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下欧洲药企千万级订单,寒冬里,CDMO如何“自救”?

2024-03-24
临床申请细胞疗法
撰文| 石若萧编辑|  Kathy寒冬凛冽,Lonza关厂,Catalent“卖身”,德国CDMO巨头Evonik宣布裁员2000人,药明系深陷美国制裁法案,股价连跌……行业的共识是,2024年,CDMO已然到了最艰难的时刻。与多点开花的Biotech不同,CDMO是一个讲究规模效应的“强者恒强”行业,要么全胜,要么出局。复杂的外部环境下,成本、订单、扩张、整合、博弈,都构成了CDMO的运营要素。谁能将这些要素理清,谁就能熬过寒冬,步入上行周期;而那些因为各种各样的缘故失策的管理者,只能一步错,步步错,眼睁睁看着自己滑入下降的“死亡螺旋”。问题在于,上行与下降之间的关键变数是什么?近日,国内大分子CDMO鼎康生物又拿到了一家法国公司Domain Therapeutics的新订单,后者将候选药物DT-7012,一种可清除调节性T细胞(Treg)的抗CCR8单克隆抗体 (mAb),委托给了鼎康生物,提供从细胞株开发到临床GMP生产的整体化服务。除了这一好消息,对于未来两年,鼎康生物全公司上下都保持着充分的自信,与当下寒冬中普遍的悲观情绪形成了鲜明对比。“接下来两年,我们的计划依然是保持高速增长。”鼎康生物总裁魏建中告诉E药经理人。在复杂的态势中,这家企业做对了哪些决策,从而能够成功穿越周期?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不光是对单一公司案例的复盘,更是对当下CDMO行业普遍困局的一个解法。寒冬里的竞争自2022年来,资本寒冬笼罩了整个创新药行业,“卖水人”CDMO也不再能独善其身。随着国内市场收缩,拿订单越来越难。为了保障现金流,CDMO之间的竞争已经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价格战,是激烈竞争的直观体现。IND阶段的价格先降到原来的80%,再砍半,然后居然还要再降。据魏建中回忆,相比前些年,目前IND阶段的报价几乎只有当时的20%-30%。这样低的价格当然没办法赚到钱,但许多公司不惜赔本也要把单子抢下来,只为维持工厂的日常运转。如此困境之下,出海,自然成了中国公司们共同的思路。不过,由于形势所迫,很多公司在出海之前并没有成体系的规划,仅仅只是出于本能在行动,打法难免显得急功近利。比如一到海外,刚设立一个办公点,就开出天价薪资,大量招募当地的BD和销售,疯狂跑展会、做宣传,希望BD和销售们能够凭借自己的“人脉”拿到订单。一段时间后,这种打法的弊端就显现了出来。好的BD、销售薪资价格水涨船高,到了许多公司负担不起的程度;水平不佳的人员薪资水平也涨了上去,却连一笔订单都没办法带来。更何况,人你能招,我能招,他也能招。钱能解决的问题,往往都不是关键问题。毕竟出海之后,中国CDMO要面对的竞争不光来自国内同行,还有扎根已久的当地公司。对于海外的药企而言,初遇中国的CDMO公司,首先都是抱着怀疑的眼光。一方面,中国公司急于获取订单,报价太低,质量难免令人担心,甚至还有接单后以更低价外包给其他公司的“前科”;另一方面,中国公司往往没有在本土设厂,国际交流速度也不快,想对生产体系进行考察,都面临着一大堆不便。有形无形的壁垒限制下,初来乍到的中国公司,面对有资质、有信用、有工厂的本土公司,想把“肉”从对方口中抢下来,难上加难。事实上,就连出海最成功的药明生物,也是经过十余年的沉淀后才慢慢得到了行业认可。归根结底,CDMO出海想要成功,最关键的变数还在于“修炼内力”上。与之相比,加强广告宣传、高薪招聘BD和销售,都只是末技而已。那么,中国CDMO想要成功获取海外项目,核心竞争力在哪儿?或者说,客户最为关注的点,有哪些?艰难的谈判将视线拉回鼎康Domain Therapeutics上周宣布的合作上,作为一家规模不大的公司,这笔订单拿得并不容易。为了应付严峻的形势,两年前,鼎康就加速了一系列出海的布局,2022年10月,鼎康在德国建立了商务中心,对当地的销售网络提供支持;2023年年初,随着疫情的放开,又在美国增设了商务中心。目前,鼎康建立了一个遍布全球的销售网络,销售体系按区域划分,欧洲、美国、韩国均有布局。在寒冬的市场压力下,这个规模约20余人的全球销售团队在过去一年非常活跃,参加展会,对企业进行访问,同BD网络进行交流。魏建中告诉E药经理人融媒体,鼎康生物销售团队过去一年触达谈判的海外Biotech,“至少在三四百家左右”。