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创新药产业正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从全球市场的“跟随者”加速向“引领者”的角色转变。这一转型在2025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年会上得到充分印证,中国学者共有23项研究入选“突破性摘要”(LBA),创下历史新高。资本市场对此反应积极,2025年第三季度,公募基金对Biotech创新药的重仓持仓市值环比增长46%,占医药行业重仓持仓的比重提升至27.53%,显示出机构对创新药板块的高度热情。
产业的强劲发展由关键技术平台的迭代与突破驱动:小核酸药物
凭借其靶向传统“不可成药”靶点和作用长效的优势,正崛起为继小分子和抗体药后的第三大药物类别。以GalNAc技术为代表的肝靶向递送已实现商业化,而肝外递送(如AOC、TRiM™平台)正成为下一个前沿。中国企业在该领域与国际前沿技术无代际差,并在减重、中枢神经系统(CNS)等新兴适应症上展现出全球竞争力。ADC与多特异性抗体
作为肿瘤精准治疗的新范式,这两大领域在ESMO年会上大放异彩。中国企业如恒瑞医药、科伦博泰、百利天恒的ADC药物,以及康方生物、三生制药的多抗药物,在多个癌种中展现出突破性疗效,彰显了中国在复杂生物药领域的研发实力。自免口服药
自身免疫疾病作为仅次于肿瘤的第二大市场,正迎来从注射生物制剂向口服小分子药物的重大转变。BTK、TYK2、IL-17/23及补体系统等靶点的小分子药物,因其给药便利性正重塑市场格局。赛诺菲、罗氏、诺华等跨国公司在该领域的布局积极,国内企业亦在快速跟进。
总体而言,
。药品板块2025年第三季度利润端迎来17%的大幅增长,Biotech公司产品放量提速,营收同比增长31%,盈亏平衡点逐渐临近。创新药主线已成为医药板块的核心投资机遇。1. 中国创新药产业的全球崛起1.1. 2025年ESMO年会彰显全球竞争力
2025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年会成为中国创新药企展示其全球研发实力的重要舞台。本届大会上,中国学者取得历史性突破,标志着中国正从全球肿瘤研发的“跟随者”向“引领者”加速转变。学术影响力空前
:共有23项研究入选具有高度影响力的“突破性摘要”(LBA),较2024年的7项大幅增加。顶级论坛亮相
:其中3项研究更入选最高学术荣誉的“主席论坛”(Presidential Symposium)进行口头报告,这是历史新高。
年份
主席论坛 (Presidential Symposium)
口头报告 (Proffered Paper Session)
小组口头报告 (Mini Oral Session)
总计
2024年
0
3
4
7
2025年
3
9
11
231.2. 市场表现强劲,资本持续青睐
中国创新药产业的崛起不仅体现在学术层面,更在市场业绩和资本关注度上得到验证。2025年第三季度的财务数据显示,行业整体表现稳健,利润端增长显著,研发投入持续加大。药品板块业绩提振
:根据对132家样本企业的统计,2025年第三季度,药品板块整体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但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7%,利润端迎来较大提振,这主要得益于创新药的海外授权(License out)和企业运营增效。研发投入持续加码
:2025年第三季度,药品板块研发费用同比增长5%,显示出企业对未来创新的坚定投入。Biotech公司放量提速
:11家代表性Biotech公司在2025年前三季度产品累计营收(不含里程碑收入)约124亿元,同比增长31%,正处于快速放量期,盈亏平衡点逐渐临近。基金持仓大幅提升
:公募基金对创新药板块的热情持续高涨。2025年第三季度,所有基金对Biotech创新药的重仓持仓市值达到1173.45亿元,环比增长46%。其占医药行业重仓持仓的比重从24.92%提升至27.53%,环比增加2.61个百分点。
指标
2025 Q2
2025 Q3
环比变化
基金对Biotech创新药重仓市值 (亿元)
803.73
1173.45
+46.0%
占全市场重仓持仓比重
2.39%
2.66%
+0.27 pp
占医药行业重仓持仓比重
24.92%
27.53%
+2.61 pp
占Biotech流通市值比重
7.04%
7.57%
+0.53 pp2. 关键技术平台的多维突破
