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最高研发阶段临床3期 |
首次获批国家/地区- |
首次获批日期- |
|
|
|
|
|
|
最高研发阶段临床3期 |
首次获批国家/地区- |
首次获批日期- |
|
|
|
|
|
|
最高研发阶段临床3期 |
首次获批国家/地区- |
首次获批日期- |
一项在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成人受试者中评价Imsidolimab(ANB019)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III期长期扩展研究
主要目的是评估imsidolimab在参与ANB019-301研究的GPP受试者中的长期安全性。
次要目的是评估imsidolimab在参与ANB019-301研究的GPP受试者中的长期疗效。
探索性目的是评估imsidolimab在GPP受试者中的PK;评估imsidolimab的免疫原性;进行药物遗传学分析;在ANB019-301研究第1天并发斑块型银屑病的受试者中评估imsidolimab对斑块型银屑病的影响。
一项在携带FGFR2和/或FGFR3基因改变的晚期肿瘤受试者中研究KIN-3248的安全性、耐受性、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和抗肿瘤活性的I/Ib期、开放性、多中心研究
本研究A部分(剂量递增部分)的主要目的是在携带FGFR2和/或FGFR3基因改变(包括融合)的晚期肿瘤受试者中确定KIN-3248口服给药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包括DLT),并确定KIN-3248的最大耐受剂量(MTD)和/或RP2D,用于进一步临床开发。
研究B部分(剂量扩展部分)的主要目的是在携带FGFR2和/或FGFR3基因改变的晚期肿瘤受试者中评估KIN-3248抗肿瘤活性的初步证据。
次要目的是表征KIN-3248的PK。
探索性目的包括额外表征有效性和安全性的暴露-效应关系以及潜在的KIN-3248代谢物;评估KIN-3248的靶向调节作用,并评价血液样本和/或肿瘤活检中对KIN-3248治疗产生缓解/耐药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GLORIA研究:一项抗Globo-H疫苗Adagloxad Simolenin (OBI-822) /OBI-821治疗高危早期-Globo H-阳性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III期、随机、开放性研究
主要目的
确定研究人群中adagloxad simolenin (OBI-822)/OBI-821治疗对IDFS改善的影响。
次要目的
研究的次要目的是:
1. 确定研究人群中adagloxad simolenin (OBI-822)/OBI-821治疗对以下方面的影响:
a. 总生存期(OS)
b. 生活质量(QoL)
c. 无乳腺癌间期(BCFI)
d. 无远处转移间期(DDFS)
2. 确定研究人群中adagloxad simolenin (OBI-822)/OBI-821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探索性目的
探索性目的如下:
1. 探索adagloxad simolenin (OBI-822)/OBI-821抗Globo H抗体应答、IDFS以及OS之间的相关性
2. 评价Globo H肿瘤表达对IDFS和OS的影响
3. 识别可预测adagloxad simolenin(OBI-822)/OBI-821治疗结局的患者基线特征和人口统计学特征
4. 探索基线特征(包括肿瘤病理、分子和免疫特征)和肿瘤表达水平之间的相关性
100 项与 诺为泰医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相关的临床结果
