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NA靶向研究|PD-L1靶向IL-15 mRNA肿瘤免疫治疗

2024-03-16
信使RNA免疫疗法临床研究
导读:基于PD-1/PD-L1的免疫检查点阻断(ICB)疗法可阻断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引发抗肿瘤免疫反应。但由于肿瘤内免疫效应细胞浸润不足,通过PD-1/PD-L1 ICB治疗实现的持久有效的免疫应答的患者数较少,因此,在肿瘤免疫微环境中动员免疫效应细胞是促进上述疗法的有效策略。2024年1月,国内学者在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影响因子10.8)发表文章:《A combination of PD-L1-targeted IL-15 mRNA nanotherapy and ultrasound-targeted microbubble destruction for tumor immunotherapy 》,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DPPA/IL-15 NPs”纳米平台,利用超声靶向微泡破坏技术(UTMD)将白介素-15(IL-15)mRNA靶向递送至PD-L1。该平台通过诱导免疫原性细胞死亡(ICD)和IL-15表达,介导有效的抗肿瘤免疫治疗。01背景介绍白细胞介素-15(Interleukin-15IL-15)可增殖、募集和激活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s)和自然杀伤细胞(NKs),但半衰期短、毒副作用强。因此,将IL-15 mRNA靶向递送至肿瘤细胞可解决上述问题。脂质纳米颗粒(LNPs)是最有效的非病毒递送载体,免疫原性低、生物安全性高、易于合成,可通过优化脂质的组成和比例将mRNA靶向递送至特定器官,但血管畸形和细胞外基质密度高等肿瘤特征限制LNPs的深度渗透。超声(US)介导的药物递送显示出良好的临床前景,可暂时破坏血管内皮屏障促进细胞内化。超声靶向微泡破坏技术(UTMD)可通过增加细胞内活性氧(ROS)介导多种细胞反应,如自噬、上皮-间充质转化和逆转耐药性。已知ROS诱导的内质网(ER)应激是免疫原性细胞死亡(ICD)的前兆,释放的DAMPs显著促进树突状细胞(DCs)的活化和CTLs的募集,DCs激活是肿瘤免疫周期的初始阶段,UTMD有望成为这一步骤的有效刺激剂。基于以上背景,研究人员提出基于UTMD实现免疫检查点靶向的mRNA纳米疗法,研究将其命名为DPPA/IL-15 NPs。其递送系统的特色在于核心成分为全氟己烷(PFH),赋予其超声响应性和超声造影成像性能,同时脂质层存在抗PD-L1肽DPPA修饰。02DPPA/IL-15 NPs的制备、表征和回声性2.1 DPPA/IL-15 NPs的制备PD-L1靶向性LNP递送系统的制备:将100mg DSPE-PEG-NHS溶于3mL DMF中,加入DPPA肽和三乙胺,使其完全溶解并反应12h。将反应液在纯化水中透析24h,透析液冷冻干燥,得DSPE-PEG-DPPA。MC3和PLGA溶于DMF,DSPE-PEG-DPPA溶于无RNase水中(所有试剂使用前超声处理2min)。在pH3.5下,将固定比例的MC3和mRNA加入柠檬酸盐缓冲液中,混合并孵育20min,MC3-mRNA复合物,200μL PFH和250μg PLGA在冰浴条件下超声处理1min。将1mg DSPE-PEG-DPPA水溶液滴加到混合物中并超声处理3min。用无RNase水离心洗涤3次后,收集DPPA/IL-15 NPs并分散到PBS缓冲液中。通过评估发现在相同mRNA质量下,增加MC3可提高转染和翻译效率,当MC3/mRNA质量比为10达到饱和,后续实验MC3/mRNA=10。