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击的英伟达能否引领AI+医药新风口?

2024-03-25
医药出海
01英伟达进军医药行业3月19日,全球瞩目的“年度AI风向标”—英伟达(NVIDIA)2024年GTC大会(GPU Technology Conference)在美国圣何塞会议中心正式开幕。其中,本届大会上与生命科学/医疗保健有关的会议共计90余场,首次超过了硬件、半导体、汽车等科技领域,居全行业第一。英伟达CEO黄仁勋更是在会上明确表示,医疗健康领域将成为英伟达下一个“数十亿美元级业务”。截至美国当地时间22日美股收盘,英伟达上涨3.12%,年内涨幅超90%,总市值达2.36万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7万亿元),市值仅次于微软和苹果,成为美股市值第三大公司。而在目前全球市值TOP10公司中,英伟达在过去30天拥有最大涨幅的股价。英伟达有硬件和软件产品。硬件产品分为游戏和娱乐、笔记本电脑和工作站、云和数据中心、网络GPU和嵌入式系统五大板块;软件产品有应用框架、应用和工具、游戏和创作、基础架构和云服务板块。其中,英伟达在GPU(图形处理器)市场的份额占比高达80%,几乎垄断了这一关键领域。近年来,OpenAI的ChatGPT火爆全球,掀起了人工智能革命的浪潮,而ChatGPT等语言模型的成功,正是依赖于GPU的智能运算能力。于是,英伟达凭借其强大的GPU技术,成为AI产业中不可或缺的力量。在过去两年间,英伟达旗下的风投部门将很大一部分资金投向了药物研发领域。2023年,英伟达就投资了9家专注于药物研发领域的初创生物科技公司。在本次GTC大会上,英伟达还推出了聚焦医疗场景的25个新的微服务(NIM),旨在赋能全球医疗保健组织,覆盖药物发现、医疗技术(MedTech)和数字健康等多个领域,帮助全球的医疗企业给予生成式AI进行效率提升。这些微服务包括一系列药物发现模型,包括用于生成化学的“MolMIM”、用于蛋白质结构预测的“ESMFold”、帮助研究人员了解药物分子如何与靶标相互作用的“DiffDock”。在此之前,英伟达推出的用于药物研发的生成式AI平台BioNeMo,该平台提供了一种更加快捷的AI 模型开发和部署方式,能够加速由AI助力的药物研发过程,目前已在制药公司、科技生物公司和软件公司的广泛采用。   本次GTC大会期间,英伟达还与多家知名医药企业展开了合作。● 3月18日,诺和诺德基金会(诺和诺德背后的企业基金会)宣布将与英伟达合作,在丹麦建造一台名为Gefion的AI超级计算机,该计算机将运行英伟达的AI技术,主要目标是发现新的药物和治疗方法,可供丹麦公共和私营部门的研究人员使用;● 3月18日,强生医疗科技(Johnson&Johnson MedTech)宣布计划与英伟达合作,加速和扩展外科手术中的AI应用。根据协议内容,强生将获取英伟达IGX边缘计算平台和Holoscan边缘AI平台的使用权。● 3月19日,GE医疗宣布利用英伟达技术,开发了一种AI驱动的研究模型SonoSAMTrack。SonoSAMTrack结合了一个可推广的基础模型,用于分割超声波图像上的对象,称为SonoSAM。● 英伟达还宣布了与医疗保健公司Hippocratic AI的合作,旨在提供生成式AI护士,通过视频通话向患者实时提供医疗建议,每小时工资仅为9美元,而人工护士每小时的费用为90美元。02各大公司动作频频ChatGPT的爆火将AI的风也刮到了医药领域。AI医药愈发被看好,除去英伟达,微软、谷歌等巨头也正在将生物医药技术视为AI的下一个前沿领域。比如微软在2023年推出了一个名为EvoDiff的通用框架,其可以根据蛋白质序列生成“高保真度”和“多样性”的蛋白质;谷歌DeepMind的研究人员们将预测蛋白质结构的AlphaFold模型用于开发一种“分子”注射器,以将药物直接注射到细胞中,并用于研究减少对杀虫剂依赖的农作。各大MNC自然也不会错过这一新兴领域。2023年,各大MNC在AI制药领域也开展了多项投资合作项目。阿斯利康艾伯维赛诺菲辉瑞强生罗氏默沙东BMS等纷纷入局,包括建平台、合作开发新模型等一系列布局。当视线拉回国内市场,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AI医药的发展。