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最高研发阶段批准上市 |
|
首次获批日期2012-08-13 |
|
|
|
|
|
|
最高研发阶段批准上市 |
|
首次获批日期1988-03-29 |
|
|
|
|
|
非在研适应症- |
最高研发阶段批准上市 |
首次获批国家/地区- |
首次获批日期- |
在健康受试者中评价盐酸阿姆西汀肠溶片相对生物利用度的单中心、随机、开放、单次给药、两序列、四周期交叉的临床试验
主要目的:评价健康受试者空腹和餐后单次口服盐酸阿姆西汀肠溶片不同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
次要目的:1.在健康受试者中评价空腹和餐后单次口服盐酸阿姆西汀肠溶片新制剂和原制剂后的安全性和耐受性;2.评价健康受试者单次口服盐酸阿姆西汀肠溶片新制剂和原制剂的食物影响
在健康受试者中评价高脂餐和低脂餐对盐酸阿姆西汀肠溶片药代动力学影响的单剂量、随机、开放、三序列、三周期交叉的临床试验
主要目的:在健康受试者中评价高脂餐和低脂餐对单次口服盐酸阿姆西汀肠溶片药代动力学特征的影响
次要目的:在健康受试者中评价高脂餐和低脂餐对单次口服盐酸阿姆西汀肠溶片后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评价中国健康成年受试者口服巴旋片单次和多次给药剂量递增的安全性、耐受性及药代动力学探索的 I 期临床试验
1、评价中国健康成年受试者中口服巴旋片单次给药安全性、耐受性;
2、评价中国健康成年受试者中口服巴旋片多次给药安全性、耐受性;
3、探索中国健康成年受试者中口服巴旋片的药代动力学特征。
100 项与 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 相关的临床结果
0 项与 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 相关的专利(医药)
1月9日,华海药业发布公告,以公开挂牌的方式,转让公司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共同合作开发的抗抑郁新药盐酸羟哌吡酮片的专利权、技术成果等所属权益。转让底价1.1亿元,其中华海药业将拿到6000万元的首付款。
事实上,买方支付价格会比挂牌价高很多。根据协议,拟定的转让交易底价包括:首付款、里程碑付款,以及上市后销售额的1.5%,买方需要连续支付10年。
华海药业已在该药投入研发费用约6490万元,和首付款相当,品种卖掉之后只能回本。对此,华海药业对健识局表示:“公司是为了资源整合。”
华海不差钱,公司第三季度财报表示,营收72.48亿元,同期相比提高了近17%,账面流动资金也还趴着近80个亿。眼见着产品来到最有转化价值的临床III期了,却选择卖掉,为什么?
“华海比较明智”
盐酸羟哌吡酮片已经在华海药业手里近十年了,一直是行业期待值较高的品种,2015年进入临床。
盐酸羟哌吡酮片是国内首个获批临床的5-HT部分激动剂和重摄取抑制剂,属SPARI类的1.1类化学抗抑郁药。目前已完成IIb期临床试验,并且一直都未披露具体临床细节。
过去十几年里,国内涌现出了不少抗抑郁症的创新药。2022年11月,绿叶制药的创新产品托鲁地文拉法辛在中国获批,成为了国内首个自主研发抗抑郁症创新药。对比来看,华海研发进度确实不够快。
从账面上看,华海药业的研发费用占比也连年下降,去年9月财报数据显示,公司研发投入6.875亿元,同比减少9.49%。从研发进展来看,短期内公司也并没有创新性产品上市,创新部分占比很少,精力被原料药、仿制药、国际运营等业务分散。
III期临床不但烧钱,同时挑战难度也比较大。有业内人士表示:抑郁症的药物不好开发,尤其是后期试验,由于精神类药品的特殊性与难度,可能连安慰剂的疗效都优于单药组。
一项回顾性研究表明,进入II-III期的抑郁症临床试验,46%由于缺少优于安慰剂的有效性宣告失败,即使在早期研究中展现了潜力,但也有可能在大规模的验证临床试验中却未能显示明显的症状改善。即便进入III期临床试验,仍有超过50%的机率无法成功上市,这大大高于抗肿瘤药的研发失败率。
比如今年4月,吉贝尔药业曾公告取消募投之一“JJH201501 研发项目III期临床研究”,总规模预期由2.98亿元下调至1.98亿元。开发难度可见一斑。
业内人士告诉健识局:“如果能卖出去,华海就是走了一步好棋,抑郁药物开发的投入产出比实在是太低了。”
百亿市场,就此熄火?