为探究DPPA/IL-15 NPs的最佳mRNA封装效率,制备分别含有2%、5%、10%、15%、20%和30% MC3的DPPA/IL-15 NPs,发现随MC3含量增加,包封效率逐渐提高,但伴随的溶血速率也增加,为保证生物安全性,后续实验使用10%的MC3。2.2 IL-15 mRNA纳米颗粒的表征IL-15 NPs和DPPA/IL-15 NPs均带负电荷,平均流体动力学尺寸分别为290.8±9.8 nm和325.9±9.4 nm,PDI分别是0.169±0.015和0.139±0.016,表明均匀性高;透射电镜(TEM)显示,DPPA/IL-15 NPs分散良好,粒径主要分布在300nm处;AFM和SEM图像显示DPPA/IL-15 NPs具有完整的球形结构;纳米复合物中mRNA不易被RNase降解,稳定性好;在含10% FBS的培养基中储存48h的DPPA/IL-15 NPs的血清稳定性好,在血液循环过程中可保持稳定。2.3 回声性给药后24h对Cy5-DPPA-NPs和Cy5-NPs的生物分布进行成像和定量,其主要通过肝肾系统代谢。为评估DPPA/IL-15 NPs作为超声造影剂的回声性,使用灰度和CEUS模式获取体外和体内超声图像,静脉注射DPPA/IL-15 NPs后,荷瘤小鼠的US图像在CEUS模式下表现出回声信号和对比增强(p<0.01),治疗性超声暴露后,肿瘤灌注面积和造影剂强度均较照射前增加(p<0.05)。因此,DPPA/IL-15 NPs有望在实时超声成像引导下确定肿瘤位置、监测治疗过程和评估治疗效果,实现诊断和治疗的整合。图1 DPPA/IL-15 NPs合成及特征03mRNA递送至肿瘤细胞进行蛋白质翻译免疫细胞分泌的IFN-γ可上调黑色素瘤细胞中的PD-L1,DPPA-NPs与肿瘤细胞上的PD-L1结合效率实验结果发现:PD-L1在IFN-γ处理的B16F10细胞中高表达(83.6%),经游离DPPA和DPPA-NPs处理后,PD-L1分别下降至24.6%和26.4%,故DPPA-NPs表面的DPPA与PD-L1具有良好的结合能力。进一步探究Cy5-DPPA-NPs的细胞内化及其在US下的增强作用。相较NPs组,DPPA-NPs+US组中cy5阳性细胞比例比DPPA-NPs组高1.15倍,比NPs+US组高1.21倍,表明DPPA-NPs可通过DPPA介导的主动靶向和UTMD介导的超声加工被肿瘤细胞内化。高翻译效率是mRNA有效治疗的基础,研究人员探究DPPA-NPs联合UTMD的翻译效率,与NPs相比,DPPA-NPs介导的主动靶向增强mRNA翻译。DPPA-NPs组与DPPA-NPs+US组观察结果表明增强的mRNA表达受益于US暴露。DPPA-NPs+US组中GFP阳性细胞的数量最多、百分比最高为9618±191#s,96.2±1.9%,DPPA-NPs组和NPs+US组分别为7671±547#s(76.8±5.5%),7220±688#s(72.2±6.8%),荷瘤小鼠模型体内翻译效率与细胞实验结果一致,综上,DPPA/IL15 NPs与UTMD组合可提高翻译效率。图2 UTMD介导的DPPA-NPs mRNA的体外递送IVIS光谱成像系统结果表明UTMD增加了肿瘤部位的药物富集,对肿瘤组织进行解剖发现DPPA-NPs联合UTMD可深度穿透肿瘤。图3 UTMD介导的DPPA-NPs mRNA的体内递送04UTMD诱导ER应激驱动的ICD增强肿瘤免疫原性对于激活抗肿瘤免疫反应至关重要,肿瘤免疫原性可能由死亡的肿瘤细胞引起,称为ICD。采用膜联蛋白V-FITC/PI染色测定UTMD的细胞毒性,单独用US、NPs和DPPA-NPs(无超声)无法诱导显著的细胞凋亡,NPs+US和DPPA-NPs+US组诱导的细胞凋亡水平明显高于其他组,且出现细胞膜破裂、细胞内容物渗漏和明显的内质网扩张,表明UTMD的声毒性导致细胞凋亡。利用FCM和荧光显微镜评估细胞内ROS的产生,NPs和DPPA-NPs在US照射后均在细胞内产生超氧化物水平的ROS,表明UTMD可诱导氧化应激,且UTMD组中观察到的GRP78高表达表明UTMD在肿瘤细胞内诱导ER应激。内质网中ROS诱导的氧化应激是ICD的先决条件。产生ICD通常伴随着DAMPs的释放,促进DCs的募集和激活,从而触发针对肿瘤细胞的CTLs。