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最高研发阶段临床3期 |
首次获批国家/地区- |
首次获批日期- |
靶点- |
作用机制- |
|
|
|
非在研适应症- |
最高研发阶段临床2期 |
首次获批国家/地区- |
首次获批日期- |
|
|
|
|
|
非在研适应症- |
最高研发阶段临床2期 |
首次获批国家/地区- |
首次获批日期- |
/ Not yet recruiting临床1/2期 A Phase I/IIa, Open-label, Dose-escalation and Expansion Study to Evaluate the Safety, Tolerability, Pharmacokinetic and Preliminary Anti-tumor Activity of PH009-1 in Patients With EGFR Mutation Locally Advanced or Metastatic NSCLC
The study will contain three stages: Phase I includes dose escalation phase (i.e., phase Ia) and dose expansion phase (i.e., phase Ib). Once the dosage regimen is confirmed, the sponsor can decide to start the cohort expansion phase (i.e., phase IIa)
A Randomized Phase 3 Multicenter Open-Label Study to Compare the Efficacy of YK-029A as First-Line Treatment Versus Platinum-Based Chemo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With EGFR Exon 20 Insertion Mutation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compare the effectiveness of YK-029A as first-line treatment with that of platinum-based chemotherapy in participants with locally advanced or metastatic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 whose tumors has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 exon 20 insertion mutations.
Participants will be randomly assigned to one of the two treatment groups YK-029A group or Platinum-based chemotherapy group.
Participants will receive YK-029A orally and pemetrexed/cisplatin or pemetrexed/carboplatin via vein until the participants experience worsening disease (PD) as assessed by blinded independent review committee (IRC), intolerable harmful effects or another discontinuation criteria.
评价YK-029A片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安全性、耐受性、药代动力学特征和初步疗效的I期临床试验
评价YK-029A片的最大耐受剂量(MTD)、剂量限制性毒性(DLT),确定II期临床试验推荐的给药方案和剂量。研究YK-029A片药代动力学特征,分析药代动力学及其与药效(PK/PD)/毒性(PK/AE)之间的关系,检测代谢产物。评价YK-029A片治疗对经既往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治疗后T790M突变获得性耐药和疾病进展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初步疗效。
100 项与 苏州浦合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相关的临床结果
0 项与 苏州浦合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相关的专利(医药)
53.3%的肺癌患者肿瘤显著缩小30%以上,其中还有幸运的患者肿瘤靶病灶全部消失,达到完全缓解(CR)!这款数据出色的国研创新药2025年7月在美国震感上市,用于既往经含铂化疗治疗时或治疗后出现疾病进展,存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
)20号外显子插入突变(
exon20ins
)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成人患者,造福全球患者!
对于肺癌患者来说,EGFR是最常见的靶点之一,其中约90%的患者存在“黄金”突变EGFR外显子19缺失(Ex19del)和外显子21(L858R)突变;还有一种罕见的
“钻石”
亚型--EGFR外显子20插入突变(EGFR ex20in)占了
4%~10%
,对既往的EGFR靶向药,化疗,免疫治疗等都没有理想的效果,预后很差。
近两年,针对这一曾经无药可治罕见靶点的新药突破不断,终于在2023年8月,中国研发的
1类创新药舒沃替尼片(Sunvozertinib,DZD9008)上市,用于经治的EGFR外显子20插入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成年患者,打破了治疗困境,
成为
首款国研EGFR外显子20插入突变的靶向疗法
,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超50%患者肿瘤显著缩小或消失!FDA批准国研肺癌新药舒沃替尼上市!
近期,美国FDA也传来喜讯,批准sunvozertinib 上市,用于治疗化疗后出现 EGFR 外显子 20 插入突变的晚期/转移性 NSCLC。
此次获得优先审批是基于一项2 期关键研究 (WU-KONG1B,NCT03974022)卓越结果的支持。
根据2024年 ESMO 大会上公布的更新数据,截至 2024年 3 月 22 日,共有107 名 EGFR 20ins 且接受铂类化疗后进展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被纳入疗效分析。其中,25.2% 患有基线脑转移,13.1% 接受过阿米万他单抗治疗,48.6% 接受过肿瘤免疫治疗,13.1% 接受过 EGFR TKI 治疗。
结果显示:
根据 IRC 评估,最佳客观缓解率(ORR)为 53.3%(44.9% 已确认,另有 3.7% 待确认)。其中包括完全反应 (CR;2.8%)、部分反应 (PR;50.5%)、病情稳定 (36.4%) 。中位随访时间为 7 个月,未达到 DoR,66.7% 的应答者仍有应答。
WU-KONG1B 的初步结果显示,无论在哪个亚组,sunvozertinib 对 EGFR 外显子 20ins 的晚期 NSCLC 均具有良好的抗肿瘤疗效。
EGFR20ins新药遍地开花,晚期患者迎来春天!
