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2023是ADC终年还是新元年 ?未来突破在哪里?

2023-09-14
抗体药物偶联物孤儿药临床2期引进/卖出
2023 BiG ADC专题研讨会视频快闪青梅煮酒论英雄,群英鏖战ADC!9月7-8日,2023 BiG ADC/XDC 专题研讨会在上海张江召开并落下帷幕,本文为会议系列开篇报道。30多年前费翔凭借春晚上一曲【冬天里的一把火】出名,30年过去电影【封神】又把费翔变成了新的顶流。回到生物医药行业,近几年尤其是今年,国内整个创新药行业资本市场最为耀眼的【一把火】基本上都是由ADC/XDC这个赛道贡献出来的。2023年,全球ADC市场有望突破百亿美元。如果以封神榜的时间为起点,封神榜是【周】革【商】命的时候,一统中原是【秦始皇】时代,那么未来5-10年,中国乃至全球范围内ADC/XDC公司,谁能在创新药的封神榜上有名,值得拭目以待,那么当下便是一个宏伟的起点。PS:以下内容整理未经所有分享嘉宾审核,可能存在疏漏,仅供参考交流!亦不构成任何投资及用药建议。整理 | Ning、Kathy编审 | 李  圆、明 宇01  主论坛:临床驱动,ADC下一个适应症在哪里?开场致辞卢宏韬:科望医药联合创始人/CSO、BiG总干事胃癌领域:临床需求及ADC临床进展(online)沈   琳: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原副院长目前,全球大概有300多款ADC药物在研,15款获批,主要集中在实体瘤领域。ADC在胃癌适应症中的研究仍比较滞后,获批于HER2阳性胃癌HER2阳性胃癌适应症的仅有两款ADC:第一三共/阿斯利康开发的T-DxdTrastuzumab Deruxtecan),荣昌生物开发的维迪西妥单抗Disitamab VedotinRC48)。此外还有一些在研靶点逐渐在胃癌领域布局:B7-H4 ADCHER3 ADCHER3/EGFR ADC、ARX788、CLDN18.2 ADC等等。胃癌属于异质性很强的肿瘤类型,带有旁观者效应的ADC在胃癌适应症中的疗效很有可能超越单抗、双抗等形式。胃癌适应症中,处于临床Ⅲ期阶段的ADC药物靶点主要集中在HER2HER3胃癌中过度表达率超30%,百利BL-B01D1(EGFR×HER3 ADC)已经被证明在EGFR突变型、EGFR野生型肺癌EGFR野生型肺癌中均有获益,此外,其在消化道肿瘤(如食管癌直肠癌胃癌)中也观察到了非常好的前景,目前正在探索更合适的用药剂量,以降低患者毒副作用。CLDN18.2胃癌领域十分火热,遍及单抗、双抗、ADC等各种形式,其中CLDN18.2 ADC类药物大部分处于临床Ⅰ期阶段。靶向CLDN18.2的ADC药物SYSA19801已被FDA授予胃癌胃食管交界处癌胰腺癌的孤儿药称号。ADC药物归根结底还是细胞毒性药物,很多制药企业希望实现疗效最大化,但是我们在临床中发现ADC在实现理想的疗效最大化之前,其毒性就已经不能被患者耐受。所以,对于ADC药物的临床研究最重要的是寻找一个疗效和安全之间的平衡点,这也是我们做临床研究跟制药企业的医学专家们经常出现矛盾的地方。乳腺癌领域:临床需求及ADC临床进展张   剑: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主任医师/一期临床研究中心主任根据《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22年版)》,对于激素受体阳性、HER2阴性的乳腺癌HER2阴性的乳腺癌,ADC药物DS-8201DS-8201(T-DXd德曲妥珠单抗)已经作为其中HER2低表达乳腺癌HER2低表达乳腺癌的重要可选方案(事实上,今年7月11日NMPA已批准其适应证)。对于三阴性乳腺癌,ADC领域主要选择Trop2靶点,戈沙妥珠单抗主要用于2线以上,并与Trop2表达丰度无关。同时,三阴性乳腺癌中的HER2低表达患者也可选用DS-8201DS-8201。