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
数据
资源
版本对比
预约演示
免费注册
深度调整周期已至,跨国药企在中国的下一步
2023-11-03
·
赛柏蓝
编者按:进博6年,进入中国已经超过40年的跨国药企已经成为一支重要的参与力量,他们在这个平台从世界探向中国,从中国相连世界;他们首发新药、首推新的解决方案,牵手产业上下游各方达成合作;他们通过这样或那样的现场活动持续发出独属于MNC的声音。自从1980年
日本大冢制药株式会社
作为首家外资药企签约进入中国,伴随国内改革开放,跨国药企耕耘中国市场长达43年,斗转星移,他们已从如梦似幻的黄金十年经历蛰伏蓄力的去而复来走向等风来之后的凭栏万里......以改革开放40年为起点的进博6年,也是跨国药企在中国医药创新市场风起云涌的6年。黄金十年已逝,摆在跨国药企面前的全球第二大医药市场已经发生深刻变化。挥别重金加注的高速发展阶段,他们也在收缩边界,聚焦目光,重新探寻中国市场的潜力与诉求。面对全球和中国医药环境的风云变换,贪吃蛇式的游戏养成的这批巨无霸们,也开始大象跳舞,甩掉包袱。进入今年,跨国药企密集展开在中国市场的调整:架构变革、人事重组、交易再评估......下一个发展周期,跨国药企将如何看待中国市场?如何解读中国的医药改革?又将定义出怎样的发展路径?续写出怎样的商海故事?01跨国药企在中国仍然充满市场机会去年RDPAC的一份调研显示,超过90%的跨国药企表示中国市场在其全球的战略重要性将在未来3—5年保持稳定。
诺华
中国总裁张颖说道,中国在近年来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医药市场,随着一系列改革措施的推出,行业也逐步进入了高质量发展阶段。过去几年,市场竞争环境发生了一些变化,但未满足的患者需求依然巨大,尤其是在一些如心血管、
肿瘤
等高发的疾病领域。过去几年中国医药市场不断向创新药市场转型,但创新药占比依然较低。像
诺华
这样的创新药企业,有着丰富的产品组合和在研产品线。对跨国药企来说,中国医药市场依然有着很大的想象空间和市场机会。据RDPAC调研,2020年,42%的跨国药企默认中国应被纳入全球关键研究。2021年,这一比例上升至67%以上。张颖提出,挑战是如何更快更好地将创新药带入中国,并尽可能惠及更多患者。
赛诺菲
中国在赛柏蓝的调研中表示,随着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不断深入,目前中国市场正在不断促进医药卫生高质量发展,这推动着包括
赛诺菲
在内的跨国药企与中国医药市场一同快速进入创新转型阶段,进一步加速创新药的引入和研发。
梯瓦
大中华区总经理黄迪仁也对赛柏蓝分享到,近年来,中国医药市场保持着全球第二大市场的地位。对于跨国药企来说,中国市场所代表的无限机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如何及时洞察、敏捷应对日新月异的中国市场的需求,也是对企业整体能力的考验。
梯瓦
自2018年正式进入中国,已将中国确定为公司在全球的核心市场之一,对中国市场的潜力和发展充满信心。
拜耳
表示,中国经济长期向好、产业结构加速转型,给各国企业发展提供了广阔机遇,这也坚定了包括
拜耳
在内的在华外资企业深耕中国市场的信心。
拜耳
在中国已经扎根了140多年。今天,中国已成为
拜耳
全球业务最重要的战略支柱之一,是
拜耳
处方药全球最大市场之一、健康消费品全球第二大市场,也是作物科学全球十大市场之一。
拜耳
认为,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和持续增长态势将为其在医疗健康和农业科技领域的业务带来更多机遇。
拜耳
将持续挖掘国内大市场潜力,充分发挥医疗健康和农业科技领域的优势,与中国共同迈进新发展时期。
拜耳集团
正在通过战略收购、合作共赢和产品线的调整积极推进公司向新技术转型。
拜耳
几乎在所有业务部门都投资了新技术,为未来增长奠定了基础。在中国的本土化发展中,跨国药企呈现出进一步加快创新速度以及创新药引入速度的趋势。02国内医药系列政策变革鼓励高临床价值创新药张颖认为,国内医药行业近年来的一系列制度改革,对推动行业健康发展,建立鼓励创新的行业环境起到了关键的积极作用,对于具有高临床价值的创新药研发和上市具有重要意义。
诺华