除了上面介绍的强效药物,目前国内外在研的EGFR20ins靶向药物也遍地开花,取得了鼓舞人心的数据,已经有大量患者通过全球肿瘤医生网成功入组,逆转病情。
注:做了基因检测的病友可以拿出报告看看,一旦存在EGFR 20ins,可以马上联系全球肿瘤医生网医学部看看是否有机会接受国内新药治疗,看不懂的病友也可以致电全球肿瘤医生网医学部解读报告。
一、疾病控制率高达95%!国研创新药JMT101提供全新治疗策略
药物名称:
JMT101
药物靶点:
EGFR
研发公司:
石药集团
药物介绍:
JMT101为人源化抗EGFR单克隆抗体,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该产品相较于国内外已上市同类产品西妥昔单抗、帕尼单抗等具有亲和力更高、免疫原性低、药效更优的特点。该产品已于2016年5月获得CFDA临床批件,现已进入I期临床研究,拟用于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结直肠癌等实体瘤。
2020 年 6 月 29 日至 2021 年 12 月 28 日期间,150 名 EGFR 20ins 阳性晚期 NSCLC 患者从中国 15 个研究中心入组了 1b 期试验,在121例可评估疗效的患者中,研究者评估的确认客观缓解率(ORR)为
36.4%
,疾病控制率(DCR)为
95.0%
!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为8.2个月,肿瘤缩小率为
91.7%
。
在 53 名接受大量治疗的 NSCLC 患者亚组中,这些患者在铂类化疗后出现进展,并在二线治疗中接受 JMT101 治疗,确认的 ORR 为 34.0%,中位缓解持续时间 (mDOR) 为 13.3 个月,中位 PFS 为 9.2 个月。在这项研究中,62 名患者有脑转移,其中 80.6% 的患者之前未接受过治疗。在 16 名脑转移患者中,13 名 (81.3%) 的脑肿瘤缩小。颅内 DCR 为 87.5%,研究者评估的颅内 ORR 为 25.0%。
这项研究表明,JMT101 与阿法替尼或奥希替尼联合的双靶向方法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抗肿瘤活性。它在未经治疗的脑转移患者中也显示出希望,可能在未来提供一种新的治疗策略。
好消息是:
JMT101治疗 EGFR 20 ins非小细胞肺癌期临床研究已在国内启动,目前正在招募患者,已经有大量患者通过全球肿瘤医生网医学部成功入组。
二、
100%患者肿瘤缩小或稳定!国研创新药PLB1004初战告捷
药物名称:
PLB1004(安达替尼)
药物靶点:
EGFR
研发公司:
鞍石生物
药物介绍:
中国原研、具有全球知识产权的新型单苯胺基嘧啶小分子EGFR抑制剂,可有效且不可逆地靶向外显子20插入突变,同时还有效针对经典 EGFR 突变 ExDel19、L858R 和 T790M,与野生型 EGFR 相比具有高度选择性。这款药物是在保持第三代EGFR TKI药效优势的前提下,针对EGFR Ex20插入设计的全新一代EGFR TKI。
PLB-1004 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显子 20 插入突变的首次人体剂量递增和扩展研究的中期结果公布,在所有剂量组中,可评估的26名患者确认的客观缓解率为
57.7%(15/26)
,疾病控制率(DCR)
高达100%
(26/26)。这意味着超过一半的的晚期患者接受治疗后肿瘤显著缩小30%以上,并且所有的患者肿瘤都达到不同程度的缩小或控制稳定。令人振奋的是,15例达到部分缓解(肿瘤至少缩小30%)受试者中,3例受试者缓解持续时间已超过240天,仍在持续获益。
三、疾病控制率92.3%!YK-029A为初治EGFR20ins患者带来全新选择
药物名称:
YK-029A
药物靶点:
EGFR
研发公司:
海南越康生物
药物介绍:
YK-029A 是由国家级科研团队研发的第三代 EGFR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2022年9月,纳入突破性治疗药物,用于未经系统治疗的 EGFR 20外显子插入突变(EGFR ex20ins)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NSCLC) 患者。
