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癌治疗新思路:用PROTAC降伏雄激素受体

2022-08-24
蛋白降解靶向嵌合体免疫疗法小分子药物合作放射疗法
近日,制药巨头罗氏旗下的基因泰克与济民康药业旗下的济煜小分子创新研究院签订独家许可协议,以高达 6.5 亿美元的价格买下一种前列腺癌靶向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 下文简称AR)蛋白质降解 (Taget Protein degration 下文简称TPD) 药物:“JMKX002992”。通过这项许可协议,罗氏前列腺癌领域增加了一种针对转录蛋白AR的降解剂新药。而上个月,罗氏叫停了AKT 抑制剂 ipatasertib 的前列腺癌 1 期临床试验。图1 ipatasertib结构图。图源:笔者绘制前列腺癌是男性癌症死亡的重要原因。据WHO统计显示,2021年全球新发前列腺癌141万例,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肺癌结直肠癌,位列第4位,已然成为最常见的“男性健康杀手”。前列腺癌治疗重要靶点——AR雄激素受体 (AR) 转录因子是前列腺正常腺体稳态以及前列腺癌细胞生长和存活的主要调节因子。因此,AR 靶向治疗可有效提高无法通过手术或放疗治愈的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的总体生存率。雄激素受体AR属于一种转录蛋白,转录因子的失调与多种疾病有关。和p53MycNF-kappaB等蛋白同属转录因子的雄激素受体AR一直是前列腺癌的主要靶点,很多公司已经开发了靶向AR药物。  图2:依赖和不依赖雄激素的基因表达途径。A、雄激素;AR, 雄激素受体; HSP热休克蛋白;ARV,雄激素受体变体。图源:王少萌教授论文综述图3 靶向AR的药物销售额近几年节节攀升。图源:pharmacodia global database表1:包括AR在内的转录因子蛋白的相关药物靶点及其相关疾病图源:文献整理市场上在售的传统针对AR的小分子药物包括杨森AR抑制剂Erleada(apalutamide)AR抑制剂Erleada(apalutamide),辉瑞AR抑制剂Xtandi(enzalutamide)AR抑制剂Xtandi(enzalutamide),拜耳AR抑制剂Nubeqa(darolutamide)AR抑制剂Nubeqa(darolutamide)等。表2 靶向AR的前十大药厂布局图源:pharmacodia global database然而,这些蛋白质传统上被认为是很有挑战性的药物靶点。此外,传统抑制剂的耐药性也阻碍了这些药物的临床应用。在过去的几年中PROTAC为代表的蛋白质降解剂显示出巨大的潜力,它们具有克服耐药性以及靶向以前无法成药的蛋白质的能力。多款AR-PROTACAR-PROTAC药物已进入临床阶段2001 年,加州理工学院 Deshaies 实验室和耶鲁大学克鲁斯实验室发表了他们开创性的论文,正式记录了蛋白水解靶向嵌合体 (PROTACs) 的概念。20年之后靶向AR的PROTAC进入临床试验。ARV-110(bavdegalutamide)是 Arvinas降解AR蛋白用于治疗前列腺癌的发展最快的PROTAC候选药物。目前处于临床2期阶段。Avinas 还有一款口服PROTAC 药物ARV-766正在进行临床一期试验。图3 ARV-110分子化学结构。图源:笔者绘制值得一提的是在ARV-766研发过程中也发现了PROTAC效果很好的同时也观察到一些毒副作用。例如,强效的BET降解剂 ARV-771 已被证明在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小鼠动物模型中实现了肿瘤消退,并验证了BET降解剂作为一种潜在的前列腺癌治疗策略。然而,Raina等人,在使用ARV-771(76号药物)时观察到各种毒副作用,而在使用结构几乎一致仅有一个手性差异的对照组ARV-766(77号药物)时则没有出现这种情况。毒副作用包括注射部位皮肤变色,虽然用药2-3天后,皮肤颜色会恢复。另外更令人担忧的影响是小鼠不能耐受每天给药的剂量,不得不间歇性一天隔一天给药,还观察到小鼠活动水平下降,脊柱畸形。这些相关毒性的机制尚不清楚,但可能不是由于PROTAC特有的副作用。因为在RNAi小鼠模型中,抑制BRD4已被证明会导致可逆性表皮增生和脱发等影响,但总体来说,PROTAC的收益风险比还是不错,所以目前PROTAC药物的临床试验如火如荼地进行中。 图4 ARV-771和进入临床1期的ARV-766分子化学结构。图源:文献报道图5:临床试验中的多个PROTAC药物的分子化学结构、药物代码、适应症和给药途径。橙色、绿色和蓝色部分分别代表 E3 连接酶结合部分,靶向蛋白结合部分和连接子。图源:文献整理最近学术界在针对靶向AR的降解剂开发上也不断有突破:2021年9月密歇根大学药物化学王少萌教授团队报道了PROTAC口服降解剂ARD-2585,此化合物针对降解AR设计。有出色的蛋白降解活性,DC50小于0.1 nM。