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爆发!半年上市22款1类新药,超2022全年!国产创新大步迈入收获期?

2023-07-10
申请上市临床申请上市批准
2023会是国产创新的丰收之年吗?从国内首个、到中国首发、再到全球首创……虽仍处在寒冬之中,但今年以来,产业中的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以获批上市的1类新药来看,创新成色正不断加深。更直观的变化是,上市1类新药的数量也在大踏步前进。2023年上半年获批的1类新药中,22款为国产创新药,其中包括12款小分子创新药,8款生物药,1款多肽类化药及1款中药创新药。对比之下,这一数字已经超过了2022年全年获批上市的1类新药!若将统计周期拉长至上市一年内的1类新药,自2022年7月1日至2023年6月30日,上市国产1类新药达26款,它们将有望在上市一年内冲进医保目录。(后台回复:“1类新药”获取名单)新药获批的“6·30”之门已关,医保谈判细则的变化让产业再起风云。医保作为最大支付方,一举一动都牵动着药企的神经。大考帷幕拉开,面对改变命运的商业化与医保准入,新生和老将们,是进?是退?创新药正全面步入收获期?仅今年上半年获批1类新药数量就超过了2022全年。这是后疫情时代的复苏,还是中国创新已步入果实收获期?如果从CDE受理1类新药递交材料的数量来预测未来上市产品的节奏,曾有统计显示,自2015年药审改革后的2016年至2021年间,国家药审中心受理的1类新药数量由184个增加至1379个,年增长率近50%。有业内分析以此推算,2023年,或的的确确是国产1类新药的上市爆发期。照此增势,业内预计,2023年国产1类新药将进入爆发期。将目光聚焦到这21款国产1类新药(除中药创新药)所获批的适应证上,抗肿瘤依然是“绝对王者”,获批产品数量过半,炎症及自免则紧随其后。国内创新药项目研发取得进展,中国创新药IND申报数量还将快速攀升,研发都扎堆在哪里?毫无疑义,抗肿瘤始终是新药研发最热门的领域。今年上半年以来,齐鲁制药ALK/ROS1抑制剂伊鲁阿克ALK/ROS1抑制剂伊鲁阿克、海和药物MET抑制剂谷美替尼MET抑制剂谷美替尼、贝达药业第三代EGFR-TKI贝福替尼EGFR-TKI贝福替尼;恒瑞医药PD-L1单抗阿得贝利单抗PD-L1单抗阿得贝利单抗……聚焦于不同靶点研发的国产1类新药们,在不同癌种的治疗中各自有所斩获。如果将目光聚焦到抗肿瘤赛道内,最火热或者说最卷的,毫无疑问,当属PD-(L)1。虽然PD-(L)1的研发热潮并不仅仅是中国,同样是全球药物研发领域最具活力的细分市场之一。但中国市场是目前世界上拥有PD-(L)1最多的国家。自2014年以来,全球已获批上市了近20款PD-(L)1单抗药物,仅是中国市场,就占了3/4。如果以2022年7月1日至2023年7月1日为统计周期,过去的12个月里,仍有两款PD-(L)1获批,分别为乐普生物恒瑞医药。至此,国内已获批PD-(L)1单抗产品增至15款。15款PD-(L)1单抗药物,是美国市场上市PD-(L)1的2.5倍。全球围绕PD-(L)1抑制剂的临床试验已突破5600项,热浪之下,国家药监局给内卷的国内PD-1研发泼了盆冷水。今年6月中,嘉和生物宣布PD-1药物“杰诺单抗”的上市遭国家药监局否决。“本公司已获国家药监局告知,杰诺单抗(GB226)用于治疗复发/难治性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的新药上市申请未获批准。”彼时,嘉和生物这样表示。这是国家药监局首次公开对PD-1说不。或许,这是一个警钟,尤其是对于已提交上市/临床申请的超30款国产PD-(L)1单抗来说。