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
数据
资源
版本对比
预约演示
免费注册
老将再掀新浪潮的
CD20
靶点,
博锐生物
重新定义“双免”治疗格局
2023-07-09
·
医药地理
抗体药物偶联物
临床3期
申请上市
细胞疗法
免疫疗法
作为全球首款治疗
肿瘤
的单抗,尽管
CD20
单抗获批上市已有二十多年,但其影响力不减当年。全球
CD20
单抗销售额,在2019年巅峰时期达到123亿美金。具体到国内市场,其规模也不小,据专业机构预测,该市场预计将在2025年和2030年分别达到人民币98亿元和人民币220亿元,且2025年至2030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17.5%。7月2日,由
博锐生物
研发的首款国产
CD20
抗体1类创新药
安瑞昔
®(
泽贝妥单抗
)商业上市会在上海举行。该药用于治疗
CD20阳性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DLBCL)
CD20
阳性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DLBCL),在完全缓解率及改善患者长期生存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为
淋巴瘤
患者提供了更经济、获益更显著的治疗选择。除了
DLBCL
适应症外,
安瑞昔
®还开展了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
的临床研究,以期为
ITP
患者带来新福音。01狂奔中的
CD20
“战马”谈及
CD20
单抗,业界可谓无人不晓,毕竟它是最成功的抗
肿瘤
药物系列之一。1997年
FDA
获批的全球首款靶向
CD20
、并用于
肿瘤
治疗的基因工程单抗——
罗氏
的
美罗华
®(
利妥昔单抗
)曾在2019年创下年收入69亿美金的纪录,并在过去26年里一直成为R-CHOP方案的“基石”。
CD20
(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20)是一种跨膜磷蛋白,在B细胞来源的
淋巴瘤
、
白血病
等
肿瘤
细胞表达,是治疗
B细胞淋巴瘤
的理想靶抗原。由于
CD20
治疗领域广泛,不仅备受胞
肿瘤
治疗领域研发者的青睐,也深受自体免疫领域研发者的喜爱。靶向
CD20
的创新药,如狂奔的战马,在自我更迭的路上从未停歇。根据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智能药物大数据分析平台Pharma ONE数据显示,截止目前,全球已上市的
CD20
单抗有8款(按通用名计)。图1:全球已上市的原创
CD20
单抗,数据来自Pharma ONE智能药物大数据分析平台当前,国内外抗
CD20
单抗处于临床试验阶段的有100多项,已上市或III期临床有近50款。尽管目前针对
CD20
获批上市及在研最多的还是单克隆抗体药物,然而更多创新药也蓄势待发,国内有20余家药企正在布局
CD20
靶点相关药物,如
CD20
的双抗、ADC、CAR-T、抗体类融合蛋白等。可以想象,未来国内
CD20
赛道的前景会更加值得期待。图2:国内
CD20
在研药物类型,数据来自Pharma ONE智能药物大数据分析平台中国工程院院士沈倍奋在7月2日的
安瑞昔
®上市会上曾说到,“如果说
美罗华
是皇冠,那么
安瑞昔
就是皇冠上的珍珠。”在已获得
利妥昔单抗
和
CD20
抗原肽共结晶的基础上,
安瑞昔
®使用计算机辅助抗体结构设计,模拟抗体结构与突变位点,使其具有更高的抗体亲和力,并通过糖基化修饰抗体Fc片段,增强靶点结合力,具备更优的ADCC(抗体依赖细胞毒作用)活性,从而对B细胞有更持久的清除作用。更具说服力的是:在与
罗氏
美罗华
®的“头对头”临床试验中,
安瑞昔
组的ORR、CR率、1年、2年、3年EFS率及OS率均高于
美罗华
组。同时,在安全性上两者无显著差异。也就是说,针对某些人群、在某些指标上,
安瑞昔
®的临床治疗效果可能要比
美罗华
