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非在研适应症- |
最高研发阶段临床2期 |
首次获批国家/地区- |
首次获批日期- |
|
|
|
|
|
非在研适应症- |
最高研发阶段临床1期 |
首次获批国家/地区- |
首次获批日期- |
|
|
|
|
|
非在研适应症- |
最高研发阶段临床1期 |
首次获批国家/地区- |
首次获批日期- |
A Phase 1,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Single Ascending Dose Study to Evaluate the Safety, Tolerability, Pharmacokinetics, and Pharmacodynamics of Subcutaneously Administered SGB-3383 in Healthy Volunteer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valuate the safety, tolerability, pharmacokinetic (PK), and pharmacodynamic (PD) effects of SGB-3383 in healthy subjects. The study will be designed as a single ascending dose (SAD) phase, utilizing a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approach.
A Phase 2, Multicenter, Open-label Study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SGB-9768 in Patients with Primary IgA Nephropathy, C3 Glomerulopathy, and Immune Complex-mediated Membranoproliferative Glomerulonephritis.
This study looks at how well and safely SGB-9768 works for patients with certain kidney diseases: primary IgA nephropathy, C3 glomerulopathy, and immune complex-related membranoproliferative glomerulonephritis. It's a phase 2 trial done at several locations where both patients and doctors know what treatment is being given.
/ Active, not recruiting临床1期 A Phase 1,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Single Ascending Dose Study to Evaluate the Safety, Tolerability, Pharmacokinetics, and Pharmacodynamics of Subcutaneously Administered SGB-9768 in Healthy Volunteers
This study is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single ascending dose study of SGB-9768 in healthy volunteers. The purpose is to evaluate the safety, tolerability, pharmacokinetics and pharmacodynamics of subcutaneously administered SGB-9768.
100 项与 苏州圣因生物医药有限公司 相关的临床结果
0 项与 苏州圣因生物医药有限公司 相关的专利(医药)
近日,全国多家医院陆续收到赛诺菲关于其降脂药阿利西尤单抗注射液(波立达)停止中国市场推广的告知函。作为降脂领域热门药物,赛诺菲此次停供且将退出中国市场,引发业内热议。
在种类丰富的降脂药市场中,他汀类老牌药物,正在面临新型降脂药物如PCSK9抑制剂等潜在挑战。业内分析认为,此次波立达的退场背后也是国内PCSK9抑制剂竞争激烈的体现。除了已上市的药物外,还有众多PCSK9抑制剂新药处于研发阶段,未来将不断涌入市场,品种格局逐渐进入“后他汀时代”。行业预期,PCSK9抑制剂在抢占其他降脂药物市场的同时,也露出“内卷”竞争的苗头。