0 项与 诺为泰医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相关的专利(医药)
欢迎关注凯莱英药闻
(收集周期:12.2-12.6,收集部分为首次申请临床、首次申请上市、首次批准上市的创新药)
国内创新药IND汇总
1、海普瑞:注射用H1710
作用机制:HPA抑制剂
适应症:肿瘤
12月4日,海普瑞的注射用H1710的临床试验申请获CDE受理。H1710是一种乙酰肝素酶(HPA)抑制剂,适应症为实体瘤。乙酰肝素酶是一种多功能蛋白,负责降解细胞外基质(ECM)中硫酸乙酰肝素(HS)链,释放生物分子,促进血管生成和肿瘤增长;此外,乙酰肝素酶也可以通过结合受体激活各种下游信号通路,导致肿瘤的进展与转移。H1710 能够有效抑制乙酰肝素酶活性,降低肿瘤细胞体外及肿瘤体内的乙酰肝素酶表达。临床前试验中,提示H1710 在抑制肿瘤转移方面发挥效用;此外,单独应用H1710 或联用多西他赛(DOX),能显著延长受治小鼠的存活时间。
2、Pharvaris/诺为泰医药:Deucrictibant缓释片
作用机制:B2
receptor竞争性拮抗剂
适应症:遗传性血管性水肿
12月4日,Pharvaris/诺为泰医药共同开发的Deucrictibant缓释片的临床试验申请获CDE受理。Deucrictibant一种高效、特异性和口服生物可利用的缓激肽B2受体(B2
receptor)竞争性拮抗剂,被开发用于治疗遗传性血管性水肿(HAE)发作。临床研究显示,与安慰剂相比,每天接受40 mg deucrictibant的受试者每月发作率降低了84.5%(p=0.0008)。在患者发作严重程度上,中度和重度HAE发生率降低92.3%,按需接受药物治疗患者的HAE发作次数亦减少达92.6%。此外,接受deucrictibant治疗,患者的生活质量出现有意义的改善。在安全性上,该药物具良好耐受性,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
3、华海药业:HB0056注射液
作用机制:靶向TSLP和IL-11的双特异性抗体
适应症:哮喘
12月5日,华海药业的HB0056注射液的临床试验申请获CDE受理。HB0056是一款可同时靶向人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和白介素11(IL-11)的双特异性抗体,阻断IL-11与TSLP信号通路,抑制其生物学活性;同时,该药物可抑制MRC-5细胞(人胚肺成纤维细胞)纤维化相关基因的表达。体内药效学研究表明,HB0056对于血清OVA特异IgE、BALF灌洗液中嗜酸性粒细胞数量及肺部组织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指标的改善效果优越,体现出双靶点协同增效治疗哮喘的潜力。
4、辉瑞制药:PF-07934040片
作用机制:KRAS抑制剂
适应症:肿瘤
12月5日,辉瑞制药的PF-07934040片的临床试验申请获CDE受理。PF-07934040是一款 Pan-KRAS 抑制剂,能够抑制多种 KRAS 突变类型,与其他靶向药物联用效果更好,且有望克服耐药性。目前正在美国和波多黎等地各开展 I 期临床。
5、信达生物:IBI3002注射液
作用机制:靶向IL-4Rα/TSLP双特异性抗体
适应症:哮喘
12月6日,信达生物的IBI3002注射液的临床试验申请获CDE受理。IBI3002是一种同时靶向白细胞介素4受体α(IL-4Rα)和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的双特异性抗体。IL-4受体介导了IL-4信号通路(1型和2型)和IL-13信号通路(2型),两种细胞因子信号通路在2型炎症性疾病的病理生理学中均起关键作用;TSLP是一种上皮细胞来源的警报素细胞因子,可触发哮喘中的2型和非2型炎症。体外功能学实验显示,IBI3002具有高效的IL-4Rα和TSLP共同阻断功能,比同靶点的已上市单克隆抗体疗效更优。