对于HER2阳性乳腺癌HER2阳性乳腺癌,目前DS-8201DS-8201的临床应用在国外指南中排在了T-DM1之前,其临床效果的确不错,但仍需关注毒副反应,如进入医保,相信在国内指南中的地位将进一步提高。需要指出的是,如何把这些药物推向一线、新辅助甚至辅助?这成为广大临床工作者未来的工作重点。目前有多少种、多少靶点的ADC产品未来可应用于乳腺癌呢?除了Trop2HER2靶点,我们也做了一些其他靶点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对于高表达的患者,部分已经获批或尚未获批的新靶点的ADC,也产生了开发乳腺癌适应症的可能性。未来有望成为ADC提前上市的一种策略。ADC已经进入到DS-8201DS-8201后时代,我们到底还能走多远?2023是ADC终年还是新元年?随着我们对ADC理解的越来越多,随着创新药靶点的进一步发现和应用,随着我们对于研究设计水平及临床执行效率的明显提高,我认为,2022反而是我们ADC的新元年!我们需要共同努力的是:找到一个新的靶点、开发一个新的适应证、执行一个新的策略,最终让ADC开发地更快更好。新的ADC药物如何在治疗乳腺癌的现有格局中占有一席之地 ?首先,每位研发人都要想想自己研发的这款ADC能不能弥补现有治疗的一定空白;其次,要看看在治疗线数上是否有可能产生一些突破,能否完善或改变乳腺癌治疗的排兵布阵;最后,需要找到差异化,避免同质竞争,正视自己的优劣势,找到一些新靶点、新技术,打破现有治疗瓶颈。二十载韶华,ADC的羽化成蝶与新一代技术田  丰:Luxvitae Therapeutics 联合创始人/CEO、Ambrx前任CEO2003年创立于加州La Jolla的Ambrx ,起始于一个基础的科学问题“为什么大自然只使用20个天然氨基酸?” 最初Ambrx以大肠杆菌作为表达系统。田丰博士加盟后迅速做出几项发明,使公司突破了蛋白生产及偶联的技术瓶颈。随后,田博士向更大的挑战发起了冲击。借助田博士更多的突破性发明及带领,其团队克服重重困难,在世界上首次建立了非天然氨基酸定点插入在哺乳细胞中的生产系统。由此,作为非天然氨基酸定点插入技术的产业先驱,Ambrx 也成为了全世界首个拥有原核和真核非天然氨基酸定点插入表达系统的公司,这为拓展公司长期发展,技术应用,产品开发及商业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2022年,历时18载,Ambrx建立了丰富的产品管线及成熟的技术平台。在其ADC管线中,ARX788在中国已成功完成3期临床;ARX517的早期1期临床数据积极;ARX305在中国进入1期临床。在2015年构想并主导中国资本组合对Ambrx的全资收购后,这也是历史上第一桩中国资本对美国创新型生物技术公司的收购案,田博士再次带领Ambrx于2021年成功登陆纽约证券交易所,完成IPO。羽化已成蝶,可未来ADC领域的战略走向在哪里,如何飞的更远?增加疗效、降低毒性是问题关键所在。而毒性主要为两大类:脱靶毒性(off-target;毒素脱落;非特异性内吞作用;非靶向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靶向毒性(on-target;健康组织靶点介导的内吞作用)。做战略构想时,首先要降低off-target毒性,在其基础上,接下来解决on-target毒性。近期,田博士作为联合创始人成立了Luxvitae Therapeutics Inc. 希望利用AI+大数据对癌组织和健康组织的靶点进行深入分析和理解,从而实现增加疗效、降低毒性的设计。这也将是Luxvitae未来ADC部分的发展的战略。Panel:从临床需求切入,ADC的下一个适应症在哪里?ADC未来的突破在哪里,关键和难点是什么?(节选整理)张   剑: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主任医师/一期临床研究中心主任(主持)田   丰:Luxvitae Therapeutics 联合创始人/CEO、Ambrx前任CEO朱忠远:映恩生物CEO胡朝红:乐普生物执行董事/联席CEO 章   宇: 阿斯利康产品管线和项目管理副总裁田丰: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对靶点和适应症的理解程度,及手中是否掌握与之匹配的技术手段,决定了我们的ADC能做到什么程度。