技术平台的成熟与创新是中国创新药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小核酸药物、ADC与多抗、自免口服药等前沿领域均实现了多维度突破。2.1. 小核酸药物:第三大药物类别的崛起
小核酸药物凭借其独特的作用机制,有望成为继小分子化药和抗体药物后的第三大类药物。核心优势与机制
:作用机制
:通过内吞、内体逃逸、基因沉默三步,在蛋白质翻译的上游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作用于mRNA,实现对特定基因的沉默。靶点广泛
:可靶向传统小分子/抗体无法成药的靶点,理论上可治疗各种由特定基因过表达引起的疾病。人类基因组中约85%的蛋白质属于“不可成药蛋白”,为小核酸药物提供了广阔空间。研发成功率高
:直接针对mRNA序列设计,研发成功率高。Alnylam公司的临床I期到III期累计转化率高达66.7%,远高于靶向药(10.3%)和行业整体(5.7%)。作用长效
:通过化学修饰可实现以月甚至年为单位的半衰期,大幅降低给药频次。技术里程碑:从肝靶向到肝外递送
:GalNAc技术
:2014年GalNAc技术的发现是关键里程碑,它能特异性结合肝细胞表面高表达的ASGPR受体,实现了高效肝脏靶向,为小核酸药物递送树立了“样本范式”。肝外递送
:是下一个更广阔的飞跃,代表性平台包括Arrowhead的TRiM™平台(可靶向肺、肿瘤、CNS、肌肉等7种组织)和Avidity的AOC(抗体-寡核苷酸偶联物)平台。AOC首款药物Del-zota在DMD44临床试验中疗效突出,预计2025年底提交BLA。商业化与适应症拓展
:商业化突破
:Amvuttra和Leqvio展现出重磅药物潜力,销售额快速增长。全球龙头Alnylam有望在2025年实现盈利。适应症突破
:2025-2026年是关键验证期。减重适应症将迎来POC时刻(如Arrowhead的ARO-INHBE),CNS适应症(如Alnylam的Mivelsiran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有望开启探索。双靶点技术
:全球首款PCSK9/APOC3双靶点小核酸药物(Arrowhead的ARO-Dimer-PA)已递交临床申请,用于治疗混合型高脂血症。中国企业竞争力
:技术无代际差
:中国小核酸技术与海外没有代际差,在具体靶点上具备FIC(First-in-Class)和BIC(Best-in-Class)的潜力。BD交易活跃
:舶望制药、瑞博生物等已与MNC达成BD交易,展现了全球竞争力。例如,舶望制药与诺华达成的两项交易,总包金额分别高达41.65亿和52亿美元。国内管线丰富
:国内小核酸在研管线超120种,占全球约24%。重点布局企业包括舶望制药、圣因生物、瑞博生物和石药集团等,均在积极开拓肝外递送技术。2.2. ADC与多抗:肿瘤精准治疗的新范式
在2025年ESMO年会上,以ADC和多特异性抗体为代表的新一代肿瘤疗法成为焦点,中国企业在这些领域展现了卓越的创新能力。抗体偶联药物 (ADC)
:技术迭代驱动精准治疗进入新格局。恒瑞医药 SHR-A1811
(HER2 ADC):在二线治疗HER2+晚期乳腺癌中,中位PFS达到30.6个月,较对照组(8.3个月)显著延长,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降低78%。科伦博泰 sac-TMT
(TROP2 ADC):在EGFR TKI耐药的NSCLC患者中,mPFS达8.3个月(vs 化疗4.3个月),OS风险比(HR)为0.60,获益趋势明显。在HR+/HER2-乳腺癌中,PFS HR为0.35。百利天恒 iza-bren
(EGFR×HER3 ADC):在鼻咽癌后线治疗的III期研究中,cORR从27.0%提升至54.6%,mPFS从4.34个月延长至8.38个月,成果发表于《柳叶刀》。荣昌生物 维迪西妥单抗
(HER2 ADC):联合特瑞普利单抗一线治疗尿路上皮癌,PFS达13.1个月(vs 化疗6.5个月),OS达31.5个月(vs 化疗16.9个月)。多特异性抗体 (多抗)
:新一代IO疗法展现泛癌种突破潜力。康方生物 AK112
(PD-1/VEGF):一线治疗鳞状非小细胞肺癌,mPFS HR达到0.6,在PD-L1阴性亚组中获益显著。三生制药 SSGJ-707
(PD-1/VEGF):在结直肠癌多线治疗中,ORR高达68.66%,DCR接近99%。泽璟制药 ZG006
(CD3/CD3/DLL3):在晚期小细胞肺癌的60mg Q2W剂量组中,确认ORR高达91.7%。石药/康宁杰瑞 KN026
