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帮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生命学院各专业和师资力量,拉进本科生与学院科研团队的距离,生命学院学业发展辅导中心联合生命学院学生会学术科技部开展科研团队介绍系列推送。本期为大家带来的是微生物与宿主免疫系统互作实验室。01|实验室简介实验室成立于2013年9月,现共有博士研究生4名,硕士研究生9名。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为基于生化与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结构生物学、生物信息学等多学科融合方法,探究微生物与宿主免疫系统相互作用的分子机理。实验室自建立以来,深入研究了微生物与宿主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机制,揭示了噬菌体抑制细菌CRISPR-Cas免疫系统,包括对其免疫识别和免疫清除两个过程的抑制机制及细菌的反制机制,以及微生物对人体免疫系统相关蛋白的修饰及活性抑制机制。近年来,实验室相关系统性的工作发表在《Nature》(2篇)、《Cell》(2篇)、《Mol Cell》(3篇)、《Nat Chem Biol》(3篇)、《Nat Commun》(2篇)等期刊,其中噬菌体“超级海绵”、“酶型Acr蛋白”等发现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前景,相关工作有望推动生物技术工具的创新,拓展基因编辑策略,也为对抗“细菌耐药性”的噬菌体疗法提供理论支撑。实验室先后有10名研究生获得北京市优秀毕业生荣誉称号,6名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多名本科生获北京市普通高校优秀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等荣誉,共4人次获得北化校长奖及校长奖学金,多名毕业生在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继续深造学习,也有毕业生前往国药、科兴、沃森生物、甘李药业等企业、大学及研究所工作。02|师资力量实验室目前有教授1人,副教授1人,博士后1人团队负责人办公地点北京化工大学东校区化学工程楼B204联系方式邮箱:fengyue@mail.buct.edu.cn 电话:13811611273冯越,教授,博士生导师。2013年7月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经高层次人才引进,进入北京化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工作,共发表SCI论文60篇,其中通讯作者(含共同)论文34篇,分别发表在Nature(2篇)、Cell(2篇)、Mol Cell (3篇)、Nat Chem Biol ( 3篇)、PNAS、Nat Plants、Nat Commun ( 2篇)、Nucleic Acids Res等国际著名期刊。主持国家自然基金委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面上、青年项目等,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及子课题各一项。曾获多项荣誉与奖励,包括全国青年岗位能手(2020)、青年北京学者(2024)、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十九届高等院校青年科学奖(2024)、北京市优秀青年人才(2020)、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2024)、中国十大新锐科技人物(2018)等。03|课题组科研方向介绍实验室长期从事微生物与宿主免疫系统互作领域的研究,致力于描绘噬菌体与细菌“协同进化”的精彩分子机制,并开拓相关机制在人类等真核生物免疫系统中的研究。04|课题组科研成果介绍一.阐明噬菌体抑制细菌对其核酸免疫识别及细菌的反制机制1、Li Y*, Guan L, Becher I, Makarova K, Cao X, Hareendranath S, Guan J, Stein F,Yang S, Boergel A, Lapouge K, Remans K, Agard D, Savitski M, Typas A, Koonin E, Feng Y*, Bondy-Denomy J*. Jumbo phage killer immune system targets early infection of nucleus-forming phages. Cell. 2025, 188(8):2127-2140.2、Niu Y, Yang L, Gao T, Dong C, Zhang B, Yin P, Hopp A-K, Li D, Gan R, Wang H, Liu X, Cao X, Xie Y, Meng X, Deng H, Zhang X, Ren J, Hottiger M, Chen Z*, Zhang Y*, Liu X*, Feng Y*. A type I-F anti-CRISPR protein inhibits the CRISPR-Cas Surveillance Complex by ADP-ribosylation. Molecular Cell. 2020, 80(3):512-524二. 阐明噬菌体抑制细菌对其免疫清除过程及细菌的反制机制1、Huiting E, Cao X, Ren J, Athukoralage J, Luo Z, Silas S, An N, Carion H, Zhou Y, Fraser J, Feng Y*, Bondy-Denomy J*. Bacteriophages inhibit and evade cGAS-like immune function in bacteria. Cell. 2023, 186(4): 864-876.2、Li D, Xiao Y, Fedorova I, Xiong W, Wang Y, Liu X, Huiting E, Ren J, Gao Z, Zhao X, Cao X, Zhang Y, Bondy-Denomy J*, Feng Y*. Single phage proteins sequester signals from TIR and cGAS-like enzymes. Nature. 2024, 635: 719–727.三. 微生物对人体免疫系统相关蛋白的修饰及活性抑制1、Dong Y, Mu Y, Xie Y, Zhang Y, Han Y, Zhou Y, Wang W, Liu Z, Wu M, Wang H, Pan M, Xu N, Xu C, Yang M, Fan S, Deng H, Tan T, Liu X, Liu L, Li J, Wang J, Fang X & Feng Y*. Structural basis of ubiquitin modification by the Legionella effector SdeA. Nature. 2018, 557(7707):674-6782、Mu Y, Wang Y, Huang Y, Li D, Han Y, Chang M, Fu J, Xie Y, Ren J, Wang H, Zhang Y, Luo Z, Feng Y*. Structural insights into the mechanism and inhibition of transglutaminase-induced ubiquitination by the Legionella effector MavC.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0, 11(1):1774.05|招生要求真诚,努力,沟通和执行能力强,具有探索精神,喜欢动手做实验。“北化生物圈学业发展辅导中心图文来源:微生物与宿主免疫系统互作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