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价腰斩、持续亏损,百济、再鼎歌礼泽璟……未盈利药企啥时候“转正”?

2022-08-23
免疫疗法创新药抗体小分子药物引进/卖出
“一个真正的Biopharma,一方面不能只在中国的“内海”里边游泳,要到全球的“汪洋大海”中去,也就是说在国际化上要成功,另一方面,在还没有盈利的情况下,就不能算得上真正的Biopharma。”8月22日,上交所科创板官网显示,诺诚健华科创板IPO注册生效,预计将于近期上市。这也意味着这标志着,作为未盈利创新药企的诺诚健华即将开启“A+H”新征程。诺诚健华并不是第一家“A+H”的未盈利药企,百济神州君实生物已率先在两地上市。而随着企业逐步发布半年报,这些曾经光环无限、承载着中国医药创新希望的未盈利生物药企们“现在都过得怎么样?”这个问题依然引人关注。据E药经理人的不完全统计,目前共有51家企业通过港股的“18A规则”在港股上市,截至8月23日,其中12家企业公布了半年报或者半年业绩预告;15家企业通过第五套标准登陆科创板,5家企业公布了半年报。在已经公布业绩的17家企业中,除了上海谊众之外,都还处于亏损状态。科创板未盈利生物医药企业营收情况(单位:亿元)港股未盈利生物医药企业营收情况(单位:亿港元)数据来源:公开数据、choice而二级市场的表现也不尽如人意。据E药经理人不完全统计,截至今日收盘,相对于上市首日开盘价在港股51家企业中,仅有7家股价上涨,涨幅最高的是康希诺,相较于首日开盘价增长了171.82%;在科创板的15家企业中,仅有上海谊众一家股价有增长。在港股44家下跌的企业中,有31家跌幅过半,跌幅最大的是嘉和生物,相较于首日开盘价跌去了87.46%;科创板14家下跌的公司中,跌幅最高的是天智航,跌幅达到78.57%。商业化“救”不了业绩?随着优先审评制度的推进,新药获批上市的速度正在提速。经历了数年的蛰伏后,大部分未盈利上市药企接连迈入了商业化阶段。2021年,包括荣昌生物诺诚健华康方生物康宁杰瑞亚盛医药等在内的11家企业开启了商业化。这一年,也成为未盈利药企的商业化元年。虽然营收有了突破,但仍在在持续亏损,甚至亏损的口子正在加大。即将在科创板上市的诺诚健华,第一款产品奥布替尼已于2020年12月获得国家药监局附条件批准上市,并在2021年开始实现商业化收入。也基于产品上市的带动,总收入同比上涨142%,从2021年上半年的1.02亿元大幅上涨至2022上半年的2.46亿元,其中奥布替尼纳入医保后销量同比上涨115%。但与此同时研发费用从2021年上半年的1.85亿元增至2022年上半年的2.74亿元,净利润亏损从去年上半年的2.09亿元扩大至今年上半年的4.41亿元。百济神州的“拳头”产品PD-1——替雷利珠单抗PD-1——替雷利珠单抗上半年销售业绩达12.51亿元,总收入42.1亿元。但即使明星产品放量突破了10亿元新台阶,却并没有扭转百济神州亏损的情况,反而“口子”在加大。上半年,公司亏损额由去年的24.93亿元人民币扩大至66.64亿元人民币。对于营业亏损扩大,百济神州称,主要由于合作收入下降27.74亿元,以及美元升值导致汇兑损失7.71亿元所致,其中合作收入有所下降,主要由于上年同期对与诺华制药就百泽安达成的6.5亿美元合作预付款进行的部分收入确认。作为国内License-in模式先锋的再鼎,2022年上半年,营收9490万美元,同比增长66.38%;经营亏损2.2亿美元,同比下降44.39%。营收上涨、亏损下降,看上去是个不错的征兆,却来自于再鼎的“断臂求生”:今年上半年,再鼎医药终止了ZL-2309的研发,这是再鼎一款自研的CDC7抑制剂;同时,再鼎医药降低了ZL-1201的内部开发优先级。总体来看,与2021年上半年相比,今年上半年再鼎医药的研发费用减少了65.34%。药企更多的是产品竞争力和后续商业化能力。只靠一两个产品的收入或许短时间内并不能成为企业发展的支柱。2021年,泰它西普维迪西妥单抗的获批上市并进入医保,打开了荣昌生物商业化的道路,其中,维迪西妥单抗海外授权交易总额达26亿美元,刷新国产药品海外授权最高纪录。无论是产品实现商业化还是在BD上的成功,荣昌可以称得上是在一众未盈利企业尤其是药企中的“排头兵”。但或许,这也还不够。在没有了BD“加成”的情况下,虽然半年报仍未发布,但或许并不会像去年一样能够在短时间内扭亏为盈的亮眼表现。所以近期对荣昌生物的采访中,CEO房健民就曾表示,即使目前荣昌生物在国际化、商业化方面已经有了很好的进展,但是距离成为Biopharma还远远不够,“一个真正的Biopharma,一方面不能只在中国的“内海”里边游泳,要到全球的“汪洋大海”中去,也就是说在国际化要成功,另一方面,在还为盈利也就是企业还在烧钱的情况下,就不能算得上真正的biopharma。