国内创新药NDA汇总
1、人福医药/耀海生物:重组质粒-肝细胞生长因子注射液
作用机制:靶向HGF基因疗法
适应症:肢体静息痛
12月4日,人福医药和耀海生物共同开发的重组质粒-肝细胞生长因子(pUDK HGF )注射液的上市申请获CDE受理。pUDK HGF 是以表达质粒为载体、肝细胞生长因子(HGF)为治疗基因的一种生物制品,也是我国首个进入临床试验的质粒 DNA 类药物。该产品能有效促进血管生成,主要拟用于肢体动脉闭塞症、肢体静息痛和缺血性溃疡等严重血管疾病。III 期临床试验显示,给药 60 天后,接受 pUDK-HGF 治疗的受试者开始显示出疗效;给药 180 天后,接受 pUDK-HGF 治疗的受试者疼痛完全消失的比例显著提升。与安慰剂组相比,接受pUDK-HGF 治疗的受试者的疼痛完全消失平均时间显著缩短,提前了 25.99 天。
国内创新药上市获批
1、先声药业:依达拉奉右莰醇舌下片
作用机制:双靶点脑细胞保护剂
适应症: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12月2日,先声药业的依达拉奉右莰醇(Y-2)舌下片获NMPA批准上市,用于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所致的神经症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功能障碍。该药物含依达拉奉和右莰醇两种活性成分,依达拉奉是一种自由基清除剂和抗氧化剂,可与自由基结合,从而保护细胞结构;右莰醇是一种炎症因子抑制剂,可抑制缺血性损伤后炎症因子的表达,从而减轻卒中后的再灌注损伤。经过舌下含服给药方式,Y-2舌下片能迅速崩解释放出依达拉奉和右莰醇,经舌下黏膜静脉丛直接进入血液循环,无首过效应,迅速到达患者的病灶部位,发挥神经保护作用,减缓ALS的进展。
Ⅲ期多中心注册性临床试验显示,采用Y-2舌下片连续用药14天,治疗后第90天功能良好结局(mRS评分0-1分,即恢复独立生活功能)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安慰剂组(64.4% vs 54.7%,OR=1.50;95%CI 1.15-1.95;P=0.003)。此外,在急性缺血性卒中人群的安全性与安慰剂相当。
2、赞邦:甲磺酸沙非胺片
作用机制:MAO-B抑制剂
适应症:帕金森
12月2日,赞邦的甲磺酸沙非胺(沙芬酰胺)片获NMPA批准上市,用于治疗接受稳定剂量左旋多巴治疗的、出现运动波动的特发性帕金森病。沙芬酰胺(safinamide)选择性和可逆性单胺氧化酶B(MAO-B)抑制和阻断电压依赖性钠通道,从而调节异常的谷氨酸盐释放。此外,MAO-B会降解多巴胺,而多巴胺能够在脑区传递信号,对于流畅的自主运动非常重要。因此,沙芬酰胺有望能避免多巴胺被MAO-B降解,从而缓解帕金森病患者在“关闭”期的运动能力下降。
在中国患者开展的III期研究显示,在第16周,沙芬酰胺组和安慰剂组之间平均每日总“关”期时间变化的差异为1.10小时 (p<0.0001),且从第2周开始沙芬酰胺组每日总“关”期时间的变化就体现了明显优势。此外,沙芬酰胺组在延长“开”期时间,改善UPDRS、CG I和 PDQ-39评分方面相较于安慰剂均有显著优势。另外,研究中患者的不良事件或严重不良事件无显著差异,药物耐受性良好。
3、默沙东:注射用亚胺西瑞
作用机制:碳青霉烯类抗生素+β-内酰胺酶/膜二肽酶抑制剂
适应症:细菌性肺炎
12月2日,默沙东的注射用亚胺西瑞获NMPA批准上市,用于治疗18岁及以上患者由敏感革兰阴性菌引起的感染。该复方由亚胺培南、瑞来巴坦和西司他丁3种不同机制的抗生素组成,最早于2019年在美国获批(商品名:Recarbrio)上市。全球性III期临床显示,在一项针对获得性细菌性肺炎和呼吸机相关细菌性肺炎(HABP/VABP)开展的研究中,接受治疗28 天内,16%接受Recarbrio 治疗的患者死亡,接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的患者死亡率为21%。