是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的获益者。比如,2020年,中国成为
诺华
创新药物
诺欣妥
在全球首批申请
高血压
适应症的市场之一。降血脂药物
乐可为
®在今年8月,即递交新药申请9个月后就实现获批,可谓“中国速度”。此外,
诺华
一直以来也积极参加国家医保谈判,同时推进早期准入以及开展商业保险等多元化药品可及路径。自2017年以来,已有超过30款药物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2022年,
诺华
有14款创新药物及新适应症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谈判产品数量和被纳入产品的数量均位居前列。随着中国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持续深化,审评审批程序更加高效。2020年,
梯瓦
创新药
安泰坦
®(氘
丁苯那嗪片
)——用于治疗与亨廷顿病(HD)有关的
舞蹈病
及成人
迟发性运动障碍(TD)
,经过优先审评程序,历时仅4个月便获批。随着医保谈判、带量采购的落地实施,医疗产品在中国的可及性与可负担性得到了大幅提高。对于梯瓦来说,集采等政策并不是一个挑战,而是一个机会与使命。为助力更多中国患者负担得起优质医疗,
梯瓦
有多款产品在医保谈判和国家集中带量采购中取得亮眼成果。诺德诺德方面认为,挑战和机遇是并存的,如同硬币的两面。这提醒企业抓住机会,在业务成长的同时,看到挑战,未雨绸缪,布局未来。医药市场的变化前所未有,大部分是积极的变化,如创新药得以快速审评审批,医保动态准入,国家层面,扩大医保覆盖率。03外部环境生变必要调整助推持续发展对跨国药企而言,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和自身业务的需求进行适时必要的调整是持续发展的关键。张颖表示,
诺华
在过去的几年里,也启动了转型之旅,通过非核心业务剥离和内部整合,目前已成为一家完全专注于创新药的企业。
诺华
在中国的新药及新适应症开发自2022年以来已实现100%与全球保持同步。
诺华
致力于未来3年实现超过90%的中国新药及新适应症注册申请与全球保持同步,这将为
诺华
加速创新药的引入进一步提供助力。获批引进之后,加速推进上市供应,以惠及需要的患者也是
诺华
工作的重点。此外,在保持对重点城市关注的同时,
诺华
也进一步挖掘增长潜力,不断加大对于县域市场的布局和投入,目前已覆盖1000多个县域市场。过去几年,
诺和诺德
在中国的业务不断扩大。从2018年到2023年,
诺和诺德
六次投资中国,升级研发、生产、运营全产业链布局,在中国形成了“双中心,三引擎”的新战略布局,推动中国业务迈入新阶段。
诺和诺德
双中心指的是,天津和上海的法律实体被政府认定为跨国公司地区总部;三引擎分别是,在华贸易和创新引擎位于上海,生产引擎位于天津,研发引擎位于北京。
诺和诺德
的中国研发中心是全球研发链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全球五大研发中心之一。中国早期研发贡献全球创新管线——在研发中心的开放创新平台INNOVO®,已有约100个创新概念和构想得到评估,30多个项目展开了具体合作,其中2个被纳入全球研发管线。2023年4月,
诺和诺德
正式递交了每周注射一次的胰岛素Icodec上市申请。这是
诺和诺德
首次在中国、
欧盟
与美国同步完成临床试验,同步递交新药上市申请。从2019年至2023年,
诺和诺德
对生产厂持续投资,提升产能、打造数字化工厂、建设高架立体仓库等。近年来,
诺和诺德
还不断扩大在上海的业务足迹。
诺和诺德
是首家落户临港新片区的跨国制药企业。2022年,
诺和诺德
在第五届进博会宣布将在上海建设现代化物流仓储中心,今年9月,项目正式启动。
艾伯维
中国总部位于上海,成立十年来,
艾伯维
中国员工数从400多名大幅增长至2200多名,多个创新疗法在中国实现全球同步上市。作为
艾伯维
全球的重要市场之一,
艾伯维
一直致力于主动融入中国的高质量发展进程,将
艾伯维
同类最佳(Best-in-class)创新药第一时间带入中国。
瑞福
是首个在华获批的口服选择性
JAK抑制剂
JAK
抑制剂,同时也是中国首个获批用于治疗
特应性皮炎
、
类风湿关节炎
、
克罗恩病
及
溃疡性结肠炎
的口服选择性
JAK抑制剂
JAK