®更好。02创新药的“月亮”与“六便士”创新药的销售数据是一个复杂的“反市场”数据。当药品销售很高、增速很快时,药企或许很开心,因为这代表了营收和业绩,而患者、医保就无法感同身受,因为这代表了沉重的就医经济负担和支付压力。当某款药物销售数据表现较为“亮眼”时,背后往往是鲜活而庞大的患者群体。翻看
美罗华
®往昔的市场销售情况,于2000年在中国上市,获批后的
利妥昔单抗
加化疗的年费需要20万以上,国内市场受限于价格太贵,因此
美罗华
®的整体增长规模有限。2017年,
利妥昔单抗
纳入国家医保乙类目录后,其自费部分降低至3-4万左右,市场规模才开始逐年上涨。根据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PDB药物综合数据库-国内医院放大市场数据,利妥昔第一次突破20万瓶年度销售量,用了16年,纳入医保后,仅1年时间医保放量显著,销售量突破100万瓶。图3:
美罗华
®历年销售数量(2015年-2022年Q3),数据来自PDB药物综合数据库如果说,
安瑞昔
®与
美罗华
®的“对头对”临床试验数据是我们“仰慕的月亮”,那么具体到有多少患者群体会为一款创新药买单就关联到了“脚下的六便士”。像很多药企一样,
博锐生物
并没有终日仰慕月亮,它也看到了脚下的六便士银币,亦如王海彬博士在接受医药地理记者采访时所透露:“我们从患者的角度出发,在
安瑞昔
进入医保前,
博锐生物
与慈善总会已签署了患者援助项目,通过买一赠一的方式,提前给予患者更优惠的支付价格,而进医保是肯定会有的动作,这样才能让患者获得长期的用药可及性。”不仅是患者群体会在意脚下的“六便士”,创新药企业同样也有它们在意的“六便士”——那就是,希望在医保谈判或是政策扶持方面获得一些时间和空间的支持,让企业能够有更多的精力和财力去做好创新药的开发。抛开对于“六便士”的在意,王博士说到:“做药,我们是有文化的,首要的就是‘情怀’,我一直非常认同这个观点。譬如某一款药物,它的ORR能达到百分之九十几,但是剩下的百分之十,对单一个体来说概率还是非常大的。如果我们能有更多的药给到患者,让他们在患病时有药可选,会比所有的药都能治愈患者,不让他们‘绝望’。”尽管,16年的新药研发对于
博锐生物
来说不是一笔小投入。那么,对于国产第一款
CD20
抗体1类创新药
安瑞昔
®,未来在成为国谈品种时,是否放量可期呢?且让我们拭目以待。03六“安”征途,不破不立制药人的“情怀”是让患者在罹患疾病时有药可选,而“选项”的背后是持续的投入。
博锐生物
目前已经有6款上市产品:
安佰诺
®(
注射用重组人II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
)、
安健宁
®(
阿达木单抗注射液
)、
安佰特
®(
注射用英夫利西单抗
)、
安舒正
®(
枸橼酸托法替布片
)、
安瑞泽
®(
注射用曲妥珠单抗
)、
安瑞昔
®(
泽贝妥单抗注射液
)。其中包括4款自身免疫产品,这4款自身免疫产品已使
博锐
成为自身免疫领域的销售冠军。前五“安”都是成熟的靶点、成熟的适应症,从第六“安”,即
安瑞昔
®开始,则是使用成熟的靶点推向新的适应症。目前,
博锐生物
同时推向自身免疫领域,包括ITP等这些具有自身免疫特点的临床适应症。图4:
安瑞昔
®ITP临床试验II期,数据来自CPM新药研发监测数据库不仅如此,在上市会上,
博锐生物
首席医学官朱伟博士介绍到:“从研发这个平台上来看,
博锐
目前已经有完整自主研发ADC平台,以及从单抗、双抗一直到多抗的研发平台;从CMC工艺开发的角度来看,
博锐生物
不仅有完全自主的知识产权血清培养器,而且还有完全自主的细胞珠构建的能力。” 不惧创新,拥抱更多新疗法。根据
博锐生物
官网显示,目前有12条产品管线在研,双抗、三抗、ADC也尽收囊中,产品管线未来可期。图5:
博锐生物
产品管线,数据来自
博锐生物
官网
BR105
是一种创新单抗,
SIRPα
在巨噬细胞上有表达而在红细胞上则没有表达,因此在“别吃我”信号上,与
CD47
相比可避免对红细胞的毒性,对三个
SIRPα
亚型具有很高的亲和力,从而可以减少因不同地区人群引起的疗效差异。BR110是全球第一款以
CD3
/
CD19
/
CD20
为靶点的同类首创T细胞Engager三特异性抗体,该产品能够同时靶向T细胞表面的
CD3
以及
肿瘤