波立达“撤离”
赛诺菲调整在华策略
赛诺菲回应《医药经济报》记者表示,停止波立达(阿利西尤单抗注射液)在中国市场的供应的消息属实。
据了解,波立达在华问世不过5年多时间。2019年12月,波立达获批上市,用于确诊为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成人患者的心血管事件预防,以及成人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包括杂合子型家族性和非家族性)或混合型血脂异常患者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的治疗。
2021年底,波立达被成功纳入医保目录,纳入医保后该药价格从1982元/支降至306元/支。业内有分析指出,不过五年时间,这款药物选择了退出,可能面临着较大的市场竞争压力。
对此,赛诺菲表示,停供主要由于全球供应问题,以及公司心血管市场策略和管线优化。目前,赛诺菲在华的心血管产品策略将进行整体升级,持续提供不同领域的创新产品,满足国内患者的需求。如2024年底收购箕星在大中华区独家开发及商业化aficamten的权益;今年8月,也宣布了获得维亚臻在研药物普乐司兰钠注射液大中华区权利。
事实上,此次波立达“撤退”也早有预兆。2024年12月,赛诺菲内部传出消息称,已对普药事业部心血管与糖尿病部门进行架构调整。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2月,童玉成为赛诺菲大中华区医学部的新负责人,并成为赛诺菲大中华区领导团队以及全球普药事业部医学领导团队的成员。此次调整的核心是建立统一的“One Pharma”医学团队,赛诺菲大中华区的普药和特药医学团队合并为统一团队,并向全球普药事业部医学部汇报,与大中华区业务团队的汇报架构保持一致。
业内人士指出,从一系列调整不难看出,这既是赛诺菲对自身产品管线的优化管理,也是对中国医药市场转型升级的应对策略。在中国医药市场变革之下,赛诺菲也在经历着多层次、多维度的变革,以更好地适应中国市场需求。
PCSK9竞争白热化
国产将迎收获期
PCSK9抑制剂作为新型降脂药,可通过靶向抑制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显著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这一优异机制,使其成为降脂领域新药研发的热门靶点。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2》显示,我国心血管病患者达3.3亿,包括脑卒中1300万、冠心病1139万。PCSK9抑制剂的出现,为降血脂治疗提供了新选择,也避免了他汀类药物单一用药的局限性。如降低LDL-C水平是干预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的有效手段之一。相关研究显示,PCSK9抑制剂联合他汀药物治疗可以使LDL-C比单独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降低50%~60%。
不仅如此,该药也在展示不俗市场潜力,正在不断扩大市场份额。据法伯全渠道数据,2022年安进的瑞百安和赛诺菲的波立达,两款药物在我国总体医疗机构的销售额强劲增长,2021—2023年复合增长率分别高达223.1%和699.5%。
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显示,中国PCSK9药物市场2022到2030年的复合增长率为43.5%,年销售额将于2030年达到89亿元。
优异的临床效果与市场潜力,无限激发了企业的热情。目前,该领域中国市场正处于白热化竞争阶段,包括波立达在内,共有7款药物,分别来自3家MNC,安进、赛诺菲、诺华;4家本土药企,恒瑞、信达、康方、君实,全新的市场格局初步形成。
值得一提的是,诺华的英克司兰钠(Leqvio)作为长效PCSK9 siRNA疗法,给药频率为半年一次,自2023年获批后,2024年销售额达7.54亿美元,2025年上半年销售额达 5.55亿美元,长势迅猛。该药已于2023年8月在中国获批,并在今年4月申报了最新适应症。
除此之外,还有齐鲁制药、圣因生物、石药集团、天广实等众多企业紧随其后,靶向PCSK9的创新产品正在研发中。
市场人士指出,市场竞争将促使药企不断创新,开发出疗效更好、使用更便捷、价格更亲民的创新药物。这也意味着,百亿降脂市场的争夺战将更加激烈。
编辑:陈丽娜、张洁莹
版式编辑:余远泽
审校:马飞、张松
创新药“狂飙”与CXO“转型”,BD潮涌下的产业变局与新机
第十一批国采允许复活,报价跟进最高有效申报价
1.55亿底价转让!"国药系"连续7次出手,边买边卖意欲何为?
