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非在研适应症- |
最高研发阶段临床3期 |
首次获批国家/地区- |
首次获批日期- |
|
|
|
|
|
非在研适应症- |
最高研发阶段临床2期 |
首次获批国家/地区- |
首次获批日期- |
|
|
|
|
|
非在研适应症- |
最高研发阶段临床1/2期 |
首次获批国家/地区- |
首次获批日期- |
/ Not yet recruiting临床1/2期 An Open-label, Dose-escalation, and Dose-expansion Phase I/II Clinical Study of Safety, Tolerability, Pharmacokinetic Profile, and Initial Efficacy of LM-2417 for Injection Alone or in Combination With Other Antitumor Agents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Solid Tumors
This study is to assess the safety and tolerability, obtain the recommended phase 2 dose(RP2D)/or Maximum Tolerated Dose (MTD) for LM-2417 as a single agent or in combination with other anti-tumour agents in subjects with advanced solid tumours.
评估 LM-108±派安普利单抗+化疗在晚期实体瘤患者中的安全性、耐受性以及初步疗效的开放标签 Ib/II 期临床研究-队列 A 组
评估 LM-108 联合抗肿瘤治疗在晚期实体瘤患者中的有效性、安全性和耐受性
/ Not yet recruiting临床1/2期 A Phase I/II, First-in-Human (FIH), Open-Label, Dose Escalation and Expansion Study to Evaluate the Safety, Tolerability, Pharmacokinetics and Preliminary Efficacy of LM-168 as a Single Agent or in Combination With Toripalimab in Subjects With Advanced Solid Tumours
For phase I ,this study is to assess the safety and tolerability, obtain the recommended phase 2 dose (RP2D) and/or Maximum Tolerated Dose (MTD) for LM-168 as a single agent or in combination with toripalimab in subjects with advanced solid tumours.
For phase II ,this study is to assess the preliminary anti-tumour activity of LM-168 as a single agent or in combination with toripalimab measured by objective response rate (ORR) in subjects with advanced solid tumours.
100 项与 礼新医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相关的临床结果
0 项与 礼新医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相关的专利(医药)
7月31日,中国生物制药宣布,全资附属子公司礼新医药与默沙东就LM-299/MK-2010(PD-1/VEGF双抗)的对外授权合作进展顺利,中国生物制药将于近期收到3亿美元的技术转移里程碑付款。LM-299为一款潜在BIC的PD-1/VEGF双抗,目前正在中国进行I/II期临床试验。临床前研究显示,LM-299表现出优异的协同效应以及安全性。2024年,礼新医药与默沙东就LM-299达成全球独家授权协议。根据协议条款,默沙东将获得LM-299的全球开发、生产和商业化独家许可。礼新医药将获得5.88亿美元的首付款,以及最高27亿美元的里程碑付款。33亿美元重磅交易!默沙东收购礼新医药PD-1/VEGF双抗7月29日,默沙东在二季度业绩会上披露,LM-299的技术转移已于7月完成,预计将于第三季度确认3亿美元的技术转移里程碑款项。此外,在电话会问答环节,默沙东回应分析师查询称,LM-299项目正按计划如期推进。日前,中国生物制药宣布以约10亿美元估值完成对礼新医药100%股权收购,被广泛评价为中国本土制药龙头并购顶尖Biotech的里程碑式事件,LM-299即为礼新重磅产品之一。重磅!中国生物制药10亿美金收购礼新!礼新医药被誉为创新药“黑马”,已建成全球领先的抗体发现和ADC技术平台。中国生物制药全购礼新,将推动全面创新和国际化业务发展如虎添翼。End声明:本公众号所有发文章(包括原创及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注明来源和作者。本公众号欢迎分享朋友圈或大群,谢绝媒体或机构未经授权以任何形式转载至其他平台。转载/商务/投稿 | 联系微信15618157102(sum_Gmi)商务合作稿件征集点击了解详情往期回顾1港股创新药走出至暗时刻2License-out潮来袭:谁是下一个出海爆款?32025 ASCO热点速递 | 信达、荣昌、科伦集体登场!(附ADC/双/多抗最新进展一览表)
