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临床的102条AI药物管线盘点

2024-01-05
临床2期疫苗并购临床申请临床3期
2023年,AI制药赛道已逐步回归冷静。在过去的一年里,这批以AI技术切入药物研发领域的企业们,进展是否顺利?有多少管线迈进了临床试验的大门?笔者盘点了全球43家企业、102条成功进入临床阶段的药物管线,为各位分享AI制药行业的新进展。01研发进度在此次统计的全球102条获批临床的AI药物管线中,有56条推进到Ⅰ期,占总数的一半多;其次为推进到Ⅱ期,41条。由此可见,整个行业在进入临床后的推进速度还是较为可观。不过要注意的是,以IND获批为节点,临床后期的试验风险及研发成本都比临床前更高;且AI的应用空间和技术成熟度也较小,因此AI制药企业的研发优势会有所削弱。部分推进至临床Ⅱ期的企业即将面临药物研发的“死亡之谷”,能否顺利推进,还有待明年公布最新的实验数据。就本次统计的样本数据而言,临床Ⅱ期至Ⅲ期的管线数量出现断崖式下滑,仅5条管线进入上市前的最后验证阶段。分别是剂泰医药MTS004埃格林医药EG-007Erasca公司的NaporafenibBioXcel公司的BXCL501以及Pharnext公司的PXT3003,均已进入临床Ⅲ期。另外,相较于欧美国家,中国AI制药行业起步晚了5年左右,研发进展也相对落后。在93家中国AI药企中,有14家成功将管线推进至临床阶段,共34条。以英矽智能埃格林医药为代表,拥有进入临床的管线数量最多,各5条。其次是冰洲石生物、未知君、锐格医药,各4条,红云生物、药物牧场等企业也拥有了临床Ⅰ期管线资产。02研发方式研发方式的选择,对AI制药企业而言尤为关键。目前市场上大致分为四类:全程自研、与药企合作、买进临床前管线自主推进,以及作为临床资产全部卖出。这不仅取决于每家企业对潜在风险的偏好程度,也与商业模式、现金流情况及管线的收益分配密切相关。就本次统计样本来看,不少企业都以自研为主,约78条管线,占比76%。此外,合作研发的管线19条,有5条管线由AI制药企业收购而来。自主研发:2023年6月,英矽智能自主研发的AI小分子药物ISM001-055获批在中美两地开展国际多中心II期临床试验,并已完成首批患者给药。这标志着全球首款由生成式AI完成新颖靶点发现和分子设计的候选药物已推进至II期临床试验阶段。与药企合作:2月,AI制药头部公司Exscientia宣布,其与百时美施贵宝合作设计的ESX4318已经进入I期临床试验。买进临床前管线自主推进:2023年12月,阿斯利康宣布收购纳斯达克疫苗上市公司icosavax及其病毒样颗粒平台技术。icosavax的首发管线为rsv/hmpv二价联合疫苗IVX-A12,目前处于二期临床阶段,后续管线还有rsv疫苗四价流感疫苗、二价新冠疫苗等。作为临床资产全部卖出:2023年9月,英矽智能Exelixis达成合作协议,后者获得英矽智能USP1抑制剂ISM3091的全球权益。03适应症分布作为患者最多、最难攻克的疾病之一,癌症是众多AI制药企业首选的适应症领域。102条管线中,近一半的临床药物正在进行肿瘤癌症相关的患者试验。其中,由美国前FDA评审官员创办的埃格林医药,利用老药新用的策略将EG-007已经推进至临床Ⅲ期用于治疗子宫内膜癌,是国内进展最快的一条管线。也有不少企业布局了罕见病、神经系统疾病、免疫疾病等小众赛道,7条管线在肥胖糖尿病代谢性疾病领域进行临床试验。04长路漫漫对于一家Biotech而言,临床管线可谓是最重要的资产。而进入临床后,AI能否帮助企业提高临床成功率仍是个问号,可谓几家欢喜几家愁。部分进入临床的药物悄然消失在了公司官网(2023年AI制药“死亡名单”),少数药物在临床上表现出疗效不佳,也有药物的临床数据令人惊喜。当下绝大多数药物仍然处于临床Ⅰ期,仅有少量被推到中后期,能否有药物最终上市还有待时间的检验。注:文中图片来自智药局来源 | 智药局(药智网获取授权转载)撰稿 | 智药局责任编辑 | 八角声明:本文系药智网转载内容,图片、文字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本平台留言,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商务合作 |  张武龙 13368443108(同微信) 阅读原文,是昨天最受欢迎的文章哦
更多内容,请访问原始网站
文中所述内容并不反映新药情报库及其所属公司任何意见及观点,如有版权侵扰或错误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在24小时内配合处理。
靶点
立即开始免费试用!
智慧芽新药情报库是智慧芽专为生命科学人士构建的基于AI的创新药情报平台,助您全方位提升您的研发与决策效率。
立即开始数据试用!
智慧芽新药库数据也通过智慧芽数据服务平台,以API或者数据包形式对外开放,助您更加充分利用智慧芽新药情报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