www.yyjjb.com.cn
洞悉行业趋势
长按关注医药经济报
《中国处方药》
学术公众号
聚焦药学学术和循证研究
长按关注中国处方药
《医药经济报》
终端公众号
记录药品终端产经大事件
长按关注21世纪药店
近日,苏州长风药物研发有限公司正式入驻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BioBAY),公司属于长风药业旗下,专注于吸入小核酸药物研发。该企业的入驻标志着BioBAY核酸药物产业版图再添一员猛将。值得关注的是入驻当天,长风药业便与BioBAY园内企业吉玛基因达成战略合作,再次印证BioBAY服务半径内即可找到最佳合作伙伴。
扬帆起航:长风药业探索核酸药物给药新模式
长风药业是一家专注于吸入制剂与创新药物研发的高科技企业,致力于研发、生产和销售安全、有效、惠及大众的各类吸入制剂药物,目前公司建立了覆盖吸入气雾剂、吸入粉雾剂、吸入液体制剂、吸入喷雾剂、鼻喷雾剂、脂质体在内的多剂型研发管线。
目前,长风药业正在开发用于肺部给药的吸入式siRNA疗法,该技术有望重新定义呼吸系统疾病治疗格局,通过靶向疾病基因或通路实现更持久的疾病控制。
入驻仪式上,苏州工业园区生物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殷建国、苏州元禾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郭平分别致辞,祝贺企业入驻并期待整合BioBAY产业集群优势,加速技术攻关和临床转化。
殷建国表示:
“长风药业不断突破技术边界,探索全球创新的理念与BioBAY探索未知的实践高度契合。BioBAY构建了高效的产业协同网络,形成从核酸单体修饰、合成工艺开发、递送系统研发到临床样品生产的完整产业链。相信借助BioBAY的产业集群优势,长风药业能加快产品研发及商业化进程,进一步推动小核酸药物产业链的发展。”
郭平表示:
“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在基础科研和产学研深度融合方面需进一步提升,BioBAY作为苏州生物医药产业高地具备良好的营商环境和产业优势,期待长风药业入驻早日取得成果。”
在多方见证下,殷建国、郭平与长风药业董事长梁文青博士、吉玛基因董事长张佩琢博士共同为公司揭幕,象征企业正式入驻,扬帆起航。
双喜临门:长风药业与吉玛基因合作开发吸入小核酸研发项目
入驻当天,长风药业便与BioBAY园内企业吉玛基因达成战略合作。项目合作仪式上,吉玛基因董事长张佩琢博士与长风药业董事长梁文青博士分别致辞,阐述合作意义。吉玛基因在小核酸领域技术深厚,长风药业专注吸入药物研发和商业化。双方合作将整合递送平台与小核酸技术优势,加速吸入式核酸药物研发,推动潜在“同类首创”疗法临床转化,为全球患者提供更优治疗方案。
BioBAY作为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的高地,正以战略性布局积极打造全球领先的核酸药物全产业链生态。通过促进园内核酸药物企业强强合作,加速了递送技术、规模化生产等关键领域的创新突破,优化了从原料到商业化的全产业链布局,降低研发成本并推动产品快速落地;同时,这种协同效应增强了本土供应链韧性,并通过License-out等模式提升国际竞争力,吸引全球人才、资本及政策资源,构建了“研发-融资-产业化”闭环生态,推动中国核酸药物从技术跟跑向全球领跑跨越。多年来,BioBAY前瞻性地打造以临床需求为导向、以平台技术为纽带、以资本赋能为支撑的创新生态,不仅培育了艾博生物、圣因生物、维亚臻、炫景生物等一批优质企业,更推动中国核酸药物产业从"跟跑"向"并跑"乃至"领跑"跃迁。
撰稿:徐悦
责编:于嘉敏
审核:任旭
推荐阅读
企业资讯丨博腾生物:与赛存生物达成战略合作,国产替代助力细胞治疗药物降本,推动细胞疗法产业革新
企业资讯丨立生医药:携手Aptar,共拓大中华区单剂量鼻喷剂市场
企业资讯丨兴盟生物:克瑞毕®III期临床研究成果于《Vaccine》正式发表
在生物创新药的浪潮下,老牌药企(Pharma)正积极拥抱变革,通过自研、并购、合作开发等多种方式,加速在生物创新药领域的布局,拓展其研发管线。其中,与生物技术公司(Biotech)的互动合作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战略选择。Pharma与Biotech之间,正形成一种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Pharma凭借其深厚的底蕴,提供资金、渠道和市场经验,助力Biotech的创新成果走向市场;Biotech则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和创新活力,为Pharma的研发管线注入新的活力。