2024年初,YK-029A一线治疗EGFR Exon20ins肺癌患者的临床1期研究(CTR20180350)数据更新。
结果显示:
在 26 例可评估患者中,客观缓解率(ORR)高达 73.1%,疾病控制率(DCR)高达 92.3%。
四、BEBT-109
药物名称:
BEBT-109
药物靶点:
EGFR
研发公司:
必贝特
药物介绍:
BEBT109 是一种有效、广谱、选择性 EGFR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TKI) ( 95 )。临床前试验结果表明,BEBT109在体内吸收和清除迅速,显著降低了药物蓄积和相关毒性的可能性。与奥希替尼相比,BEBT109 对 EGFR ex20ins 突变的抑制效力显著提高,约强 4.1 倍。目前,正在计划进行一项 II 期研究,该研究涉及使用 BEBT109 治疗患有 EGFR ex20ins 和其他罕见 EGFR 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 (NSCLC) 患者。
我们期待未来,肺癌将有更多的新靶点,新药物,新选择,让肺癌真正成为慢性病,让更多的患者活过一个又一个五年。
中国北京,2025年6月24日 —— 今日,拜耳与清华大学签署双方第六期科研战略合作协议,进一步助力涵盖肿瘤、心血管及肾脏、神经学和罕见病以及免疫学等多个重点领域内的基础研究成果向新药研发转化,并加速推动药物创新价值链上的前沿科研进展。根据合作协议,拜耳将在未来三年内继续资助双方联合科研项目,并向在生命科学领域以及药物创新方面做出卓越科研贡献的清华大学科学家提供奖励,持续深化双方科研交流与探讨。拜耳与清华大学共同签署《拜耳-清华大学第六期科研战略合作协议》早在2009年,拜耳作为跨国药企率先与清华大学建立科研战略合作。过去十六年来,拜耳和清华大学共合作开展了75个联合研究项目,并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先后发表了15篇合著论文。此外,颜宁教授、丁胜教授、祁海教授、时松海教授、刘磊教授、钱锋教授等清华大学知名学者曾获得“拜耳讲席教授”的殊荣,超过100位杰出科学家也荣获“拜耳研究员”奖。这些奖项旨在表彰他们生命科学、医学及药物研发等领域做出卓越贡献。2022年,拜耳与清华大学首次设立“拜耳科研转化基金”,进一步加强早期科研成果的转化,三年以来已有9个项目获得了资金支持。Christian Rommel拜耳处方药事业部全球研发负责人“中国创新生态正在飞速发展,科学和药物研究取得了显著进步,这离不开科学界和商界创新者的不懈努力与多方协作。我们非常高兴看到,基于十六年来双方科学家的紧密携手,拜耳与清华大学的合作已成为跨国药企与中国知名本土学术机构科研合作的典范。我们期待这一战略合作持续拓展前沿科学的边界,带来更多具有突破性潜力的药物及治疗方法。”王宏伟 教授清华大学副校长2018年度“拜耳讲席教授”“过去十六年,清华大学与拜耳在高度互信、深度协同的基础上,持续推进科学研究与药物研发的融合创新,取得了丰硕成果。合作不断拓展深度与广度,推动了一批面向人类健康重大需求的前沿科学研究,也为中国高校与国际制药企业在药物研发全链条上的深度协作树立了典范。第六期合作协议的签署,是双方携手应对全球健康挑战、加速基础研究向药物应用转化的重要里程碑。我们高度重视并珍视与拜耳的长期战略合作。未来,清华将继续发挥学科、人才与平台优势,携手拜耳探索原始创新的前沿方向,助力全球医疗健康事业可持续发展。”作为公司在中国长期承诺的重要组成,拜耳高度重视并持续关注本地科研合作,大力支持中国源头创新及新药研发转化,先后于2009年及2014年分别与清华大学及北京大学建立了长期战略科研合作。截至目前,拜耳与这两家中国顶尖学府已累计开展超过100个研究项目,包括新靶点的发现及结构解析,疾病发病机理及药物作用机制研究,药物筛选,药效评价,新分子形式药物、新化学合成方法及创新剂型探索。随着中国已逐渐成为全球重要的生物科技创新策源地,拜耳也在深度融入本地创新生态系统,积极与中国创新伙伴携手,持续探索并推动开放式创新。拜耳Co.Lab于2024年9月在中国正式开幕,旨在赋能10至15家本地初创企业,重点聚焦肿瘤、心血管及肾病、新技术平台以及细胞与基因疗法等领域的前沿创新。截至目前,已有5家中国生物技术公司签约入驻拜耳Co.Lab。