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cense in三年后“退货”,倒赚2600万元,传统药企转型还有多少“惊喜”是你不知道的

2021-08-23
引进/卖出合作创新药小分子药物生物类似药
License in三年后“退货”,倒赚2600万元,传统药企转型还有多少“惊喜”是你不知道的
Preview
来源: E药经理人
如果转型晚了,就找到自己擅长的领域,找到较少竞争的领域,持续投入总会成功。战略性放弃或许比在非核心业务上浪费时间更重要。
8月24日,信立泰发布公告称,与美国加州的临床阶段药物开发公司Viracta Therapeutics, Inc. (以下简称“Viracta”)终止了关于nanatinostat(又称tractinostatVRx-3996CHR-3996)药物独家许可使用权合作。因信立泰nanatinostat的前期研究及合作有贡献,VIRACTA将向信立泰支付400万美元(约2600万元)。
信立泰为何放弃一款潜力肿瘤药?是不准备做肿瘤领域了?信立泰的未来准备往哪儿?传统药企如何转型才能获得成功?
01布局三年,以放弃告终
Nanatinostat是一款由Viracta开发的一种口服组蛋白脱乙酰酶 (HDAC) 抑制剂,主要针对病毒相关恶性肿瘤。nanatinostat与口服抗病毒药物联用,可用于治疗与EB病毒相关的癌症,如EB病毒阳性淋巴瘤鼻咽癌胃癌等。此外,nanatinostat还有增强免疫治疗剂(如NantKwest的NK细胞疗法)的活性和潜在功效的潜力。
Viracta是一家临床阶段的药物开发公司,该公司具有病毒基因激活疗法专利技术。在此技术基础上, Viracta致力开发治疗与病毒相关的恶性肿瘤和其他严重疾病药物。
2018年11月,信立泰Viracta签订协议,获得了nanatinostat在中国大陆地区的独家许可使用权。在治疗、诊断及预防与病毒相关的恶性肿瘤适应证领域(如EB病毒阳性的淋巴瘤鼻咽癌等),信立泰有权独家开展nanatinostat的技术开发、技术改进、生产、市场销售及商业化运作等。
根据协议,信立泰将根据产品研发进展向Viracta支付总金额不超过5800万美元的里程碑付款。如该产品在大陆地区上市销售,信立泰还将在专利期限及数据保护期内按一定比例支付销售分成。
与此同时,信立泰还将以1000万美元分阶段认购Viracta的C 轮优先股,认购完成后,信立泰将持有Viracta 1193.60万股,占其15.25%股份,成为Viracta股东。该认购于2019年3月完成。
2020年11月,Viracta Therapeutics, Inc.与Sol Merger Sub, Inc.公司合并,合并后以“Viracta Subsidiary, Inc.”名义运营(简称“VIRACTA”),并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上市后,诺泰持有VIRACTA约7.79%股份,关于nanatinostat的《独家许可协议》权利义务继续保持。
2021年8月,信立泰决定与Viracta终止关于nanatinostat中国大陆地区独家许可使用权的合作,双方不再履行《独家许可协议》项下权利及义务,并由Viracta信立泰支付400万美元。
对于终止协议的原因,信立泰也在公告中进行了说明:
近年来,基于行业发展趋势及信立泰聚焦领域,信立泰更加专注于心脑血管领域的创新研发,化学药研发项目、科研团队均布局于心脑血管、糖尿病、骨科等慢病用药。
nanatinostat新一代抗肿瘤药物,与口服抗病毒药物联用,可用于治疗与EB病毒相关的癌症,如EB病毒阳性淋巴瘤鼻咽癌胃癌等。鉴于此,双方认为《独家许可协议》已不具备继续履行的必要性,协商一致拟终止该协议。同时,考虑到信立泰nanatinostat的前期研究及合作贡献,VIRACTA将向信立泰支付400万美元。
公告表示,截至目前nanatinostat项目有关技术转移尚未完成,未取得实质性进展,信立泰也未支付许可使用费用。信立泰将返还或销毁nanatinostat有关资料,所产生的费用由信立泰承担。
针对此次协议的终止,Viracta 总裁兼首席执行官Ivor Royston说:“我们感谢信立泰团队对Viracta的支持和合作贡献。
由于Viracta的战略重点仍然是精准肿瘤学,而信立泰的开发工作重点放在心血管和相关疾病领域,我们同意将这些权利恢复给Viracta
目前,nanatinostat正在进行一项与缬更昔洛韦联合疗法的全球II期关键试验,用于治疗Epstein-Barr 病毒阳性(EBV +)淋巴瘤患者。nanatinostat与缬更昔洛韦联合疗法另一项全球Ib/II期试验已获得FDA批准,用于治疗EBV +复发性或转移性鼻咽癌和其他 EBV +实体瘤,该试验预计2021 年下半年启动。
对于此次信立泰放弃nanatinostat的原因,熟悉信立泰业务的人士分析,可能主要有三点:
一是nanatinostat专利期不长,药品获批上市后预计专利期只有2-4年;二是nanatinostat针对的适应证较小,在国内肿瘤市场不占优势;三是相比大分子肿瘤产品,nanatinostat这类小分子肿瘤药物销售推广更加不易。
02 信立泰的未来准备往哪儿?
