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本文中加粗蓝色字体即可一键直达新药情报库免费查阅文章里提到的药物、机构、靶点、适应症的最新研发进展。
4月9日,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官方网站公示,来自美国的生物技术企业Arcus Biosciences提交的1类新药casdatifan片的临床试验申请(IND)已经正式获得受理。这标志着这一HIF-2α抑制剂首次进入中国的临床研究阶段,为晚期肾细胞癌(RCC)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
近年来,Arcus公司通过一系列临床试验数据,展示了casdatifan在高疾病控制率和安全性上的独特优势,不仅有望重新定义晚期肾癌的治疗格局,还将推动中国创新药市场的国际化发展进程。
HIF-2α(缺氧诱导因子-2α)是细胞在低氧环境中发挥核心调控功能的因子,其异常激活与多种癌症的发生和进展密切相关。在透明细胞肾细胞癌(ccRCC)中,VHL基因的突变会导致HIF-2α蛋白的持续积累,从而推动血管生成、肿瘤生长和免疫逃逸。因此,针对HIF-2α的靶向治疗成为肾癌治疗中的重要策略。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已获批的HIF-2α抑制剂只有默沙东的Belzutifan,该药自2021年起在美国获批用于治疗与VHL综合征相关的肾癌,但在晚期RCC中的适应症仍在研究中。这一领域对治疗手段的需求较为迫切,尤其需要对耐受性和疗效更佳的药物。
作为第二代HIF-2α抑制剂,casdatifan经过分子结构优化,旨在提升对HIF-2α的特异性结合能力,减少非靶向效应。临床前研究表明,casdatifan在抑制HIF-2α二聚化及下游基因(例如VEGF、EPO等)表达方面显示出更高的有效性。
根据Arcus公司在2024年第一季度发布的ARC-20临床1/1b期试验最新结果,显示casdatifan在既往多线治疗失败的晚期RCC患者中的疾病控制率(DCR)分别达到了81%、86%和85%,显著优于Belzutifan类似患者群体中约70%的DCR。此外,casdatifan的安全性数据令人关注,主要副作用仅为低级别贫血,远低于现有治疗方案的高风险。
此次casdatifan在中国的IND申请获批,显示了跨国制药公司对中国创新药市场的重视。每年,中国新增肾癌病例约7.5万,其中30%为晚期,且一线治疗后的耐药性问题突出。尽管PD-1抑制剂与抗血管生成药物联合使用已成为标准治疗,但临床上对新的靶向药物仍有强烈需求。若casdatifan能在中国复现其全球临床试验结果,将迅速填补这一空白。
随着中国药监部门对创新药审批的加速推进,casdatifan有望受益于政策利好条件。此外,尽管国内已有企业涉足HIF-2α抑制剂领域,casdatifan凭借其领先的临床数据,有机会在市场上占据竞争优势。
Arcus公司计划通过更广泛的临床试验验证casdatifan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包括启动更大样本量的II期试验及探索更多联合治疗方案。这也将在未来面临众多竞争方案,但其差异化开发策略已为公司争取了初步的市场关注。
Casdatifan的成功引入,不仅加速了国内患者获取国际先进疗法的进程,也为全球制药创新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在研发和市场化阶段都展现了其潜在价值。中国创新药生态将从中获益,使本地患者早日受益于全球领先的医药科技。
免责声明:新药情报内容编辑团队专注于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的最新进展,本文旨在提供信息交流,不代表任何立场或治疗方案推荐。如需专业医疗建议,请咨询正规医疗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