目前临床上大部分的ADC呈现出的是off-Target toxicity,而有一部分ADC呈现出了on-Target toxicity,对这些ADC我是比较关注的。下一步的技术如果在降低脱靶毒性的基础上,能够进一步来解决on-Target toxicity,那么 ADC的靶点适应症会被极大的扩张。朱忠远:ADC的适应症拓展有两个方向,一个是横向,一个是纵向。横向如:可以从非小细胞肺癌小细胞肺癌甚至到其它适应症,纵向可以从末线到前线。总结来讲,只要化药能做的,ADC都可以做,化药的治疗领域未来都有可能被ADC替代。胡朝红:同一款ADC在同靶点的不同适应症中并不一定都有效,即使DS-8201DS-8201 这样的神药在尿路上皮癌(UC)上的疗效就不佳。联合用药会是未来的趋势,具有广大前景!关于ADC与ADC的联合用药,如果毒性 overlap 不严重,我相信同靶点/不同靶点具有相同或者不同payload的联合会有新突破;关于ADC与标准化疗的联合用药,Adcetris联合化疗方案AVD成晚期霍奇金淋巴瘤一线新疗法是一个典型的案例;关于ADC与IO联合用药,目前也有成为一线疗法的例子,而且大大提高疗效,如Keytruda联合Padcev,一线治疗不适于接受含顺铂化疗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尿路上皮癌患者。章宇:我们相信DS-8201DS-8201更多是一个开创者,让大家意识到ADC应有的位置,相信后续有越来越多的产品进入该领域给患者带来更多的获益。回顾DS-8201DS-8201的成功,是来自于对HER2靶点的了解,和T-DM1奠定了成功的基础。找到合适的靶点很重要,这样ADC未来才能获得更多的突破。02四大主题论坛论坛一:靶点突围与立项策略 ▼开场致辞薛明宇:经纬创投投资副总裁ADC研发格局:靶点/适应症/临床进展/市场规模周淑华:Citeline 首席分析师ADC 立项考量陶维康:齐鲁集团副总裁兼全球创新药研发总经理ADC+PD-1联合疗法的思路和进展胡朝红:乐普生物执行董事兼联席CEO基于定点偶联技术的 ADC 药物开发周伟:迈威生物ADC药物研究部总监Panel:ADC立项策略,除了靶点,还应该考虑什么?曹    琰:旦恩资本合伙人(主持)陶维康:齐鲁集团副总裁兼全球创新药研发总经理单   波:德琪医药CSO陈   侃:启明创投合伙人方   磊:乐普生物副总裁及乐普创一总经理论坛二: 双抗ADC冠名支持:皓元医药▼开场致辞吴辰冰:岸迈生物创始人兼总裁、BiG执委全球双抗ADC研发进展及案例符策雄:翎泰天祺创始人双抗ADC的设计策略和研发思考包海峰:百凯医药创始人&CEOADC小分子研究进展和工艺开发关键点周治国:皓元医药事业部副总经理双抗ADC的早期设计和靶点选择考虑沈月雷:百奥赛图创始人/董事长、多玛医药董事长《思新异》——探索ADC+筛选新策略邴铁军:爱思益普肿瘤免疫中心副总经理panel:ADC设计新思路,双抗ADC&抗体细胞偶联&激动剂卢宏韬:科望医药联合创始人/CSO、BiG总干事(主持)包海峰:百凯医药创始人&CEO吴辰冰:岸迈生物创始人/总裁、BiG执委姜伟东:康抗生物CEO苗振伟:英百瑞董事长论坛三:转化医学&临床开发▼开场致辞王在琪:应世生物董事长兼CEO ADC早期临床研究--研究者视角宋正波:浙江省肿瘤医院肿瘤医院Ⅰ期临床试验病房主任ADC开发,如何利用转化医学降低临床失败率?曹国庆:明慧医药创始人/CEOADC临床前药理药效评价&动物模型王晶晶:冠科生物肿瘤药理部门执行总监、太仓公司总经理ADC中美同步临床的关键设计和考量操先华:锐得麦医药创始人/董事长License in ADC:中国临床开发策略和经验夏  钢:新码生物CEO/CSOPanel:如何从早期设计降低ADC临床失败率?License out ADC:海外临床开发策略和经验?