10年前,信立泰的管线里一款肿瘤药也没有。
2011年,信立泰第一次在年报中提出“以心血管药物为主导,有计划发展其他类别专科药物”。
当时除心血管药物外,信立泰刚开始构建高端抗生素产业链不久。
同年国家家卫生部发布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因市场存在不明朗因素,信立泰将2012年的计划写为“合理规划调整抗生素产业链”。
在抗生素上的“碰壁”,迫使信立泰将目光转向难度更高的抗肿瘤新药。2012年,信立泰清华大学联合建立“清华大学-信立泰小分子联合研发中心”,致力于提高心脑血管、抗肿瘤等重大疾病领域筛选创新药物的能力。同一年,信立泰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天津药物研究院、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等著名科研机构开展广泛的合作。
信立泰向创新迈出了第一步。当年百济信达君实这一批创新的Biotech先锋也才成立不久,创新药的投资刚刚萌芽。信立泰肿瘤相关项目当时还得到了10万元的政府补助。
随后两年是沉寂的两年。直到2014年,信立泰年报中公布其年底获得一项“双功能共缀物的化学合成及抗肿瘤与抗肿瘤转移作用”的专利授权。
2015年,信立泰首次在年报中公开:公司聚焦于心血管领域、降血糖领域、抗肿瘤领域、骨科领域相互协调、相互补充,形成产品间战略协同。其中降血糖和骨科都是首次在年报中出现。并且管线中公布了BF02(依那西普生物类似药)、KGF(重组人角质细胞生长因子冻干粉针)两款与肿瘤相关的生物仿制药的临床进度,均处于临床II期。此外,信立泰首次提到落实基因治疗新产品的引进工作,当时国内基因治疗领域还处于萌芽阶段。
在主营的心血管方面,信立泰收购的科奕顿在心血管介入器械有广泛应用,当年其完全可降解的冠脉支架也已经进入临床研究阶段。
2016年,信立泰的创新再向前一步。
当年其与四川大学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共建科研平台,推进其在重组蛋白药物、单抗、基因治疗药物等领域的战略布局,并率先在新型原位肿瘤疫苗、一种基于基因编辑技术的抗肿瘤一类药物以及基于 RNA 干扰技术的卵巢癌靶向基因治疗药物三大突破创新型技术领域开展合作。
在心血管领域,信立泰增资了科奕顿,同时通过收购雅伦生物部分股权,获得“脑动脉药物洗脱支架”及“下肢动脉药物洗脱支架”两款创新产品,完善了其在脑血管和外周血管领域的布局。
到这一年,信立泰心血管和抗肿瘤研发项目获得了1000万的政府补助。
2018年,信立泰第一次在年报中公布因一项“抗肿瘤及抑制肿瘤转移双功能 1 类新药 I 期临床研究”终止,退回500万元的政府补助。
2019年,信立泰的研发费用达到7.63亿元,较上年同比增加87.37%,增长原因除研发投入的增加外,部分是战略性优化管线,终止了部分已进入临床阶段的抗肿瘤生物类似物、抗生素项目,资本化转入费用化 1.9 亿元。截至2019年底,信立泰有39个化药、14个生物药、10个医械在研,其中血脑血管领域在研药品多达25个,抗肿瘤为8个,骨科、糖尿病及并发症分别为6个、4个。器械方面已经覆盖了神内介入、外周血管介入、冠脉介入和结构性心脏病
值得关注的是,信立泰去年年报中披露的抗肿瘤在研项目全为生物制品,
一直跟踪信立泰的投资人大V TOPCP表示,信立泰肿瘤产品都是在美国先开始临床,因为大分子的肿瘤产品临床周期短,靶点新好做一些,在美国也好授权出去,而小分子肿瘤药靶点少,价格低推广不易。
昨日公告中终止合作的产品就是一款小分子肿瘤药。
未来信立泰还是会瞄准慢性病,
“自己优势资源在哪里就深挖哪里,信立泰在心血管领域深耕十多年,几乎没有竞争。这将给他充足的时间转型,等待新产品出来。”
TOPCP对E药经理人说道。从数据来看,截至2020年底,信立泰研发人员总数为638人,整体慢性病占据绝对数量,美国主要做肿瘤开发的大约有30多人。
03 传统药企转型该怎么走?
信立泰的转型之路是医药行业传统药企的缩影,也为行业提供了借鉴。
现阶段可观察到的转型比较成功的还有先声药业,路径也是瞄准自己曾经深耕的领域做大做强,成为某一专科领域的巨头企业。
先声药业目前已经显现出中枢神经领域龙头的潜力。该公司在中枢神经领域的耕耘要从2000年研发依达拉奉开始,4年时间先声药业研发出依达拉奉,成为仅次于日本三菱制药的第二家。随后该产品成为其支柱产品,先声药业并没有躺在舒适区,2007年又投入了升级产品依达拉奉右莰醇的研发。
这几年肿瘤领域的发展虽然如火如荼,而先声药业则在中枢神经领域悄然完成了一系列布局。
依达拉奉右莰醇,到Y-2舌下片(前者的口服剂型)、AQP4抑制剂、DAPK1抑制剂、QPCTPI3K/mTOR通路抑制剂等产品,形成了具有先声特色的神经领域产品矩阵。
当然也有药企还处于期待多点开花的“迷茫”阶段。譬如最近拟将公司重要利润来源板块出售的
,该公司的主营业务为维生素、矿物质制剂、中药、创新药。产品既有药还有消费品,消费品中有钙制剂还有生发产品。而战略转型中协同作用非常重要,做药的逻辑和做消费品的逻辑完全不同,如何产生协同效应或许是振东制药一直在寻求的。
“如果转型晚了,就找到自己擅长的领域,找到较少竞争的领域,持续投入总会成功。”前述投资人表示。
License in三年后“退货”,倒赚2600万元,传统药企转型还有多少“惊喜”是你不知道的
Preview
来源: E药经理人
靶点
立即开始免费试用!
智慧芽新药情报库是智慧芽专为生命科学人士构建的基于AI的创新药情报平台,助您全方位提升您的研发与决策效率。
立即开始数据试用!
智慧芽新药库数据也通过智慧芽数据服务平台,以API或者数据包形式对外开放,助您更加充分利用智慧芽新药情报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