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药界春晚、海外“遇袭”,到“新冠神药”横空出世……2022年医药圈十大名场面

2022-12-27
细胞疗法免疫疗法医药出海加速审批上市批准
翻开2022年,诸多“名场面”席卷而来,医药圈大事件“一茬接着一茬”。“首个国产PD-1闯关FDA”精彩程度堪称“药界春晚”;一系列美国政策掣肘成为国内药企海外发展“最大刺客”;华润大手笔并购昆药使中药界的“强强联合”横空出世;恒瑞一系列高管变动撕开了“传统药企该怎么构建自己的人才体系”口子;科望卖厂似是打开了“卖厂潮”潘多拉魔盒;也有“一买一卖”之间,在时间的洪流中,得以为自己“正名”的云顶新耀……而最年度戏谑的莫过于布洛芬在年末被冠以“新冠神药”之尊,这或令布洛芬之父都有些感到意外。这一年,“不是所有的Biotech都一定要成为Big pharma”几乎成为行业共识;这一年,产业界各路人马对自己的定位愈发清晰,大都力图最大化保存实力,行为和动机都有迹可循。喧嚣与质疑褪去,就单个事件来看,或有喜有悲。但无论是失败也好成功也罢,中国创新药企从各个方向的突破,对于中国生物制药行业的蓬勃发展都是添砖加瓦。这是注定会被载入史册的一年。正值年末,E药经理人梳理了具有一定行业价值和标杆意义的“2022医药十大产业事件”,借以回顾2022全年。以下按照时间排序:01 “信达PD-1闯关FDA”出海折戟启示录2月10日晚上,作为首个国产PD-1闯关FDA,“信达PD-1出海之旅”以FDA肿瘤药物咨询委员会“14:1”按下了暂停键。这场双方长达近5个小时的博弈,精彩程度堪称一场“药界春晚”,几十万医药人守着不同平台的“直播”,这已然不单单是某一个企业的战斗,而是关乎整个行业同命运的一场“陪考”,大家共同等待黎明破晓,照耀东方大陆。可以肯定的是,无论闯关成功与否,它都成为中国医药出海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具有重要的风向标作用和里程碑式意义。从结果来看,该事件一方面提示了全球多中心的数据重要性,对试图凭借低价打入美国市场的后来者予以警醒;另一方面,该事件也掀起了国内药企出海应早做准备,要与海外监管机构建立充分沟通的讨论潮。不过,这次的“失败”也无需过分悲观,行业价值远大于个体悲喜,失败的故事也远比成功的故事更有警示和推动行业发展作用。链接:《“变脸”的FDA,受阻的国产PD-1,中国创新药出海何去何从》02传奇CAR-T成功出海,创新药出海重燃信心继“首个国产PD-1闯关FDA”半路止步后,业内直言,没有什么能比一个成功的出海,更能缓解中国创新药企现今焦虑。所幸,很快传来了首个国产CAR-T成功出海的好消息。2月28日,传奇生物CAR-T产品西达基奥仑赛(Cilta-cel)cel)获得FDA批准,用于治疗复发或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R/R MM)患者,成为中国首个自主研发并在美国上市的细胞治疗产品。在PD-1等国产新药出海遭遇挫折的当口,迷茫和质疑困扰着中国创新药,传奇生物的获批用近乎范例的方式打了一针强心剂:中国的创新可以走出世界级的biotech。这也成为2019年11月,泽布替尼创下我国新药出海“零的突破”之后的又一“新里程碑”。传奇出海成功的消息,也一定程度上提振了国内生物医药圈低迷的士气,让中国医药界为之沸腾。链接:《传奇高管揭秘CAR-T成功获批前后:如何做出BIC产品?与强生合作细节?定价策略?》《【独家专访】首个国产CAR-T在美上市,金斯瑞如何孵化出传奇?》03 多家国内药企列入《外国公司问责法》暂定清单今年3月,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将5家中国公司列入《外国公司问责法》的暂定清单,包括百济神州再鼎医药和黄医药等知名药企。该名单陆续扩容,涉及生物医药企业范围愈发广泛。不单于此,相较于美股市场的“清单”威胁,国内生物医药企业还被更多“名目”阴影笼罩着。如今年2月,CXO企业药明生物登上了美国“未经核实名单”(VUL)。对于生物医药企业而言,布局“全球化”重要性几乎不言而喻,渐成行业特色。