而当销售人员感觉到对方有了更大的意向,总裁就会亲自出马,力求将订单落实,“去年我光欧洲去了5次,美国2次,一年时间有4个月在国外,基本都在客户那边谈。”魏建中透露。一系列举措收效明显,2023年,鼎康生物与两家韩国企业Panolos Bioscience、Kings Pharm分别签署了项目合作协议,标志着出海取得了显著进展。但鼎康内部进行研讨后认为,放眼全球,最具有潜力的市场,还是在欧洲。其实就在德国的商务中心落成后不久,Domain Therapeutics就已经开始了同鼎康的接触。只不过作为一家新锐Biotech,这家企业对合作伙伴的选择态度非常谨慎。既希望对方水平过硬,保障管线推进,满足监管要求,又希望能拿到一个优惠的价格。因此,长达一年多的时间里,一直在不断地“货比三家”,在国内与海外各选了三家CDMO公司进行比较。于是双方之间,就展开了一场漫长的谈判、博弈与合作。前前后后花费了一年多时间,才终于与Domain Therapeutics敲定了订单。这一过程虽然艰苦,但魏建中觉得自己学到了很多。他发现,许多同行在出海的过程中喜欢习惯性地报低价,然而价格并不是欧美Biotech最关心的因素。后者更希望的,是能够达成价格与质量之间的平衡,报价太低,反而会担忧CDMO企业水平不高,达不到要求,会在未来给自己的药“埋雷”。因此,即便合约已经签订,也不代表监管会松懈。合约签订前后,对方会不断派出团队来鼎康进行考察。考察团队分成三波:技术团队、商务团队和质量审计团队,会将鼎康内部的文件、生产、管理等各个层面摸了一个遍。不过,由于在出海方面布局较早,鼎康已经建立了完善的GMP生产体系,经得起核查。并且随着海外客户越来越多,其他客户的好评就成了最佳的市场营销。先发优势带来了正向螺旋,无形中对这场合作的敲定与执行起到了关键作用。难而正确从这段经历中,魏建中总结出了三点。第一点,也是最为核心的一点,就是团队技术能力和相应速度。许多欧美Biotech对中国的CDMO企业本就了解有限,尤其是许多规模不算大的CDMO,在对方认知中几乎就是个“新兵”,最开始几乎都是看在价格的份上,怀揣试一试的想法做一下接触。此外,Biotech同CDMO企业的合作模式基本都是长期,为了确保CDMO技术水平过硬,不会把自己的事情“搞砸”,往往会引入多家企业进行能力对比,实打实比拼哪家企业质量更好,响应速度更快。对于Domain Therapeutics而言,由于这是其第一个生物药项目,态度上自然会更加地谨慎小心,为此也找来了好几家CDMO企业相互对标。这时候,为了打破成见,树立权威,硬实力的比拼就尤为重要了。得益于鼎康前身正是中国最早从事生物类似药领域的企业,有着深厚的技术储备,拥有自己的细胞株体系,无论是技术能力还是响应速度,鼎康都远远超过了竞争的欧洲公司。“宣传上你可以随便怎么讲,但最终还是要把数据放在放到桌面上来比较。”魏建中强调,“我们这种新兵,一定要在一开始就证明自己。”第二点在于质量管理体系,海外企业普遍对此极其看重。即便早已接受过国家药监局和欧盟的多次现场核查,但在接洽期间,Domain Therapeutics依然多次派遣团队对各家公司的质量体系进行了考察和评估,甚至还对此前鼎康服务过的各国客户进行了接触,做尽职调查。面对这种程度的核查,别无他法,打铁只能自身硬,争取让对方在各个环节都挑不出毛病。对此,鼎康拥有全球首个模块化工厂KUBio,采用一次性生物工艺技术,符合国际 cGMP 标准,并拥有多年优秀的审计跟踪记录。目前已经为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临床供样,多个商业化生产项目已经开展,无论资质还是名誉,都经得起推敲。第三点尽管不如前两点关键,但也在谈判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即公司团队的国际化接轨能力,比如管理体系是否对标国际、日常文件记录是英文还是中文、公司员工的是否具有海外背景等。这方面正是鼎康的优势之一,许多团队成员都由海外留学背景的高学历人才所组成。据了解,鼎康整体的国际化程度和英文沟通能力都很强。目前,团队的生产负责人来自美国,曾经在安进工作多年;技术负责人为美籍华人,质量负责人来自新加坡,项目负责人则是加拿大人,他们都在行业深耕许久,且人脉广阔。这些对于前期同客户之间的“破冰”,扫除障碍,增加信任,后期与相关监察机构的申报、沟通、交流,都至关重要。以上三点的重要性从大到小,从硬到软进行排列,理解起来都不困难,但倘若执行层面上全部覆盖,成本相当高,背后其实是多年的技术、资质、经验和管理能力的积累。