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2025 年 4 月,百济神州对外宣布,由于独立数据监测委员会判定其抗 TIGIT 抗体药物 ociperlimab 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 III 期临床试验中难以达到总生存期(OS)这一主要终点,公司决定终止该药物的全球研发。这一消息的公布,不仅让 TIGIT 靶点的研发进程再次受挫,也让肿瘤免疫疗法领域的研发困境浮出水面 —— 在过去 4 年里,该靶点已累计投入超过 200 亿美元,但至今仍未取得突破性的临床成果。一、临床试验折戟:从寄予厚望到黯然退场试验设计与结果:此次开展的 AdvanTIG - 302 试验,旨在评估 ociperlimab 联合 PD - 1 抑制剂 Tevimbra,与默克 Keytruda 相比,在 PD - L1 高表达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疗效。中期分析结果显示,试验 “极有可能失败”,不过并未发现新的安全问题。行业影响:这是 2025 年 TIGIT 领域遭遇的第二例重大失败,此前罗氏的 tiragolumab 已在三项 III 期试验中败北。诺华曾在 2021 年以 3 亿美元的首付款引进 ociperlimab,然而两年后,由于 “风险收益比不理想”,便将权益退还给了百济神州。如今百济神州的放弃,进一步降低了该靶点的价值。二、靶点开发困境:机制复杂与竞争加剧TIGIT 的 “双重角色”:TIGIT 作为一种免疫检查点分子,既能够抑制 T 细胞的活化,又可以促进调节性 T 细胞(Tregs)的功能。这种复杂的机制使得药物设计的难度远远超过了 PD - 1/PD - L1。临床数据表明,TIGIT 抑制剂单药治疗的有效率不足 15%,而联合疗法则需要在 “毒性 - 疗效” 之间找到平衡。研发竞赛的 “幸存者偏差”:全球有 12 家药企在 TIGIT 领域投入了超过 200 亿美元,但仅有 2 款药物进入了 III 期试验,其中 40% 的项目已经终止开发。罗氏、GSK 等行业巨头仍在尝试联合疗法(如 TIGIT + PD - L1),但早期数据显示,有效率仅提升了 5 - 8%。三、行业反思:靶点选择与研发策略百济神州的战略转向:公司表示,将把资源集中在 “具有临床差异化的候选药物” 上,例如 BCL - 2 抑制剂、TROP2 ADC 等,并计划在 2025 年提交 6 项新药申请(NDA)。其 PD - 1 抑制剂 Tevimbra 在 2024 年的销售额达到了 28 亿美元,但目前正面临着同类药物的激烈竞争。行业专家观点:Mark Lanasa(百济神州):“我们必须对研发管线进行优化,将精力集中在能够真正改变患者预后的项目上。”行业分析师:Jefferies 指出,TIGIT 靶点需要重新评估,“它可能仅适用于特定的肿瘤微环境或者联合治疗”。四、未来展望:肿瘤免疫疗法的 “新战场”技术突破方向:双特异性抗体(如 TIGIT×CD3)、CAR - T 细胞疗法(如靶向 TIGIT 的 CAR - T)正在兴起,初步数据显示,有效率提升至 30%。表观遗传调控技术(如 EZH2 抑制剂)或许能够重塑肿瘤免疫微环境,为 TIGIT 药物提供新的发展机遇。市场趋势:2025 年,全球肿瘤免疫疗法市场预计将达到 1800 亿美元,而 TIGIT 靶点的占比不足 2%。投资者开始转向其他新兴靶点,如 LAG - 3、TIM - 3,相关的融资额同比增长了 45%。结语随着 ociperlimab 临床试验的终止,TIGIT 靶点的开发神话彻底破灭。这场研发马拉松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教训:在追求 “下一代免疫疗法” 的热潮中,科学理性必须超越商业预期。而这,或许正是肿瘤免疫疗法迈向新阶段的必经之路。参考来源:https://www.biospace.com/business/beigene-scraps-tigit-candidate-after-underwhelming-lung-cancer-data识别微信二维码,添加生物制品圈小编,符合条件者即可加入生物制品微信群!请注明:姓名+研究方向!版权声明本公众号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cbplib@163.com),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不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