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亿潜在市场,消费型用药的黄金周期

2023-05-31
疫苗
疫情三年,消费医疗疯狂而美妙的泡沫已经退散。据《2023易凯资本中国健康产业白皮书》显示,以已披露交易金额的私募股权融资事件作为统计口径,2022年医疗服务领域共完成25笔融资,总计融资额近52亿元,较2021年下降17%,为2018年以来最低。具体来说,消费医疗头部企业大量亏损经营,中小企业日子更不好过,大面积关停成为常态。以医美市场为例,据企查查数据显示,2022年1-10月,全国共有811家医美企业和机构倒闭注销。尽管融资市场遇冷、市场表现不佳,但从市场规模增速来看,后疫情时代消费医疗仍然焕发蓬勃生机。据沙利文报告,2022年中国消费型医疗服务的总市场规模约为1.26万亿元,预计至2025年有望提升至2.39万亿元,未来3年CAGR达23.78%。后疫情时代的到来,医疗改革的深入,各类专科消费需求发生变化,除眼科、医美、口腔“老三样”外,已经催生出多个“新”消费医疗赛道,包括新中医、新康复、新心理、新妇科和新男科等。集采+MAH制度,重铸消费型用药市场自2015年以来,鼓励社会办医政策层出不穷,各资本纷纷将目光聚焦于消费医疗,热点赛道走马灯般变化。六年前的的医美,四年前的口腔、眼科,到近两年的新中医、新心理、新康复、新男科等。据动脉橙数据库统计,近两年,我国“新”消费医疗赛道共发生78起融资,融资总额逼近百亿,红杉经纬高瓴纷纷入场。消费医疗是指消费者为了满足美好生活的需要、追求功效价值和消费体验且不依赖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而选择的医疗服务及其产品。集中到产品上,主要指消费型用药。消费型用药主要有防脱发、减肥药、新中药和男科用药等。这些用药都有两个比较明显的特征,一是医保免疫,其主要消费场景在院外,不受医保控费影响;二是这类型用药较少需要医生处方带动、患者可决定自行购买,具有很强的消费属性。随着互联网商业化的发展,互联网药品交易模式逐渐兴起,用户可自行网上购买药品,网上药店销售额发展迅猛,占比逐年上涨,加上新冠疫情的催化,我国网上药店(药品+非药品)销售规模增长更加迅速,据华经产业研究院统计,2021年网上药店销售规模已达2234亿元,同比增长40.02%,2015~2021年GAGR为57.9%。作为线下吸引客流主要药品的男科用药,因其极具刚性、痛点多且私密性强也成为网上药店的热门类目。据中华医学会男性分会披露的数据,我国男性总体的勃起功能障碍(ED)的发病率达26.1%,40岁以上的中年人发病率高达40.2%。据WHO预测,到2025年全球勃起功能障碍患病人数将达到3.22亿。中康CMH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男科品类市场规模(包含二级以上等级医院、B2C渠道、零售药店)达100.74亿元。其中,抗ED药2022年全国零售药店销售规模为60.81亿元,占男科品类超90%份额,以西地那非他达拉非为主。据头豹研究院预测,目前国内ED药物市场渗透率不足5%,参考发达国家渗透率水平普遍在15%以上,我国抗ED药物行业市场规模至少可达现有水平3倍,未来市场规模有望超百亿元。抗ED类药物市场主要有国外原研药、国内药企开发的仿制药及国内自主研发的原研药三类。由于国内原研药发展速度较慢,目前存在的种类较少,国内男科用药市场主要由海外原研药与国内仿制药两大种类占据。以西地那非为例,最初由辉瑞原研开发,自1998年上市以来,每年销售额几乎超10亿美元,2012年专利陆续到期后,西地那非遭到全球仿制药的猛攻,中国市场也有超过10家药企投身于其中。仿制药以极高的性价比快速抢占原研药市场份额,据各公司财报显示,2016年底,西地那非仿制药市场占有率超过原研药,市场占有率超过50%。从2016年试行到2020年正式落地,MAH(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至今已经走过了7个年头。在MAH制度推动下,国内医药产业格局正悄然发生变化,一些具有研发能力的医药企业、科研人员等主体也开始转型成为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这也意味着,新零售药企也有机会重新转型,借助MAH制度开发仿制药,利用独特的渠道优势,重铸消费型用药市场格局。新零售药企的转型阵痛:抓住消费型用药的风口近几年来,国家带量采购常态化,地方性联盟采购不断落地,严格执行DRGs按病种付费,在多重医保控费政策的合力下,更多药品大幅降价。在这样的趋势下,各类药企必须尽快转型:或积极主动投身于药品研发,或将仿制药品牌化,或开辟新的渠道。前车之鉴就在眼前。2022年春节后第一个交易日,中医药老字号广东太安堂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开盘即跌停,在春节前的最后一个交易日,太安堂宣布终止其子公司——康爱多股权的出售。到2022年7月,康爱多被卷进多起纠纷,欠款巨大。