这种合作模式,不仅加速了生物创新药的诞生,也为生物医药行业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预示着一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新时代。一、医药新格局:老牌药企联手Biotech,共赴创新未来当下,老牌药企与Biotech之间双向奔赴的合作已然成为了医药领域讨论的热点话题!国内老牌药企通常是指成立时间较长、具有一定规模和市场影响力的制药企业,一般成立时间在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由于医药行业竞争激烈,市场需求不断变化,老牌药企只有持续推出新药,才能跟上行业发展步伐,保持企业的市场地位和盈利能力。然而,国内老牌药企在创新药研发方面存在着诸多困境,例如:研发成本与周期压力、创新人才短缺、研发效率低等。近年来,随着医药行业的快速发展,新药研发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不仅有跨国药企在高端新药领域占据优势,还有众多Biotech公司凭借其创新能力和灵活性在新兴领域迅速崛起。相比较而言,老牌药企的资金、市场渠道、临床经验与商业化能力,可与Biotech的创新研发能力、技术平台形成了完美的互补。因此,老牌药企要想实现产品创新升级,和Biotech的合作也成为了快捷的突破之路。通常情况下,老牌药企和Biotech之间最为典型的合作方式为BD交易,也就是发挥各自的长处,由Biotech负责研发创新、老牌药企则负责市场和商业化,二者形成明确的分工。这种合作模式加速了新药从实验室到市场的转化,有效降低了研发风险。那么,Pharma与Biotech之间具体都有哪些合作呢?二、老牌药企联合明星Biotech,为行业带来惊喜2.1 从单抗到siRNA:华东医药与Biotech合作矩阵再升级华东医药是一家大型综合性医药上市公司,业务覆盖医药全产业链。以下是华东医药与Biotech之间的合作案例。1)华东医药再度联手荃信生物(QX005N):完成全球最大规模结节性痒疹关键性临床试验2024年7月21日,华东医药全资子公司中美华东与荃信生物再度联手,中美华东将深度参与QX005N注射液(重组人源化IL-4Rα单克隆抗体)在授权区域(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及台湾地区)内的后续临床开发并承担相关适应症50%的III期临床开发及后续注册费用;同时中美华东获得QX005N注射液在授权区域内的独家市场推广选择权,以及该产品上市许可持有人转让的优先合作权。值得一提的是,2025年3月19日,QX005N注射液针对结节性痒疹的III期临床试验已完成全部409例受试者入组,这是国内首个由中国企业开展的针对该适应症的III期临床试验,也是目前全球范围内最大人群规模的结节性痒疹关键性临床试验。华东医药与荃信生物就QX005N注射液达成合作协议(来源:华东医药股份有限公司)除此之外,此前荃信生物与华东医药共同开发的QX001S(HDM3001)注射液(乌司奴单抗生物类似物)的上市申请已于2023年8月获得NMPA受理,并于2024年11月5日正式获得上市许可申请获得批准,用于治疗成年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并成为国内首个获批的乌司奴单抗生物类似物。2)华东医药联合与澳宗生物(TTyp01)的合作:1亿首付款,助力脑卒中及渐冻症治疗新突破2024年7月12日,华东医药全资子公司中美华东与澳宗生物就TTyp01片所有适应症在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的开发、注册、生产和商业化达成独家战略合作协议。澳宗生物将获得1亿元人民币的首付款,最高不超过11.85亿元的开发、注册及销售里程碑付款。TTyp01片作为澳宗生物自主开发的改良型新药,是一款依达拉奉口服片剂,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适应症已完成国内临床Ⅲ期研究。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12月25日, TTYP01片已向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正式递交了新药上市申请(NDA),用于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又称渐冻症)。华东医药与澳宗生物就TTyp01片达成合作协议(来源:华东医药股份有限公司)3)华东医药与与艺妙神州的合作(IM19):直击血液肿瘤,上市申请已受理2024年8月4日,华东医药与艺妙神州联合宣布,双方针对靶向CD19的自体CAR-T候选产品IM19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注射液达成在中国大陆地区的商业化合作。