「 本文共:12条资讯,阅读时长约:7分钟 」新药研发突破与上市1.恒润达生首款国产CD19 CAR-T细胞疗法获批上市。国家药监局批准其“雷尼基奥仑赛注射液”(恒凯莱®)用于复发/难治性大B细胞淋巴瘤治疗,打破国外垄断,采用自主稳转细胞株病毒工艺,年产能覆盖超1万例患者。2.中科院上海药物所FXR激动剂CS0159获FDA双重认定。针对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获FDA孤儿药资格(ODD)及突破性疗法(BTD),计划2025年下半年启动III期临床,为全球首个脉冲式FXR激活剂。License-out与国际合作1.中国生物制药获默沙东3亿美元里程碑付款。旗下礼新医药PD-1/VEGF双抗LM-299完成技术转移,近期将收3亿美元里程碑款;此前协议含5.88亿首付款+最高27亿里程碑总额。2.中外制药与Gero合作开发抗衰老疗法。基于Gero的AI靶点发现平台,中外制药将开发针对年龄相关疾病的抗体药物,潜在交易总额达2.5亿美元+特许权使用费。政策与产业支持1.中国生物“mRNA药物AI研发”入选央企高价值场景。国务院国资委首批40个AI战略性场景之一,依托“算力底座+AI模型+实验验证”体系加速疫苗研发,已支持数十款mRNA疫苗序列优化。2.DRG/DIP支付豁免范围扩大至商保目录药品。国家医保局明确:商保目录内药品及合理使用的医保谈判药可申请特例单议,覆盖医院增至5000家,缓解创新药“进院难”。技术前沿与AI制药1.BON启动AI驱动的天然药物研发平台。基于传统中药化合物库,应用AI算法筛选先导化合物,加速天然产物创新药开发。2.肺癌治疗进入“ADC+免疫”新时代。同济大学周彩存教授指出:PD-1/PD-L1疗效趋平台期,ADC药物通过诱导免疫原性细胞死亡成为破局关键,相关III期临床已启动。研发趋势与行业动向1.肿瘤微环境与递送系统成出海新焦点。北京大学张小田教授强调:国产抗肿瘤药需转向结构优化与适应症再定位,肝癌、食管鳞癌等中国特色瘤种具高研发价值。2.研究型医院成临床转化核心枢纽。上海高博肿瘤医院院长李进提出:构建“临床驱动型科研—专利转化—企业合作”闭环,推动源头创新。资本与产业生态1.高瓴资本成立50亿创新药专项基金。聚焦First-in-class管线,已布局博雅辑因基因编辑、艾博生物mRNA肿瘤疫苗等领域。2.科创板第五套标准重启首月12家药企IPO。聚焦基因治疗与核药领域,未盈利企业估值门槛降至30亿。股市资讯7月30日A股医药公司涨幅TOP 3百奥泰(688177.SH) +18.62%主要影响因素:CD20靶向ADC药物获FDA突破性疗法认定,III期临床数据优于罗氏同类产品。康宁杰瑞(688266.SH) +12.35%主要影响因素:PD-L1/CTLA-4双抗联合化疗胃癌III期临床达到主要终点,拟提交上市申请。泽璟制药(688266.SH) +9.87%主要影响因素:多靶点激酶抑制剂治疗甲状腺癌获NMPA优先审评,预计2025Q4获批。7月30日A股医药公司跌幅TOP 3ST百花(600721.SH) -5.01%主要影响因素:因财务报告存疑遭证监会立案调查,机构集体下调评级。未名医药(002581.SZ) -3.89%主要影响因素:核心产品干扰素集采落标,预计年收入减少3.5亿元。舒泰神(300204.SZ) -2.76%主要影响因素:新冠中和抗体研发终止,计提资产减值1.2亿元。7月30日港股医药公司涨幅TOP 3和黄医药(00013.HK) +22.41%主要影响因素:呋喹替尼美国上市首周销售额超预期,摩根大通上调目标价至80港元。康方生物(09926.HK) +15.93%主要影响因素:PD-1/VEGF双抗AK112获FDA突破性疗法认定,用于铂耐药卵巢癌。药明生物(02269.HK) +8.75%主要影响因素:与GSK签订50亿美元ADC药物生产协议,2025年产能预增40%。7月30日港股医药公司跌幅TOP 3三生制药(01530.HK) -6.88%主要影响因素:大股东折价10%减持5000万股,套现约4.3亿港元。中国中药(00570.HK) -4.55%主要影响因素:中成药集采价格降幅超预期,拳头产品血塞通降价35%。金斯瑞生物(01548.HK) -3.21%主要影响因素:CAR-T疗法欧洲商业化进度延迟,遭瑞银下调评级至“中性”。评审动态7月30日新药临床试验申请IND7月新药上市申请NDA(申请类型为新药或进口,不包括仿制&已有国家标准)END
2025年上半年,全球医药行业在变革中加速前行。 创新技术(如ADC、细胞基因疗法CGT)持续吸引巨资押注,GLP-1等明星靶点衍生疗法竞争格局不断演变,地缘政治与监管政策持续重塑市场准入路径。与此同时,资本环境虽显谨慎,但优质资产与技术平台的争夺依然激烈。2025年5月,三生制药与辉瑞的一笔天价交易横空出世,后者以12.5亿美元首付款将三生制药的PD-1/VEGF双抗SSGJ-707收入囊中,一举刷新中国创新药对外授权的首付款纪录。全球医药交易趋势:中国成核心引擎2025年上半年,全球医药交易数量达456笔,同比增长32%;首付款总额达118亿美元,同比激增136%;交易总金额高达1304亿美元,同比增长58%。全球交易数量与金额均呈现显著上升态势。其中,涉及中国的交易贡献了近50%的总金额和超过30%的交易数量。2025H1全球达成金额≥10亿美元的重磅交易共40笔,其中中国药企对外授权(License-out)交易占比高达40%。