但随着今年以来,美国政府对中国医药产业出台的一系列颇具挑战性政策掣肘,更是使得大家越来越意识到:技术和科学没有国界,但技术和科学是在不同国别完成的,同时也让中国创新药企对于海外融资渠道的认识更加深入和清醒。无论是资本市场,还是产业上下游,制度掣肘趋势愈发明显。在全球化“自由”与“不自由”间,国内药企无法游离在外。链接:《百济、再鼎和黄被列入“暂时退市风险”名单,将波及更多中概股!证监会深夜回复正与美沟通。撤美回归潮将至?》04恒瑞邹建军离职引蝴蝶效应?自今年4月,时任恒瑞副总经理邹建军因个人原因辞职后,恒瑞便马不停蹄开启了2022年一系列高管变动,尤其是研发条线。其中,邹建军、陶维康、张晓静等高管先后出走。一系列高管更迭,使得恒瑞需要重新梳理人才逻辑。由此,恒瑞推出2022年员工持股计划,激励核心人才。与此同时,恒瑞一系列高管离职背后,也扯开了一个颇受关注的话题讨论:在现今以创新为主的环境里,传统药企该怎么构建自己的人才体系?对此,时任恒瑞董事长孙飘扬在2022启思会提及,人才竞争主要靠激励机制来解决,但一个企业的创新不能完全靠一个人或几个人来解决问题,要有完整的创新体系,才能产生持续的、稳定的创新。要着重于整个人才体制的管理和搭建完整的技术平台,因为要想做出真正的创新,一定要有不断积累的技术平台。恒瑞一系列高管更迭变化或可从其言论中窥见一斑。链接:《恒瑞副总经理邹建军辞职》05 中药界强强联合:华润大手笔并购昆药一场中药界的“强强联合”横空出世,华润另辟蹊径,大手笔并购昆药,留给市场无限猜想。5月,昆药集团发布公告称,华立医药及其一致行动人华立集团已与华润三九签署了《股份转让协议》。根据协议规定,华立医药、华立集团将其合计持有的昆药集团212,311,616股股份(占昆药集团已发行股份总数的28%)转让给华润三九。标的股份总价款为29.02亿元,对应每股转让价格为13.67元。凭借此次并购,A股中药上市集团昆药华丽转身,或将成为央企控股企业。“华润并购昆药”不止改变了中药产业目前的格局,也让其与国药两家大央企在中药板块的布局更进一步,更是让产业界看到,在医药产业发展的新周期、新生态中,中药产业发展中的确定性和潜力。而在其中,具有资源优势的地方国资与央企走在了前面。“双赢”局面,仿佛给行业提供了一个指南针。链接:《中药格局再生变!华润系买昆药,意图为何?国药华润两大央企PK中药,谁强?》06 中生并购F-star:2022年首个跨境收购一直以来,跨国并购是企业发展壮大,实现国际化突围的重要手段。6月,中国生物制药宣布其全资附属公司invoX Pharma与海外F-star Therapeutics公司订立合并协议及计划,收购F-star公司所有发行在外的普通股,总代价为现金约1.61亿美元,约合10.8亿元人民币,一举成为2022年开年以来的首个生物制药跨境收购。目前,在地缘政治暂不明确的外部环境下,该收购尚未完成。但“中国大型Pharma收购纳斯达克上市Biotech”一事便给足了资本市场想象力,具有一定标志性意义。“收购一家斯达克上市的Biotech全部流通股,比BD一个产品还划算。”对于这笔交易,无论从价格还是收购标的成色来看,不少投资人给予充分肯定的支持态度,同时也引发业内人士对中国传统大药企出海路径的探讨。通过外延并购解决创新药研发困局,中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链接:《赚大了!中国生物制药10亿元抄底纳斯达克!2022年首个跨境收购之后,谁会是下一个?》07 云顶新耀出售Trop-2:时间为其“正”名时间为“一买一卖”的云顶新耀“正”了名。8月15日,云顶新耀宣布与吉利德子公司Immunomedics订立终止及过渡服务协议,转让此前引进自ImmunomedicsTROP-2 ADC药物TrodelvyTROP-2 ADC药物Trodelvy(拓达维®)的亚洲权益。根据该协议,云顶新耀将获得总额4.55亿美元的对价,其中包括预付款2.8亿美元(需获得相关监管部门的批准)和未来潜在的里程碑付款1.75亿美元;此外,云顶新耀将无需再支付此前 License-in交易当中的剩余高限里程碑付款7.1亿美元。