艺妙神州将获得1.25亿元人民币首付款,并有权获得最高不超过9.5亿人民币的注册及销售里程碑付款,艺妙神州将继续负责IM19注射液在中国大陆地区的开发、注册和生产,华东医药将获得IM19注射液在中国大陆的独家商业化权益。目前,IM19注射液作为艺妙神州领先的管线产品,正在中国开展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套细胞淋巴瘤和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三个适应症的临床研究。同时,针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末线治疗的研究已开展II期临床试验。与此同时,2024年11月28日,IM19的上市申请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药品审评中心(CDE)受理,极有可能于今年获批上市。华东医药与艺妙神州就CD19自体CAR-T产品IM19注射液达成合作协议(来源:华东医药股份有限公司)4)华东医药与圣因生物的合作(siRNA药物):慢性代谢性疾病新希望,LEADTM平台助力开发突破性创新治疗方案2023年11月,华东医药与圣因生物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基于圣因生物专有的小核酸药物LEADTM(Ligandand Enhancer Assisted Delivery)创新技术平台,共同开发针对慢性代谢性疾病的siRNA药物,并进一步探讨在其他治疗领域开发新型siRNA药物的合作机会。值得注意的是,圣因生物首款创新型RNAi药物SGB-3403注射液已经于2023年10月在中国获批临床,SGB-3403注射液是一种靶向肝细胞PCSK9的siRNA-GalNAc结合物,可通过RNAi抑制肝脏PCSK9的合成。此次,华东医药与圣因生物的合作也将有效利用LEADTM开发平台的优势和技术,加速为慢性代谢性疾病患者提供突破性创新治疗方案的进程。华东医药与圣因生物达成战略合作(来源:圣因生物)2.2 从股权投资到商业化运营,华润医药全方位布局Biotech合作版图华润医药是华润集团旗下的一家大型医药企业,涵盖医药研发、生产、销售等多个领域。值得注意的是,在2024中国医药跨境交易License-in交易榜单中,华润医药成功闯入TOP10,以下是华润医药与Biotech之间的一些合作案例。2024中国医药跨境交易License-in交易TOP10(来源:2024中国医药授权许可BD交易年度报告)1)华润医药与因明生物的合作(YY001):新型肉毒素YY001获NMPA受理,助力美丽事业2021年11月13日,华润医药与因明生物在北京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合作内容:双方将积极推进因明生物新型肉毒素产品及眼科药物的商业化合作,探索因明生物产品管线的产业化合作,以及推进对因明生物的股权投资合作。其中,2023年11月,华东医药已与因明生物达成合作,获得了YY001在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地区医美适应症领域的独家商业化权益,并将负责YY001在中国香港、澳门地区医美适应症领域内的独家临床开发和注册申报。YY001作为一种通过新型的重组蛋白生产途径生产的肉毒毒素,旨在解决从宿主肉毒杆菌提取天然肉毒毒素的生物安全问题,因明生物控股企业重庆誉颜制药对其拥有全球知识产权。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12月31日,YY001用于改善中度至重度眉间纹的上市许可申请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受理。YY001上市许可申请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式受理(来源:CDE)2)华润医药与翰宇药业的合作(翰安依替巴肽注射液):开启心脑血管领域新篇章2021年5月20日,华润医药与翰宇药业就“翰安依替巴肽”注射液产品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双方将就该产品的推广销售进行深度合作。依替巴肽作为一种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PCI围手术期抗血小板治疗的重点产品,通过此次合作,华润医药将在心脑血管领域产品线带来更多的产品;翰宇药业也可以充分借助华润生物在心脑血管领域的优势,快速完成在PCI领域产品管线广度及深度的开发覆盖。