4、复星医药:普托马尼片
作用机制:硝基咪唑类抗生素
适应症:肺结核
12月3日,复星医药的普托马尼片获NMPA批准上市,用于治疗特定高度耐药肺结核患者。普托马尼是—种全新的硝基咪唑类化合物,在有氧环境下,该药物通过抑制分枝杆菌酸的生物合成,阻碍细胞壁合成,从而杀死正在复制的结核分枝杆菌;在厌氧环境下,该药物释放—氧化氮,对非复制菌产生呼吸毒性作用,从而起到杀菌作用。该药物最早由Chiron开发,2014 年 4 月复星医药及其子公司红旗制药获得该药物的大中华区权益独家许可授予。III 期临床显示,普托马尼联合贝达喹啉和利奈唑胺(BPaL方案)治疗结核病患者6个月后,治疗成功率高达89%。
5、盛世泰科:磷酸森格列汀片
作用机制:DPP-4抑制剂
适应症:2型糖尿病
12月3日,盛世泰科的磷酸森格列汀片获NMPA批准上市,用于控制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森格列汀是新一代高选择性DPP-4抑制剂,不仅改善高血糖,且不易诱发低血糖和增加体重,具有口服吸收迅速、半衰期长、作用持久等特点。3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森格列汀单药治疗试验中,50mg与100mg剂量组在第24周末糖化血红蛋白(HbA1c)降低值分别为1.08%与1.07%;森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试验中,50mg与100mg剂量组在第24周末糖化血红蛋白降低值分别为1.23%与1.17%。同时,两组试验在更高血糖水平的患者中,糖化血红蛋白下降的幅度更高。在安全性上,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安慰剂组相似。
6、上药信谊/贵州生诺:戊二酸利那拉生酯胶囊
作用机制:钾离子竞争性酸阻断剂
适应症:反流性食管炎
12月3日,上药信谊与贵州生诺合作开发的戊二酸利那拉生酯胶囊获NMPA批准上市,用于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利那拉生酯(X842)是新一代钾离子竞争性酸阻断剂(P-CAB),通过竞争性地抑制静息态和活性态质子泵与 K+ 的结合,从而抑制 H+与 K+的交换。该药物由生诺医药与Cinclus Pharma 联合开发,生诺医药拥有其亚洲区域的开发、生产及商业化权益;2021年10月,上药信谊与生诺医药签订《合作协议》,获得了X842项目原料药及制剂在中国区域的独家委托生产和所有适应症的工业销售权。
II 期临床研究显示,对于中重度胃食管反流患者,利那拉生酯组四周治愈率高达 89%,而兰索拉唑组为 38%。对于轻度胃食管反流患者,利那拉生酯组四周治愈率高达 91%,而兰索拉唑组为 81%。安全性方面,利那拉生酯组耐受性良好,安全性与兰索拉唑相当。
7、绿叶制药:注射用芦比替定
作用机制:致癌基因转录抑制剂
适应症:小细胞肺癌
12月3日,绿叶制药的注射用芦比替定获NMPA批准上市,用于治疗含铂化疗中或化疗后疾病进展的转移性小细胞肺癌(SCLC)成人患者。芦比替定是一种选择性致癌基因转录抑制剂,在抑制肿瘤基因转录、导致肿瘤细胞凋亡的同时,还可调节肿瘤微环境,进一步发挥抗肿瘤作用。该药物上市批准主要基于在中国人群开展的单臂、包含剂量递增及扩展的桥接试验,旨在评估该药在包括复发SCLC在内的晚期实体瘤中国患者的安全性、耐受性、PK特征和初步疗效,显示二线治疗(3.2 mg/m2静脉输注、每3周1次)SCLC患者的有效率(ORR)为45.5%、中位缓解持续时间(mDoR)为4.2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为5.6个月、中位总生存期(mOS)为11.0个月。此外,另外一项在接受铂类药物化疗后出现疾病进展的SCLC成人患者(包括铂类敏感和耐药患者)中开展的研究显示,总体人群的ORR为35.2%、mDoR为5.3个月、mPFS为3.5个月、mOS为9.3个月。
8、益普生:奥德昔巴特胶囊