盐酸羟哌吡酮片商业转化率比较消极,抑郁症市场的海并不是那么的“蓝”,并且,抑郁症市场的患者依从性都很高,不会轻易换药。
有临床工作者表示,抑郁症患者人群庞大,临床症状不尽相同,而国内临床的一线用药大多为上市多年的“老药”。IMS数据显示,2023年国内销售额前十的抗抑郁药中,均为海外原研药及其仿制药。
同时,国内用药集中度也非常高,通常被SSRI和SNRI两大类抗抑郁药物包揽,占国内抑郁症市场近90%。具体到品种更加固定,比如,氟伏沙明和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西酞普兰,被称为抑郁症治疗的“抗抑郁药物五朵金花”。
但自2019年带量采购4+7试点开始,抗抑郁药物帕罗西汀口服常释剂型、氟西汀口服常释剂型、舍曲林口服常释剂型和西酞普兰口服常释剂型,已先后被纳入集采品种,精神药品的院内渠道的成熟度已经很高了。公开数据表明,受集采影响抗抑郁药物价格下降,2022年降至47.14亿元;去年才有所回增,2023年上升至49.63亿元,同比增长5.28%。
这时候,即使再有一款创新产品,华海能看到的回报率也比较有限。
抗抑郁无疑是块血蜜之地,有机构预测,到2030年我国抗抑郁药物市场规模有望突破200亿元。可以预见,后来的创新药不会少,但也很难坚持走到终点。
截至2024年12月,国内有16款推进到临床阶段的抑郁症创新药物,包括了东阳光药业、恩华药业、信立泰等多家公司。进度靠前的包括东阳光药业的磷酸嘧替佐酮片和吉贝尔药业的JJH201501片,目前已进入III期临床阶段。可以预见,国内抑郁症市场的下一阶段,血雨腥风将在二者之间上演。
撰稿丨苗苗
编辑丨江芸 贾亭
运营|廿十三
插图|视觉中国
声明:健识局原创内容,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惨淡!明星企业欠900万房租,被产业园区告上法庭
中纪委开会,释放2025年医药反腐信号
新事丨集采落选,勃林格原研降糖药有了新出路
精彩内容
近日,CDE官网显示,百灵毓秀的中药1.1类新药糖宁通络片的IND申请获承办,用于防治糖尿病及视网膜并发症。米内网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三大终端六大市场糖尿病中成药销售额超过21亿元。
中药1.1类新药糖宁通络片源于苗族民间验方,是一款防治糖尿病及视网膜并发症的纯植物药,其临床试验申请于2024年8月23日获得CDE承办。
米内网数据显示,近年来糖尿病中成药市场保持稳定上升态势,2023年在中国三大终端六大市场(统计范围详见本文末)销售额超过21亿元,同比增长7.07%。
中国三大终端六大市场糖尿病中成药销售情况(单位:万元)来源:米内网格局数据库
2023年中国三大终端六大市场糖尿病中成药TOP5品牌分别为白云山中一药业的消渴丸、石家庄以岭药业的津力达颗粒、辽宁奥达制药的木丹颗粒、鲁南厚普制药的参芪降糖颗粒、广东万年青制药的参芪降糖片。
2023年中国三大终端六大市场糖尿病中成药TOP5品牌来源:米内网格局数据库
值得关注的是,目前国内布局糖尿病中药1类新药的企业并不多。
2021年至今,国内仅有山东凤凰制药的芪蛭益肾胶囊获批上市,用于早期糖尿病肾病气阴两虚证,该药已通过谈判进入2022版国家医保目录。
此外,4款中药创新药获批临床,其中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的巴旋片用于肾阳虚证的2型糖尿病患者、广东凯仲生物的六黄止渴颗粒用于2型糖尿病气阴两虚证、苏中药业的SZ1108片用于糖尿病肾病、上海辉昱生物的人参总次苷片用于糖尿病黄斑水肿。
资料来源:米内网数据库、CDE注:米内网《中国三大终端六大市场药品竞争格局》,统计范围是:城市公立医院和县级公立医院、城市社区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城市实体药店和网上药店,不含民营医院、私人诊所、村卫生室,不含县乡村药店;上述销售额以产品在终端的平均零售价计算。
本文为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否则将追究侵权责任。投稿及报料请发邮件到872470254@qq.com稿件要求详询米内微信首页菜单栏商务及内容合作可联系QQ:412539092
【分享、点赞、在看】点一点不失联哦
据预计,到2030年,全球抗抑郁药市场将超百亿元,巨大的市场吸引药企前赴后继,而国内已上市抗抑郁药大多以进口和仿制为主。
2022年11月,首款国产自主研发的抗抑郁新药盐酸托鲁地文拉法辛缓释片获批上市,具有里程碑式意义。
除此之外,仍有很多在研的国产抑郁症新药,其中吉贝尔药业的JJH201501片于近期开展临床III期试验、上海医药集团1类新药SPH7450片也于近期获得临床试验默示许可。
国产抗抑郁新药赛道开始火热,谁将成为国产第二款抗抑郁新药?
