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voseltamab最新临床数据公布,看BCMA/CD3双抗研究进展

2023-05-29
临床结果ASCO会议临床2期上市批准临床1期
近日,再生元(Regeneron)公布了其靶向BCMA/CD3双抗Linvoseltamab(REGN5458)在复发/难治性(R/R)多发性骨髓瘤(MM)II期研究的最新进展。结果显示:在200mg队列中,中位随访6个月后,接受治疗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为71%;59%的患者获得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30%的患者获得完全缓解(CR)。根据Kaplan-Meier估计,在6个月和12个月时维持反应的概率分别为84%和79%。目前未达到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且多个亚组均观察到良好的ORR。研究未发现新的安全性信号。该研究的详细结果将在即将举行的2023 ASCO会议上报告。Linvoseltamab使用再生元专有的“人抗体小鼠”技术和“全长双特异性抗体”平台构建。在去年公布的关键II期初步数据显示,在200mg组的87例患者中,有58例被评估为有效。中位随访3个月后,总ORR为64%。根据Kaplan-Meier估计,6个月后维持反应的概率为79%(95%CI:50%-92%)。安全性方面,95%的患者发生不良事件,其中≥20%的患者中发生最常见不良事件是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37%)、疲劳(32%)、贫血(28%)以及中性粒细胞减少症(20%)等。Linvoseltamab简介来源:再生元公司官网BCMA/CD3双抗研发格局BCMA全称B细胞成熟抗原,是肿瘤坏死因子受体(TNF)超家族中的一员,主要表达在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系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细胞中,且表达呈现出随着疾病的进展而增加的特点,因此成为了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理想靶点,CD3则主要参与激活免疫系统抵抗感染BCMA/CD3双抗具有双重抗原特异性,能够促进患者自身T细胞和表达肿瘤特异性抗原的恶性细胞之间的细胞间相互作用,其一边结合T细胞上的CD3受体,一边结合多发性骨髓瘤细胞表面高表达的BCMA,将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募集到肿瘤细胞附近,以达到杀灭癌细胞的作用。2022年,强生/杨森BCMA/CD3双抗Teclistamab先后获欧盟FDA批准上市,用于治疗R/R MM患者。Teclistamab是一款使用Genmab DuoBody技术开发的能同时靶向CD3BCMA的IgG4双抗,它可将CD3+T细胞重新定向到表达BCMA骨髓瘤细胞,以诱导针对靶细胞的细胞毒作用。Teclistamab作用机制示意图在关键临床I/II期MajesTEC-1研究中,研究者评估了Teclistamab在成人R/R MM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试验共纳入164例患者,结果显示,164例既往接受中位5线治疗患者经Teclistamab治疗后的ORR为63%(104/165),58.8%的患者获得非常好的部分缓解或更好缓解(≥VGPR),39.4%获得很好的CR;中位持续缓解时间(DOR)为18.4个月,中位PFS为11.3个月,中位OS为18.3个月。值得一提的是,Teclistamab不仅是全球首款获批的CD3/BCMA双抗,同时也是双特异性抗体药物在多发性骨髓瘤领域的首次批准。除了强生/杨森Teclistamab外,目前还有多款BCMA/CD3双抗处于临床开发阶段,绝大多数用于治疗多发性骨髓瘤。进入临床阶段的BCMA/CD3双抗来源:公开资料辉瑞Elranatamab辉瑞Elranatamab采用DuoBody技术构建,拟开发适应症为R/R MMElranatamab是一款皮下注射的BCMA/CD3双抗,其对BCMACD3的结合亲和力得到了优化,使T细胞介导的抗骨髓瘤活性更强。在关键II期MagnetisMM-3临床试验中,中位随访10.4个月后,接受Elranatamab治疗的患者ORR达到61%,84%的患者在9个月时维持缓解。9个月时的PFS和OS分别为63%和70%。安全性方面,elranatamab具有可控的安全性,未观察到剂量限制性毒性。目前,FDAEMA分别授予Elranatamab快速通道指定和PRIME计划,用于治疗对至少一种蛋白酶体抑制剂、一种免疫调节药物和一种抗CD38抗体耐药的MM患者。