进一步探究发现UTMD可诱导内质网应激以触发ICD并驱动多种DAMPs释放,如CRT暴露、HMGB1释放和HSP70增加,综上,UTMD增加了药物向肿瘤部位的递送及肿瘤微环境(TME)中的抗肿瘤免疫反应。图4 UTMD诱导的内质网应激提高DAMPs释放05UTMD联合DPPA/IL-15NPs在体外进行免疫激活为进一步证明UTMD与DPPA/IL-15 NPs在细胞水平上诱导免疫反应的功能,提取小鼠BMDCs,通过门控CD80/CD86阳性细胞评估UTMD联合DPPA/IL-15 NPs对DCs成熟的影响。DPPA/IL-15 NPs+US组的B16F10细胞与BMDCs共培养后成熟DCs(CD11c+CD80+CD86+)的百分比达29.9±0.4%,高于DPPA-NPs+US组(15.0±1.3%)和DPPA/IL-15 NPs组(19.8±1.6%),表明DPPA/IL-15 NPs联合UTMD有效促进DCs成熟。细胞因子分泌对免疫激活很重要,DPPA/IL-15 NPs与UTMD结合后产生的肿瘤细胞碎片触发BMDCs分泌高水平细胞因子(包括IL-6TNF-α),增强免疫反应。IL-15(促炎细胞因子)可促进T细胞增殖并维持其存活,DPPA/IL15 NPs+US组中的T细胞增殖率高于DPPA/IL-15 NPs组(p<0.05),与UTMD高效转染IL-15 mRNA有关。NK细胞在无抗原刺激的情况下通过自发裂解肿瘤细胞来消灭它,DPPA/IL-15 NPs+US组NK细胞细胞毒性最高,其次是DPPA/IL-15 NPs组,表明IL-15 mRNA翻译的IL-15在NK细胞中具刺激作用。综上,DPPA/IL-15 NPs与UTMD的结合足以诱导DCs成熟、T细胞增殖并增强NK细胞毒性,具有增强抗肿瘤免疫力的潜力。图5 UTMD联合DPPA/IL-15 NPs的体外免疫激活06UTMD联合DPPA/IL-15 NPs在小鼠体内的免疫作用为评估UTMD与DPPA/IL-15 NPs在B16F10荷瘤小鼠中的联合作用。在第14d切除肿瘤,与对照组相比,DPPA-NPs +US组和DPPA/IL-15 NPs组表现出中度抑制作用,DPPA/IL-15 NPs+US组几乎完全抑制B16F10肿瘤生长,表明联合疗法抑制肿瘤生长。H&E和TUNEL染色评估B16F10肿瘤内的坏死和凋亡,对照组肿瘤细胞结构完整,DPPA-NPs+US、DPPA/IL-15 NPs、DPPA/IL-15 NPs+US组细胞结构丧失、细胞核萎缩及细胞坏死碎裂,DPPA/IL-15 NPs+US组的坏死区明显大于其他组。PD-L1靶向IL-15 mRNA纳米疗法与UTMD联合使用可有效协同,提高抗肿瘤疗效。生物安全是纳米疗法临床应用的前提,UTMD和DPPA/IL-15 NPs组合未引发显著全身毒性及明显病理损伤和炎症浸润,表明组合疗法对活体动物的高度生物安全性。图6 体内原发性B16F10肿瘤的抑制效果07UTMD联合DPPS/IL-15 NPs诱导体内抗肿瘤免疫应答DCs是激活抗肿瘤免疫反应的桥梁,与体外结果一致,DPPA/IL-15 NPs+US组中成熟DCs(CD11c+CD80+CD86+)水平最高(50.0±1.5%),DPPA-NPs、DPPA-NPs+US、DPPA/IL-15 NPs组和对照组分别为26.7±0.9%、31.3±1.7%、38.3±2.3%和22.2±0.6%,表明可能由于UTMD增强IL-15表达,IL-15与死亡肿瘤细胞释放的DAMPs协同作用,启动抗肿瘤免疫反应。CTLs(CD8+ T细胞)是抗肿瘤免疫疗法中的关键效应细胞。DPPA/IL-15 NPs+US组CD8+ T细胞的浸润率(24.1±2.3%)比DPPA-NPs+US组(11.7±1.0%)高2.05倍,比DPPA/IL-15 NPs组(17.6±2.0%)高1.37倍。表明UTMD和DPPA/IL-15 NPs的协同作用导致CTLs有效浸润到B16F10肿瘤中。与其他组相比,DPPA/IL-15 NPs+US组CD8+CD44+ T细胞百分比显著增加,大量肿瘤浸润CD4+ T细胞、CD8+ T细胞及NK细胞,表明联合治疗可系统增强T细胞免疫。