01
国产第二款花落谁家?
据不完全统计,全球已上市抗抑郁品种60-70个,国内一线抗抑郁新药长期处于空白状态,直到2022年11月,绿叶制药的盐酸托鲁地文拉法辛缓释片(商品名:若欣林)获批上市,成为中国首个自主研发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用于治疗抑郁症的化药1类创新药。
除此之外,国内有多款在研的用于治疗抑郁症的创新药,如吉贝尔药业的JJH201501、华海药业的盐酸羟哌吡酮、豪森药业的HS-10353和广为医药的GW-117等。
表1 国产在研的抑郁症新药(部分)
数据来源:公开信息整理
JJH201501是由吉贝尔研发的沃替西汀衍生物,是一种新型的多受体作用机制的抗抑郁药,目前已完成了I期、IIa期和IIb期临床研究。
临床研究表明,JJH201501可明显延长药物在人体内的半衰期,延长药物体内滞留时间,提高药物在体内的血药浓度以及AUC,减慢药物在体内的代谢速度,该品种具有显著的抗抑郁作用,与伏硫西汀比较,显示出更好的安全性,有望成为新型抗抑郁症药物(图1)。
图1 JJH201501的研发进展
图片来源:吉贝尔药业官网
目前,抗抑郁新药JJH201501正在有序开展Ⅲ期临床试验,按目前的计划,预计2025年完成Ⅲ期临床研究,申报生产批件和新药证书。
盐酸羟哌吡酮是由浙江华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研发的一种小分子药物,是国内首个获批临床的SPARI类(5-HT部分激动剂和重摄取抑制剂)的1.1类化学抗抑郁药,该药靶标机制新颖明确,具有强效广谱、起效快速、兼有促认知作用、无性功能障碍等优势。
HS-10353是由豪森药业研发的新一代γ-氨基丁酸A型受体(GABAA)受体正向变构调节剂,用于治疗产后抑郁症患者,目前正在进行用于评估有效性和安全性的Ⅱ期临床试验。
BRII-296是由腾盛博药研发的一种γ-氨基丁酸A型受体阳性变构调节物,是一款针对产后抑郁的新型长效单次注射疗法,并且BRII-296口服利用度非常低,不会通过母乳影响到婴儿。
2022年9月,腾盛博药公布BRII-296的1期研究的顶线结果。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肌肉注射注射600 mg BRII-296的单次治疗实现了剂量线性、早期药物吸收、渐进和缓释曲线,无需剂量滴定或逐渐减量,从而为该剂量有可能在治疗产后抑郁方面实现临床疗效提供了信心。
02
全球新机制抗抑郁药物
全球已有多款药物上市,常用的抗抑郁症药物有灵北的艾司西酞普兰、辉瑞的舍曲林、艾伯维的氟伏沙明、GSK的帕罗西汀、礼来的度洛西汀和惠氏的艾拉法辛等。
此前,国内抗抑郁症市场主要被辉瑞、灵北、礼来3家外资药企占领,2020H1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抗抑郁药销售额超过43亿元,同比增长2.01%。从厂家销售格局看,辉瑞、灵北、礼来3家外资企业长期霸榜前三,市场份额分别为15.98%、8.4%、11.38%。
近几年,国外药企在抑郁症新药领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如2022年8月,美国生物医药公司Axsome的抗抑郁口服药Auvelity获得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成年人抑郁症(MDD),是60多年来全球首个采用新机制的抗抑郁口服药,在拥挤的抗抑郁老药市场中开辟了一个新市场。
Auvelity是一款右美沙芬(45mg)+安非他酮(105mg)复方缓释片,是全球目首款口服速效NMDA(一种离子型谷氨酸)受体拮抗剂,针对包括谷氨酸在内的几种神经递质。
2023年8月4日,渤健和Sage Therapeutics公司共同开发的神经活性类固醇γ-氨基丁酸A型(GABAA)受体阳性别构调节剂Zurzuvae(Zuranolone)获FDA批准,成为首个也是唯一一个用于成人产后抑郁症(PPD)口服治疗药物。
Zuranolone是一种每日一次、为期两周的在研疗法,具有在14天快速缓解抑郁症状的潜力,与市面上大部分抑郁药物需要约6-8周才能见效相比,具有差异性。
2023年4月,强生的盐酸艾司氯胺酮鼻喷雾剂(速开朗)获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上市许可批准,成为中国获批的首个具有全新作用机制和给药方式的抗抑郁药物,用于与口服抗抑郁药联合,可快速缓解伴有急性自杀意念或行为的成人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症状。