康诺亚CM336康诺亚生物CM336是基于其专有的nTCE双抗平台开发的一款BCMA/CD3双抗。CM336通过特异性结合BCMA阳性靶细胞和CD3阳性T细胞,将免疫T细胞招募至靶细胞周围,激活T细胞,并诱导T细胞介导的肿瘤细胞杀伤作用(TDCC)杀伤靶细胞。CM336具有显著的TDCC活性,较弱的细胞因子释放,预示其可能为患者带来更好的临床获益。艾伯维/Teneobio—TNB-383BTNB-383B是由艾伯维Teneobio联合开发的一款BCMA/CD3双抗,其结构为2+1型的IgG4抗体,其中Fc进行功能化改造降低了ADCC和CDC相关效应。其中CD3通过特殊的高通量筛选降低细胞因子的释放,从而降低相关副反应。TNB-383B结构示意图目前TNB-383B正在进行一项多中心、开放标签的I/II期临床研究。入组的RRMM患者为既往治疗接受过≥3线的治疗。结果显示,在接受1.8毫克以下剂量的患者中,治疗反应率为13%;在接受5.4至40毫克剂量的患者中,治疗反应率为52%;而接受至少40毫克剂量的患者中,ORR达到80%。百时美施贵宝—AlnuctamabAlnuctamab是百时美施贵宝(BMS)开发的一款BCMA /CD3双抗。在去年的ASH会议上,BMS公布了AlnuctamabR/RMM患者中静脉注射(IV)长期随访数据以及皮下注射(SC)的初步数据。在治疗R/RMM患者的I期临床研究中,70例患者接受静脉Alnuctamab治疗,ORR为39%;中位PFS为13.3周;中位缓解持续时间为146.1周。47例患者接受了皮下注射Alnuctamab剂量递增(10mg: n=6;15mg: n=4;30mg:n=6;60mg:n=3)和剂量扩展(10mg:n=9;30mg:n=9)治疗。在41例可评估疗效的患者中,ORR为51%;剂量≥30mg患者的ORR为77%。中位缓解持续时间为4.3周。安全性方面,Alnuctamab所造成的CRS多属于低级别,因此使得在剂量递增试验中可使用较高剂量的抗体;最常见的不良事件是CRS(53%/0%)、中性粒细胞减少症(34%/30%)和贫血(34%/17%)。对于双抗产品而言,研发速度是第一要素。目前,BCMA/CD3的双抗布局已略显拥挤,对于双抗间的竞争,或许最好的策略是凭借良好的Ⅱ期数据率先上市,利用先发优势抢占市场。在R/RMM治疗中,目前靶向BCMA/CD3的双抗多针对后线治疗,将来谁能抢先获批前线适应症,率先撼动来那度胺硼替佐米达雷妥尤单抗等药物的地位,谁才能分得较大的市场蛋糕。双抗研发,唯快不破。参考来源1.https://ashpublications.org/bloodadvances/article/4/18/4538/463776/Teclistamab-is-an-active-T-cell-redirecting;2.Updated phase 1 results of teclistamab, a B-cell maturation antigen (BCMA) × CD3 bispecific antibody, in relapsed/refractory multiple myeloma (MM). from https://meetinglibrary.asco.org/record/195433/abstract;3.https://biopharma.media/tecvayli-new-drug-for-multiple-myeloma-5004/;4.Pfizer Initiates Pivotal Phase 2 MagnetisMM-3 Trial of BCMA-CD3 Bispecific Antibody Elranatamab (PF-06863135) in Multiple Myeloma. Retrieved Feb 17,2021,from https://www.pfizer.com/news/press-release/press-release-detail/pfizer-initiates-pivotal-phase-2-magnetismm-3-trial-bcma.END👇关注药渡数据媒体矩阵
更多内容,请访问原始网站
文中所述内容并不反映新药情报库及其所属公司任何意见及观点,如有版权侵扰或错误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在24小时内配合处理。
靶点
Eureka LS:
全新生物医药AI Agent 覆盖科研全链路,让突破性发现快人一步
立即开始免费试用!
智慧芽新药情报库是智慧芽专为生命科学人士构建的基于AI的创新药情报平台,助您全方位提升您的研发与决策效率。
立即开始数据试用!
智慧芽新药库数据也通过智慧芽数据服务平台,以API或者数据包形式对外开放,助您更加充分利用智慧芽新药情报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