作用机制:IBAT抑制剂
适应症:胆汁淤积症
12月4日,益普生的奥德昔巴特胶囊获NMPA批准上市,用于治疗≥6月龄的进行性家族性肝内胆汁淤积症(PFIC)患者的瘙痒。奥德昔巴特一种可逆、强效、选择性的回肠胆汁酸转运蛋白(IBAT)抑制剂,可通过抑制回肠远端胆汁酸的再摄取,增加胆汁酸通过结肠的清除,降低血清中胆汁酸的浓度,减轻患者的瘙痒症状。该药物由Albireo Pharma研发,益普生于2023年3月收购Albireo所获得。3期ASSERT试验显示,研究达到了主要终点,即与安慰剂组相比,奥维昔巴特在第6个月(第21至24周)改善瘙痒症状的PRUCISION观察者报告结果搔抓评分(0-4分制)具有高度统计学显著性(p=0.002)。该研究还达到了关键的次要终点,即与安慰剂组相比,从基线到第20和24周的平均值之间血清胆汁酸浓度的显著降低(p=0.001)。在1-4周内观察到了多个睡眠参数的显著改善,并持续到24周。在该研究中,没有患者中断治疗,96%的患者继续参加了开放标签的延长研究。安全性上,奥维昔巴特组的总不良事件发生率类似于安慰剂组,药物相关性腹泻的发生率较低,奥维昔巴特组为11.4% ,安慰剂组为5.9%。
感谢关注、转发,转载授权、加行业交流群,请加管理员微信号“hxsjjf1618”。
“在看”点一下
临床试验是药物研发最为重要的环节,其结果好坏是药物能否成功上市的关键,而完成时长也极大影响着药物市场回报情况。同时,该阶段所投入的资源占比也很大,一般可占整个药物研发周期的60%以上。
选择一家业务能力出众的临床CRO进行合作,能够在保障项目运行、缩短项目周期、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规避风险等方面带来不少助益。
而如何体现CRO的临床业务能力,可通过其既往参与的临床试验统计信息进行一定程度的评价。
药智网通过统计各临床CRO既往参与的中国注册性临床试验(CDE登记临床)的不同维度信息,按加权求和评分的方式计算各自综合得分并排名,从而得到中国注册性临床业务能力排名TOP20的CRO(统计结果及排名见下表1,评分维度及说明见表2)。
表1 中国临床CRO注册性临床业务能力TOP20
数据来源:2016—2023年CDE登记临床试验、科技部、药智数据,药智咨询整理
统计说明:按临床登记号统计,不完全统计,不含作为三方实验室参与的临床试验统计,同一CRO多次参与同一登记号临床试验(如多中心临床)不重复统计,同一登记号临床试验含多个阶段(如I期+II期)各阶段分别统计。
表2 中国注册性临床业务能力评分说明
数据来源:药智数据,药智咨询整理
由表1可见,总临床方面,艾昆纬(IQVIA)和泰格遥遥领先,参与数是其余CRO的2-11倍。
国际多中心临床方面,几乎被国际巨头垄断,其中艾昆纬(IQVIA)一骑绝尘,参与数达271;赛纽仕(Syneos Health)、徕博科(Labcorp)、精鼎(Parexel)、泰格、百时益(PPD)处于70-120的数量水平,其他CRO参与度不高,该情况同时反映了国内CRO海外临床服务能力的不足。
BE试验方面,晶易居领先地位,参与数达到120;方达、诺为泰、惠泽、泰格处于20-80的数量水平,其他CRO参与度不高。值得注意的是,晶易、方达在该类试验的数据表现尤为特殊,两者参与的BE试验数分别占其临床总数的96.8%和95.2%,且试验完成率均在较高水平(78%),可见其临床业务侧重所在。
I期临床方面,泰格独自领先,参与数达239;艾昆纬(IQVIA)、徕博科(Labcorp)、昆翎(ClinChoice)、药明、诺为泰、诺思格处于50-120的水平,其他CRO参与度不高。
关键性临床(II/III期)方面,艾昆纬(IQVIA)、泰格、徕博科(Labcorp)、赛纽仕(Syneos Health)、精鼎(Parexel)、博济参与数量均过百,其中艾昆纬(IQVIA)、泰格分别为400和259,其余在110-140的水平,诺思格、药明、博济等也有一定参与度。