谢   恒:凯诺医药CSO(主持)宋正波:浙江省肿瘤医院肿瘤医院Ⅰ期临床试验病房主任王在琪:应世生物董事长兼CEO 魏紫萍:百力司康共同创始人/董事长兼CEO论坛四:XDC新技术&CMC冠名支持:东曜药业▼ADC设计之linker创新思考蔡家强:宜联生物联合创始人/CSO通用型ADC 偶联技术 DisacLink™的工业应用段   清:东曜药业药物研发及技术开发负责人TSN222: 首例 PK 控制的双功能免疫激动剂在肿瘤治疗的应用张彦涛:泰励生物联合创始人/董事长  靶向GPCR PDC设计思路及进展孙立春:泰尔康生物创始人/CEO从第一三共vs. Seagen专利之争,看ADC平台专利如何布局?唐华东:北京植德律师事务所合伙人Panel:XDC创新范式:从早期发现到商业化落地的挑战刘   军:东曜药业CEO(主持)蔡家强:宜联生物联合创始人/CSO 孙立春:泰尔康生物创始人/CEO 须   涛:智核生物创始人/董事长 项   骏:Allygen Biologics CEO03更多精彩会前欢迎晚宴联合主办:凯莱英生物&凯诺医药媒体支持:猎药人俱乐部▼致辞嘉宾:(从左到右)张现:凯莱英医药集团副总裁 高凯:凯莱英医药集团副总裁、凯莱英生物CTO BiG ADC闭门私董会暨博腾抗体和ADC研发中心落成庆典联合主办:博腾股份特约支持:星北*自贸壹号▼致辞嘉宾:(从左至右)李   圆:BiG秘书长(主持)陈   晖:博腾股份副总经理、CFO邱   波:博腾股份大分子事业部CTO吴飞霞:星北集团董事长朱祯平:华深智药总裁/联席CEO(策划/主持)包  骏:普米斯生物CBO(策划/主持)长桌对话:ADC私董会-深水区创新,中国ADC未来发展路径探索话题1: 百舸争流,ADC的下一站创新*天下武功,唯快不破!Fast Follow能做到多么Fast才算Fast?*靶点内卷之下,不内吞靶点能不能做?MNC下一个买的靶点是什么?*有人说中国的双抗ADC:是没有科学基础的胆大?如何实现真正的1+2大于2,还有哪些新技术?*头对头临床试验是不是后来者,唯一的机会?Biotech PK MNC,你的优势在哪里?*CDMO vs.自建工厂,什么阶段用CDMO?如何利用好CDMO:一站式vs.后来者话题2: 鹰击长空,ADC的BD合作与投融资*License Out:找什么样的partner?与MNC/海外Biotech的谈判技巧?如何避免自己的“baby”只是大厂的一个“back-up”,如果遭遇退货?* BD模式选择:联合开发vs.授权,biotech和MNC都有哪些小算盘?* 案例分析:各位CEO/CXO有何过来人心得?* 投资人视角:ADC/XDC赛道,如何打动你扣动扳机?什么样的ADC公司肯定会投?什么样的ADC肯定不会投?投资人的钱必然是跟着deal或临床走么?现场掠影特别致谢更多报道将陆续推出!— 关于BiG —Biomedical Innovation Group2014年2月,一个非营利性专业机构:BiG生物医药创新社(Biomedical Innovation Group)在充满药味的上海张江应运而生,伴随着中国新药的黄金十载,BiG以“开放、民主、平等“的精神为宗旨,以”为中国生物医药行业的发展创造一个滋养原创的生态环境”为使命,不断吸纳有志之士,从成立之初的21人,日渐壮大已成长拥有600余位个人会员的生物医药创新社群。共建Biomedical创新生态圈!如何加入BiG会员?
更多内容,请访问原始网站
文中所述内容并不反映新药情报库及其所属公司任何意见及观点,如有版权侵扰或错误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在24小时内配合处理。
靶点
立即开始免费试用!
智慧芽新药情报库是智慧芽专为生命科学人士构建的基于AI的创新药情报平台,助您全方位提升您的研发与决策效率。
立即开始数据试用!
智慧芽新药库数据也通过智慧芽数据服务平台,以API或者数据包形式对外开放,助您更加充分利用智慧芽新药情报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