuglipron后病情消退。在审查了全部信息后,包括迄今为止Danuglipron的所有临床数据以及监管机构的最新意见,辉瑞决定终止开发该分子。这是辉瑞在GLP-1赛道的第3次折戟。生物科技诺诚健华新一代泛TRK抑制剂Zurletrectinib (ICP-723) 新药上市申请获受理:4月16日,诺诚健华宣布,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已受理新一代泛TRK抑制剂Zurletrectinib(ICP-723)用于治疗携带NTRK融合基因的晚期实体瘤成人和青少年(12周岁≤年龄<18周岁)患者的新药上市申请。在针对NTRK融合基因阳性的晚期实体瘤成人和青少年患者的关键注册临床试验中,zurletrectinib展示了卓越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同时可以克服第一代 TRK 抑制剂的耐药性。Zurletrectinib针对儿童患者(2周岁≤年龄<12周岁)的注册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阿里AI模型获FDA认定“突破性医疗器械”:4月17日,阿里巴巴AI模型DAMO PANDA被FDA认定为“突破性医疗器械”。据了解,DAMO PANDA是阿里巴巴达摩院研发的胰腺癌筛查AI模型,可精准识别平扫CT影像中的细微病灶,攻克了胰腺癌早期筛查的国际难题。这也是中国头部科技企业首次拿下该项权威认可。脑虎科技高通量柔性脑机接口植入临床试验取突破:近日,在天桥脑科学研究院(TCCI)的支持下,脑虎科技联合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所陶虎/周志涛研究员团队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开展的高精度实时运动解码临床试验再获重要突破,一名19岁右侧额叶癫痫患者成功植入脑虎科技自主研发的256通道柔性脑机接口,术后患者恢复良好,两日后顺利进入临床试验。北大医药盐酸昂丹司琼片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北大医药4月17日发布公告,近日,公司收到国家药监局核准签发的《药品补充申请批准通知书》,经审查,盐酸昂丹司琼片通过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盐酸昂丹司琼是一种选择性的5-HT3受体拮抗剂,是止吐药。资本市场维昇药业稳定价格期间结束及超额配售权失效:维昇药业-B发布公告,与全球发售有关的稳定价格期间已于2025年4月17日(即递交香港公开发售申请截止日期后第30日)结束。联席全球协调人及整体协调人(代表国际包销商)并无于稳定价格期间行使超额配售权,超额配售权已于2025年4月17日失效。因此,公司并无已或将根据超额配售权发行股份。博安生物股价异动:4月17日,在未有公开消息刺激的情况下,港股上市药企博安生物股价异动,盘中涨幅一度近200%,收涨66.99%,收盘股价13.76港元,市值73.74亿港元,成交额4.48亿元。迪哲医药成功定增18亿元:4月16日,迪哲医药公告了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发行情况报告书,称公司已顺利完成定增,发行价格确定为43.00元/股,发行股数为41764808股,募集资金总额为17.96亿元。迪哲医药方面表示成功募集资金,有助于公司更快的发展,为股东创造更大的价值。映恩生物港交所上市:4月15日,ADC新星映恩生物正式亮相资本市场,于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股票代码HK9606。