临床完成情况方面,因关键性及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地域与时间跨度较大,整体完成难度较大,二者占比较大的CRO数据表现欠佳。如艾昆纬,国际多中心临床和关键性临床分别占总临床的52.46%和76.50%,临床完成数和完成率为166和30.24%。而非关键性临床占比较大的CRO,完成率表现较好,如慧泽、晶易、方达,完成率均在78%以上。
总体而言,艾昆纬、泰格属于临床外包业务领域的绝对领先者,业务经验累积程度远超同类其他CRO。同时,涉及海外临床的业务几乎被国际巨头垄断,国内目前仅泰格具备较强的竞争力。关键性临床业务方面,国际巨头仍占有较大比率,国内泰格、博济、药明表现较为突出。或因一致性评价政策导向、海外临床资源不足等原因,国内临床CRO主要聚焦于非关键性临床业务,关键性临床及海外临床业务竞争力相对不足。
>中国医药研发外包趋势与机遇<
中国医药研发外包行业发展迅速,已成为全球医药研发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国内新药研发热情的高涨和研发流程的复杂化,医药研发外包业务因其能够帮助药企降本提效而持续受到市场青睐,市场潜力巨大,面临重大发展机遇。
人口老龄化,推动新药研发需求上升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0年大陆地区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总量为2.64亿人,已占到总人口的18.7%。由20世纪60年代第二次出生高峰所形成的更大规模人口队列相继跨入老年期,中国人口老龄化水平从最近几年短暂的相对缓速的演进状态扭转至增长的“快车道”,老年人口年净增量由21世纪的最低值(2021年出现)直接冲上最高值(2023年出现)。
国内人口老龄化加速,而随着年龄的增长,疾病的患病率和发病率也将明显提升,慢性病及复杂机制的并发症、综合征等尤为突出,老龄群体对新药及新的治疗方法需求巨大。
专利到期,或迎仿制药新浪潮
药智数据显示,2024年-2030年共4015项药品相关专利到期(中国和美国),涉及1021个品种;核心专利(化合物专利)999项,涉及381个品种,其中不乏阿哌沙班、司美格鲁肽等全球销售额过百亿元的大品种。国内或将迎来仿制药研发的新浪潮。
政策驱动,中药研发趋势已成,中药CRO企业稀缺
自2016年2月,国务院发布《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以来,有关部门陆续出台相关政策方针。尤其在2020年以后,中药相关注册法规和技术指导原则频发,国家推动中药研发决心已定,中药企业纷纷入场。
药智数据显示,近年来中药注册申报数量增势可观,与早年的惨淡景象已不可同日而语。2020年至2023年,每年的中药注册申报数量(按受理号统计,1~4类)由16个增长至115个。同时,药智网作为国内较早的生物医药大数据供应商之一,拥有业内权威的中药数据库集群,近年来,中药数据库访问量出现指数级增长。由此可见,中国中药研发趋势已成,中药研发热情或将持续高涨。
而反观中药CRO企业,或因以往上游研发态势持续低迷、中药研发新规的特殊技术要求、以往同类研发经验不足等原因,国内拥有中药研发外包业务的CRO企业相对稀缺。据药智网不完全统计,国内含中药研发业务的CRO企业92家,仅占总企业数的12%,国内中药研发外包服务供应明显不足。
竞争加剧,国内CRO企业面临转型升级
基于良好的政策环境、人才优势及市场潜力等因素,中国CRO行业得以蓬勃发展,国内CRO企业数量激增,行业竞争加剧。但相较于更成熟的国际CRO,国内CRO行业仍存在集中度低、综合型企业少、国际业务能力不足等问题,在越发严格的政策导向和激烈的行业竞争环境下,为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国内CRO企业面临转型升级。
通常而言,龙头企业的动向是行业发展的风向标,以国际龙头艾昆纬,国内龙头药明康德、泰格医药等为例,为应对行业竞争,其主要在“一体化、差异化、信息化、智能化”方面做出了相应举措……
本文节选自《中国医药研发蓝皮书(2024)》
未完待续...