无论是License-out,还是能够在海外上市、特别是在欧美发达国家上市,有盈利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未来凭啥获青睐?四年前,时任港交所行政总裁的李小加曾说:“包括生物科技公司在内的内地企业纷纷赴港上市后,破发潮等现象会大概率出现。对于任何一个正常的市场来说,起起落落是无法避免的,人为控制或许会减缓‘一地鸡毛’发生的时间,但并不能让其消失。投资生物科技领域会尤其高风险,因此市场对此要做好心理准备。”李小加当时对于“破发潮”的预判,成为了当下生物医药企业IPO的常态。行业也从当初港股纷纷破发的不解与惊讶,在一个个动辄跌幅超过20%的开盘价中,“收获”了平常心。歌礼制药泽璟制药分别是港股与科创板第一家上市的未盈利药企。尤其是歌礼,作为当年第一家以未盈利的状态走向资本市场的企业,它的表现可以称的上”牵动人心“。因为他代表的不仅仅是企业本身。歌礼打开了资金短缺的创新药企”续命“的希望大门,但同时也成为港股”破发魔咒“的开始。阿里上市时的同款大锣、吴晓滨和李小加亲自站台、数家主流媒体的争相报道……当初不会有人想到歌礼在此后的几年中,会逐渐被市场遗忘。如今3.5港元的收盘价,对比当初14港元的发行价,恍如隔世。歌礼的”失宠“,来自于产品的动力不足。迈向资本市场之后,虽然公司两款产品丙肝治疗药物达诺瑞伟拉维达韦如期上市,但在吉列德、MSD、BMS等进口药品的冲击下,达诺瑞伟后来停止了销售,歌礼制药把目光转向了丙肝以外的领域。8月22日,歌礼制药公布2022年中期业绩,公司实现营收3821.8万元,同比增长4.6%;亏损8799.8万元,同比减亏20.6%。期内公司研发支出同比上升60.5%至1.19亿元,截至2022年6月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24.84亿元,足够支持未来5年研发活动。在2022年半年报发布之前,歌礼密集公布了几项研发进展的情况,包括新冠口服药歌礼ASC10PD-L1小分子抑制剂前药ASC61、ASC22(恩沃利单抗)等,6月份还将第一三共前北美总裁兼首席执行官John P. Gargiulo先生纳入麾下出任首席商务官。虽然现金流充足,但长期主攻传统的病毒性肝炎治疗领域的歌礼研发转向,充满了太多的不确定性,研发尚在前端,但新冠口服药已有真实生物率先上市,还有君实开拓等紧追其后,PD-L1也已有多个产品商业化,能否成功仍属未知之数。在一种跌成了常态的未盈利药企中,有一家企业的股价表现备受关注:上海谊众。这是一家致力于抗肿瘤药物改良型新药的研发及产业化的药企,核心产品是注射用紫杉醇聚合物胶束注射用紫杉醇聚合物胶束于2019年7月报送国家药监局审评中心新药申请,并于2021年10月获得新药注册证书,正式上市销售。自产品获批后,上海谊众的股价一路走高,截至今日收盘,113.5元的股价相较于上市首日,涨幅达到135.97%。此前上海谊众发布半年报,2022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187.08万元,净利润6097.92万元,同比实现扭亏为盈。虽然并不是创新药,但紫杉醇紫因其疗效确切、适应症广、临床需求大,围绕着紫杉醇的改良型剂型研发持续进行,紫杉醇类产品目前是国内销售金额排名第一的化学制剂,也是抗肿瘤药物领域销售金额最大的品种。二级市场的动荡很多时候来自于”用脚投票“的简单与粗暴,但是市场对于企业的反馈,无疑是基于企业未来想象空间的规模。对于药企来说,想象空间则是基于产品竞争力、管线丰富程度、商业化能力以及企业对于未来发展方向的判断。登记邮箱信息订阅E药经理人信息服务扫描二维码
更多内容,请访问原始网站
文中所述内容并不反映新药情报库及其所属公司任何意见及观点,如有版权侵扰或错误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在24小时内配合处理。
来和芽仔聊天吧
立即开始免费试用!
智慧芽新药情报库是智慧芽专为生命科学人士构建的基于AI的创新药情报平台,助您全方位提升您的研发与决策效率。
立即开始数据试用!
智慧芽新药库数据也通过智慧芽数据服务平台,以API或者数据包形式对外开放,助您更加充分利用智慧芽新药情报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