(HER2双抗):在胃癌二线治疗中,mPFS为7.1个月 vs 2.7个月(HR=0.25),mOS为19.6个月 vs 11.5个月(HR=0.29),获益显著。2.3. 自免口服药:重塑市场格局的变革力量
自身免疫疾病市场空间广阔(2022年全球规模1323亿美元),小分子口服药物因其给药便利性,正逐步取代注射型生物制剂,重塑市场格局。市场趋势
:从注射到口服
:患者对用药便利性要求高,调查显示约75%的患者愿意从注射剂转向疗效与安全性相似的口服药。大药企产品换代
:艾伯维的TNF-α单抗修美乐专利到期,其口服JAK1抑制剂乌帕替尼(Rinvoq)已成功接棒,2024年销售额达59.71亿美元。关键靶点与研发进展
:
多个小分子药物已获批上市,开辟了自免治疗新领域。阿伐可泮
(C5aR抑制剂) 用于ANCA相关血管炎。伊普可泮
(CFB抑制剂) 已获批用于PNH、IgA肾病和C3肾小球病。danicopan
(CFD抑制剂) 作为C5抑制剂的附加疗法获批用于PNH。
凭借其良好的中枢神经系统(CNS)渗透性,在**多发性硬化(MS)**领域潜力巨大。赛诺菲 tolebrutinib
:成为首个在继发进展型MS(SPMS)中取得III期成功的BTKi。诺诚健华 奥布替尼
:治疗MS的全球II期数据积极,已启动PPMS的III期临床,并与Zenas达成合作。
其他适应症:诺华的remibrutinib已获批用于慢性自发性荨麻疹(CSU);赛诺菲的rilzabrutinib获批用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IL-23
:强生的口服多肽抑制剂**JNJ-2113 (icotrokinra)**治疗银屑病已递交NDA,并在溃疡性结肠炎(UC)IIb期试验中成功。IL-17
:礼来以24亿美元收购DICE Therapeutics获得其口服IL-17抑制剂。诺诚健华将其临床前IL-17抑制剂授权给Zenas。α4β7
:礼来以32亿美元收购Morphic Therapeutic,获得其口服α4β7抑制剂MORF-057。抗体靶点小分子化
:BTK抑制剂
:补体系统抑制剂
:3. 重点企业与管线概览
领域
重点企业
代表性产品/技术平台
关键进展
小核酸药物
舶望制药, 瑞博生物
GalNAc肝靶向平台, 肝外递送技术
与诺华、BI等MNC达成多项高额BD交易
圣因生物
LEAD™肝外递送平台
减重领域形成管线梯队,首个肝外项目完成PCC
石药集团
肝外递送, 多靶点技术
多个管线进入临床阶段,预计26年开始有肝外产品IND
ADC / 多抗
恒瑞医药
SHR-A1811 (HER2 ADC)
2L HER2+乳腺癌PFS达30.6个月
科伦博泰
sac-TMT (TROP2 ADC)
在NSCLC、乳腺癌、前列腺癌中数据优异,获默沙东合作
百利天恒
iza-bren (EGFRxHER3 ADC)
鼻咽癌III期成功,数据发表于《柳叶刀》
康方生物
AK112 (PD-1/VEGF), 卡度尼利 (PD-1/CTLA-4)
AK112在肺癌中表现优异,卡度尼利胃癌OS获益扩大
三生制药
SSGJ-707 (PD-1/VEGF)
结直肠癌ORR达68.66%
自免口服药
诺诚健华
奥布替尼 (BTKi)
MS适应症与Zenas达成全球合作,ITP适应症数据积极
强生
JNJ-2113 (icotrokinra, IL-23R抑制剂)
银屑病已递交NDA,UC IIb期成功
礼来
MORF-057 (α4β7抑制剂), DC-853 (IL-17抑制剂)
通过大额收购积极布局口服自免赛道
诺华
伊普可泮 (CFB抑制剂), remibrutinib (BTKi)
伊普可泮已获批3个适应症,remibrutinib获批CSU
百济神州
泽布替尼 (BTKi)
启动治疗原发性膜性肾病(PMN)的II/III期临床4. 风险提示
尽管行业前景乐观,但仍需关注以下潜在风险:行业政策风险
:药品审评审批、医保谈判、带量采购等政策调整可能影响药物的研发、上市和销售。研发不及预期风险
:新药研发周期长、投入高,临床试验存在因疗效或安全性数据不达预期而失败的风险。销售不及预期风险
:药物上市后的商业化表现受市场竞争、渠道推广、医生和患者接受度等多种因素影响。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热门靶点(如PD-1、HER2、TROP2等)竞争激烈,可能导致同质化竞争和市场份额分散。汇兑风险
:对于有海外业务和授权交易的企业,人民币汇率的大幅波动可能对利润产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