2019年新版《药品管理法》出台,在鼓励药品研发、推动MAH制度等方面做出新的规定,同时放开网售处方药,配合“互联网+医疗”的电子处方,处方药O2O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京东健康阿里健康等凭借电商平台的优势,以医药电商业务进入市场,快速成为国内头部医药电商B2C平台。新零售药企生存空间不断压缩,终端零售价格持续走低,毛利率断崖式下降,“卖得越多,亏得就越多”成了药品新零售的普遍现象。很显然,对于新零售药企而言,开辟新渠道的解决方法难以走通。外部环境竞争激烈,新零售企业只能向内探索——品牌化仿制药成为极为重要的一条破局之路。品牌化仿制药并不是一条崭新的道路,各类原研药专利到期后,全球仿制药企纷纷出手。以抗ED类药品西地那非为例,从2014年开始,传统药企开发的国内仿制药品牌相继出现,用低价逐渐抢占原研药“万艾可”的市场范围,已经具备一定影响力。但传统药企的商业模式存在诸多弊端,通过经销商、代理商、自营医药代表团队等方式销售的模式,不仅需要支付庞大的销售费用,同时也无法获得用户一手数据,对用户认知水平较低、市场决策相对较慢。对于消费型用药,特别是私密性、应急性极强的男科药而言,及时明确用户需求,培育用户品牌忠诚度,才能使新零售企业从中突围而出。在无数已经形成规模化效应的品牌仿制药中,一家由新零售药企打造的医药新势力品牌“惯爱”突围而出。每年卖出一亿片,医药新势力品牌异军突起“惯爱”孵化于2021年,以男科用药作为切入点进行选品,品牌系列药品包括他达拉非盐酸达泊西汀西地那非等。据透露,“据目前销售情况预计,2023年销售量将稳超1亿片。”其中作为主打产品的他达拉非是通过国家“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产品,价格亲民,据介绍,“惯爱”他达拉非2022年销售量超3000万片。西地那非他达拉非伐地那非都是适用于勃起功能障碍(ED)治疗的药物,简称抗ED药物。西地那非伐地那非起效时间快,但作为短效抑制剂,代谢也更快,作用时长最长为4小时。三种药物中唯一的长效抑制剂他达拉非具有独特的优势,可在口服30分钟后发挥药效,平均2小时达到血浆峰浓度,其半衰期长达17.5小时,药效持续时间甚至达到24~36小时。作为全球治疗ED的三大药物,西地那非伐地那非在临床上一般建议性需求较少的患者按需服用,但对于需求较旺盛或者年纪较轻的ED患者选择他达拉非他达拉非分为长效按需服用和规律治疗两种,可满足大部分人群需要。作为医药新势力品牌, “惯爱”他达拉非借助新零售渠道,迅速在用户心中占据一席之地。除药品质量与价格优势外,“惯爱”还创建了慢病管理中心,由专业医生及药师组成,为消费者提供全周期的用药指导。“惯爱”等新品牌的强势入局,势必会使男科化药市场酝酿巨变,这种趋势已经初见端倪。以天猫平台阳痿早泄类目近30天的品牌排行为例,“惯爱”依靠DTC和新零售的优势高居榜首;计生大牌“杰士邦”也抓住男科化药趋势进入,依靠品牌忠诚度优势位列第二;首款“万艾可”国产仿制药“金戈”凭借在领域内的多年深耕,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在过去几年坐稳龙头地位,但近期在新零售渠道隐隐有被超越之势,仅排行第三。而作为创造“蓝色小药丸”神话的“万艾可”,在多款国产仿制药的围猎之下,已跌落神坛,位列靠后。近30天天猫男科阳痿早泄类目品牌排行数据来源:天猫生意参谋,截至2023年5月消费医疗是大消费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持续享受需求端红利。国内医药医疗市场上消费需求与供给之间存在着较大的矛盾和差异,这种供需矛盾也将为医疗市场带来巨大的机会,像“惯爱”这样通过新渠道、新方式进入药品院外市场的新品牌,也将越来越多。在ED用药领域,据中康CMH分析,ED属于B2C明星品类,2021年在B2C上占比是5.6%,增速高达105%,ED品类在电商渠道的增速远高于线下零售药店。中康CMH数据显示,2022年6月,ED品类在线下药店的销售额同比增长仅为8%。相较之下,在B2C渠道销售额同比增长50%。目前ED品类在B2C上规模达29亿,B2C渠道重要性不断提升。作为典型消费型用药的男科用药正在为新零售药企打开一条前所未有的前进之路,这也将成为消费性用药发展的黄金周期。*封面图片来源:123rf近期推荐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动脉网,未来医疗服务平台
更多内容,请访问原始网站
文中所述内容并不反映新药情报库及其所属公司任何意见及观点,如有版权侵扰或错误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在24小时内配合处理。
靶点
-
立即开始免费试用!
智慧芽新药情报库是智慧芽专为生命科学人士构建的基于AI的创新药情报平台,助您全方位提升您的研发与决策效率。
立即开始数据试用!
智慧芽新药库数据也通过智慧芽数据服务平台,以API或者数据包形式对外开放,助您更加充分利用智慧芽新药情报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