前列腺癌相关的两种细胞系VCaP和LNCaP中的IC50值分别为1.5 nM和16.2 nM。除此之外,在小鼠实验中,它表现出51%的口服生物利用度,并在抑制肿瘤模型的生长方面优于苯扎鲁胺(enzalutamide),且没有观察到毒性。 图6:ARD-2585结构式及活性数据。图源:JMC论文2022年王少萌教授在JMC综述介绍了制药界的武林高手们开发AR降解剂开发的心路历程,早期日本武田公司的科学家们使用 IAP 配体来设计双功能降解剂,他们将其命名为凋亡蛋白依赖性蛋白擦除器 (SNIPERs)。化合物132就是这样一种 SNIPER 分子。VCaP 细胞抑制活性IC50值达到1 μM。化合物135 至 137出自PROTAC创始人Crews教授团队,在 VCaP、LNCaP、22RV1 等前列腺癌相关细胞实验中实现了低于纳摩尔数量级的降解效力。但尽管化合物136 和137具有出色的降解能力,但它们在动物体内的口服生物利用度较低,限制了它们的进一步发展。ARV110AR降解剂的集大成者,它由强效抑制剂,CRBN配体含氟衍生物通过刚性连接子相连,有非常出色的AR降解效力、前列腺癌细胞抑制活性、良好的口服成药性并且在动物实验中显示出抗肿瘤功效。 图7:靶向AR的PROTAC的化学结构式。图源:JMC论文综述总  结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制药公司和学术研究实验室投入了大量精力来开发雄激素受体药物,包括已获得 FDA 批准的雄激素受体激动剂,和抑制剂。第二代AR抑制剂enzalutamide、apalutamidedarolutamide在临床上具有选择性、强效、有效且副作用较少。然而,对这些药物耐药性的迅速出现则意味着需要新的靶向雄激素受体药物开发策略。与传统小分子药物不同,以分子胶和PROTAC为代表的靶向蛋白降解剂(TPD)药物优势是减少传统小分子药物由于脱靶造成的副作用,也可以克服抑制剂药物由靶蛋白表达增高和变异引起的抗药性,还有催化剂的特性,可以反复利用,1个TPD分子可以反复降解致病靶标蛋白。但目前PROTAC化合物都面临分子量过大,成药性差的问题。这意味着口服投药需要加大剂量,造成潜在的毒副作用问题。另外也并非所有蛋白皆可高效降解,比如BRD4有潜在on target副作用,IRAK4抑制剂IRAK4抑制剂和降解剂都遇到一些困难。虽然目前还没有FDA批准的药物,但经过20多年的技术积累,PROTAC终将迎来它的时代。参考文献: 1. https://data.pharmacodiaglobal.com/2. https://proteovant.com/about/3.Arvinas药物管线https://www.arvinas.com/pipeline-programs/pipeline4.苏州开拓药业靶向AR药物管线https://en.kintor.com.cn/intro/30.html5.http://www.biospectator.com/view/news_view.php?varAtcId=170056.论文综述针对雄激素受体的治疗策略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jmedchem.2c007167.论文综述靶向转录蛋白药物开发展望https://pubs.acs.org/doi/pdf/10.1021/acs.jmedchem.2c006918.论文综述protac连接子设计https://www.explorationpub.com/uploads/Article/A100218/100218.pdf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药智网立场,欢迎在留言区交流补充;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本平台留言,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责任编辑 | 琉  璃排版设计 | 惜  姌媒体合作 | 17316793441(微信号:18323856316)投稿爆料 | 17783467842(同微信)转载授权 | 18523380183(同微信)发现“分享”和“赞”了吗,戳我看看吧
更多内容,请访问原始网站
文中所述内容并不反映新药情报库及其所属公司任何意见及观点,如有版权侵扰或错误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在24小时内配合处理。
靶点
Eureka LS:
全新生物医药AI Agent 覆盖科研全链路,让突破性发现快人一步
立即开始免费试用!
智慧芽新药情报库是智慧芽专为生命科学人士构建的基于AI的创新药情报平台,助您全方位提升您的研发与决策效率。
立即开始数据试用!
智慧芽新药库数据也通过智慧芽数据服务平台,以API或者数据包形式对外开放,助您更加充分利用智慧芽新药情报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