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本文中加粗蓝色字体即可一键直达新药情报库免费查阅文章里提到的药物、机构、靶点、适应症的最新研发进展。
全球范围内,肺癌一直是导致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中国,肺癌的发病率在所有恶性肿瘤中居于首位,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占据了绝大部分比例,约为80%至85%。在医疗研究的前沿,NSCLC的治疗策略一直是探索和优化的核心领域。
在NSCLC早期,手术治疗仍是主要手段,而药物治疗从传统的含铂化疗逐步向分子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过渡,实现了因癌而异的个性化治疗模式。尤其在NSCLC晚期,治疗的重大突破体现在针对EGFR、ALK等靶点的分子靶向药物,以及以PD-(L)1为主的肿瘤免疫治疗。这些创新药物已在临床应用中普及,极大地提升了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期。
尤其是在分子靶向治疗中,EGFR抑制剂的研发显著提高了NSCLC患者的治疗效果。随着科学的进步,ROS1、RET、MET等更多与NSCLC相关的靶点药物也陆续获批,进一步丰富了治疗选择。
根据IQVIA Oncology Dynamics(OD)数据库显示,近几年,肿瘤免疫治疗发展迅速,市场份额已超过EGFR及ALK的抑制剂。EGFR突变尤其在东亚患者中较为普遍,这为靶向治疗的进一步优化提供了依据。从首个EGFR-TKI于2003年获批,EGFR相关治疗经历了持续的更新迭代,极大地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并提升了生活质量。
此外,针对EGFR的耐药问题,二代与三代EGFR-TKI的创制解决了很多之前未解决的困难。例如,奥希替尼可有效应对T790M突变等耐药机制。其他针对EGFR突变的药物如莫博赛替尼,也在中国审批通过或开发阶段,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
ALK突变作为另一个重要的治疗靶点,首次发现于2007年,目前已有多款ALK-TKI在中国获批。由此可见,随着ALK和其他相关靶点的探究加深,针对不同突变的治疗药物不断涌现。
ROS1、RET、MET、BRAF等更为罕见的突变靶点虽然发病率较低,但也有相应的药物陆续获批,为NSCLC患者提供了更多治疗方案。在这些罕见突变中,创新药物如恩曲替尼、普拉替尼等展示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免疫治疗在缺乏特定驱动基因改变的NSCLC患者中,逐渐成为主要治疗方式。研究显示,通过靶向PD-(L)1和CTLA-4的免疫疗法,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改善。尤其是当靶向治疗无效时,免疫疗法作为一线治疗也展现出积极效果。
免责声明:新药情报内容编辑团队专注于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的最新进展,本文旨在提供信息交流,不代表任何立场或治疗方案推荐。如需专业医疗建议,请咨询正规医疗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