抑制剂,中国首个也是唯一一个获批用于治疗
银屑病关节炎
的靶向疗法,中国与美国、欧洲等其他市场同步研发、注册和上市,并通过更早地纳入医保目录,提高患者可及性。目前,
艾伯维
中国已进入2.0时代,有望在新十年实现新的腾飞。
艾伯维
计划到2030年,在华推出超过30个新产品或新适应症,正在进行与计划中的临床研究项目约有60个,全力加速满足中国患者巨大的临床需求。
艾伯维
未来将继续立足上海、深耕中国,借助进博会的平台及溢出效应,把更多的创新产品和治疗方案带到中国,同时,致力于把更多的中国临床经验与学识带向全球。作为改革开放后最早一批来华的跨国药企,
赛诺菲
至今扎根中国40余年。
赛诺菲
目前在华拥有12处多元模式的办公室、3大生产基地、4处研发基地以及1个数字化创新中心。三大生产基地持续投入——2007年起,先后投资12亿元人民币建立深圳工厂;2023年宣布增资3300万欧元,在杭州工厂新建用于治疗心血管类药物的包装车间;2022年宣布投资5亿元人民币,在北京工厂落地
糖尿病
领域创新复方制剂
赛益宁
®的本土生产。2021年启用在中国的首个全球研究院(SIBR),专注于免疫
炎症
、
罕见病罕见血液病
、神经、
肿瘤
等前沿性生物研究。
赛诺菲
还前瞻布局大湾区,于2021年底在深圳落成大湾区国际疫苗创新中心,致力于构建疫苗行业全链路创新升级。
赛诺菲
努力以更快的速度将全球资产引入中国,并成为全球创新的新引擎。至今
赛诺菲
已为中国患者引进40余种慢性病、特药、疫苗和消费者保健领域的药物。自2019年,
赛诺菲
已将中国作为全球同步研发的必要选项,到今年已实现中国参与全球90%的同步开发项目。随着全球市场的需求和环境不断变化,企业需要为不同的发展阶段调整策略。自2018年进入中国市场,
梯瓦
制定了“在中国,为中国”的战略,积极响应中国国家政策,在进入中国市场时,
梯瓦
选择以“特药”作为突破口。这一决策不仅是考虑到市场环境、竞争格局的因素,还包含对患者需求的考量,针对的是中国患者在许多罕见病、
肿瘤
领域亟待解决的需求。在2018~2021年构建起完整的组织架构之后,梯瓦中国完成了起步阶段的工作。目前,梯瓦在中国的发展已进入到新的阶段,“新增长、新发展”是这一阶段的关键词。在新阶段,
梯瓦
将持续深化贯彻“在中国,为中国”关键战略,全面开放在华合作,深入洞察中国百姓未被满足的健康需求。在精神、神经、呼吸、免疫、
肿瘤
等领域,
梯瓦
将推动创新管线的落地,为中国患者提供更多优质的创新产品。
梯瓦
也将继续引进包括非处方药和仿制药等在内的全球产品资源,打造更多元化的优质产品矩阵。04医药行业深度转型跨国药企本土化下一步中国医药行业不断向创新转型。在这一转型过程中寻找和抓住机会,筛选并布局赛道至关重要。2023年,
诺华
正式成为一家完全专注于创新药的公司。现在和未来,除了继续“加速创新”和“提升可及性”,
诺华
的关键词是“聚焦”,
诺华
聚焦患者需求最为迫切的治疗领域和关键技术平台,开发并引入高临床价值的创新药物及疗法。第六届进博会上,
诺华
将展示多款未来几年计划引入中国的创新药——包括放射配体疗法领域的全球首创的一款靶向
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
创新药物;全球首创的小分子
补体因子B
抑制剂Iptacopan;有望成为全球第一款有效降低脂蛋白(a)的新型降脂药
Pelacarsen
;有望成为全球首个口服治疗
CSU
的
BTK
抑制剂Remibrutinib。未来三到五年,
诺和诺德
将不断深化布局,更深入地参与到全球创新链、生产链和健康链中。作为行业领军者,
诺和诺德
希望继续深耕中国市场,实现互利共赢,助力打造健康中国,造福中国患者。中国
糖尿病
和其他严重慢性疾病领域,尚有巨大的未被满足的医疗需求,植根中国29年的
诺和诺德
,2023年,发布“赢+2030”长期战略,致力于做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让更多中国患者获益于
诺和诺德
的创新产品。
诺和诺德
还将持续投资,深化全产业链布局升级,更好地服务中国患者。加速创新,继续推进“中国同创”计划,争取实现国内外同步临床,同步获批,患者同步受益,持续引进更多、更好的创新药品,扩大药品可及性。支持政府精准防治
糖尿病
和
肥胖症