如果从《中国 I 类新药靶点白皮书》统计来看,作为大分子生物药的PD-(L)1肿瘤研发的第一大热门,第二大热门则来自小分子药物中的EGFR靶点,其新药申请数量高达58项。目前国内已上市多款药物,包括艾力斯甲磺酸伏美替尼贝达药业盐酸埃克替尼豪森药业阿美替尼恒瑞医药马来酸吡咯替尼等。不同于生物药于近两年崛起,作为小分子药物,EGFR靶点的辉煌时期存在于2016-2017年,彼时,是药企争先追捧的靶点,2018-2020年间,EGFR靶点新药申请呈现下降趋势,不过近两年来,EGFR靶点新药申请数量再次有“回春”之势。从产品获批情况来看,贝达药业第三代EGFR-TKI贝福替尼EGFR-TKI贝福替尼在5月31日上市,也是国内上市的第四款三代EGFR TKI。可以预见的是,贝福替尼在上市后将直面此前已上市并进入医保的奥希替尼阿美替尼伏美替尼,并向它们的市场发起冲击。整体来看,上市1类新药数量大增的同时,另一明显的特征是,小分子依然是目前获批1类新药的主流。药智数据显示,国内1类化药临床在研靶点中EGFR靶点的数量最多,BTKVEGFRMET次之。但小分子研发领跑的趋势似乎很快就会发生变化。从近年来IND申报的变化趋势来说,围绕生物大分子的研发逐年增加,并且到2022年,生物药IND数量首次超过了小分子化药。据CDE药智数据显示,在创新药IND申报药物品种中,2017-2021年,化药申报品种数量占比一直超过50%,而到了2022年,则首次占比不到50%,为46.1%。生物药则在稳步增长中,自2017-2022年,IND申报占比从17.3%增长到46.6%,并在2022年,IND申报占比首次超过化药,反超0.5%。商业化元年挑战从IND走到NDA上市,中国创新正在结出越来越多的丰硕果实。然,摆在药企面前的,是终于逃出产业内卷、攻破研发难题后,将面临的商业化、市场准入等新挑战。尤其是对于不少刚刚实现首款产品商业化的Biotech们来说,经历“九死一生”将创新药产品推上市后,都希望尽快通过商业化,快速收回机会成本和沉没成本,其中,“进入医保”是创新药的重要商业化渠道之一。过去数年的经验来看,创新产品纳入医保后,普遍迎来放量,销售收入大幅提升后更有助于其收回研发成本,以进入下一个创新循环之中。尤其是对于商业化团队规模或经验都明显不足的新生biotech公司来说,医保作为最大的支付方,通过谈判进入目录将是快速打开市场并收回成本的捷径。新生的biotech们,该如何应对即将到来的市场准入与商业化策略?据E药经理人统计,在2022年7月1日-2023年7月1日期间获批的1类新药且承担了Biotech首个商业化产品重任的药物共有5款,分别为璎黎药业林普利塞片、轩竹生物安奈拉坐钠肠溶片乐普生物抗PD-1抗体普特利单抗注射液PD-1抗体普特利单抗注射液、华领医药多格列艾汀片、驯鹿生物/信达生物CAR-T伊基奥仑赛注射液。作为“新生”,他们将如何面对自己的商业化元年以及应对医保准入?更具经验的“高年级学生们”往往对后来者医保策略等有着较大借鉴意义,通过复盘同赛道产品医保策略,或可窥见正迎接商业化元年的Biotech不同选择。先看璎黎药业,随着PI3Kδ抑制剂林普利塞片PI3Kδ抑制剂林普利塞片获批上市,它正式摘得了第一个收获的果实,适用于既往接受过至少两种系统性治疗的复发或难治滤泡性淋巴瘤成人患者。尤值得一提的是,该药中国地区的独家商业化权益由恒瑞医药拥有。不过,纵有恒瑞引以为傲的商业化能力“背书”,林普利塞片“前有狼后有虎”的局面加大了其医保准入的挑战。首先,该产品并非中国首款上市的PI3K抑制剂。早在2022年3月,度维利塞便先于林普利塞片一步,适用于既往接受过至少两种系统性治疗的复发或难治性滤泡性淋巴瘤成人患者。该药是由Verastem Oncology开发,石药集团获得了在中国(包含香港、澳门及台湾)开发和商业化度维利塞的独家产品特许及合作协议。