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本文中加粗蓝色字体即可一键直达新药情报库免费查阅文章里提到的药物、机构、靶点、适应症的最新研发进展。
11月25日,亚盛医药正式宣布,其研究成果关于奥雷巴替尼用于治疗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新颖机制和1b期临床试验数据,已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上。此次研究表明,奥雷巴替尼在存在琥珀酸脱氢酶(SDH)缺陷的GIST患者中,展现出显著的治疗效能和安全性。此外,研究首次揭示,奥雷巴替尼通过调控脂质代谢发挥对肿瘤的抑制作用。
此次登载的研究包括一项1b期临床试验及一系列转化实验,涉及66例不可切除或已发生转移的GIST及其它实体瘤患者的安全性和抗肿瘤活性的评估。其中,26例患者患有因TKI治疗未果的SDH缺陷型GIST。
研究数据显示,在这26名SDH缺陷型GIST患者中,奥雷巴替尼实现了23.1%的客观缓解率(ORR),临床获益率(CBR)高达84.6%,且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为25.7个月。研究期间的中位随访时间为14.5个月,结果表明患者对该药物的耐受性良好。
虽然GIST是一种相对罕见的肿瘤,但它是消化道中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其中SDH缺陷型GIST约占总数的5%到7.5%,主要影响青少年和青年群体,且易于复发及转移。
在此研究中发现,奥雷巴替尼的独特抗肿瘤机制在于其对脂质代谢的调控作用。研究者观察到,SDH缺陷型肿瘤展现出明显的脂质代谢紊乱特征:内源性脂质合成能力下降,然而对外源脂质的摄取能力显著增强。进一步研究揭示,SDH功能缺陷导致细胞膜上关键脂质摄取蛋白CD36的大量表达,进而促进了细胞对外源性脂质的过度摄取。这一发现首次明确了SDH与CD36的机制关联,且揭示了SDH缺陷型GIST的一个关键代谢特征:即其增殖和生存对外源性脂质的高度依赖。
研究也表明,奥雷巴替尼能够有效削弱CD36的表达,通过此途径阻断肿瘤细胞对外界脂质的吸收。除此之外,作为一种多靶点激酶抑制剂,奥雷巴替尼还可抑制包括HIF、FGFR、VEGFR等多条促癌信号通路,显示出其在SDH缺陷型肿瘤中的复杂抗癌效应,可能归因于代谢调控和信号通路抑制的协同作用。
奥雷巴替尼作为一款BCR::ABL1抑制剂,目前已获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认证为突破性疗法,用于接受过初始治疗的SDH缺陷型GIST患者治疗。同时,一项国际多中心的注册3期临床试验正紧锣密鼓地进行中,旨在进一步评估其在经治SDH缺陷型GIST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免责声明:新药情报内容编辑团队专注于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的最新进展,本文旨在提供信息交流,不代表任何立场或治疗方案推荐。如需专业医疗建议,请咨询正规医疗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