据发售公告,映恩生物本次香港公开发售获115.14倍的超额认购,国际配售获13.52倍认购,最终发售价为每股94.6港元,全球发售净筹约15.13亿港元,资金将用于产能扩张、研发及营运。这也刷新了港股18A板块自2022年以来的纪录,映恩生物成为近三年来通过港股18A规则上市融资规模最大的生物科技公司。亿腾医药换股反向收购嘉和生物-B:4月15日,嘉和生物-B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书,亿腾医药集团有限公司Edding Group Company Limited通过换股方式反向收购嘉和生物,合并后公司将更名为亿腾嘉和医药集团有限公司(亿腾嘉和)。嘉和生物将向亿腾医药股东发行约17.78亿股代价股份,亿腾医药的股权价值约6.77亿美元,每股代价理论发行价格2.96港元,较嘉和生物于2025年4月7日收盘价1.78港元溢价66.22%。这是香港首宗18A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反向并购案例。永生部落获约千万元天使轮融资:近日,黄山永生部落干细胞科技有限公司完成约千万元天使轮融资,本轮投资方为盛世投资和金慧丰资本。本轮融资资金将用于加速其免疫细胞与干细胞新药研发和产业化进程。永生部落是一家专注于免疫细胞与干细胞新药研发和产业化的生命科学研究型公司,成立于2024年。公司聚焦靶向实体瘤通用型CAR-NK细胞平台的开发,布局肺癌、甲状腺癌、肝癌、胃癌、肠癌、乳腺癌、宫颈癌等常见实体肿瘤,致力于为全球肿瘤患者提供有效的基因编辑类的细胞治疗药物、肿瘤mRNA疫苗及器官再生。一审| 黄佳二审| 李芳晨三审| 李静芝精彩推荐大事件 | IPO | 融资&交易 | 财报季 | 新产品 | 研发日 | 里程碑 | 行业观察 | 政策解读 | 深度案例 | 大咖履新 | 集采&国谈 | 出海 | 高端访谈 | 技术&赛道 | E企谈 | 新药生命周期 | 市值 | 新药上市 | 商业价值 | 医疗器械 | IND | 周年庆大药企 | 竞争力20强 | 恒瑞 | 石药 | 中生制药 | 齐鲁 | 复星 | 科伦 | 翰森 | 华润 | 国药 | 云南白药 | 天士力 | 华东 | 上药创新药企 | 创新100强 | 百济 | 信达 | 君实 | 复宏汉霖 | 康方 | 和黄 | 荣昌 | 亚盛|康宁杰瑞|贝达|微芯|再鼎|亚虹跨国药企|MNC卓越|辉瑞|AZ|诺华|罗氏|BMS|默克|赛诺菲|GSK|武田|礼来|诺和诺德|拜耳供应链|赛默飞|药明|凯莱英|泰格|思拓凡|康龙化成|博腾|晶泰|龙沙|三星启思会 | 声音·责任 | 创百汇 | E药经理人理事会 | 微解药直播 | 大国新药 | 营销硬观点 | 投资人去哪儿 | 分析师看赛道 | 药事每周谈 | 中国医药手册
和铂医药1年股价大涨500%,管线被诸多大药企“争抢”,云顶新耀在肾科疾病领域打造商业化护城河,康宁杰瑞牵手Pharma、缔造新爆点……它们的绝地反击,印证了“聚焦长板比补齐短板更重要”的商业真谛。
撰文| Erin
创新药企的信心,来了!
曾“岌岌可危”、甚至“半死不活”的本土Biotech,在过去一年里深刻撰写了一部“绝地反击启示录”。E药经理人根据公开数据,挖掘出了在港交所所有的“-B“企业中,市值涨幅最高的五家Biotech——云顶新耀、和铂医药、康宁杰瑞、基石药业、嘉和生物。其中,过去一年里市值涨幅最高的和铂医药达490%,最低的康宁杰瑞也达64%。五家公司一年时间市值增长总和高达206亿港元。值得注意的是,他们也都曾位列“中国医药创新企业100强”榜单。
E药经理人也试图从他们经历重创后股价与市值跌至“冰点”,之后或借BD交易重构价值,或是以产品商业化成果打破困局的蜕变经验中,探索行业生态进化的底层逻辑。
