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药学进展》神经与精神类药物主题文章推荐(更新到2025-11-03) PPS
亲爱的读者朋友:
《药学进展》一直致力于为读者提供医药科技前沿与新药研发动态的信息资讯。为了进一步提升阅读体验,我们精心梳理了近年来的文章,按主题细分并实时更新,希望为医药领域专业人士带来更加精准、高效的信息服务,让阅读成为一次真正的知识之旅。本篇重点介绍“神经与精神类药物”(更新到2025-11-03),欢迎关注,一同探索新药研发的无限可能!
1
丁酰胆碱酯酶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作用及其抑制剂设计策略
作者:邢帅帅, 孙昊鹏
摘要:近年来,随着预期寿命的增长,全球人口老龄化逐渐加剧,多种老年疾病为社会保障体系以及个人家庭生活带来诸多压力,其中最为常见的一种便是阿尔茨海默病。目前临床试验中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药物绝大部分都是基于胆碱能假说,该类药物通过抑制乙酰胆碱酯酶来提高患者脑内乙酰胆碱水平,从而改善认知功能。但其普遍存在着对于中后期患者疗效不佳以及副作用较大等问题。在中后期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脑中,乙酰胆碱酯酶水平异常下降,而同样具有水解乙酰胆碱功能的丁酰胆碱酯酶水平代偿性上升,因此,此时抑制丁酰胆碱酯酶成为了更好的选择。此外,丁酰胆碱酯酶作为靶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选择性抑制丁酰胆碱酯酶不会引起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类似的外周副作用。综述了丁酰胆碱酯酶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作用及其抑制剂设计策略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乙酰胆碱酯酶;丁酰胆碱酯酶;血脑屏障;抑制剂
本文引用格式:
邢帅帅,孙昊鹏.丁酰胆碱酯酶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作用及其抑制剂设计策略[J].药学进展,2023,47(3):179-193.
微信浏览全文请点这里
独家原创 | 孙昊鹏教授:丁酰胆碱酯酶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作用及其抑制剂设计策略
下载PDF请复制以下网址,在PC端浏览器中打开
https://pps.cpu.edu.cn/article/exportPdf?id=83c29c66-3075-4171-a8cb-57c440948d55
2
从靶点机制到临床应用解析抗抑郁药的研发进展
作者:王竹馨, 魏宇梅, 吴瑛, 黄志伟, 李华芳, 赖水琴, 张庆, 沈一峰
摘要:近年来,新型抗抑郁药物的开发取得了较大进展,其中一些药物已逐渐应用于临床。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onoamineoxidase inhibitors,MAOIs)、三环类药物(tricyclic antidepressants,TCAs)、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谷氨酸能药物及其他新靶点药物的不断涌现,为抑郁症患者提供了更多治疗选择。综述近几年抗抑郁药的临床研发现状及全球管线情况,通过对不同靶点抗抑郁药的临床意义、市场现状、研发格局及在研管线的详细分析,旨在为相关研究人员和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关键词:抑郁症;抗抑郁药;靶点;临床研发
本文引用格式:
王竹馨, 魏宇梅, 吴瑛, 等. 从靶点机制到临床应用解析抗抑郁药的研发进展[J]. 药学进展, 2025, 49(6): 401-409.
微信浏览全文请点这里
独家原创 | 沈一峰主任医师:从靶点机制到临床应用解析抗抑郁药的研发进展
下载PDF请复制以下网址,在PC端浏览器中打开
https://pps.cpu.edu.cn/article/exportPdf?id=03c7c2ec-4504-49f8-abb6-60574a44452d
3
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与不宁腿综合征
作者:郭瑛睿, 钱瑞仪, 禹顺英, 沈一峰, 赵雪
摘要:不宁腿综合征(restless legs syndrome,RLS)是抗精神病药和抗抑郁药的常见不良反应之一,影响患者夜间睡眠、加重精神症状、降低患者生活质量,但其在临床实践尚未受到广泛重视。针对抗精神病药和抗抑郁药的RLS发生风险,这两类药物导致RLS的可能机制及相关治疗手段进行综述,以期为RLS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关键词: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不宁腿综合征
本文引用格式:
郭瑛睿, 钱瑞仪, 禹顺英, 等. 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与不宁腿综合征[J]. 药学https://pps.cpu.edu.cn/article/exportPdf?id=36d51346-5c0f-4a51-8aa7-6f8c9875c57e进展, 2025, 49(6): 410-416.