比如2021年工信部等九部门发布的《“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中提到以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医药研发,要积极探索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在研发领域的应用,通过对生物学数据挖掘分析、模拟计算,提升新靶点和新药物的发现效率;国家发改委2022年发布的《“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提到,我国将积极利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对治疗适应症与新靶点验证、临床前与临床试验、产品设计优化与产业化等新药研制过程进行全程监管,实现药物产业的精准化研制与规模化发展;2023年,国务院出台《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意见》提出建设面向医疗领域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加快推进互联网、区块链、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在医疗卫生领域中的应用,等等。这些利好政策的发布为AI制药的发展注入了新动能。中国AI制药企业中最出名的双子星英矽智能(H1834)和晶泰科技(H1874)在2023年先后递交了港股《招股书》,为上市做准备。此外,亿药科技星药科技望石智慧、燧坤制药等初创企业也都在不断尝试,积极推进研发项目。另外头部公司恒瑞医药药明康德等在这方面都有布局。药明康德先后投资了多家AI赋能药物研发的公司;恒瑞医药与专门从事人工智能新药设计平台开发的法国Iktos公司达成合作,引进AI新药研发平台。知名CXO企业美迪西泓博医药泰格医药也在寻求和AI科技公司的合作,逐步扩大企业版图。不仅如此,互联网大厂对制药领域也跃跃欲试。2020年,腾讯推出了首个AI驱动的药物发现平台云深智药;阿里巴巴也在同年与全球健康药物研发中心合作,开发了AI药物研发和大数据平台;2021年华为与数十家医药企业就旗下的医药追溯系统展开合作,此后华为还与老牌药企云南白药联手签订AI制药领域的合作协议;2023年3月21日,在“数启新局智胜未来”2023年百度&GBI生态峰会上,百度“文心一言”首个落地医药行业的产品GBI-Bot正式发布。03AI药物研发前景如何?然而,迄今为止,AI制药领域还没有一款成功上市的药物。目前进展最快的药物来自Nimbus公司的TYK2抑制剂NDI-034858,Nimbus生物制药公司主要通过使用计算机技术加快药物发现和研发。2022年12月13日,武田NimbusNDI-034858达成一笔总金额60亿美元的合作(首付款40亿美元),收购后将其更名为TAK-279。2023年9月,TAK-279达到II期终点(银屑病),目前进入临床III期。AI制药第一款进入临床的小分子来自英国制药公司Exscientia开发的用于治疗强迫症(OCD)的长效血清素5-HT1A受体激动剂DSP-1181,不过遗憾的是,其在后续的I期临床试验中表现不佳,试验终止。无独有偶,还有许许多多的AI制药药物纷纷折戟于临床。表1:部分AI药物的临床进展 但也依然不乏希望,前不久3月8日,英研智能团队在Nature子刊上介绍了其核心产品INS018_055的研发历程。INS018_055是英研智能通过生成式AI筛选靶点并设计的抗特发性肺纤维化小分子候选药物,去年已完成Ⅱ期临床首例患者给药,目前正在进行II期临床试验,进一步评估其在特发性肺纤维化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AI技术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新药研发的速度,但毕竟该技术还处于新兴阶段并不成熟稳定,AI制药究竟能走多远?最终还需要药物上市后接受市场的检验,期待此次英伟达的入局能助推首款AI药物早日获批!END如需获取更多数据洞察信息或公众号内容合作,请联系医药地理小助手微信号:pharmadl001
更多内容,请访问原始网站
文中所述内容并不反映新药情报库及其所属公司任何意见及观点,如有版权侵扰或错误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在24小时内配合处理。
靶点
立即开始免费试用!
智慧芽新药情报库是智慧芽专为生命科学人士构建的基于AI的创新药情报平台,助您全方位提升您的研发与决策效率。
立即开始数据试用!
智慧芽新药库数据也通过智慧芽数据服务平台,以API或者数据包形式对外开放,助您更加充分利用智慧芽新药情报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