值得一提的是,翰安依替巴肽注射液目前已成功获得美国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上市,成功完成出海!华润医药与翰宇药业就翰安依替巴肽达成战略合作协议(来源:华润医药)3)与天士力生物医药产业集团的合作(数智本草大模型):中药创新里程碑,构建数智中药研发新范式2024年8月4日,华润医药与天士力医药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中药创新发展、数智本草大模型及滴丸技术与装备开发方面展开合作。华润医药以62亿元控股天士力,这场并购也被视为“传统药企与数字革命的联姻”。双方计划以合资公司为载体,开展全球首个中医药研发多模态大模型“数智本草”的迭代升级,把中医药理论、临床经验与数字科技相结合,构建数智中药研发新范式。值得注意的是,通过与华为云合作开发“数智本草大模型”,天士力医药将AI技术贯穿于靶点发现、分子筛选到组方优化的全流程,使研发效率提升33%,成本降低70%。除此之外,双方还成立滴丸技术创新联合体,推动滴丸技术迭代升级,并把天士力建设成高科技、高质量的滴丸新剂型专业化生产基地,为更多企业提供产业化服务。华润医药与天士力医药达成战略合作协议(来源:医药经济报)2.3 从抗体到细胞治疗:东北制药搭建ADC药物和CAR-T技术平台,剑指未来东北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前身为东北制药总厂,始建于1946年,被称为“民族制药工业的摇篮”,1996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拥有化学原料药、化学制剂、医药商业、医药工程、生物医药等主要业务板块,覆盖医药研发、制造、分销全产业链条。以下是东北制药与Biotech之间的一些合作案例。1)东北制药与MedAbome合作(MAB11-22.1抗体):打造ADC药物和CAR-T细胞治疗技术平台2022年东北制药提出筛选引进创新药,助力创新转型计划。此后,2022年9月东北制药与美国MedAbome公司签署《mab11-22.1抗体项目转让、合作开发及技术服务协议》。MedAbome向东北制药转让MAB11-22.1抗体项目和技术,并基于该抗体双方进行ADC药物和CAR-T细胞治疗产品的合作开发。MAb11-22.1作为MedAbome公司研发的可选择性识别恶性肿瘤细胞、而不与正常外周血细胞和主要脏器组织反应的单克隆抗体。该抗体在抗体偶联药物(ADC药物)和CAR-T上的应用目前处于临床前研发阶段。目前,已经完成的体外和体内抑瘤生长实验和小动物初步毒理学实验结果展现出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除此之外,MedAbome公司已就MAb11-22.1抗体开发的技术成果申请了美国专利和PCT专利。东北制药引进MAb11-22.1抗体项目(来源:东北制药)此次合作,MedAbome主要负责申报美国、加拿大、墨西哥三个国家以外的临床试验(IND)证书和新药上市(NDA)证书,同时帮助和指导东北制药设计、建设ADC药物平台和CAR-T细胞治疗技术平台,包括研发、中试、生产及质量控制平台等。同时,东北制药将按照项目进度向MedAbome支付协议项下费用,包括首付款600万美元及600万元人民币,后续达成条件后的700万美元及700万元人民币里程碑付款,以及项目新药的净销售额提成费。2)收购国产Biotech鼎成肽源:1.87亿收购70%股权,快速切入细胞免疫治疗领域2024年,东北制药为优化自身业务结构,快速切入特异性细胞免疫治疗的技术研究、产品开发和临床应用,培育新的业务和盈利增长点,拟收购鼎成肽源70%的股权,作价1.87亿元。鼎成肽源成立于2014年,主要从事细胞治疗,其自主搭建的TCR技术平台,围绕如何正确选定靶点、精准靶向、系统评价以及释放T细胞的潜力建立了6大子平台,从靶点发现、序列发现、序列评价、工艺开发、功能增强到TCR蛋白药平台形成闭环。TCR-T(T cell receptor T)则是一种基于人体T细胞的免疫治疗技术,使用从癌症患者中获取的T细胞,通过转入能特异性识别肿瘤抗原的TCR基因,使T细胞具备识别和攻击肿瘤细胞的能力,经过体外培养最终回输到患者体内以治疗癌症。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8月8日,根据CDE官网显示,鼎成肽源DCTY1102注射液获得国家药监局临床试验默示许可。DCTY1102注射液为国际上首款靶向HLA-A*11:01基因型、KRAS G12D突变的TCR-T细胞治疗产品,适应症为晚期胰腺癌、结直肠癌等恶性实体肿瘤。东北制药收购鼎成肽源(来源:东北制药)2.4 从收购到整合:绿叶制药布局多研发中心和管线,构建生物药领域核心竞争力绿叶制药是一家致力于创新药物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国际化制药公司。