有意思的是,石药放弃了2022年医保谈判机会。彼时,业内分析称,或是出于成本控制的考量和顾及全球定价体系。也有投资人告诉E药经理人,“滤泡淋巴瘤本身就是一个很小的适应证,石药的考虑可能是要保价格,等大适应证上市后有更多的市场空间。”而璎黎药业PI3Kδ抑制剂林普利塞片PI3Kδ抑制剂林普利塞片与度维利塞是同样的适应证,双方医保准入或在同一起跑线上。失去了先发优势的璎黎药业也面临着后来者的追赶。就在今年5月,拜耳PI3Kα/δ抑制剂可泮利塞PI3Kα/δ抑制剂可泮利塞在国内获批上市,适应证与林普利塞片度维利塞相同。此外,国内还有十多款PI3Kδ抑制剂处于临床阶段。最终,璎黎药业林普利塞片会否跟随石药度维利塞的步伐,做出同样的选择呢?赶在6月30日前几天获批的安奈拉唑钠肠溶片也使轩竹生物从研发步入商业化征程。这是国内首个完全自主研发的质子泵抑制剂(PPI)安奈拉唑钠肠溶片,获批适应证为十二指肠溃疡。实际上,国内此前已有多款上市的PPI类药物,包括兰索拉唑泮托拉唑奥美拉唑艾司奥美拉唑雷贝拉唑艾普拉唑等。其中,丽珠集团核心产品艾普拉唑安奈拉唑钠肠溶片同为独家品种创新药,是其上市后将直接竞争的选手之一,最初由韩国一洋药品株式会社发明,2001年被丽珠集团引进国内,于2018年1月获批上市,2019年通过谈判纳入全国医保。在丽珠集团艾普拉唑奠定了多年的商业化优势后,轩竹生物安奈拉唑钠肠溶片要想从中蚕食市场,亦非一朝一夕。不单如此,柯菲平医药新上市的首款创新药产品盐酸凯普拉生片也获批了十二指肠溃疡反流性食管炎适应证,且亦有资格进入今年医保谈判。不过机理不一样,凯普拉生属于钾离子竞争性酸阻滞剂,是一种新型抑酸药物。同时也是中国首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胃酸领域、新靶点、新机制P-CAB创新药。盐酸凯普拉生片的上市或直接冲击安奈拉唑钠肠溶片凯普拉生不仅克服了PPI类产品的诸多缺陷,如起效慢、须在餐前半小时服药、抑酸不稳定、药效个体差异大等;而且,该产品在靶器官胃组织分布多且持久,但在肾脏等其他器官分布少。由此看来,轩竹生物安奈拉坐钠肠溶片未来的市场空间同样面临着较大的挑战。作为实打实的PD-(L)1后来者,乐普生物会有何商业化进医保策略呢?乐普生物首款商业化产品抗PD-1抗体普特利单抗注射液PD-1抗体普特利单抗注射液分别于2022年7月和9月获批了两大适应证。一是适用于既往接受一线及以上系统治疗失败的微卫星高度不稳定(MSI-H)/错配修复功能缺陷(dMMR)实体瘤患者的治疗,二是用于既往接受全身系统治疗失败的不可切除或转移性黑色素瘤。这款后来者已经是国内第8款PD-1抗体产品。近年来,PD-1新上市或新增适应证放弃医保谈判并非个例。去年,正大天晴/康方生物的派安普利单抗以及誉衡生物的赛柏利单抗便主动放弃了医保谈判,“进也不赚钱”成为了他们考量因素之一。越来越多的迹象显示,不少企业医保战略优先选择了“小适应证先不进医保,等待大适应证获批后同时进医保”,以达到控制总体降幅。不过,选择不进医保也需要一定底气。对商业化能力较强的企业来说,不进医保可能对其进院速度影响较小;但对商业化能力较弱的Biotech,更具差异化创新的产品才更具竞争力。目前,乐普生物商业化方面尚无较大优势,初上战场,还在试炼阶段。随着2022年下半年两大适应证陆续获批,乐普PD-1为基础,才构建商业化团队,主要负责制定产品推广、产品定位及品牌管理策略。截止2022年底,初步形成覆盖18个省、38个城市的销售渠道,并在2022年赚取了15.6百万元的销售额。尚无医保产品的乐普或许会考虑先入医保。华领医药多格列艾汀片同样是一名新生,于2022年10月获批上市,用于改善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这款以葡萄糖激酶(GK)为靶点,全球首创、中国首发的First-in-class新药商业化进程也广受关注,加上定价相较传统基础药略贵,约420元/盒。