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本文中加粗蓝色字体即可一键直达新药情报库免费查阅文章里提到的药物、机构、靶点、适应症的最新研发进展。
当地时间9月19日,默沙东公司宣布其新药Keytruda QLEX™,即皮下注射型Keytruda,已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上市批准。该批准涵盖了此前Keytruda静脉注射版已批准的所有实体瘤适应症。早在今年6月,Keytruda的皮下注射版本已经在中国提交了上市申请,预计将于明年在国内获得批准。
根据默沙东官网的信息,皮下注射型帕博利珠单抗(代号为MK-3475A)由帕博利珠单抗与Berahyaluronidase alfa(代号ALT-B4)组成。Berahyaluronidase alfa是由韩国Alteogen公司开发和生产的一种重组人透明质酸酶变体。透明质酸是皮肤和皮下组织细胞外基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高黏度特性形成了“凝胶屏障”,限制了大分子药物的扩散。通过在皮下注射抗体药物中引入透明质酸酶,能够降解透明质酸,从而降低组织黏度,促进药物的扩散和吸收,增加皮下注射的药物容量,并达到与静脉注射相同的治疗效果。
皮下注射帕博利珠单抗的给药方式更加灵活,可以选择每三周注射一次,每次需要一分钟,或者每六周注射一次。这种方式相较于传统静脉注射30分钟的时间大幅减少,同时患者还可以选择注射位置。
在2024年11月,默沙东宣布皮下注射帕博利珠单抗在关键性Ⅲ期研究MK-3475A-D77取得了成功。该研究专注于对比皮下注射帕博利珠单抗加化疗与静脉注射Keytruda加化疗在治疗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成年患者(无论PD-L1 TPS表达情况)的效果。在研究中,皮下注射每六周进行一次,中位注射时间为两分钟,每次剂量为4.8毫升。
在2025年欧洲肺癌大会(ELCC)上,默沙东公布了该研究的最新数据。数据显示,研究达到了主要终点,在一线治疗转移性NSCLC成年患者中,皮下注射帕博利珠单抗加化疗的药代动力学表现不劣于静脉注射Keytruda加化疗。在次要终点方面,两组的疗效也基本相同:皮下组与静脉组的总体反应率(ORR)分别为45.4%和42.1%,中位持续缓解时间(DOR)分别为9.1个月和8.0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分别为8.1个月和7.8个月。而两组的中位总生存期(OS)均未达到。
两组在安全性上的表现也一致,≥3级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分别为47%和47.6%。此外,与该研究同时进行的观察性分析显示,相比静脉注射,皮下注射显著减少了患者在椅旁和治疗室的停留时间以及医护人员在治疗准备和监护过程中的总活动时间。
除了3475A-D77试验以外,皮下注射帕博利珠单抗的临床开发项目还包括数项试验:Ⅲ期3475A-F84试验评估其作为单药用于PD-L1高表达转移性NSCLC患者一线治疗的效果;Ⅱ期3475A-F65试验则专注于其在复发或难治性霍奇金淋巴瘤和原发性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效果。此外,默沙东还进行了一项Ⅱ期患者偏好性研究3475A-F11,比较受试者对皮下注射与静脉注射的偏好。
根据数据库,目前已有四款皮下注射PD-1/L1药物在全球获得批准,包括思路迪/康宁杰瑞/先声的恩沃利单抗(PD-L1)、罗氏的阿替利珠单抗(PD-L1)、百时美施贵宝的纳武利尤单抗(PD-1)以及默沙东的帕博利珠单抗(PD-1)。
免责声明:新药情报内容编辑团队专注于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的最新进展,本文旨在提供信息交流,不代表任何立场或治疗方案推荐。如需专业医疗建议,请咨询正规医疗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