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本文中加粗蓝色字体即可一键直达新药情报库免费查阅文章里提到的药物、机构、靶点、适应症的最新研发进展。
近年来,炎症性肠病(IBD)的治疗面临着严重挑战,患者对现有疗法的响应有限,同时这些疗法对疾病的调整能力也不尽如人意。随着TL1A靶点的关注度不断上升,新一代IBD药物的开发竞争愈演愈烈。
近日,全球知名制药公司默沙东宣布,它们已经同步启动了三项针对TL1A靶点的在研单克隆抗体tulisokibart(MK-7240)的IIb期临床试验。这些试验将专注于评估该药物在三种免疫介导炎症性疾病中的潜在疗效。
尽管目前还没有任何TL1A靶向药物获得全球批准和上市,但一些跨国药企已经通过收购和合作的形式,加速布局,形成了以罗氏、默沙东和赛诺菲为代表的第一梯队,展开激烈的市场竞争。
IBD作为一种慢性且由免疫介导的胃肠道炎症性疾病,包括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给患者带来了显著的负担。其症状复杂,常引起腹泻、便血、腹痛等问题,更可能导致严重的肠道并发症。目前,全球适用于生物制剂治疗的中重度IBD患者数量庞大,仅美国及欧洲的五个主要国家就已有大约230万患者。
虽然现在市场上的IBD药物已经超过200亿美元的规模,并有望在2028年增长到约280亿美元,但市场仍然集中于几种主要的生物制剂和小分子药物。然而,这些药物不能始终有效解决患者的问题,约有50%的患者并未能从现有治疗中获得充分缓解。
随着TL1A作为靶点的崛起,它提供了一种兼备“抗炎”和“抗纤维化”功能的全新途径,突破了传统药物的限制。此外,TL1A的可溶性水平与疾病活动度密切相关,可作为IBD的一种预测性生物标志物。
跨国药企对TL1A靶点的布局显示出积极的势头。自2023年以来,MNC纷纷加大了在TL1A领域的投入。默沙东以108亿美元收购Prometheus Biosciences,取得了tulisokibart,将其推向新一阶段的临床试验。而罗氏也通过71亿美元收购Telavant取得了在美国和日本市场的RVT-3101的权利。赛诺菲与梯瓦制药合作引进Duvakitug(TEV-574),进一步巩固其在领域中的地位。
未来,随着更多公司进入这个领域,TL1A靶点有望为IBD治疗带来新的突破和希望。随着罗氏、默沙东和赛诺菲等巨头携手多款候选药物逐步迈向III期临床阶段,TL1A正在成为解决难治性肠病的关键因素。
免责声明:新药情报内容编辑团队专注于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的最新进展,本文旨在提供信息交流,不代表任何立场或治疗方案推荐。如需专业医疗建议,请咨询正规医疗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