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本文中加粗蓝色字体即可一键直达新药情报库免费查阅文章里提到的药物、机构、靶点、适应症的最新研发进展。
4月16日,诺诚健华的第二代泛TRK抑制剂Zurletrectinib(ICP-723)正式被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受理申请,该药物针对带有NTRK融合基因的晚期实体瘤。这标志着中国本土制药企业在“不限癌种”治疗领域的一项显著突破,同时也是诺诚健华摆脱其核心产品单一化、进军国际市场的重要一步。在创新药研发需要高投入且伴随高风险的背景下,Zurletrectinib是否能成为诺诚健华的重要依靠?
Zurletrectinib以其对NTRK基因融合突变的高效抑制能力为核心竞争力。尽管在实体瘤中的NTRK融合突变发生率仅约为1%,但在某些罕见癌症如婴儿纤维肉瘤和分泌型乳腺癌中,该比例可高达90%以上。而传统化疗在这些病症中的效果相对有限。根据2025年ASCO年会数据,Zurletrectinib在II期临床试验中表现优异,对NTRK融合阳性实体瘤患者的客观缓解率达到67%,其中完全缓解比例为12%,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19.3个月,明显优于第一代TRK抑制剂如Larotrectinib。该药物在应对耐药突变方面表现杰出,为第一代药物耐药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Zurletrectinib在治疗安全性上也表现出色,其3级以上治疗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仅为14%,显著低于同类药物的25%-30%。这种安全性优势主要得益于其独特的分子设计,优化了激酶选择性以减少脱靶效应,从而降低可能的副作用风险。然而,仍有部分患者在临床试验中报告了轻度头晕和乏力,这些在未来的临床应用中需要密切关注。
尽管Larotrectinib和Entrectinib两款NTRK抑制剂已在全球市场上市,Zurletrectinib凭借其独特优势打开了新市场局面。目前,中国NTRK检测率仅为5%,随着检测的普及,患病人数预计将从现在的约2万例增至2030年的10万例。此外,诺诚健华采取“小适应症先行”策略,优先瞄准儿童实体瘤和罕见癌症领域,这些人群虽然数量少但临床需求巨大,且有较大的定价空间和优先审评机会。
Zurletrectinib的商业化进程也获得了政策上的支持。2024年国家医保局已将“不限癌种”疗法纳入创新药专项谈判,且自2023年起,NTRK融合检测已在部分地区被纳入基本医保项目。此外,诺诚健华还与多家第三方检测机构合作,致力于推进NTRK筛查的市场渗透。
然而,Zurletrectinib的国际市场之路并不平坦。Larotrectinib在全球50多个国家的先发优势以及罗氏的Entrectinib的协同推广都对其形成了挑战。在国内,再鼎医药引进的Repotrectinib预计2025年底通过审批,其耐药突变适应症可能进一步分流患者。诺诚健华计划通过价格优势和加速国际化布局来应对这一挑战。目前,Zurletrectinib已在美国启动I/II期临床试验,同时在东南亚多国达成市场准入合作,但其海外扩展仍需克服专利壁垒等难题。
对于诺诚健华而言,Zurletrectinib的成功推出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长期以来,公司对BTK抑制剂奥布替尼的依赖度过高,该产品2024年销售收入占比高达99.1%。然而,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其市场份额面临下滑风险。因此,如果Zurletrectinib成功实现商业化,那么将有助于诺诚健华形成“血液瘤+实体瘤+自身免疫疾病”的多元产品管线。
尽管高研发投入仍然是诺诚健华亟需应对的问题,Zurletrectinib的全球多中心临床试验预计将耗资3-5亿元。但这对于推动中国创新药实现从“跟随”到“并行”的转型至关重要。Zurletrectinib的成败不仅考验公司在技术研发上的精准度和创新性,还关乎医保准入、伴随诊断体系建设以及适应症拓展等多个方面。对诺诚健华而言,推出Zurletrectinib不仅仅是展示其新药开发能力,更是迈向Biopharma公司转型之路的重要实践。
免责声明:新药情报内容编辑团队专注于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的最新进展,本文旨在提供信息交流,不代表任何立场或治疗方案推荐。如需专业医疗建议,请咨询正规医疗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