细胞上的两个不同的生物标记物
CD20
和
CD19
,通过拉近
肿瘤
细胞和T细胞的空间距离,激活T细胞,这样的设计能更有效地解决单一靶点靶向治疗后的耐药性问题。在临床上倘若使用利妥昔或CAR-T失效了,可以用这款产品达到杀B细胞的作用。目前,BR110在美国已进入爬坡阶段。
BRY812
是一种靶向LIV-1(锌转运蛋白)的创新型抗体偶联药物(ADC),为国内首款
LIV-1
ADC,也是全球第二个进入临床阶段的靶向
LIV-1
药物。该产品通过CysLink™不可逆化学偶联平台和高度稳定的连接子,将靶向
LIV-1
的抗体与小分子毒素偶联。
BRY812
可识别
肿瘤
细胞表面的LIV-1,并与之结合,ADC-靶点复合物通过内吞作用进入
肿瘤
细胞溶酶体内,释放小分子毒素杀伤
肿瘤
细胞。
BR115
是一款以
CD3
/
Her2
/
Her2
为靶点的针对
实体肿瘤
的T细胞介导三特异性抗体,可同时靶向T细胞表面受体
CD3
和
肿瘤
相关抗原(TAA)的不同表位,具有更好的
肿瘤
特异性,同时可以更好地针对
TAA突变引起的肿瘤
逃逸。目前
BR115
处于临床前阶段,已完成分子概念验证。
博锐生物
通过“成熟靶点,成熟适应症”实现了前五安的可持续创新,构建了商业化与CMC驱动的坚实基础;基于对免疫学机理的深刻理解,挖掘并释放靶点的全部价值,从
安瑞昔
®开始实现了“成熟靶点,新适应症”的里程,正式迈入六“安”征途;同时,利用内部临床开发能力将BR105(SIRPα)、BR101(
CD73
)、BRY812(LIV-1 ADC)等管线快速推进临床,并专注于强化经验验证靶点的差异化治疗方法,探索BR110(
CD3
/
CD19
/
CD20
)、BR108(
CD70
)等创新疗法。凭借着其在
肿瘤
免疫、自身免疫领域的长足发展,以及多元化、协同化的产品管线加持,已然形成了一个极具活力与未来想象力的创新研发策略矩阵。我们期待
博锐生物
未来能为患者提供更多的临床治疗选择和惊喜。年度发布2023年《全球药研新动态》《中国医院市场用药格局》(2023版)2023年《数图药讯》权威发布2021年度中国医药工业百强榜单解读中国仿制药发展报告(2022版)医药行业专项报告中国医药中间体和原料药行业调研报告中国非甾体抗炎类原料药市场调研报告中国祛痰类原料药市场调研报告中国钙拮抗剂类原料药市场调研报告中国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
拮抗剂类原料药市场调研报告中国口服血糖调节类原料药市场调研报告中国中枢兴奋类原料药市场调研报告中国抗
痛风
类原料药市场调研报告中国脑血管病类原料药市场调研报告
END
如需获取更多数据洞察信息或公众号内容合作,请联系医药地理小助手微信号:pharmadl001
更多内容,
请访问原始网站
文中所述内容并不反映新药情报库及其所属公司任何意见及观点,如有版权侵扰或错误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在24小时内配合处理。
机构
浙江博锐生物制药有限公司
US Food & Drug Administration
Roche Holding AG
[+1]
适应症
肿瘤
淋巴瘤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5]
靶点
CD20
SIRPα
CD47
[+7]
药物
泽贝妥单抗
利妥昔单抗
依那西普生物类似药 (海正生物)
[+7]
Eureka LS:
全新生物医药AI Agent 覆盖科研全链路,让突破性发现快人一步
热门报告
2025 AACR 十大热门靶点推荐和解读
智慧芽生物医药
AI Agent技术跃迁赋能药企研发智能化
智慧芽生物医药
Deepseek在药企研发领域的本地化部署和应用场景
智慧芽生物医药
立即开始免费试用!
智慧芽新药情报库是智慧芽专为生命科学人士构建的基于AI的创新药情报平台,助您全方位提升您的研发与决策效率。
开始免费试用
立即开始数据试用!
智慧芽新药库数据也通过智慧芽数据服务平台,以API或者数据包形式对外开放,助您更加充分利用智慧芽新药情报信息。
试用数据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