当资本退潮暴露行业虚火,唯那些没有忽视“价值创造”的公司,才有资格见证黎明破晓的时刻。
BD交易成翻身秘籍
其实自2023年以来,BD交易成为诸多本土Biotech的“镀金神器”,对于和铂医药、康宁杰瑞、嘉和生物三家港股“-B”上市公司来说,更是“救命稻草”。这三家Biotech市值一年来涨幅分别达490%、64%、89%。
影响最大的就是近期获得阿斯利康认购股份的“明星”和铂医药。
自2024年年底以来,和铂医药在一笔笔BD交易的加持下,股价开始飙升。
具体而言,和铂医药股价与市值分别从一年前的1.38港元/股、10.6亿港元涨到了今天的7.93港元/股、60.05亿港元,涨幅近500%。以其目前涨势来看,短期内回归二级市场“寒冬”前的水平,也不足为奇。
阿斯利康,称得上是和铂医药BD交易的最大买家。
最新的交易显示,阿斯利康将以每股1.38美元(约10.74港元)认购和铂医药9.15%股份,总金额约1.05亿美元,认购价较3月21日收市溢价37.2%。与此同时,阿斯利康还将取得两项临床前免疫学项目的授权许可选择权,并将提名更多靶点由和铂医药开发新一代多特异性抗体疗法。除此之外,和铂医药和阿斯利康还在2022年、2024年达成了两项合作,总金额也接近10亿美元。
从和铂医药官网披露的合作情况来看,基于其抗体研发平台,合作伙伴遍布国内外,包括共同研究和共同开发合作的科伦博泰、正大天晴;产品对外授权合作的阿斯利康、艾伯维、石药、华润生物;技术授权合作的礼来、信达。有公开数据显示,和铂医药对外达成合作数量达到了45次。
从中也可以窥得和铂医药战略的与众不同,从10年前成立以来,其重心仅聚焦于新药开发与临床,似乎后续商业化并不在其规划之内。最典型的就是和铂医药核心产品之一巴托利单抗,该产品虽然是其从HanAll Biopharma引进,但在2022年,和铂医药再次将该产品的国内权益授权给了石药。
嘉和生物的故事与和铂医药大不相同。经历上市2年半股价跌超9成、成立15年仅一款生物类似药上市、创始人出走的嘉和生物,在2023年6月再次遭遇重创——其进入审批上市程序三年的PD-1杰诺单抗,被国家药监局拒绝批准。自此之后,嘉和生物的股价一蹶不振。
转折点发生在2024年8月,“沉寂”已久的嘉和生物突然官宣了一笔NewCo合作,将CD20/CD3双抗管线授权给海外初创公司TRC 2004,受此消息影响,嘉和生物股价一度涨超10%。
嘉和生物再次大涨则在2024年10月,宣布将与亿腾医药通过合并方式收购后者。这笔被称为港交所设立“18A”规则以来第一笔反向收购的交易,使得嘉和生物在消息公布当天盘中涨幅一度高达90%。
有意思的是,在这笔交易中,似乎双方都能达成所愿,嘉和生物引入资金可以继续做研发,亿腾医药也通过“反向并购”的间接方式完成了上市梦。
康宁杰瑞,也以BD等方式印证了创新底色,逆风翻盘。
此前,在康宁杰瑞双抗产品研发屡屡受挫的过程中,其股价也“跌跌不休”,尤其是在2023年11月14日,康宁杰瑞股价当日跌幅达22.59%,总市值一天蒸发了近30亿港元。
不过自2024年下半年以来,康宁杰瑞的股价与市值回暖迹象明显,截至今日收盘,已从最低点2港元/股,涨回到7.2元/股,总市值也回归到了69.26亿港元。
康宁杰瑞的股价与市值回暖离不开其ADC产品BD交易的东风,分别是2024年6月,康宁杰瑞与ArriVent BioPharma达成ADC产品交易;同年9月,康宁杰瑞再次将ADC产品JSKN003授权给了石药,前者交易总额6.16亿美元,后者总额达30.8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这两笔交易,再加上2024年年初的与Glenmark的PD-L1合作,康宁杰瑞预计2024年全年实现盈利不少于人民币1.5亿元,首次实现年度盈利。
* 新征途,大爆点!康宁杰瑞强势反转
* 从断臂求生到逆市翻盘,股价两年涨超7倍,云顶新耀做对了什么?