得益于此类重磅License-out交易的活跃,全球单笔交易金额≥5亿美元的交易比例提升至16%,中国License-out大额交易对此贡献约30%。数据显示,2025H1 TOP MNC共达成89笔引进交易,其总交易金额约占全球总额的61.6%。MNC重点关注的疾病领域包括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肥胖;重点布局的技术赛道集中在双特异性抗体、CGT和ADC,其中从中国引进的双抗和ADC项目交易金额表现尤为亮眼。以PD-(L)1/VEGF双特异性抗体为代表的药物频繁获得海外授权。自2022年以来,康方生物、普米斯、宜明昂科、礼新医药先后就各自的PD-(L)1/VEGF双抗项目与以MNC为代表的海外企业达成授权协议。此外,围绕PD1(L)/VEGF靶点的交易还促成了两起国内企业并购事件。在2025H1全球医药交易金额排名前十的项目中,PD-(L)1/VEGF相关项目均源自国内药企,国内资产在这十大交易中的数量占比超过80%。交易方重点关注的领域聚焦于肿瘤、自身免疫和代谢疾病。以荣昌生物将泰它西普授权给纳斯达克上市公司Vor Bio为代表,非MNC作为受让方的交易占比达到30%。License-in持续降温:超60%为已上市产品2025年H1,License-in交易数量为22笔,同比下降4.3%;总金额约2.02亿美元,同比大幅下降53.5%。License-in市场热度持续走低。2025H1的License-in交易中,仅有3起为临床前项目合作,分别是Alternative与晶泰生物合作的AI药物开发项目、先博生物与Orna Therapeutics合作的BCMA体内CAR-T疗法项目,以及岸迈生物与Medigene联合开发的TCR介导的T细胞衔接器(TCE)疗法项目。这些项目涉及的领域包括体内CAR-T疗法、TCE和创新疫苗。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License-in交易中,已获批上市产品的交易占比超过60%。其中,成熟产品在总License-in交易数量中占比达31%,且多为与国内区域CSO的合作项目。License-out爆发:中国Biotech“出海”加速2025H1,License-out交易共计72笔,已超过2024年全年交易数量的一半;交易总金额较2024年全年高出16%,其中单笔金额超过10亿美元的交易达16笔。同期,License-out交易的首付款总额首次超过一级市场融资总额,成为Biotech企业资金回笼的重要渠道。“摘青苗”(授权早期项目)现象持续,近五年License-out项目中临床前阶段项目的占比始终维持高位。2025年上半年,处于临床前至临床I期的项目占比接近70%。从项目类型看,2025H1,CGT和小核酸药物的授权比例有所下降;双抗药物则延续了2024年的交易热度,并多次通过成立新公司(NewCo)的模式实现“出海”。自2021年起,国内企业开始探索NewCo出海模式。截至2025H1,国内企业累计达成14起NewCo交易,仅2025年上半年就达成5起。当前,此类NewCo企业关注的重点主要是双抗在肿瘤及自身免疫疾病适应症上的开发。在2025H1 License-out交易金额TOP10榜单中,最高金额已突破百亿美元,最低金额亦近20亿美元,相较2024H1均有大幅跃升,ADC、双抗和减重(代谢)赛道热度持续居高不下。中国境内交易:数量增长,但总金额大幅减少2025H1,中国境内交易数量为50笔,超过2024年全年境内交易数量的一半。其中最高金额交易为齐鲁制药从明慧医药引进一款B7-H3靶点抗体偶联药物,总金额达13.45亿人民币。值得注意的是,2025H1境内交易项目中,临床前阶段项目占比高达63%,为近三年最高。并购动态:中小型企业主导,大额并购偶发2025H1全球并购数量达69起,总金额超550亿美元。其中,头部跨国药企巨头(TOP MNC)主导了15笔并购,其并购金额占全球总额约76%。从金额分布分析,并购活动整体呈现“相对稳定但趋于谨慎”的态势。强生公司(J&J)斥资近147亿美元收购Intra-Cellular Therapies公司,成为唯一一笔金额超百亿美元的并购案。受政策不确定性影响,多数并购交易的金额集中在50亿美元以下。从并购标的特色分析,中枢神经系统(CNS)领域的热度不仅体现在项目交易上,在企业并购中也同样显著。TOP MNC重点关注具备CNS、CGT、精准疗法及特有技术平台优势的企业。图文来源:医药魔方END< · 往期回顾 >△ 聚势赋能 引领未来 | 中国生物医药产业链创新转化联合体2025年首期理事会在苏州圆满举行(上)△ 聚势赋能 引领未来 | 中国生物医药产业链创新转化联合体2025年首期理事会在苏州圆满举行(下)△ 金融活水 破局医药投融资难题:CBIITA中国生物医药科技金融与投融资论坛成功举办!△ CBLA精品创新药资产交易论坛第2期成功举办!△解资源整合与价值再造规律,推动技术市场与资本市场融合 | 未来行-CBIITA中国生物医药产业交易与并购论坛圆满落幕!▲点击图片了解 《聚焦“国之大者”CBIITA 联合体荣获“中国产学研合作十大好平台”》更多优质内容,欢迎关注 媒体合作投稿转载/资料领取/加入社群 请添加药小咖与/智/者/同/行 为/创/新/赋/能
100 项与 礼新医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相关的药物交易
100 项与 礼新医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相关的转化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