对于该产品,进入医保或是其产品放量的一个关键因素。除了进医保这条路,在商业化方面,华领医药拜耳针对多格列艾汀片在中国达成商业合作协议。公开资料显示,拜耳的处方药团队拥有覆盖范围广、下沉程度高的销售网络,销售团队实力强劲,覆盖了13000多家医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0000多家零售药店。同时,华领医药药品营销部副总裁董清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目前除西藏以外,在全国所有省份形成了自己的营销渠道,有几十家一级商以及几百家二级商。此外,多格列艾汀片也正在考虑“出海”。途径有二,一是沿着“一带一路”的足迹,看能否与一些相应国家建立新产品合作机制和销售模式;同时也在拓展东南亚路线,以及香港和澳门地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的合作方式。而今年新增一款靶向BCMA CAR-T产品——驯鹿/信达信达伊基奥仑赛注射液也备受关注,6月30日踩线获批,赶上了获得医保入场券的时机。它的意义在于,不仅是驯鹿生物的首款上市产品,也是全球第一款商业化全人源CAR-T产品,而且也是中国第一款自主研发并且全流程自主生产的CAR-T细胞疗法。该药品用于治疗复发或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成人患者,既往经过至少3线治疗后进展(至少使用过一种蛋白酶体抑制剂及免疫调节剂)。对于公认价格昂贵的CAR-T产品来说,商业化一直是一大难题,至今尚无CAR-T产品纳入医保,更多寻求惠民保等商业险补充,但国内商业保险尚不完全成熟。对比国内其余获批的CAR-T产品商业化情况,不难看出,驯鹿/信达信达伊基奥仑赛注射液纳入今年医保仍然有难度,接下来,将面临同样的CAR-T支付难题。登记邮箱信息订阅E药经理人信息服务扫描二维码精彩推荐CM10 | 集采 | 国谈 | 医保动态 | 药审 | 人才 | 薪资 | 榜单 | CAR-T | PD-1 | mRNA | 单抗 | 商业化 | 国际化 | 猎药人系列专题启思会 | 声音·责任 | 创百汇 | E药经理人理事会 | 微解药直播 | 大国新药 | 营销硬观点 | 投资人去哪儿 | 分析师看赛道 | 药事每周谈 | 医药界·E药经理人 | 中国医药手册创新100强榜单 | 恒瑞 | 中国生物制药 | 百济 | 石药 | 信达 | 君实 | 复宏汉霖 |翰森 | 康方生物 | 上海医药 | 和黄医药 | 东阳光药 |  荣昌 | 亚盛医药 | 齐鲁制药 | 康宁杰瑞 | 贝达药业 | 微芯生物 | 复星医药 |再鼎医药跨国药企50强榜单 | 辉瑞 | 艾伯维 | 诺华 | 强生 | 罗氏 | BMS | 默克 | 赛诺菲 | AZ | GSK | 武田 | 吉利德科学 | 礼来 | 安进 | 诺和诺德 | 拜耳 | 莫德纳 | BI | 晖致 | 再生元
更多内容,请访问原始网站
文中所述内容并不反映新药情报库及其所属公司任何意见及观点,如有版权侵扰或错误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在24小时内配合处理。
靶点
立即开始免费试用!
智慧芽新药情报库是智慧芽专为生命科学人士构建的基于AI的创新药情报平台,助您全方位提升您的研发与决策效率。
立即开始数据试用!
智慧芽新药库数据也通过智慧芽数据服务平台,以API或者数据包形式对外开放,助您更加充分利用智慧芽新药情报信息。