微信浏览全文请点这里
独家原创|赵雪主治医师: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与不宁腿综合征
下载PDF请复制以下网址,在PC端浏览器中打开
https://pps.cpu.edu.cn/article/exportPdf?id=2e1c9cfe-fa2e-4220-bea6-74422544d8bf
4
精神分裂症治疗药物的全球管线和研发趋势分析
作者:丁颖, 魏宇梅, 屈跃丹, 沈一峰
摘要:精神分裂症的疾病负担沉重,且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全球在其新药研发过程面临众多挑战。结合当前精神分裂症领域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梳理针对精神分裂症的抗精神病药的临床研发现状及全球管线分析,重点关注不同作用靶点的研发思路及策略,以期为该类药物的研发和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抗精神病药;临床研发
本文引用格式:
丁颖, 魏宇梅, 屈跃丹, 等. 精神分裂症治疗药物的全球管线和研发趋势分析[J]. 药学进展, 2025, 49(6): 417-425.
微信浏览全文请点这里
独家原创 |沈一峰主任医师:精神分裂症治疗药物的全球管线和研发趋势分析
下载PDF请复制以下网址,在PC端浏览器中打开
https://pps.cpu.edu.cn/article/exportPdf?id=3bc4820d-7b94-4432-9a6d-3c0ca28f33a6
5
生理药动学模型在抗精神病药物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陈涛, 王文慧, 陈右君, 王玉珠, 谢海棠
摘要:抗精神病药物包括氯氮平、利培酮、奥氮平、喹硫平和阿立哌唑等,在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同时也可用于治疗其他精神类疾病。抗精神病药一般按照固定剂量口服,但对于肝肾功能不全、高龄、儿童、孕妇和联合用药等特殊人群,其体内药物代谢可能会发生变化,导致抗精神病药血药浓度增加或减少,进而导致药效和毒性差异。因此,抗精神病药的体内药动学在个体化用药中具有重要意义。生理药物代谢动力学模型(physiologically based pharmacokinetic model,PBPK)可调节人体的量化生理参数,以此预测抗精神病药物在复杂临床用药情况下的药动学特征,对于调整特殊人群临床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通过对常见抗精神病药在特殊人群中的生理药动学模型研究进行详细综述,希望为抗精神病药物研发及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抗精神病药物;生理药物代谢动力学模型;药物相互作用;特殊人群
本文引用格式:
陈涛, 王文慧, 陈右君, 等. 生理药动学模型在抗精神病药物研究中的应用进展[J]. 药学进展, 2025, 49(5): 373-381.
微信浏览全文请点这里
独家原创 | 王玉珠研究员、谢海棠教授:生理药动学模型在抗精神病药物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下载PDF请复制以下网址,在PC端浏览器中打开
https://pps.cpu.edu.cn/article/exportPdf?id=ff405d58-c5de-4c58-abdf-15f42072bea7
6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抗精神病药物作用靶点研究
作者:车越, 吴倩媛, 茹原芳
摘要: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预测抗精神病药物的作用靶点与通路。方法 通过Drugbank和STRING数据库,构建抗精神病药物的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根据度值筛选出核心靶点;将靶点基因导入DAVID分析平台,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最后通过ChEMBL数据库筛选出高亲和力的药物-靶点结合体,考察其在人体内的高表达部位。结果 共检索出139个靶点。通过富集分析,发现靶基因主要集中在大脑、肝、血液和海马体中;通过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分析,得到一个由118个相互作用显著的靶基因组成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通过通路分组网络分析,确定了43条重要通路,应用聚类分析将其分为5个子网络;通过组织受体组学分析,在多巴胺受体的靶点上发现了显著的脑区特异性靶点-药物相互作用。结论 抗精神病药物对患者的治疗作用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特点,通过研究为抗精神病药物作用靶点的生物学解释和抗精神病药物的作用机制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网络药理学;组织受体学;抗精神病药物 ;通路分析
本文引用格式:
车越, 吴倩媛, 茹原芳.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抗精神病药物作用靶点研究[J]. 药学进展, 2025, 49(5): 382-393.