此外,拜耳与浦合医药宣布就可选择性靶向MTAP缺失型肿瘤的口服小分子PRMT5抑制剂达成全球许可协议,拜耳获得开发、制造和商业化MTA协同PRMT5抑制剂的全球独家许可,并已招募首例患者参与I期人体首次剂量爬坡临床试验。关于拜耳拜耳作为一家跨国企业,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医疗健康与农业方面具有核心竞争力。秉承“共享健康,消除饥饿”的使命,公司致力于通过产品和服务,帮助人们克服全球人口不断增长和老龄化带来的重大挑战,造福人类和地球繁荣发展。拜耳致力于推动可持续发展并对业务产生积极影响。同时,集团还通过科技创新和业务增长来提升盈利能力并创造价值。在全球,拜耳品牌代表着可信、可靠及优质。在2024财年,拜耳的员工人数约为93,000名,销售额为466亿欧元。不计特殊项目的研究开发投入为62亿欧元。更多信息请见www.bayer.com。前瞻性声明本新闻稿包括拜耳集团管理层基于当前设想和预测所作的前瞻性声明。各种已知和未知的风险、不确定性和其它因素均可能导致公司未来的实际运营结果、财务状况、发展或业绩与上述前瞻性表述中所作出的估计产生重大差异。这些因素包括在拜耳官方网站http://www.bayer.com/上公开的拜耳各项报告。本公司没有责任更新这些前瞻性声明或使其符合未来发生的事件或发展。
// 中国公司在奥希替尼耐药后治疗策略的开发上非常活跃,HER3 ADC、Trop-2 ADC展示了积极的数据,三代EGFR+MET双靶的方向和四代EGFR已经表现出治疗潜力。2025年ASCO文章回顾亚盛医药:从纳斯达克IPO到8次亮相ASCO大涨17.64%!连涨五日!谁是赢家?在2025 ASCO会议中,针对奥希替尼耐药后治疗策略的探索各显神通。虽有HER3 ADC的失利,但本土Biotech映恩生物和百利天恒的产品都展现出不错的早期数据。领先于Dato-DXd和Trodelvy,科伦博泰的Trop-2 ADC芦康沙妥珠单抗在二线NSCLC的EGFR耐药治疗中首先撞线。MET和三代EGFR联合方案在EGFR耐药后的MET突变显示出治疗潜力。国产迪哲医药的四代EGFR药物DZD6008初露锋芒。HER3 ADC“后继有人”HER3靶向ADC药物patritumab deruxtecan(HER3-DXd)在今年ASCO会议上遭遇失利,且撤销了之前向FDA递交的上市申请。3期研究Herthena-Lung02研究数据显示,主要终点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虽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改善,即P=0.011,但mPFS相比化疗组仅有0.4个月的改善(5.8个月 vs 5.4个月)。安全性方面也暴露出问题,药物相关间质性肺疾病(ILD)14例,其中有2例死亡。来源 | ASCO摘要HER3-DXd的折戟并未影响同靶点的后继者们。中国Biotech在ASCO中公布的两项研究结果,又给HER3靶点注入了新希望。映恩生物披露了HER3 ADC药物DB-1310在标准治疗失败的晚期实体瘤患者的1/2a期研究结果。其中在EGFR突变NSCLC亚组中,未经确认的客观缓解率(uORR)达44%,疾病控制率(DCR)高达91%,mPFS为7.0个月,中位总生存期(mOS)为18.9个月。尤其是在5.5mg/kg剂量组中,uORR高达66.7%。公司还自主研发了一款EGFR×HER3双抗ADC管线DB-1418,该产品以5000万美元首付款授权给DualityBio,并于近期获得FDA批准开展临床。另一项研究来自百利天恒的EGFR×HER3双抗ADC iza-bren(BL-B01D1)。这项1期临床研究纳入了经典EGFR突变外的不同突变类型的NSCLC患者,且包含了接受1线、2线、3线及以上治疗的各类患者。来源 | ASCO摘要研究显示,患者整体的ORR为46.2%,cORR为39.7%,DCR为85.9%,mPFS为7.0个月。细分人群中,在EGFR 20外显子插入突变和非经典突变患者中cORR达69.2%,DCR为92.3%,mPFS为10.5个月。Trop-2崭露头角与HER3 ADC失利不同,Trop-2 ADC则在2025 ASCO中展现出优势。科伦博泰披露了核心产品Trop-2 ADC芦康沙妥珠单抗(sac-TMT)的3期Opti-TROP Lung-03研究结果。该研究的所有患者均携带EGFR突变,且接受三代EGFR药物治疗。