>>读者福利
添加客服微信,根据客服提示获取《中国医药研发蓝皮书(2024)》PDF版本!名额有限,先到先得~
↓↓↓↓↓↓↓
声明:本内容仅用作医药行业信息传播,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药智网立场。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对本文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maxuelian@yaozh.com。
责任编辑 | 史蒂文
转载开白 | 马老师 18996384680(同微信)
商务合作 | 王存星 19922864877(同微信)
阅读原文,是受欢迎的文章哦
上海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周,2024年11月15日—— 在全球化医药研发的浪潮中,创新药物的国际拓展正日益依赖于临床研究资源的高质量互融共通。今年10月,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和科技创新的前沿阵地,发布了《上海市提升生物医药企业国际竞争力行动方案(2024—2027年)》,这一政策的出台,充分体现了上海对创新药械研发、国际合作和产业服务的重视。
今日,“中国上海-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医药临床资源融通发展论坛”在上海前沿举行。此次论坛旨在加强与澳大利亚新州的合作,充分发挥双方优势资源,进一步推动创新药物的研发和国际化进程。
致辞
论坛亮点
签约仪式:
生态合作伙伴强强联合
签约从左至右:诺为泰中国区总经理刘寒松,MaH联合创始人和首席执行官陈焕宜,贺维斯特医药科技首席医学官张凯萍,上海前沿总经理李晓东,乔治临床中国区总经理阴振飞,Augrants首席执行官Seven Yang,澳大利亚健康产业国际发展联合会联合主席许涛
专题分享:
中澳医药临床资源融通发展
上海前沿总经理李晓东介绍上海前沿
嘉宾从左至右:乔治临床中国区总经理阴振飞,MaH联合创始人和首席执行官陈焕宜,诺为泰中国区总经理刘寒松,泰格医药集团执行副总裁首席运营官闻增玉,Augrants 首席执行官 Seven Yang,贺维斯特医药科技项目管理副总监马冲
圆桌讨论:
汇聚全球资源,共筑一流创新
嘉宾从左至右:上海医药总监柯樱,礼来亚洲基金风险合伙人苏岭,创新药企业首席执行官段晓华,多玛医药科技首席医学官陈兆荣
上海前沿正加速布局国际化创新网络,为合作伙伴与全球患者提供更多希望和选择,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期待与各方携手,共同为医药创新合作贡献力量,一起探索新的可能性。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
澳大利亚以其高效的临床试验体系和与美国FDA的数据互认机制,成为全球医药企业进军国际市场的重要跳板。新南威尔士州凭借其世界一流的医疗卫生体系、优惠的政策、顶尖的医学研究专业人才和完善的基础设施,更是全球临床试验的首选地之一。
上海前沿
自9月10日开业以来,上海前沿已经吸引了12家入驻企业和10余家生态伙伴,与包括拜耳、赛多利斯、赛默飞等多个国际知名企业开展合作,并与海内外科研机构共同推进研发进程。这一系列动作,展现了上海前沿在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方面的决心和实力。作为生命科学创新的孵化引擎,与澳大利亚新州的合作,将进一步推动创新药物的研发和国际化。
来源:【前沿产业创新中心】微信公众号
100 项与 诺为泰医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相关的药物交易
100 项与 诺为泰医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相关的转化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