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本文中加粗蓝色字体即可一键直达新药情报库免费查阅文章里提到的药物、机构、靶点、适应症的最新研发进展。
辉瑞公司开发的PF-07275315注射液,是全球首款同时靶向IL-4、IL-13和TSLP的三特异性抗体药物。在2023年启动临床研究以来,其研发动态一直引发业内关注。2023年4月,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官网信息显示,该药物已在中国获批用于新增适应症临床研究,计划用于中度至重度成人哮喘的治疗。
PF-07275315的显著特色在于其可以同时精准作用于IL-4、IL-13和TSLP这三种关键炎症介质。IL-4和IL-13作为2型炎症反应的核心驱动因素,直接参与哮喘和特应性皮炎(AD)的发病机理。IL-4通过激活B细胞产生IgE,并促进嗜酸性粒细胞的入侵;IL-13则影响气道上皮细胞,引起黏液分泌增加和气道高反应性。而TSLP作为由上皮细胞释放的重要因子,在炎症反应的早期起到“警报”作用,能够激活树突状细胞并促进Th2细胞分化,进一步增强IL-4和IL-13的作用。这种多靶点设计使PF-07275315在阻断炎症信号传导方面展现出潜在优势。
目前市场上的单靶点药物,包括度普利尤单抗(针对IL-4和IL-13)和Tezepelumab(针对TSLP),虽然在治疗上有一定成效,但仅针对单一炎症路径,相对存在局限。相较之下,PF-07275315通过同时作用于上述三大关键靶点,理论上可以从炎症的早期阶段(TSLP)到下游效应阶段(IL-4和IL-13)提供全面的阻断作用。临床前研究已显示,这一三靶点结合策略能够显著减少过敏相关免疫反应、降低过敏IgE生成,并抑制炎症细胞的聚集。
辉瑞在炎症性疾病领域的战略布局透过PF-07275315的研发方向得以展现。2024年6月,该药物首次在中国获准用于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临床试验。随后在同年7月,辉瑞开展了一项国际范围的II期临床试验,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设计,计划招募340名国际受试者及40名中国患者,以评估在第16周时湿疹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EASI)改善超过75%的效果。
与此同时,辉瑞正在推进另一款靶向IL-4/IL-13/IL-33的药物PF-07264660进入II期试验阶段,这两款药物通过不同的炎症路径形成互补,大幅扩展辉瑞在炎症性疾病中的布局。随着IL-33与特应性皮炎中瘙痒症状的关联逐渐明确,未来此类差异化设计可能带来更多适应症扩展机会。PF-07275315已在三重抗体药物领域占据领先位置,目前仅有赛诺菲和罗氏的药物在开发进度方面稍稍领先,但两者的目标适应症与辉瑞的策略不同,主要聚焦于其他治疗领域。
PF-07275315若能在与现有疗法的比较中展现其在减少炎症标志物FeNO或提高症状控制持久性上的优效性,可能会改变现有哮喘治疗格局。此外,这种多靶点特性亦可能有助于管理哮喘患者常见的共病,如特应性皮炎或过敏性鼻炎,进一步拓宽其疗效。
从市场前景来看,PF-07275315的目标适应症包括高发的慢性病领域,其中全球约有2.3亿特应性皮炎患者和超过3.39亿哮喘患者。若在III期临床试验中显示出相对现有疗法的优效性,尤其是在应对单抗/双抗反应不足的患者中展现突破,PF-07275315有望迅速占领市场份额,同时减少联合用药需求,从而降低整体医疗成本。
不过,PF-07275315仍面临挑战,特别是在安全性方面。多靶点药物可能伴随免疫抑制风险,虽然中国I期试验数据显示其单次静脉给药耐受性良好,但长期用药对感染风险的影响仍需更大规模验证。给药方式也是一大考验,若未来能够开发出皮下注射或吸入剂型,将有助于提高患者依从性。
PF-07275315的研发从机制创新到临床验证,其跨适应症拓展为慢性炎症疾病的治疗带来新思路。随着II期数据逐步披露和III期试验的推动,该药物有望成为哮喘和AD领域的重要疗法。未来,随着三抗技术的成熟和适应症的扩大,PF-07275315可能带来更多“一药多效”的革命性突破,重新定义复杂疾病的管理模式。
免责声明:新药情报内容编辑团队专注于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的最新进展,本文旨在提供信息交流,不代表任何立场或治疗方案推荐。如需专业医疗建议,请咨询正规医疗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