与对照组相比,DPPA/IL-15 NPs+US组中IFN-γ、IL6TNF-α分别高出6.10、3.83和5.42倍,进一步支持联合疗法诱导有效的抗肿瘤免疫反应。综上,UTMD联合DPPA/IL-15 NPs重塑肿瘤免疫微环境,促进免疫杀伤反应。图7 体内全身抗肿瘤免疫分析08UTMD联合DPPS/IL-15 NPs诱导免疫记忆进一步使用转移性肿瘤模型验证抗复发能力。在实验终端收集肺部,对照组观察到大量转移性结节,DPPA/IL-15 NPs+US组中仅观察到散发性转移灶,结合H&E图像结果表明UTMD联合DPPA/IL-15 NPs显著增强抗转移作用。免疫记忆反应是成功适应性免疫的重要标志,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脾脏中CD8+CD44highCD62Llow效应记忆T细胞(TEM)和CD8+CD44highCD62Lhigh中枢记忆T细胞(TCM),DPPA/IL-15 NPs+US组CD8+ TEM(28.2±0.5%)和TCM(17.4±0.6%)的百分比高于DPPA-NPs+US组(分别为20.0±0.2%和11.1±0.5%)和DPPA/IL-15 NPs组(分别为25.5±0.8%和12.9±0.8%),证实联合治疗可诱导稳健的T细胞记忆。综上,UTMD与DPPA/IL-15 NPs联合有利于建立针对复发肿瘤的免疫记忆,作为新的肿瘤治疗途径。图8 免疫治疗转移性B16F10肿瘤的体内研究09小结本研究建立的PD-L1靶向性递送系统DPPA/IL-15 NPs不仅保护了mRNA,还表现出US响应性和CEUS成像能力。当与UTMD联用时,DPPA/IL-15 NPs实现了PD-L1最佳靶向,促进IL-15 mRNA的递送,并在体外和体内显示出更高的mRNA转染和翻译效率。UTMD可显著增加细胞内ROS,诱导ER应激驱动的ICD,作为启动抗肿瘤免疫的第一步。且UTMD与DPPA/IL-15 NPs组合可增加免疫效应细胞的募集及免疫刺激细胞因子的产生,从而有效抑制肿瘤生长和肿瘤复发。该联合疗法具有通过增强免疫疗法进行临床转化的潜力,并提供实时超声成像指导。参考文献 [1] Wang X, Li F, Zhang J, Guo L, Shang M, Sun X, Xiao S, Shi D, Meng D, Zhao Y, Jiang C, Li J. A combination of PD-L1-targeted IL-15 mRNA nanotherapy and ultrasound-targeted microbubble destruction for tumor immunotherapy. J Control Release. 2024 Jan 24;367:45-60. doi: 10.1016/j.jconrel.2024.01.039.识别微信二维码,添加生物制品圈小编,符合条件者即可加入生物制品微信群!请注明:姓名+研究方向!版权声明本公众号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cbplib@163.com),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END
更多内容,请访问原始网站
文中所述内容并不反映新药情报库及其所属公司任何意见及观点,如有版权侵扰或错误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在24小时内配合处理。
机构
-
靶点
立即开始免费试用!
智慧芽新药情报库是智慧芽专为生命科学人士构建的基于AI的创新药情报平台,助您全方位提升您的研发与决策效率。
立即开始数据试用!
智慧芽新药库数据也通过智慧芽数据服务平台,以API或者数据包形式对外开放,助您更加充分利用智慧芽新药情报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