在魏建中看来,万事开头难,一旦将这些要素积累到位,后期的突破都是顺理成章、顺势而为。尽管目前市场环境公认很差,但谁都不能否认市场依然还保有很大的需求。唯有前期一路攻关,坚持做“难而正确”的事的企业,才能在寒冬中迈过客户设定的门槛,积累声誉,保持增长。战略选择CDMO公司为了平衡成本与支出,通常会采取两种战略:一是生产基地全球多点开花,优点是能够更方便地触达客户,缺点是成本居高不下;二是将生产基地集中,优点是成本可控,缺点是难以同全球各地的销售网络形成合力。逻辑很简单,在CDMO行业,人力成本占比相当重。假设十万升总产能都聚集在同一地点,只需要100个员工就能够运营好;但如果将产能拆分到十个地点,每个地点一万升,需要的员工数量以及沟通成本将远远超过100人。没有绝对正确的战略,只有合适的战略。两大不同战略目前很难说谁更胜一筹。但对于中小企业,根据自身体量和特性出发,偏向后者似乎更加合适一些。但生产端集中的另一头,是销售端必须要保持足够的灵活性。一名行业人士告诉E药经理人融媒体,在这样的年景下,CDMO行业想要生存,销售端必须做到两点,首先是业务模式必须要灵活,不同技术路线,不同研发阶段,包括早期临床客户,中后期乃至放量生产阶段的客户全部都要有覆盖,才能将运营风险稀释到足够低。第二,必须要出海,如果只在中国市场“内卷”,靠打价格战吸引客户,无疑是一条死路。但这时,在海外缺乏厂房布局的劣势就体现了出来。毕竟PPT、手册和语言描述的冲击力,远弱于一条正在运行中的工厂和产线。而每次都邀请客户飞来中国参观,显然也并不现实。对此,许多企业正在考虑于欧洲、美国等多地修建或并购“技术服务中心”,性质类似于一个试运行阶段的早期研发中心,同商务中心互补,对当地的销售人员作心理和物质上的支撑,增强同客户沟通交流的效率。第三,熬过寒冬的最佳方式,莫过于抱团取暖,狼群结伴同行。为了加速获客,可以考虑在拿球寻找战略合作伙伴。业务上,双方之间没有重叠或竞争,但在组织结构、技术路线、客户分享等方面,双方又可以形成互补,效率更高。从整体市场来观察,CDMO行业再也不像当初人们想的那样“旱涝保收”,遵循“一九法则”已是既成事实。毕竟,CDMO真正的护城河不在于表面的产能和技术,而在于时间累积下来的资质与客户信任,以及管理体系不断调整迭代沉淀下来的动态经验,这些都绝非一日之功。论硬件成本,各个公司之间差别不会很大,但做好人力、生产、销售、闲置之间的协调,才是各个公司的核心差距所在。谁能解决好这些问题,谁就能最终胜出。归根结底,倘若没理清楚行业的关键变数,很容易堕入下行的“死亡螺旋”;若是战略上思路清晰、管理上执行坚决,未必不能做到像鼎康生物一样,在寒冬中逆风飞扬。回复“CXO”,了解电子期刊详情精彩推荐CM10 | 集采 | 国谈 | 医保动态 | 药审 | 人才 | 薪资 | 榜单 | CAR-T | PD-1 | mRNA | 单抗 | 商业化 | 国际化 | 猎药人系列专题 | 出海启思会 | 声音·责任 | 创百汇 | E药经理人理事会 | 微解药直播 | 大国新药 | 营销硬观点 | 投资人去哪儿 | 分析师看赛道 | 药事每周谈 | 医药界·E药经理人 | 中国医药手册创新100强榜单 | 恒瑞 | 中国生物制药 | 百济 | 石药 | 信达 | 君实 | 复宏汉霖 |翰森 | 康方生物 | 上海医药 | 和黄医药 | 东阳光药 |  荣昌 | 亚盛医药 | 齐鲁制药 | 康宁杰瑞 | 贝达药业 | 微芯生物 | 复星医药 |再鼎医药亚虹医药跨国药企50强榜单 | 辉瑞 | 艾伯维 | 诺华 | 强生 | 罗氏 | BMS | 默克 | 赛诺菲 | AZ | GSK | 武田 | 吉利德科学 | 礼来 | 安进 | 诺和诺德 | 拜耳 | 莫德纳 | BI | 晖致 | 再生元
更多内容,请访问原始网站
文中所述内容并不反映新药情报库及其所属公司任何意见及观点,如有版权侵扰或错误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在24小时内配合处理。
适应症
-
靶点
立即开始免费试用!
智慧芽新药情报库是智慧芽专为生命科学人士构建的基于AI的创新药情报平台,助您全方位提升您的研发与决策效率。
立即开始数据试用!
智慧芽新药库数据也通过智慧芽数据服务平台,以API或者数据包形式对外开放,助您更加充分利用智慧芽新药情报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