结果显示,sac-TMT在主要研究终点ORR中达到45.1%,对照组多西他赛仅有15.6%,两组相差接近30%。次要终点mPFS也显示出阳性结果,sac-TMT达到6.9个月,而多西他赛组仅为2.8个月。来源 | ASCO摘要凭借此数据,sac-TMT在2025年3月获得NMPA批准拓展新适应症,治疗经EGFR-TKI和含铂化疗(序贯或联合)治疗失败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回顾2024 ASCO,同属Trop-2 ADC赛道的Dato-DXd和Trodelvy都在单药二线NSCLC治疗中失利,彼时sac-TMT就将目光聚焦在EGFR突变的细分领域中。如今该研究的积极结果也使其超越Dato-DXd和Trodelvy,成为全球首个在肺癌适应症获批上市的Trop-2 ADC药物。联用的智慧MET过表达是EGFR-TKI治疗进展的主要耐药机制,针对该方向的治疗方案多采用联合用药方式。今年ASCO公布了阿斯利康/和黄医药联合开展的奥希替尼联合赛沃替尼3期临床研究SACHI的结果。试验共纳入211位一线EGFR-TKI治疗失败、局部晚期或转移性EGFR突变且MET扩张的NSCLC患者。结果显示,研究者评估的治疗组mPFS达到8.2个月,化疗组为4.5个月;独立审查委员会(IRC)评估的mPFS分别为7.2个月和4.2个月;ORR分别为58%、34%;DCR分别为89%、67%;中位缓解持续时间(DoR)分别为8.4个月、3.2个月。再看同类研究,鞍石生物公布了伯瑞替尼联合安达替尼(PLB1004)的1b/2期KYLIN-1研究结果,在入组的85例患者中观察到ORR为48.3%,DCR为85.1%,mPFS达到11个月。上述两项研究均是三代EGFR+MET小分子的组合。事实上,三代EGFR与c-Met ADC联合对EGFR耐药后的MET扩增或过表达同样展示出治疗潜力。在2025 ASCO上,荣昌生物披露了c-Met靶向ADC RC108联合伏美替尼的临床1b/2期疗效数据。在MET免疫组化(IHC)细分的两组患者中,ORR分别达到40.5%和61.1%,mPFS分别为7.1个月和8.2个月。荣昌生物公开表示,正在筹备该联合疗法的3期临床研究。四代EGFR初露锋芒四代EGFR开始展现初步疗效。2025 ASCO展示的有迪哲医药的DZD6008、威尚生物的WSD0922-FU、韩国J INTS BIO公司的JIN-A02、CCM Biosciences开发的CCM-205和CCM-308。大多的四代EGFR开发只针对奥希替尼耐药的C797S突变激酶抑制,迪哲医药的DZD6008则对多种EGFR突变具有广谱活性,包括EGFR致敏突变(L858R/del19)、耐药双突变(T790M和L858R/del19)和三重突变(C797X、T790M和L858R/del19)。ASCO中公布的是针对晚期EGFR突变阳性NSCLC的1/2期研究(TIAN-SHAN2),共入组12例患者,10例(83.3%)显示靶病灶肿瘤缩小。在起始剂量20mg及更高剂量组,携带多种不同EGFR突变类型的患者中均观察到肿瘤部分缓解(PR)。未报告剂量限制性毒性,且未达到最大耐受剂量。DZD6008另外一项值得关注之处是,在基线脑转移患者中具有血脑屏障穿透性,临床表现为,脑脊液中药物浓度与游离血浆药物浓度比值超过1。威尚生物的WSD0922-FU在ASCO中展示了研究海报,未披露试验数据。目前全球的四代EGFR大多都在临床1期和2期,既往的研发并不顺利,有多款药物如BLU-945、BBT-176、EAI045等停止开发。本土四代EGFR研究,除了ASCO中披露的两个之外,还有翰森制药的HS-10504、浦合医药的PH009-1、正大天晴的TQB3002等。其他的创新疗法如三抗、EGFR PROTACs也在积极开发中,为EGFR耐药突变治疗提供更多可能性。编辑 | 姚嘉yao.jia@PharmaDJ.com总第2460期访问研发客网站,深度报道和每日新闻抢鲜看www.PharmaDJ.com
ASCO会议抗体药物偶联物临床3期引进/卖出临床结果
100 项与 苏州浦合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相关的药物交易
100 项与 苏州浦合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相关的转化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