彼时,众人尚还未看清云顶新耀此举意图何在,质疑声一片,股价也应声下跌。当几乎所有的创新药企为自己首款创新药上市而兴奋不已,鼓足勇气迈向商业化新征程,要为实现biopharma梦而不懈努力的时候,云顶新耀却“逆势而为”,将拥有的产品权益“退回”了。时间成为了最好的印证。回过头看,云顶新耀一买一卖之间,反而造就一段佳话,它提前预判了寒冬,储备了粮食,是一次成功的寒冬下断臂求生。站在历史的轨迹看,此举不失为明智之举。链接:《首款新药上市不足百天就转让!股价大跌19%,创IPO以来最低价,云顶新耀再抛BD新玩法!》08济民可信AR降解剂授权基因泰克济民可信这家传统药企不断刷新行业认知。8月18日,济民可信旗下子公司上海济煜,与基因泰克达成合作协议,对后者授权其口服雄激素受体(AR)降解剂JMKX002992的全球权益。根据协议,基因泰克将向上海济煜支付6000万美元首付款,最高可达5.9亿美元的里程碑款。令人惊喜的是,尽管这家药企曾多年蝉联中国医药工业百强前十,但业界对其创新能力的认知却并不多。此举颇有一鸣惊人的意味,一个跟创新近乎不搭边的传统药企打开了自己“快”创新之路,还受到了全球大药企的认可。通过该笔对外授权交易,一改市场对其传统企业的认知,济民可信创新性和创新实力在国内众多biotech公司中脱颖而出。更值得一提的是,在创新转型过程中,“摸着石头过河”的济民可信,为众多传统药企转型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那就是既要结合企业已有Big Pharma的商业化特长,又要融入Biotech的研发优势。链接:《9个月完成3笔license out,自研产品被沪亚ORION基因泰克看中,济民可信的“快”创新之路》09科望卖厂:潘多拉魔盒打开9月,距离建成仅一年多,科望医药将其苏州工艺开发和生产基地卖给了药明生物,此举一方面令不少投资者“唏嘘”,另一面也仿佛打开了“Biotech卖厂”潘多拉魔盒。下半年以来,前有科望卖厂,后基石药业苏州产业化基地停工、和铂医药卖厂卖管线……无一不引发舆论广泛关注。以上停工停产或卖厂事件不会是个例,洗牌期远未结束。由此,也引发了现下当“大手笔、大面积、大投入的生产基地建设”与“Biotech们资本寒冬下赤裸裸的生存困境”出现对撞时,已开工建厂的Biotech们该如何抉择的行业深省。Biotech关停工厂潮背后,不单是企业“自残”换蜕变,力求穿越时艰。实际上,一系列事件也使“不是所有的Biotech都一定要成为Big pharma”愈辩愈明,逐渐成为行业共识。在这一过程中,Biotech和Pharma的定位都日渐清晰起来。链接:《基石苏州工厂停工停产!危险信号逼近,还有哪个Biotech会步其后尘?》10末月奇特景象:“新冠神药”布洛芬一个奇特景象发生在了2022年末月。随着疫情放开,布洛芬一举成为“新冠神药”,甚至多地一粒难求。今日之景象,恐是若干年后,也足以让人津津乐道。布洛芬之父斯图尔特·亚当斯也许都没想到,自己宿醉后筛选出来的一款止痛药能在60多年后的今天成为一款冠状病毒疫情的“必备良药”。布洛芬第一梯队的龙头股更是从上涨到“疯涨”,风头一时无二。现象背后,亦有诸多发人深省的拷问:作为全球布洛芬原料药生产和出口大国,为何屡屡出现买不到药情况?如布洛芬这类退烧药能解决的问题,还需要新冠特效药吗?群众的疑问还亟待解决,国内也仍在经历大面积感染,希望2022年末暴露出的诸多问题,2023得以破题。链接:《三粒布洛芬“燃断”新冠药!缺货17天,霸榜热搜66次后,“阳民”们还要等多久?》
更多内容,请访问原始网站
文中所述内容并不反映新药情报库及其所属公司任何意见及观点,如有版权侵扰或错误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在24小时内配合处理。
来和芽仔聊天吧
立即开始免费试用!
智慧芽新药情报库是智慧芽专为生命科学人士构建的基于AI的创新药情报平台,助您全方位提升您的研发与决策效率。
立即开始数据试用!
智慧芽新药库数据也通过智慧芽数据服务平台,以API或者数据包形式对外开放,助您更加充分利用智慧芽新药情报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