微信浏览全文请点这里
独家原创 | 茹原芳副教授:基于网络药理学的抗精神病药物作用靶点研究
下载PDF请复制以下网址,在PC端浏览器中打开
https://pps.cpu.edu.cn/article/exportPdf?id=8bafa9c3-6724-4375-baf7-af21829c253e
7
神经炎症在肌萎缩侧索硬化中的作用及相关药物研发进展
作者:胡孟秋, 何梅俊, 廖红
摘要: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是一种以大脑和脊髓运动神经元进行性丢失为特征的致死性神经退行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神经炎症在ALS的病理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综述了小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和外周免疫细胞等参与神经炎症的关键细胞在ALS疾病进程中的作用,并总结了靶向ALS神经炎症的药物临床研发进展,以期为ALS的病理研究和相关药物研发提供新的方向。
关键词:肌萎缩侧索硬化; 神经炎症; 免疫细胞;
本文引用格式:
胡孟秋, 何梅俊, 廖红. 神经炎症在肌萎缩侧索硬化中的作用及相关药物研发进展[J]. 药学进展, 2025, 49(4): 290-301.
微信浏览全文请点这里
独家原创 | 廖红研究员:神经炎症在肌萎缩侧索硬化中的作用及相关药物研发进展
下载PDF请复制以下网址,在PC端浏览器中打开
https://pps.cpu.edu.cn/article/exportPdf?id=f884bbd2-658a-4d2f-8ae8-f48cbd59f653
8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在偏头痛中的作用及其靶向药物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雪, 戚微岩, 徐寒梅, 胡加亮
摘要: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性疾病,是世界上最具致残性疾病之一。偏头痛损害身心健康,影响生活质量,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精神和经济负担。目前偏头痛治疗方案主要包括急性和预防性治疗。随着对偏头痛发作相关信号分子的探索,越来越多的治疗方法被开发用于偏头痛治疗,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受体拮抗剂作为一种新兴偏头痛治疗方法备受关注。综述CGRP介导的偏头痛发病机制及最新药物研究进展,以期为偏头痛治疗相关药物的开发提供参考。
关键词:偏头痛;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受体拮抗剂;单克隆抗体
本文引用格式:
李雪, 戚微岩, 徐寒梅,等.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在偏头痛中的作用及其靶向药物的研究进展[J]. 药学进展, 2024, 48(2): 151-160.
微信浏览全文请点这里
独家原创 | 胡加亮教授: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在偏头痛中的作用及其靶向药物的研究进展
下载PDF请复制以下网址,在PC端浏览器中打开
https://pps.cpu.edu.cn/article/exportPdf?id=ce43aefb-f962-446a-a674-c45d81c29ca9
9
治疗疼痛的抗体药物的临床进展
作者:王永梅, 彭凯婷, 王琪, 王桂凤, 王春河
摘要:疼痛是一种与实际或潜在组织损伤相关的,或类似的不愉快的感觉和情感体验,它极大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临床应用发现,传统的非甾体、阿片类小分子镇痛药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甚至诱发成瘾性,因此,开发新型无成瘾性的镇痛药物具有迫切的临床需求。作为镇痛药物开发的新方向,抗体类药物可以特异性地阻断疼痛信号传导、降低神经敏化,且无阿片类药物的成瘾性问题,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对目前在疼痛治疗领域的抗体类药物的最新应用和临床进展进行总结,主要包括靶向神经生长因子、原肌球蛋白受体激酶A、降钙素基因相关肽、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受体、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肽38、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肽受体1等的单克隆抗体,可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慢性腰痛、偏头痛等疾病。以期为抗体药物在疼痛治疗中的进一步研发和应用提供思路和指导。
关键词:疼痛;神经生长因子;原肌球蛋白受体激酶A;降钙素基因相关肽;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受体;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肽38;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肽受体1
本文引用格式:
王永梅, 彭凯婷, 王琪, 等. 治疗疼痛的抗体药物的临床进展[J]. 药学进展, 2024, 48(1): 31-40.