公司在中国、美国和欧洲设有研发中心,在微球、脂质体、透皮释药等先进药物递送技术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在新分子实体、生物抗体领域收获多项创新成果。以下是绿叶制药与Biotech之间的一些合作案例。1)布局多研发中心和管线:14.47亿收购博安生物,强势布局生物药领域2019年12月1日,绿叶制药集团宣布收购山东博安生物技术有限公司98%股权,交易总价为14.47亿人民币。博安生物拥有涵盖不同研发阶段的强大的在研产品线,包括生物类似药和创新药。生物类似药如LY01008(Avastin生物类似药)、ly06006(Prolia生物类似药)等,创新药如TS1804(4-1BB抗体)、ts1901(Claudin18.2抗体)等。另一方面,在成为绿叶制药的子公司后,博安生物获得了更强大的资源支持和更广阔的市场渠道,有利于其进一步发展和壮大。此次,绿叶制药获得了博安生物的所有在研产品,进一步扩充了其生物药的研发管线,打造了未来在生物药领域强大的产品线组合。除此之外,绿叶制药在中国、美国和欧洲设有研发中心,具有900以上研发人员;并不断丰富的在研产品线,其中国有超过30个,海外超过10个管线。博安生物产品管线(来源:博安生物)2)绿叶制药与欧康维视合作(LY09004):临床数据亮眼,OT-702打造眼科药物新标杆2020年10月,绿叶制药与欧康维视达成合作及推广协议,双方共同加速推进抗VEGF药物阿柏西普生物类似药OT-702(LY09004)的研发及上市。OT-702为重组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眼用注射液,是Eylea(阿柏西普)的生物类似药,适用于治疗新生WAMD、视网膜静脉阻塞(RVO)后黄斑水肿、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及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的患者。值得注意的是,OT-702的I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及耐受性,且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此外,OT-702也在中国完成Ⅲ期临床试验,试验组与原研参照药组在4周至24周时“眼最佳矫正视力”(BCVA)均较基线显示出具有临床意义的显著改善(采用ETDRS视力表),疗效高度可比、起效迅速并持久,达到了所有研究终点。与此同时,2024年7月16日,欧康维视也宣布抗VEGF药物OT-702(阿柏西普眼内注射溶液)上市申请已获CDE正式受理。绿叶制药与欧康维视携手推进OT-702(阿柏西普生物类似药)研发及商业化(来源:欧康维视)三、老牌药企遇上Biotech:医药创新“联姻”热潮涌动,携手开创新篇国内老牌药企与Biotech公司在新药研发领域的合作,正日益成为推动医药行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引擎。双方通过优势互补、风险共担、注重知识产权保护以及广泛合作领域等方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前景。然而,挑战依然存在,例如:企业文化差异与管理协同、利益分配与风险控制的平衡、创新成果的产业化落地等多个方面。展望未来,国内老牌药企与Biotech的合作需要进一步深化和拓展。首先,应加强战略协同,从项目合作走向更深层次的战略合作,共同制定长期发展规划,实现资源共享、平台共建。其次,需要建立更加高效的合作机制,简化决策流程,提高合作效率,加速创新药物的研发进程。再次,应积极探索多元化的合作模式,除了传统的BD交易和联合开发,还可以探索风险投资、战略联盟等多种合作方式,以适应不同阶段、不同类型的项目需求。总而言之,国内老牌药企与Biotech的合作是医药行业创新发展的重要趋势,双方秉持互利共赢的原则,有利于提高创新药的研发效率以及市场开拓,同时也并将为患者带来更多创新药物,推动我国医药产业迈向新的高度!参考资料:[1] 各公司财报、公告、官网[2] 《2024中国医药授权许可BD交易年度报告》[3]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 https://www.cde.org.cn/作者介绍:Ketty,主要从事药物研发和科普,制药行业政策和发展研究工作。药事纵横投稿须知:稿费已上调,欢迎投稿
100 项与 苏州圣因生物医药有限公司 相关的药物交易
100 项与 苏州圣因生物医药有限公司 相关的转化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