,携手领域专家、医疗专业人士,推动治疗理念的更新,推动诊疗水平的提高,努力实现“早诊、早治、有效控制”,助力“健康中国2030”。携手行业内外合作伙伴,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数字化慢病管理模式,助力医生,赋能患者,利用数字化手段更好地帮助患者进行疾病自我管理。通过预防的方式,扭转
糖尿病
患病率上升的曲线,例如,对
肥胖症
的探索等。面对近几年医改政策的变化,
赛诺菲
正积极抓住机遇,参与到中国医药市场创新转型进程中。进一步加速推进
赛诺菲
全球创新药进入中国市场,契合国家以临床价值为导向来评估确定纳入医保的药物,确保有效、先进的药物和疗法实现公平可及,加速将更多创新方案落地中国。
赛诺菲
至今已为中国人民引入40余种高质量的创新药物和疫苗,提供从预防到治疗、再到自我保健的全面健康解决方案,不断拓展端到端的健康现代化模式,致力于成为本土化全方位健康守护者。
赛诺菲
将加强本土创新与合作,持续完善本土化产业链,并充分发扬全球研发实力和本地洞见的优势,积极参与到中国创新生态体系中。经过在中国40余年的孕育和发展,
赛诺菲
中国研发中心的员工已参与并领导全球研发工作,成为全球及本土医药人才发展的孵化器和加速器。如何更好地进行本土化发展是在华跨国企业必须思考的课题。
艾伯维
的探索是,在中国携手多方,共筑生态圈,展开多元化合作。自2021年起,
艾伯维
连续3年举办“中国合作日”活动,并成功与多家中国企业达成合作协议。
艾伯维
通过“中国合作日”这一创新合作平台,在自身深耕的研究和治疗领域——免疫学、肿瘤学、神经科学、眼科学、美学,与中国产业链、资本链、创新链的合作伙伴一起,深度合作,携手“出海”,深耕“蓝海”,加速推动中国医药市场的发展。
梯瓦
已全面开放在中国的合作,积极与不同的本土企业构建长期互惠合作关系。中国是梯瓦的战略市场,特别是在创新药方面,中国是梯瓦全球创新药研发的优先市场。因此,我们致力于与本土伙伴紧密合作,为中国百姓带来更多优质优价的创新药。在创新药研发方面,中国是
梯瓦
高度重视的全球四个重要区域之一,致力创新药管线落地中国,达成创新药在中国与美国、欧洲、日本同步上市。除创新药以外,
梯瓦
也将继续引进包括非处方药和仿制药等在内的梯瓦全球产品资源,满足中国百姓日益多元的健康需求。梯瓦的高质量仿制药为中国患者提供在原研药之外的治疗选择,
梯瓦
也将加速引进高质量仿制药品。
梯瓦
拥有行业内规模领先的仿制药研发管线,包含1100多个在研项目。
梯瓦
将积极引入高质量且具有竞争力价格的仿制药进入中国市场,为广大中国患者提供更多经济可负担的治疗选择。 今年,
梯瓦
首次在中国市场引入首款健康消费品。经典产品Sudocrem®通过跨境电商渠道,在
阿里
、
京东
等平台触达消费者,丰富中国百姓健康消费选择。一方面,
梯瓦
将整合与本土伙伴在渠道网络、供应链体系等方面的优势,拓展药品全国覆盖范围,提升优质药品的患者可及性;另一方面,
梯瓦
也将携手多家本土合作伙伴,依托其注册、准入和商业化团队等优势力量,以多元化的合作模式在中国共同确定、开发和商业化
梯瓦
全球已上市产品,满足中国百姓多元健康需求。下一个周期,跨国药企在中国的故事还在继续。END作者 | 遥望来源 | 赛柏蓝
更多内容,
请访问原始网站
文中所述内容并不反映新药情报库及其所属公司任何意见及观点,如有版权侵扰或错误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在24小时内配合处理。
机构
Otsuka Holdings Co., Ltd.
Novartis AG
深圳赛诺菲巴斯德生物制品有限公司
[+7]
适应症
肿瘤
高血压
亨廷顿舞蹈病
[+10]
靶点
JAK
PSMA
CFB
[+1]
药物
沙库巴曲缬沙坦钠
英克司兰钠
氘丁苯那嗪
[+4]
Eureka LS:
全新生物医药AI Agent 覆盖科研全链路,让突破性发现快人一步
热门报告
2025 AACR 十大热门靶点推荐和解读
智慧芽生物医药
AI Agent技术跃迁赋能药企研发智能化
智慧芽生物医药
Deepseek在药企研发领域的本地化部署和应用场景
智慧芽生物医药
立即开始免费试用!
智慧芽新药情报库是智慧芽专为生命科学人士构建的基于AI的创新药情报平台,助您全方位提升您的研发与决策效率。
开始免费试用
立即开始数据试用!
智慧芽新药库数据也通过智慧芽数据服务平台,以API或者数据包形式对外开放,助您更加充分利用智慧芽新药情报信息。
试用数据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