微信浏览全文请点这里
独家原创|王春河教授:治疗疼痛的抗体药物的临床进展
下载PDF请复制以下网址,在PC端浏览器中打开
https://pps.cpu.edu.cn/article/exportPdf?id=3d98f9c8-fc6c-4dd6-ad6a-802c4160bb62
10
鲁拉西酮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及对认知功能、神经因子的影响
作者:金晓庄, 戴伯坚, 马宝祥, 刘立滢, 刘影
摘要:目的 探讨鲁拉西酮与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ated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结合治疗精神分裂症对认知功能、神经因子和糖脂代谢的影响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10月温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进行前瞻性分析,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0,单用鲁拉西酮治疗)、观察组(n=40,rTMS联合鲁拉西酮治疗)两组。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认知功能改善情况以及神经因子和糖脂代谢水平。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 <0.05)。治疗3周和6周后,观察组的蒙特利尔认知状态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双侧P <0.05);治疗6周后,观察组的简易精神状态量表评分显著较对照组高(双侧P <0.05)。观察组在治疗3周和6周后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6周后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神经生长因子水平高于对照组(双侧P <0.05)。治疗6周后,观察组的糖脂代谢水平较对照组佳(双侧P <0.05)。两组在治疗3周后的上述指标较治疗前更佳,治疗6周后较治疗3周后更佳(双侧P <0.05)。结论 鲁拉西酮联合rTMS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其认知功能水平,调节神经因子和糖脂代谢水平。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重复经颅磁刺激;鲁拉西酮;认知功能;神经因子;糖脂代谢
本文引用格式:
金晓庄, 戴伯坚, 马宝祥, 等. 鲁拉西酮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及对认知功能、神经因子的影响[J]. 药学进展, 2025, 49(7): 560-564.
微信浏览全文请点这里
独家原创 | 鲁拉西酮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 疗效及对认知功能、神经因子的影响下载PDF请复制以下网址,在PC端浏览器中打开
https://pps.cpu.edu.cn/article/exportPdf?id=212e4836-12c6-4f4e-8b27-48ba67d28f17
《药学进展》杂志由国家教育部主管、中国药科大学主办,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刊物以反映药学科研领域的新方法、新成果、新进展、新趋势为宗旨,以综述、评述、行业发展报告为特色,以药学学科进展、技术进展、新药研发各环节技术信息为重点,是一本专注于医药科技前沿与产业动态的专业媒体。
《药学进展》注重内容策划、加强组稿约稿、深度挖掘、分析药学信息资源、在药学学科进展、科研思路方法、靶点机制探讨、新药研发报告、临床用药分析、国际医药前沿等方面初具特色;特别是医药信息内容以科学前沿与国家战略需求相合,更加突出前瞻性、权威性、时效性、新颖性、系统性、实战性。根据最新统计数据,刊物篇均下载率连续三年蝉联我国医药期刊榜首,复合影响因子1.216,具有较高的影响力。
《药学进展》编委会由国家重大专项化学药总师陈凯先院士担任主编,编委由新药研发技术链政府监管部门、高校科研院所、制药企业、临床医院、CRO、金融资本及知识产权相关机构近两百位极具影响力的专家组成。
联系《药学进展》↓↓↓
编辑部官网:pps.cpu.edu.cn;
邮箱:yxjz@163.com;
电话:025-83271227。
欢迎投稿、订阅!
往期推荐
聚焦“第七届药学前沿学术论坛暨《药学进展》编委会会议”
聚力前沿赛道,共启学术新程:第七届药学前沿学术论坛在南京隆重启幕
承学术匠心,启时代新章:《药学进展》第七届编委会、第三届青年编委会成立大会在宁召开
聚焦“兴药为民·2023生物医药创新融合发展大会”“兴药为民·2023生物医药创新融合发展大会”盛大启幕!院士专家齐聚杭城,绘就生物医药前沿赛道新蓝图“兴药强刊”青年学者论坛暨《药学进展》第二届青年编委会议成功召开“兴药为民·2023生物医药创新融合发展大会”路演专场圆满收官!校企合作新旅程已启航
我知道你在看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