由此可见,大药企正在通过开发更为快速方便给药的抗抑郁症药,因为抑郁症药物起效时间非常重要,有些重度抑郁症患者可能上午看过病,下午就自杀了,所以未来的趋势必然是更快速口服抑郁药物。
03
抑郁症药物市场巨大
抑郁症,在全球已发展为一种常见疾病,具有患病率高、自杀率高、疾病负担重等特点,是青少年的第3大疾病负担;同时,自杀也是15-29岁人群的第2大死亡原因。
据2022年《柳叶刀》一篇系统综述报道显示,全球范围抑郁症与焦虑症患病率正在上升。
研究发现,若无疫情影响,2020年全球抑郁症患病率估测为2470.5/10万,相当于全球共1.93亿人患抑郁症。但在疫情影响下,患病率上升至3152.9/10万,即全球共2.46亿人患抑郁症。疫情导致2020年抑郁症患病率增加了约0.53亿,增加幅度约27.6%
抗抑郁药市场空间庞大,根据Research and Markets报告分析,全球抗抑郁药市场预计到2030年将达176亿美元,2022-2030年复合增长率2.5%。
在国内,抑郁症市场也有巨大的上升空间,据公开的市场数据报道,2013年我国抗抑郁药市场销售额为41亿元,2018年则增长至87亿元;据相关统计,2019年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抗抑郁药物销售额突破90亿元;高禾投资研究中心保守估计我国潜在的抑郁症市场规模约为140亿元。
随着越来越多抑郁症案例报道,全球对抑郁症的关注日益剧增,据估计,全世界每年有5%的成年人患有抑郁症。在高收入国家,约一半的抑郁症患者未得到诊断或治疗,而在中低收入国家,这一比例则达到80-90%。
目前临床中使用的大部分抗抑郁药物作用机制是以调节单胺类递质系统为基础,即通过调控5-HT、NE、DA等递质水平来缓解抑郁症状,但这些传统的抗抑郁药存在起效慢、复发率高、缓解率低、不良反应较多和用药时间长等缺点,巨大未满足的市场需求急需更为安全有效的抗抑郁新药。
04
结语
随着人们意识的觉醒,人们对抑郁症群体越来越关注,愿意治疗的人群也越来越多,市场前景广阔,有很大的市场需求,急需更快速高效方便的抗抑郁新药。
参考文献
1.COVID-19 Mental Disorders Collaborators.Global prevalence and burden of depressive and anxiety disorders in 204 countries and territories in 2020 due to the COVID-19 pandemic[published online ahead of print,2021 Oct 8].Lancet.2021;S0140-6736(21)02143-7.doi:10.1016/S0140-6736(21)02143-7
2.吉贝尔药业成功举办JJH201501片Ⅲ期临床研究全国研究者启动会
3.Brii Biosciences Announces Top-line Results from Phase 1 Study of BRII-296,A Long-Acting Therapy in Development for Postpartum Depression
声明:本内容仅用作医药行业信息传播,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药智网立场。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对本文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maxuelian@yaozh.com。
责任编辑 | 德清君
转载开白 | 马老师 18996384680(同微信)
商务合作 | 王存星 19922864877(同微信)
阅读原文,是受欢迎的文章哦
100 项与 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 相关的药物交易
100 项与 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 相关的转化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