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本文中加粗蓝色字体即可一键直达新药情报库免费查阅文章里提到的药物、机构、靶点、适应症的最新研发进展。
近年来,慢性肾病这一领域正逐渐吸引中国生物科技公司(Biotech)的注意力,并有望激发新的活力。与肿瘤和减重等热门药物研发相比,肾病领域长期被视为冷门。然而,近期包括渤健、福泰制药和诺华等跨国药业巨头纷纷进行收购,总金额已超过100亿美元。
这一系列行动的背后,正是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对肾病临床替代终点的认可,使得新药研发的障碍减少,过程加速。因此,跨国公司(MNC)纷纷加大投资力度,这使得未来几年成为肾病治疗市场发展的黄金时期。尽管曾有报告指出该领域在过去十年中进展缓慢,但一些中国Biotech公司已经提前布局,有望率先推出创新药物。
肾病药物市场的潜力
我国慢性肾病(CKD)发展成终末期肾病(ESRD)的风险较高,不仅对个人健康产生巨大影响,也增加了社会经济的负担。最新医保谈判后,2024年医保药品目录纳入了布地奈德肠溶胶囊,该药9个月的疗程可显著延缓IgA肾病进展至透析或肾移植时间达12.8年。这一数据的认可不仅反映了医保对高效益创新治疗方案的支持,也突显了肾病治疗市场的巨大潜力。
布地奈德已被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认定为突破性治疗药物,为全球首个获得FDA批准用于IgA肾病的因果治疗药物,并在2024年相关临床指南中占据重要位置。这一药物凭借其创新机制和良好疗效,弥补了IgA肾病治疗中的空白,并在市场上展现出可观的商业化前景。
MNC加速布局肾病药物
渤健已在2024年5月以18亿美元收购HI-Bio公司,目标正是其用于IgA肾病的Felzartamab药物。福泰制药也宣布以49亿美元完成对Alpine公司的收购,获得另一款IgA肾病药物Povetacicept。而同年1月,诺华则收购了专注于肾病的信瑞诺医药,同时增加其在Chinook公司的投资,继续在IgA肾病药物上发力。这一系列收购活动标志着肾病治疗的风口已至。
然而,目前的聚焦主要集中在IgA病领域,而我国在这些疾病内的其他亚型如膜性肾病、微小病变肾病和局部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依然缺少特效治疗。面对这些未被挖掘的蓝海市场,在未来,谁能最早推出有效的治疗方案,谁就能够在市场竞争中占据先机。
无药可用的市场蓝海
膜性肾病作为近年来快速增长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其增长速度已经超过IgA肾病。据统计,在过去20年中,该疾病的比例显著增加,尤其在华北和东北地区发病率已超过IgA肾病。然而,目前全球尚无针对膜性肾病的特效药,临床上多采用保守的支持治疗。
当前,全球药物研发正在集中于免疫抑制剂,通过多种靶点如CD20、CD38等展开研究。利妥昔单抗作为治疗CD20单抗的代表,其效果已受到认可。但随着生物技术的进步,新一代具有提高疗效的生物制剂也在不断涌现。
MNC入局,共同探索
膜性肾病领域的新药开发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投资。免疫抑制剂仍是主流方向,而通过靶向抗原特异性免疫调节的新疗法也正在尝试以期填补疗效空白。如罗氏开发的奥比妥珠单抗,已在临床数据上展现出较高的有效性,进一步推进了该领域创新药物的探索。
与此同时,一些新的免疫机制切入点,如BTK抑制剂等,也为未来药物开发开辟了新的路径。各类新靶点药物的不断衍生,正为这个以创新为导向的领域带来更多变革可能。
BTK抑制剂的突破
云顶新耀发布的新一代BTK抑制剂EVER001的临床数据成为膜性肾病领域的重大突破。其针对膜性肾病的抗PLA2R自身抗体的显著降低,显示了FIC/BIC潜力,为临床实践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
在复杂的疾病机制下,EVER001成功抑制B细胞的活跃性,显示出了超越传统CD20单抗的潜力,从而在市场推出后迅速引起关注。尤其是在急需创新药物的蓝海领域,BTK抑制剂有望成为问题的最终答案。
产业布局与未来展望
随着免疫领域的竞争加剧,国内市场的未来竞争力已不再仅依赖于简单的跟随策略,而是向前沿的原创性布局靠拢。肾病领域庞大的患者市场和未被满足的治疗需求,为具备创新理念的Biotech公司提供了重要的机会。
虽然挑战与机遇并存在药物研发领域,但通过前瞻性的策略和有效的产品管线布局,Biotech希望在差异化运营上实现突破。云顶新耀等公司的案例恰好展示了成功的研发路径和市场规划。未来,越来越多专注于创新的公司,将在这些潜力巨大的领域中脱颖而出,推动中国乃至全球医药产业的新一轮增长。
免责声明:新药情报内容编辑团队专注于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的最新进展,本文旨在提供信息交流,不代表任何立场或治疗方案推荐。如需专业医疗建议,请咨询正规医疗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