从“技术输入”转向“价值输出”的逆袭者
如果说和铂医药、嘉和生物、康宁杰瑞的“逆袭”是靠BD交易,股价与市值涨幅达196%、309%的云顶新耀和基石药业,其翻盘则来源于自身的商业化成果。
或许10年后,再回看云顶新耀的股价走势,谁也想不到这家Biotech的股价曾一度跌至不到6港元/股,而仅仅在两年半之后,云顶新耀就重回高峰。
云顶新耀的故事还要从其首款新药拓达维(戈沙妥珠单抗)说起,作为全球首款获批上市的TROP-2 ADC,自云顶新耀将其引入国内市场后,便一直与公司深度绑定。
然而自2022年云顶新耀官宣与吉利德“分手”,公司股价不仅在当天暴跌19%,此后也急转直下,在2022年10月骤降至5.98港元/股的历史低点。
不过,也正是这次伤筋动骨式的“分手”,不仅让云顶新耀重振旗鼓推出了依拉环素(依嘉)和布地奈德肠溶胶囊(耐赋康)两款商业化产品,证明了商业化能力,还摆脱了只依赖引进模式的行业形象。
据悉,依嘉上市后首个完整年在未进入医保的情况下营收超过2亿元,耐赋康自2024年5月在国内首次开出处方后仅一个多月,销售收入高达1.673亿元。
今年进入3月以来,云顶新耀从mRNA肿瘤治疗性疫苗EVM16完成首例患者给药,到通用型现货肿瘤治疗性疫苗EVM14,云顶新耀股价在不到一个月时间里涨幅就高达23%,总市值也暴增46亿港元。
值得一提的是,云顶新耀预计到2030年,公司的产品收入能实现100亿元销售峰值。
基石药业的逆风翻盘与云顶新耀极为相似,都是在低谷期敢于“断臂”。截至3月25日下午收盘,基石药业股价达3.31港元/股,总市值42.51亿港元,相较于一年前翻了数倍。
同在2022年,云顶新耀选择与吉利德“分手”,基石药业则关闭了试运营阶段的苏州工厂,同时还精简了商业化团队。这也导致基石药业的股价一度低于1港元/股,市值最低点也在10亿港元上下,仅是基石药业曾经最高峰的二十分之一。
不过,与云顶新耀不同的是,基石药业选择将手中的核心产品授权给商业化能力更强的Pharma公司,例如与辉瑞合作舒格利单抗在中国的开发及商业化权益;与艾力斯合作普拉替尼的国内独家商业化推广权;与恒瑞合作阿伐替尼的商业化。
“轻量上阵”的基石药业在2022年和2023年大幅减亏数亿元,2024年上半年实现了首次盈利,净利润达到近1600万元。不仅如此,基石药业的新药研发管线与国际化也同步进行,其舒格利单抗还于2024年在欧盟获批,成为首个成功出海的国产PD-L1单抗。
与此同时,基石药业的ROR1 ADC、PD-1/VEGF/CTLA-4三抗也临床进展迅速,前者的开发进程位列全球前二。
其实从云顶新耀和基石药业的逆袭之路来看,两家公司虽然都及时“断臂”,并凭借商业化成绩让二级市场投资者重估其价值,但也提供了两种不同的商业化思路。云顶新耀的经验是瞄准到“蓝海”管线,并果断聚焦于此;基石药业则是敏锐觉察到市场风向时,敢于重构企业战略,并始终坚持差异化产品。当然,两家逆袭之路的共同价值是,证明摆脱引进模式后,本土Biotech依然能获得成长和突破。
一审| 黄佳
二审| 李芳晨
三审| 李静芝
精彩推荐
大事件 | IPO | 融资&交易 | 财报季 | 新产品 | 研发日 | 里程碑 | 行业观察 | 政策解读 | 深度案例 | 大咖履新 | 集采&国谈 | 出海 | 高端访谈 | 技术&赛道 | E企谈 | 新药生命周期 | 市值 | 新药上市 | 商业价值 | 医疗器械 | IND | 周年庆
大药企 | 竞争力20强 | 恒瑞 | 石药 | 中生制药 | 齐鲁 | 复星 | 科伦 | 翰森 | 华润 | 国药 | 云南白药 | 天士力 | 华东 | 上药
创新药企 | 创新100强 | 百济 | 信达 | 君实 | 复宏汉霖 | 康方 | 和黄 | 荣昌 | 亚盛|康宁杰瑞|贝达|微芯|再鼎|亚虹
跨国药企|MNC卓越|辉瑞|AZ|诺华|罗氏|BMS|默克|赛诺菲|GSK|武田|礼来|诺和诺德|拜耳
供应链|赛默飞|药明|凯莱英|泰格|思拓凡|康龙化成|博腾|晶泰|龙沙|三星
启思会 | 声音·责任 | 创百汇 | E药经理人理事会 | 微解药直播 | 大国新药 | 营销硬观点 | 投资人去哪儿 | 分析师看赛道 | 药事每周谈 | 中国医药手册
100 项与 Eddingpharm (Cayman), Inc. 相关的药物交易
100 项与 Eddingpharm (Cayman), Inc. 相关的转化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